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學會和自己獨處

2020-12-16 情話十點半

柳宗元在《江雪》中寫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當你細細地去品讀,你會發現這首詩,每句話的前四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

是啊,當一個經歷了親人的生離死別,他就能感受到孤獨,感受到萬般的無奈。看著離開的親人,你開始不斷的回想小的時候。

小時候,你害怕孤獨不敢獨處,所以你做事,總是要找三兩好友,有朋友在你就很安心,特別是不敢做的事情,只要有朋友在,你總是會努力去嘗試。

漸漸地,你發現自己的小夥伴,都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和你漸行漸遠,你不得已開始結識更多的人,融入更多的圈子。於是,你便用盡全力,往人群裡扎,儘管那個圈子並不是自己喜歡的。

但為了不被貼上另類的標籤,還是違背了自己的心,去迎合,去隨波逐流。直到自己筋疲力盡,還是沒有融於這樣的圈子。

這個時候,你開始不斷的回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自己付出這麼多,還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別人的圈子。

就在你懷疑自己的時候,你又聽到父母說的那句話:「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你又開始自己最初的想法,強行去迎合別人,儘管還是那麼突兀,可你還是沒有放棄。

慢慢地,在長大的過程中,你經歷了交友盛宴中談笑風生,奔赴了一場又一場的繁華與熱鬧。長大之後,你才發現,所謂的友誼,就像這候鳥南飛,萬河歸海一樣,終究是要散開的。

這時,你心裡開始犯起嘀咕,生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孤獨是不是你要學會承受的?想了一些時候,你懂得了一個道理。

只有你自己在獨處時,你的思想才屬於你,不必被世俗和現實所束縛,你可以盡情地暢遊在自己的精神王國。雖然,獨處時,也會讓你感到寂寞與焦躁不安,但是更多的是,心靈的充實。

確實,人生短暫,生命本應該是一場孤獨的長途跋涉,無論途中有多少的繁華熱鬧,都將歸真返璞,終將抽出身來,細數似水流年。正如朱自清所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你想起古往今來,先聖名賢,你才明白崇尚著孤獨,也崇尚著獨處。

但獨處不等於孤獨,兩者是絕不能劃上等號的,一個人若是很孤獨,那麼即使他身邊有很多人,將他置身於熱鬧的環境中,他還是會感到孤獨。

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很豐富,即使將他放入荒無人煙的沙漠,他也能苦中作樂,與另一個「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所以,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獨處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有太多的壓力,有太多的雜音,而你內心渴望獨處的聲音很小,小到可以忽略,小到被雜音所覆蓋。

雖然它小,但不代表它應該被忽視。之前看過這樣的一句話:以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你除了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以外,就是感慨現在的人,對於獨處這一概念越來越強了。

所以,生而為人,你要學會獨處。因為你經歷了這些,你心裡很清楚,人這一生最後陪伴自己的只有是自己。既然自己必須要經歷這些,何不早早學會獨處?

只要學會了獨處,明白了獨處的真諦,你才能活成你自己。不用看別人的眼色,也不用融入到別人圈子,這就是真正的自己。

人活一世,總要為自己而活,不能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別人,你要多考慮下自己,想下自己的將來,嘗試著去獨處。

