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記憶中那首熟悉的歌曲再次傳唱大江南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日前,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盧驊向記者展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歌詞作者麻扶搖用毛筆書寫的歌詞和信封、信件等,這是迄今發現的麻扶搖用毛筆書寫的兩件歌詞手稿之一。
麻扶搖寫給盧驊的毛筆字歌詞手稿。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抗美援朝時期影響廣泛。這首歌是時任志願軍炮兵第一師第二十六團五連指導員麻扶搖在安東(今丹東)渡江前創作的一首出徵詩。詩中寫道:
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
這首充滿戰鬥激情的出徵詩,很快在志願軍部隊傳開,被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到部隊採訪時發現。陳伯堅在《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這篇戰地通訊中,把這首詩放在文章的開頭,並將「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將「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發表在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一版上。
著名作曲家周巍峙見報後欣然譜曲,並接受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的建議,將「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將「打敗美帝野心狼」改為「打敗美國野心狼」,並以「打敗美國野心狼」為歌名,署名為: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相繼在《人民日報》和《時事手冊》半月刊發表。爾後,周巍峙覺得歌名不夠理想,恰在這時,他看到《民主青年》雜誌以《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戰歌》為題刊載了該詩,連連稱讚「戰歌」一詞用得好,就將這首歌曲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從此這首歌迴蕩在朝鮮戰場,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由周巍峙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譜曲的手稿,現藏於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周巍峙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譜曲的手稿。
1953年,在全國開展的群眾歌曲評獎活動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獲得一等獎。為了給作者頒獎,有關部門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麻扶搖。此後,各種報刊登載這首歌曲時,詞作者一律改署為「麻扶搖」。據盧驊介紹,由麻扶搖親筆書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目前只發現3件,一件是麻扶搖2008年6月28日用鋼筆為丹東電臺書寫的歌詞手稿。
麻扶搖用鋼筆書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
麻扶搖用毛筆書寫的歌詞手稿有兩件。其一為2011年7月為黑龍江省《綏化日報》記者書寫的;其二為2007年1月17日給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盧驊書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歌詞手稿。
盧驊小心翼翼拿出手稿,記者看到,這件用毛筆書寫的歌詞手稿寫在四尺整張宣紙上,手稿為橫幅,高68釐米,長137釐米,上款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五十七周年」,鈐印陽刻、陰刻名章兩枚,均為「麻扶搖印」,右上方引首章為「順其自然」。據盧驊介紹,麻扶搖的這幅行書手稿作品布局沉穩,結構緊湊,用筆剛勁,揮灑自如,顯示出老一輩革命軍人優秀的文化素養和高尚情操。
盧驊還保留著當時麻扶搖寫給他的親筆信,信中寫道:「來函收到。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血染的豐碑,為我國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遼寧社科院專門組織,專題研究這段偉大鬥爭歷史,實在是件大好事。作為由始至終參加了這一偉大愛國運動的人,是歷史的見證者,提供材料責無旁貸,現將點的題目——任務,已完成交上。請閱示。此致新年快樂!麻扶搖2007.1.17。」
麻扶搖寫給盧驊的親筆信。
在盧驊看來,麻扶搖的這封親筆信與這件歌詞手稿同樣重要。這封信簡要論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對遼寧社科院專題研究抗美援朝歷史表示充分肯定和支持。信中語氣謙遜,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顯示出一位志願軍老戰士的高風亮節。
麻扶搖郵寄歌詞手稿和信件的信封。
麻扶搖逝世後,盧驊給麻扶搖之女麻燕南發去唁函,表示沉痛哀悼。可以告慰麻扶搖英靈的是,由盧驊主持的遼寧省社科聯和遼寧社科院《遼寧抗美援朝運動史研究》課題已圓滿完成,由盧驊著《遼寧抗美援朝運動史》書稿也已完成,相關課題和著作中均有麻扶搖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研究介紹。2020年9月19日正式開館的河口抗美援朝陳列館,由盧驊擔任館長,也陳列著麻扶搖創作《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故事。麻扶搖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所煥發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曾經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並將繼續發揮其強大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胡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