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包包,莫奈真跡,故宮600年…去看展,才不浪費這金秋好時節

2020-12-17 騰訊網

金秋的美好,有一半值得浪費在前往藝術展的路上。

秋日的北方,氣溫下降的不急不慢。窗外滿眼層林浸染,卻並不催促季節變換得更快一些。這讓秋日中人難免生出一種錯覺,仿佛時間也放緩了似的。

慢慢地走,慢慢遊逛、品味,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展覽,與這個賞心悅目的季節格外相配。

這段時間,一大波精彩的新展覽又將席捲國內。同時,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六百年在內的上一波重磅大展還未結束,尚未抽出時間的朋友,還可以趁10月的尾巴抓住時機。

而隨著海外的藝術展館陸續恢復開館,也有更多不同維度和視角的展覽在這個秋日進入視野。

北京

關鍵詞日本設計 故宮 蘇東坡

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平面設計展

日本平面設計展·北京站

798 ART BRIDGE

繼上海、成都、深圳後,海外最大規模的日本平面設計展來北京了!

「日本平面設計展」由At Design Talks企劃,是海外規模最大、出展數量最多、參展陣容最強大的日本平面設計群展,展覽邀請到15位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其中包括6位殿堂級設計獎項「亀倉雄策賞」獲得者。

在本次展覽上,你將看到藝術總監淺葉克己、MT創意總監居山浩二等藝術、設計界的知名人士,帶來的近300幅珍貴的海報原作,超過100種日文書籍,以及6位參展設計師的海外「首秀」。

展期:2020年11月6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D09-1

門票:60元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故宮博物院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的紫禁城,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見證了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的生活起居,也見證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最為輝煌的一個篇章。

本次展覽在紫禁城綿延600年的歷史中,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幫助參觀者理解貫穿紫禁城「時」與「空」的歷史文化。

展覽共分為「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個單元,呈現紫禁城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康熙年間重建太和殿時的屋脊飾件、乾隆年間寧壽宮花園的漆紗裝飾等物品,也將在此次展覽中現身。

展期:2020年9月10日—11月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千古風流人物

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故宮博物院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他的詩詞曠達、豪放,作為一代曠古奇才,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同時,他在書法、繪畫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這也是此次故宮舉辦的蘇軾大展的重心。

本次特展以書、畫、碑帖類院藏精選文物為主,輔以器物類文物和古籍善本,共計70餘件展品,呈現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並藉此探索他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千古風流人物」展品

整場展覽將分為四個單元,分別呈現蘇軾作為文學家、書法家的形象,展現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度,以及以蘇軾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距離此次蘇軾特展結束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還沒動身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了!

展期:2020年9月1日—2020年10月3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文華殿

上海

關鍵詞設計 莫奈 蒙克

第二屆日本平面設計展

「日常」

移動的頭腦博物館

提到設計力,許多人最先想到的關鍵詞,就是日本。

在第二屆「At Design企劃展-日本平面設計展」中,20位日本設計師各自帶來了首次面向海外公開展示的代表作品與設計手稿,領域廣泛涵蓋品牌、VI、包裝、標識、廣告等類目。

這次展覽選取了「日常」作為主題,體現日復一日的生活,就因為這些創意和設計而變得豐富與美好。

從明治牛奶包裝,到三得利系列廣告;從三宅一生褶皺PLEATS PLEASE主視覺,到JR東日本「出發吧、去東北」系列海報;從草間彌生美術館標識,到「哆啦A夢」主題車站標識,20位設計師,300餘件經典代表作和最新佳作,將為你展現:什麼是日常好設計!

展期:2020年10月2日—2021年1月31日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半淞園路388號越界·世博園 B4-1

門票:68元

莫奈《日出·印象》

Bund One Art Museum

這一次,莫奈真跡來中國了!

