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鈺博士在南博講堂
從甘迺迪總統遇刺案到柯林頓桃色案、從「 9·11 事件」到美橄欖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他和執法機關一起偵查了發生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8000件案件。他,就是國際神探李昌鈺。
3月21日,李昌鈺攜夫人宋妙娟從美國回到江蘇,在南京大學和南京博物院分別開展了講座,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
1938年出生於江蘇如皋的李昌鈺,還是首屆江蘇發展大會特邀嘉賓。
世界上最尊敬的人是媽媽
儘管李昌鈺昨天凌晨3點才抵達南京,一路勞頓,但看起來精神十足,聲音洪亮。
講座中,李昌鈺與大家分享他的成長經歷。他展示了一張自己小時候的黑白照。「這是我最年輕的一張照片,是不是很帥?」聽到觀眾答「帥」,李昌鈺笑著送上獎品。
李昌鈺說,自己出生在如皋,4歲時隨父母遷居臺灣。「我大概在10歲就沒了爸爸,當時我爸在上海做生意,從上海趕往臺灣途中,乘坐『太平輪』遇難了。」他說,後來,媽媽一個人拉扯13個孩子,非常辛苦。李昌鈺選擇了警官學校。「1960年,我成為臺灣最年輕的警官。」
「很多人問我,世界上最怕的人是誰?是我媽媽!世界上最尊敬的人是誰?還是我媽媽!」李昌鈺說。
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李昌鈺回憶說,1964年,他26歲,帶著兩個箱子和50美元赴美留學,其間做過餐館服務生,教過中國功夫,也當過化驗室技術員。在兼職3份工作的情況下,他以兩年半的時間修完了四年大學課程。「1974年,我拿到第一個博士,當時美國什麼都要錢,參加畢業典禮也要錢。我沒錢,自己在家畢業。」李昌鈺鼓勵青年學子要勤精建業,有夢想,有熱愛。他展示了一張「時間表」,寫著例行工作時間、吃飯時間、睡覺時間等,精確到分秒。「一年8760個小時,不管你是院長、教授還是清潔工,一定要會利用時間。」李昌鈺坦言,他一天工作16個小時。
李昌鈺稱,他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他說,由他「白手」籌建起來的康州警政廳刑事鑑識科學研究室是「挑戰不可能」的例證。鑑定中心的辦公室由男廁所改建,工作人員都是些老弱病殘。李昌鈺與同事們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成立了第一個重案小組,將鑑識人員的科學知識和刑警的辦案經驗結合起來。短時間內,連續偵破多起大案要案。
他認為,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可以做成某種事情的人、一種是站在一旁看人做事的人,一種是世界變了卻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他鼓勵學生們努力成為第一種人,「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兩張照片作對比,拆穿當年「周老虎」
李昌鈺被譽為「當代福爾摩斯」。他是如何斷案的?在現場,李昌鈺和觀眾們分享了10年前的「華南虎」事件。
2007年10月,陝西農民周正龍宣稱在野外拍到了華南虎,引發全國關注。「當時我在北京講學,被問到這照片是真是假,我說我屬虎,但是對老虎沒研究啊!」李昌鈺半開玩笑地婉拒了。
但是,隨著輿論發酵,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尋求真相,甚至美國報紙也在辯論真假老虎。於是,李昌鈺要求看看照片。「剛看到照片,我說中國農民的生活程度這麼好,用的是全自動照相機。」李昌鈺妙語連珠,逗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
李昌鈺介紹,自己為兩張華南虎照片做了動畫,當中隔了幾分鐘,觀察後他發現一個匪夷所思的細節——人在樹林裡幾分鐘都要動一動,可這老虎的眼睛、舌頭過了幾分鐘都沒動。「只有樹葉動,老虎不動,當然有問題。」李昌鈺表示,這時自己已經心中有數。