免得像柳宗元一樣,在失去所有以後,只留下四個字「千萬孤獨」。現在你明白了?學會獨處對你,有益無害,對你的未來也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跑步是孤獨的,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
    人生路上會有美麗的風景等待我們去欣賞,該來的不要躲閃,該去的不要糾纏,該做的勇於擔當;把該放棄的讓它隨風而去,不要抓住不放;把該留下的藏在記憶深處,塵封起來;把曾經的坎坷和磨難沉澱成珍貴的財富,鞭策我們前行。 跑步是孤獨的,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
  • 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
    1、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早上開心快樂!
  • 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正視孤獨,在獨處的時光裡,不再惶恐,不再怯弱,找到一條獨處也能走下去的路。孤獨是人生的常態,學會獨處,享受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當一個人真正學會獨處,掌握孤獨的時候,他的人生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人學會了獨處會有5個特徵。1.放棄無效社交,專注於自我提高。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4.獨處,是一種能力孤獨和獨處是不同的,享受孤獨,那是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我們就可以習得。那麼,怎樣學會獨處,以走出孤獨呢?前面說到,周國平先生談到應對寂寞的後兩種方式,其實就是學會獨處的方法,包括用讀書或寫作等做事的方式,讓自己安於當下的狀態,另外,通過內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更加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活出真正的自己。可以說,一種方式是身體上的行動,另一種方式是思維上的轉變。
  • 成年人學會獨處的必要性
    去了,在推杯換盞間,搭上了時間和精力,內心卻依舊孤獨。 不去,又顯得格格不入,擔心被同事排擠,被朋友遺忘,被社會孤立。 其實,不是每條微信邀請,都必須回應,你不合群的樣子,也很酷。
  • 女人,你要學會「享受獨處」!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漫長歲月當中,俞飛鴻都是一個人獨處的,但她並不害怕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相反還非常的享受。是的,女人!當你學會了享受獨處,就證明你已不再害怕,也不再缺乏安全感了。顯然對於當下這個時代來講,女人要想找到一個能夠暫時給予自己安全感的男人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毫無疑問對於一個理智的女人來講,必然不會輕易的再讓自己再次陷入到這樣的一種情感遊戲當中,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不負責任。所以一個真正理智的女人,一定會在追求安全感而不得的時候,選擇接受這樣的一種事實,並開始試著讓自己強大起來,開始學會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 人到五十,在變老的路上,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沉默,享受獨處
    因為一點小事就和人爭執不休,不依不饒。最後即使爭贏了,也還是輸了心情。許多時候,沉默會是更好的訴說,也會是最有力的反抗。活在這個世上不容易,學會說話很簡單,學會閉嘴卻很難。「水深不語,人穩不言」,適時的沉默,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 餘生,學會釋懷
    1、放過自己餘生要學會釋懷,要知道有些事情始終不會如自己所願。這一生,其實很多時候,有些人,有些事,註定都是錯過。這一輩子,其實學會釋懷,也便是放過了自己。人生其實說到底,並沒有那麼大不了的事情,一切其實也不是如此。
  • 人到成熟,要回歸生命的樸實無華,要學會自己與自己獨處中去對話
    獨處,是在喧囂中的沉思與自省在遠離塵囂和世俗的寧靜中打開一盞燈,獨自一人對著蒼茫暮色中的月光與自己對話,傾訴留白:你因為長途跋涉,行色匆匆,有多久沒有像現在這樣靜下心來,獨自一個人思考一下自己走過的路和未來行走的方向?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相處方式。這就是一個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最理想的狀態。
  • 在沏一杯茶的時光裡,和自己獨處
    在沏一杯茶的時光裡,和自己獨處沏一杯雲端蜜芽 想念舊時光記得以前那些炎熱的夏日,一家人吃完晚飯,長輩們便端起各自的搪瓷茶缸到門口樹下納涼。在沏一杯茶的時光裡,和自己獨處沏一杯雲端蜜芽 與孤獨「和解」作為一個還在奮鬥中的年輕人,每天與工作為伴,白天紛紛擾擾的事情
  • 孤獨本是常態 學會獨處 並且享受孤獨
    獨處在我看來應該是當代人必須學會的一種生活方式。獨處的個性並不是害怕孤獨,反而要享受它,對我來說孤獨是個性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不能忍受的問題!張大嘴巴四處嚷嚷只是人的本能,閉上嘴巴用心思考才需要人的智慧!
  • 劉若英活得如此淡然,緣於很早就知道如何獨處,學會獨處很重要
    但是她從小都是一個人玩,所以她寫了一本書是關於如何獨處的,或許她最有心得,因為從小就不得不一個人孤獨地呆著。從她的成長環境來看,其實她可能內心一直缺乏安全感,後面會喜歡上自己的師傅陳昇。從她的成長環境來看,其實不難發現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從小對於她來說是缺少父母愛的。這種感情不是別人或者有錢就能彌補的。
  • 「人至苦,則無言」:人生經歷這幾種苦時,獨處是最好的療傷方式
    都要學會獨處為自己療傷。 誠然這類人的心思十分陰暗,一旦在身上無法攫取到利益之後就會選擇背叛你出賣你,但是你自己沒有認清楚一個人也是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遇到背叛的滋味不要一味的悲傷難過。 要學會用獨處來療傷,未來的路自己想清楚,學會看人識人以及懂人。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再次承受好友背叛之苦才是最重要的。
  • 獨處逆襲,給女孩30個高質量的獨處方式,獨處也不等於孤僻和傲慢
    獨處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嘛!我在大學的時候是個特別怕孤獨的人,也怕自己和舍友們的關係疏遠,所以幾乎不給自己獨處的時間。為了合群,和她們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出去玩,如果她們不想出去,我也不出去。
  • 餘生,放過自己,簡單快樂
    社會競爭再怎麼激烈,你也可以安坐一隅,淡然享受自己的生活,何必與自己較勁,讓自己難過呢?人生並不只有較勁這一條出路,學會放過自己,學會簡單生活,才是餘生最好的活法。人生還長,別太快消耗了自己的所有,有所保留,有所放過,你才能拿起更多。事業上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你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也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
  • 有遠見的女人,往往喜歡享受獨處
    在繁華中,很容易迷失自我,而只有「寂寞」時,方能保持清醒的大腦,方能不迷失人生的方向,方能沉澱出更好的自己。「寂寞」並非真的寂寞,當你內心充盈,獨處便是一種享受,便是一種安靜與愜意,是獨有的清歡。獨處,並非對現實的一種逃避,而正是給自己充足的時間,解析自己,沉澱自己,提升自己。正如董卿所說,有些路,你終歸要一個人。
  • 餘生要好好愛自己的句子,發朋友圈魅力非凡!
    一、好好愛自己,不看別人的臉色,不聽多餘的閒言。怎麼活,自己說了算;咋樣過,自己有主見。二、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強,不喜歡的話假裝沒聽見。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的,而是要善待自己。
  • 普洱茶的智慧:在時間的沉澱裡,學會獨處,懂得沉默,享受孤獨!
    提到普洱茶,時間的陳釀之中,帶給我們更多的智慧是學會了獨處,懂得了沉默,享受了孤獨。與其它茶葉不同,普洱茶的特點在時間的變中,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正如我在自己的一些文章中多次提到,普洱茶的魅力在於「變」一樣。在時間的沉澱裡,普洱茶是孤獨的時間使者,我們品味著一杯越陳越香的普洱茶,也在尋找如歌的歲月裡留下的點點音符。
  • 能夠學會獨處,享受孤獨的人,方能成就人生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他在關於獨處中曾經這樣寫道,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於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於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快樂和享受,這樣。畫面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