作為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以及印象派繪畫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這幅經典作品將首次「親臨」上海

冒著濃煙的現代工廠,發亮的橙色太陽,《日出·印象》中那些熟悉的景象,終於不再是藝術圖冊上的印刷品,更不是光影或高清噴繪,而是原原本本的畫家的筆觸。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局部圖

除了《日出·印象》,你還可以在此次展覽中欣賞到莫奈的《特魯維爾海濱》《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亞蒙岬口,清晨印象》等經典油畫作品,且全部為莫奈真跡

此外,一眾法國當代藝術家的24件作品,也將伴隨莫奈真跡一同亮相,為你帶來一抹法蘭西藝術之魂。

展期: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3樓

吶喊與迴響

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

上海久事美術館

提到蒙克,我們腦海中最先閃過的一定是他的《吶喊》。但若要全面地感受和理解蒙克的實驗性與創作力,版畫比他的油畫更為至關重要。

蒙克的一生幾乎從未間斷過版畫創作,並且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實驗,在這種藝術形式中最大程度地釋放他的創作熱情與強大能量。也正是憑藉高產的版畫,讓他在歐洲的藝術市場建立起聲望。

大英博物館曾在2019年舉辦了英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蒙克版畫展。此次在上海舉辦的《吶喊與迴響》,是繼大英博物館的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蒙克原創版畫展

《吶喊與迴響》展覽現場

《吶喊與迴響》展覽現場

展覽將展出47件版畫和6件油畫,橫跨藝術家30年的創作生涯,並以「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五個關鍵詞為主題,呈現藝術大師的傳奇一生。

展期: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成都

關鍵詞歐洲藝術

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

成都博物館

從文藝復興到後印象派,歐洲藝術燦若星河,構成了人類藝術史中璀璨的篇章。

此次「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大展,展示了來自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IMA)的60幅大師精品,每一幅都堪稱世界頂級藝術典藏。

出現在展覽中的名家可謂「眾星雲集」: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畫派代表提香;巴洛克大師魯本斯;荷蘭國寶級畫家倫勃朗;英國傑出的風景畫大師透納;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大師戈雅;印象派領軍人莫奈、雷諾瓦;後印象派三傑之一高更……

這60件作品匯集了不同藝術流派的代表作,仿佛串聯起了一部「濃縮的歐洲藝術史」,也為14-20世紀初歐洲藝術的發展描繪了一條清晰的脈絡。

展期:2020年9月29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

海外

奈良 紐約 倫敦

第72回——正倉院展

奈良國立博物館

一年一會的正倉院大展又來了!

此次展覽為第72屆正倉院展,正倉院將拿出59件寶物在奈良展出,囊括了樂器、家具、染織品、文書、經卷、武具、藥物,以及日本傳統戲劇「技樂」的面具等類別,其中4件為首次展出

在此次大展,你依然將領略到中國大地上早已失傳的工藝和文物,如嵌有犀牛和獅子紋樣的「平螺鈿背圓鏡」、弓身描繪唐代散樂圖的「墨繪彈弓」、結合山水畫與金箔裝飾的「紫檀槽琵琶」等。

展期:2020年10月24日—11月9日

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

締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

大都會博物館

今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150周年。作為紐約、乃至美國頂級的藝術機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見證了美國在世界藝術版圖的崛起。它的歷史,也構成了一部精彩紛呈的美國斷代史。

時至今日,大都會博物館已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多萬件藝術品,跨越5000年的人類文明。

作為此次慶典的核心,「締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將帶領你進入這座文化機構,身臨其境地穿越它的歷史縱深。

展覽將從大都會館藏中選出250餘件藝術傑作,並圍繞博物館的重要時刻,揭示那些深謀遠見的人物和文化力量,如何推動大都會博物館發展成為我們如今熟知的樣子。

展期:2020年8月29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紐約 大都會博物館

票價:25美元

「包裡包外」 Bags: Inside Out

V&A博物館大型特展

你是否也是一個包包控?

包包,是生活用具,時尚配飾,也是文化的載體。它們不僅在時尚史中舉足輕重,還承載著不容忽視的社會意義。

V&A博物館即將舉辦的「Bags: Inside Out」,將是今年年末一大精彩的特展。它將展出約300隻款式不一的箱包,構成了英國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包袋展覽

從Marc Jacobs為路易威登設計的時髦手袋,到邱吉爾的公文箱;從世界上第一隻愛馬仕柏金包,到19世紀的日本印籠(用來裝印章的籃子),這些不同款式和功能的箱包,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展示了包袋在400年間、在世界範圍內的歷史變遷,以及它們對整個世界的影響。