「中國網民更厲害,找到一個華南虎日曆,拿給我看這是不是『周老虎』?」李昌鈺說,他一看,這老虎面相有點熟,為此還特地去動物園觀察,發現每隻老虎身上的紋路都不一樣,只要將照片上的華南虎對比日曆上的就真相大白了。
果然,兩隻老虎不但斑紋一樣,連鬍鬚數目也一樣,所以下結論,這個「周老虎」就是個「紙老虎」。最終,陝西省公安廳在周正龍家裡搜到了帶老虎的日曆。
許多迷案是因為刑偵人員自己的失誤
李昌鈺參與調查各類案件逾8000件,但在講座中他表示,有些案子在偵查時也有無奈之處,比如甘迺迪總統遇刺案件和辛普森殺妻案等等。
李昌鈺介紹,1963年甘迺迪遇刺時自己還在臺灣,不了解狀況。多年之後,他受邀參與甘迺迪案件的重新調查。他首次提出了對射殺甘迺迪的那顆子彈進行DNA鑑定,獲得其他研究人員的贊同。不過,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子彈上有很多人的DNA,唯獨沒有甘迺迪的。原來,這顆子彈在一開始即被槍彈檢驗人員洗刷乾淨後做痕跡比對,並且在接觸子彈時未戴手套,大家的DNA留在了子彈上,汙染了物證。由於物證保存不善,已經無法用於DNA檢測了。
當年美國著名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被控謀殺前妻,李昌鈺在一份血液採樣中發現了問題——辛普森的血液樣本有EDTA(防腐劑)。
「EDTA一般是在試管裡的,辛普森的血裡怎麼會有EDTA?這個案子肯定有問題!」李昌鈺堅定地說,警方提供的證據表示,他們在現場發現兩滴血是辛普森的,「但這兩滴血一滴幹一滴溼,顯然不符合邏輯。」他解釋,兩滴血同時滴在地上,同一時間、同一溫度,結果應該是相同的,不可能一溼一幹。
在進一步調查中,他還發現女死者胳膊上的三個血手印,沒有取證就被擦去了,屍體旁邊散落的碎紙片也被當作垃圾扔了……第一現場被破壞,讓這件案子更加撲朔迷離。
「有時候法醫會犯錯,導致犯罪第一現場被破壞,這也需要前人不斷積累經驗。現在刑偵工作人員都知道要保留第一現場,遇到彈殼要小心收集,不能擦拭。」李昌鈺說。
受聘南大
名譽教授
3月21日上午,李昌鈺獲授南京大學名譽教授稱號。南大常務副校長呂建向李昌鈺授予南大名譽教授證書,並為他佩戴南大校徽。南大副校長薛海林稱讚李昌鈺:「他毫不吝惜,將匯聚自己畢生心血積累的刑偵經驗回國傳授,幫助我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刑偵鑑識專業人才。」
薛海林表示,目前,南大正大力推進各種寬領域、多渠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李昌鈺博士的加入將給南大學生提供接觸世界最高端的刑偵鑑識科學的平臺。
李昌鈺稱,走進南大,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氣氛,他很榮幸能成為南大的名譽教授。
當天下午,李昌鈺現身南京博物院開講座,並把他的48集破案實錄贈給南博。
在如皋設全球首座
刑偵科學類博物館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李昌鈺的家鄉江蘇如皋設立了全球首家刑偵科學類博物館——李昌鈺刑偵科學博物館,裡面收藏著他一生辦理的許多重大案件資料,比如原始手稿、法庭物證,還有一些絕版書籍。
博物館除了有多個展區,還有案件分析室、培訓室、情景模擬等功能區域。「希望給予參觀者最新的刑偵科學啟迪,大家可以在其間隨意互動。」李昌鈺說。
他介紹:「我每次回如皋時間都很短,商量博物館建造的會議時常要開到半夜。大家都非常努力在做這個博物館。一個博物館的成立不是一個人的,我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據李昌鈺介紹,去年已有20名世界各地的專家到這裡參加國際會議。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把世界帶來如皋,通過這個刑偵博物館,讓世界各地的警偵公安人員到這裡來,然後把如皋帶向世界,由來博物館參觀的外賓向他人介紹如皋。」李昌鈺說,已經請到歐洲重量級刑偵專家今年9月到如皋參會,希望這個博物館除了有教育意義,還有國際溝通的合作意義,將來還會做一些培訓、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