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朱丹祺、曾詩敏報導:「看著這群牛一天天長大,我覺得生活又有了奔頭。」日前,在峽江縣仁和鎮彭家村,彭志良一邊忙著給20頭牛餵草,一邊對記者說。今年34歲的彭志良,以前是一名貨車司機,妻子在家照顧兩個兒子,家庭幸福。但天有不測風雲,2017年,他被檢查出患有肺部惡性腫瘤,巨額的醫藥費成了壓垮這個家庭的一座大山,他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發家致富絕不能『等靠要』,好日子都是幹出來的。」這是彭志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8年,他貸款10萬元,發展生豬養殖,日子越過越好了,同年11月,他主動提出退出貧困戶隊列。彭志良說,政府對他的幫助已經夠多了,自己還年輕,醫藥費減少了,收入也增加了,可以把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
2019年初,受外界因素影響,彭志良養豬產業遭到重創。但他沒有灰心,在鎮村幹部的幫扶下,重新樹立了創業的信心。他承包了一片荒地、開挖水塘,養殖黃毛春雞1萬羽,獲得產業直補5000元。
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和產業幫扶指導下,彭志良還流轉12畝土地養殖青蛙,預計年收益2萬元左右。此外,他通過小額免息信貸貸款5萬元,共投入資金20餘萬元,新建了養牛廠房1間,購買黃牛20頭,預計年收益5萬元左右。
扶貧重在扶志氣,努力開出幸福花。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彭志良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