通過這場展覽,你也將了解到,人們為何對包包有著如此長久的熱愛與痴迷。

展期:2020年11月21日—2021年9月12日

地點:倫敦 V&A博物館 40號展廳

票價:12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閱讀推薦

《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

李文儒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

故宮院長說故宮,國民故宮文化通識書

致敬紫禁城誕辰600年 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至偉的建築,精妙的細節,塵封的歷史,

歷久彌新的文化傳承

《誰在看中國畫》

柯律格(Craig Clunas)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

在本書中,作者講述了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觀看者如何無可爭議地塑造了「中國繪畫」這一偉大的藝術傳統。他認為,中國境內的觀看者對「中國繪畫」的演變至關重要。通過考察描繪觀看繪畫的場景的作品,他向讀者介紹了觀看者的理想類型:士紳、帝王、商賈、民族和人民。柯律格強調,中國文化中意象的多樣性,使我們無法明確概括出「中國繪畫」的構成。探索藝術作品與觀看者之間的複雜關係,將使我們對「中國繪畫」這一概念的形成和變革產生新的認識。

今日書籤

在公眾號後臺

回復「書籤」

獲取今日書籤

- fin -

在公眾號回臺回復

周末

看電影

翻雜誌

獲取更多閱讀靈感

相關焦點

  • 故宮600年展一票難求怎麼辦?全景在線看展
    ➤故宮600年展一票難求怎麼辦?  據故宮售票官網顯示,故宮大展的門票早已售罄(故宮600年大展結束時間是11月15日)  為了滿足更多遊客的看展需求,故宮博物院官方推出了360°全景看展頁面,可以足不出戶在線看展。
  • 莫奈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在中國首展,來看攻略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身在北京的我,這兩天實名羨慕上海。實話說,莫奈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並不少見,但這一次是他最具代表性、最特別的《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
  • 600年「老網紅」與時俱進,去故宮除了看展,還能喝咖啡買文創!
    去了北京,必須打卡的當然要提故宮了,恰逢故宮600歲生日,來給它「賀壽」的人可以說是絡繹不絕,甚至是一票難求了。故宮這些年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悠久的皇城底蘊外,還有就是它的文創周邊了,一系列故宮文創真的令人愛不釋手,買買買停不下來。
  • 莫奈真跡來上海了,人山人海,擠破頭也要去看
    大家都是為了一睹莫奈的真跡,擠破頭一個個都來打卡啦!這次的《日出·印象》展覽,一共展出47件作品,其中有9幅來自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而這9幅,就是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真跡啊!!小申在看展時,最大的體會就是:在看過畫作之後,再去看介紹短片,再根據短片的內容,回過頭去看莫奈的真跡,才能更有體會!
  • 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莫奈《日出·印象》究竟牛在哪
    《日出·印象》是法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居然真的來了?是滴,它還帶著莫奈其他真跡一起來了!說實話,看到這個展訊時,我也不敢相信,在了解確認後才知道,原來因為法國的疫情,藏有這幅畫的博物館閉館了,才有了外借展出的機會。
  • 故宮600年大展最全攻略!隱藏玩法+超級乾貨,一篇get所有
    幾代人都沒遇上的600年大展,我們是有多幸運才能看到啊啊啊~故宮大展的消息一出來,小夥伴都安耐不住自己的腳丫子了吧,那這篇攻略一定對你有用!吃喝玩樂小喜都為你們準備好,直接上乾貨吧!《徐顯卿宦跡圖冊》:難得一見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和太和殿廣場的真實場景~紫禁城屋脊獸:居然把康熙34年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都「搬進」來了!不用遠眺屋簷都能一看屋脊獸的精緻~三:逛累了故宮,看夠了展品,那就去做幾件有趣的事順便歇歇腳吧!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日出·印象》中國首展!全球多少藝術追求者前往巴黎只為一睹它的真容,如今亮相外灘,不容錯過!包括9幅莫奈真跡在內的47件大師作品帶你領略光影的變化、色彩的魅力。本次展覽還打造了一個沉浸式體驗室!更多周邊和驚喜活動等你來!
  • 《故宮觀止》從書裡看故宮,這一本就夠了
    秋高氣爽的仲秋,正是去遊覽故宮的好時節。此時,和三五好友相約,或者與親朋好友共聚,同遊故宮,領略故宮風採,感受中華文化的底蘊,真是再好不過了。故宮號稱有9999.5間房屋,實際統計數據是八千多間房舍,有很多不對外開放。
  • 莫奈真跡轟動上海,一幅畫讓外灘排起長龍
    那就是莫奈1872年的作品《日出·印象》。這幅畫標誌著印象派的起源,是現代藝術真正的開山之作,被法國人民奉為國寶。昨天在黃浦江畔的Bund One Art Museum,「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包括9件莫奈真跡在內,共47幅印象派和當代作品亮相魔都。
