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劉發花,今天給大家說說《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多嬌人多情
五十年代,我國南方有兩位傑出的山水畫家,一位叫傅抱石(公元1904一1965年),一位叫關山月。他們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傅抱石叫傅瑞麟,關山月叫關澤孺。只因為他們太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決心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擁抱壯麗的山石,描繪優美的山川,才改叫現在的名字。
1959年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竣工了,我們將迎來建國十周年的喜慶日子。上級交給他倆一個任務—為人民大會堂的正廳創作一幅中國畫。他們在一起反覆地研究,畫什麼能代表我們國家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山山水水;畫什麼能象徵著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畫什麼能表現我們人民的豪情壯志和無限深情。
一幅壯美的畫面終於在他們的腦海裡醞釀成功了。他們滿懷深情,揮灑彩墨,描寫江山,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畫成了。它容納了我國遼闊的土地,壯麗的河山。近景的山逢上青松不老,泉水長流;山下奔騰著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黃河、長江;象徵著中華巨人的珠穆朗馬峰,巍然挺立;雄偉的泰山、巍峨的衡山、陡峭的華山、茫茫的崑崙山……浩瀚的群山,連綿起伏,一望無際,波瀾壯闊。一輪紅日在東方的海面上噴薄而出,映紅了水面的波濤,染紅了滿天的彩霞,照亮了祖國的大地。尤如朦朧初現,煙雲浩森,氣象萬千。凝聚著古老文化的長城,婉蜒起伏於崇山峻岭之岌,她象徵著中國人民堅不可摧的意志;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輝形象。
畫面的氣魄之大,展撼人心;畫面的意境之新,令人神往;畫面的布局之美,讓人陶醉。
毛澤東主席親自提筆寫下「江山如此多嬌」六個氣勢宏偉的大字,更為畫面增添了震撼古今的氣魄。面對這幅畫,我們會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吟誦毛澤東主席膾炙人口的詩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們會聯想到,來自各地的人民代表匯聚面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商討國家大事的情景。
江山多嬌人多情,一幅《江山如此多嬌),凝聚著畫家多少深情,匯聚著全國人民多麼深厚的情意,使這幅畫成為古今中外罕見的藝術佳作。
吳冠中筆下的「黑白灰」
在畫家的眼裡,黑白灰三種色調最具有藝術魅力了,只要黑白灰,就能構成絢麗多姿的畫面。我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畫,就經常在「黑白灰」上作文章。
《山鎮》是吳冠中先生的優秀作品之一。畫家選取我國南方山區小鎮中的普通民房,這些房屋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青灰塗頂,白灰抹培,正是施展黑白灰藝術魅力的好題材。
畫中黑色的房頂,經過畫家巧妙地布墨,焦墨的漆黑,濃墨的烏黑,溼墨的潤澤,幹墨的「飛白」〔黑色中夾雜著絲絲白線),把千篇一律的房頂描繪得多姿多彩。畫中最精彩的是雪白牆壁的側面上,一片片深淺不一,濃淡有別的灰色。畫家只是隨意地一抹,就把西畫中的光影效果,生動地展現在國畫中,從而完美地表現了建築物的立體感,緩衝了黑白強烈地對比,增加了畫面的層次和韻味。在這黑白灰的世界中,畫家也疏疏地點了幾點黃色和桔紅,仿佛是窗口透出的星星燈光,把我們的視線引人房屋內部,展現出山鎮甜美寧靜的生活。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哼起委婉動聽的臺灣民歌:「小城故事多……。」畫面清徹明朗,有節奏、有韻律、有意境,尤如一首黑白灰的變奏曲。
《山鎮》只是表現吳冠中先生水墨畫的一種風格。他的繪畫風格多樣,有的以淡墨為主色調,有的是五彩繽紛,有的展現曲線的魅力…但無論任何畫法,都有隻屬於他的獨特風採。他的畫架起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橋梁;他的畫溝通了繪畫、音樂、詩歌等項藝術的隔閡;他的畫給人以美的享受,無窮的遐想。
吳冠中先生有一句名言—「風箏不斷線」,意思是他的藝術可以翱翔在廣闊的天際,但他的根永遠扎在祖國的土集中。正因為如此,他四十年代末留學法國,學習西畫,新中國建立後,他千方百計回到祖國,繁榮祖國的繪畫事業。正因為如此,在他的素描、水彩和油畫成績卓著時,他毅然開始了筆墨耕耘,弘揚祖國的傳統藝術。
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藝術修養,豐富的生活實踐,使昊冠中先生的創作靈感層出不窮,僅僅十幾年的功夫,便取得了驚人的成果。他把西方的藝術語言融人中國畫,創造了標新立異的畫風,畫出了西方人能看懂的中國畫,為中國畫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