  • 帶你看「故宮600年展」
    上個月的今天,我趁著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又抽空去了一次故宮。我並不是第一次去故宮了,記得去年這時節我就曾帶vivo NEX 3手機在那邊拍攝了整整一天的樣張(詳情請見:在最好的季節遇到你:故宮與vivo NEX 3 5G)。這次去故宮主要為的是觀賞「故宮600年」和「蘇東坡真跡」兩個展,所以我基本也沒有考慮逛風景什麼的。
  • 故宮600年蘇東坡特展、木木美術館獲千萬融資
    故宮博物院蘇軾主題書畫特展9月開啟作為備受關注的2020故宮大展,「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初在文華殿展出,展覽基本大綱、主要展出作品及展覽展品解讀都已逐步明晰,布展工作也將於近日啟動。這場展覽原本是今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系列展覽之一,因疫情原因直至近期才有官方劇透。
  • 展演|150年首次來中國!莫奈的真跡《日出·印象》在上海開展了
    莫奈《日出·印象》-展覽日期-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展覽地點-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3樓莫奈一生留下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正在作畫的莫奈關於《日出·印象》《日出·印象》作為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鮮少出國展出,這是史無前例的國內首展,選在了上海!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2020-09-22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莫奈《日出·印象》真跡即將首次空降上海
    克勞德·莫奈就是印象派的旗手,他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至今仍引得無數人傾倒。9月17日,這件作品的真跡就將空降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這是《日出·印象》原作首次在中國亮相。圖說:《日出·印象》 官方圖與《日出·印象》一同來到中國舉辦首展的,還有9件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他們分別是《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經典之作,將全面重現莫奈的創作故事。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這座恢宏的宮殿群已整整600周歲。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
  • 莫奈《日出·印象》150年後終於來中國了!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公元1840年11月14日-公元1926年12月5日)一說到莫奈布丹告訴莫奈畫漫畫完全是在浪費他的天分,並激勵他試著畫畫當地的海景。布丹還對莫奈分享起了自己的繪畫心得:「當場直接畫下來的任何東西,往往有一種你不可能再在畫室裡找到的力量和用筆的生動性。」這短短幾句話瞬間點醒了莫奈,更讓他找到了新的創作方向。這也為印象派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的問世埋下了伏筆......
  • 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莫奈和印象派大師絕世真跡將登陸魔都
    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經典館藏、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部分來自於莫奈兒子米歇爾的捐贈,57幅法國國寶級大師巔峰巨作、《睡蓮》、《紫藤》、《玫瑰》等多幅巨型莫奈油畫、雷諾瓦、馬奈、德加、莫裡索等印象派大師之作雲集
  • 紫禁城600年誕辰!帶你揭秘故宮裡的隱藏玩法,一起邂逅百年韻致~
    今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將從回望歷史的角度,解析紫禁城的「時空」痕跡,為大家帶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這是它在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為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不容易看到。
  • 故宮:一座城的600年
    距離上次來故宮已經快10年了,無論如何,這個假期也要來再看看故宮。」上班族輕燕早早在線上預約了門票,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好好遊覽一番紫禁城。  觀眾遊覽故宮熱情高漲。來自故宮的提示,十一假期每日預約觀眾數量限3萬人,雖然與疫情之前故宮每日8萬的預約人數相比數量不及一半,但這已是故宮從5月1日恢復開放以來3次提高客流量上限。
  • 特稿| 101與600,南開與故宮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幾十年來,一代代「故宮人」走進宮門,一批批遊客慕名而來,讓「紫禁城」這個古老的名字與博物院的新意義緊密相連。張榮略微提高了語調,鼓勵南開學子說,「只要你長期堅持這股精神做研究,不管進不進故宮都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