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涼麻痛,走不動?小心是隱藏的糖尿病足!四個自查方法,遠離截肢...

2020-12-26 瀟湘晨報

糖尿病足

徐主任告訴我們,有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足,會面臨截肢的風險!即便是雙腳保護的很好,沒有外傷,也會有這種特殊的糖尿病足。那麼究竟這種特殊的糖足是什麼呢?主任又帶來哪四種自測方法?

在我國,糖尿病足潰瘍的年發病率為8.1%,年復發率為31.6%,年死亡率為14.4%。45%的患者為中重度病變,總截肢率19.03%。

截肢,是每一個糖友都不想看到的字眼,糖尿病足和截肢之間的距離真的有那麼近嗎?主任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糖尿病足都有截肢的風險,只有一種特殊類型的糖足,才離截肢最近!

糖尿病超過10年,病情控制不好,大部分都會發生糖尿病足的問題。糖尿病足可分為溼性壞疽和乾性壞疽。

溼性壞疽

01

溼性壞疽表現為潰爛、流膿,特點是由外傷引起,從外往裡爛,容易治療。

乾性壞疽

02

乾性壞疽的特點由血管閉塞引起,從裡往外爛。

腳沒有破皮看不出情況,但裡面已經病變,之後腳的顏色慢慢開始變化,直至腳發黑壞死,有截肢的風險。

乾性壞疽與下肢動脈閉塞有關

老糖友因為長期血糖高,全身血管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硬化,導致下肢血管閉塞,血液流不出去,就會出現乾性壞疽。

這種乾性壞疽容易發生在兩個部位,一個是前腳掌,另一個是足跟。前腳掌患者更多。

糖友洗腳小細節

①專家建議洗完腳擦乾,不要自然晾乾;

②擦腳用家用一次性紙巾;

③腳趾縫隙也要擦乾。

乾性壞疽的特點,就是從裡爛。那麼這種離截肢更近的乾性壞疽會有哪些症狀表現?我們如何在早期就發現它?

因下肢血管閉塞引起的糖足乾性壞疽,主要的症狀分為四個階段:

1、前期: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膚溫度下降,患者肢端乾燥,出現麻木甚至感覺完全喪失情況。伴隨間歇性跛行,大多是持續性的。

2、初期:

皮膚蒼白,皮膚出現血泡,乾性淺表痂皮,大多發生在腳趾末端或者足跟部。

3、中期:

足腳趾及足跟局部出現較大壞死,或者由紫紺色逐漸變灰褐色,繼而變為黑色壞死,跟健康皮膚區分較為明顯。

4、後期:

足大部分已經變黑壞死,呈現出木炭屍幹樣,壞疽與健康組織之間的膿性分泌物明顯增多。

越早發現,越能避免截肢的發生。前、初期的症狀不是很明顯,腳涼,走路磨腳也能起泡,由此專家給我們帶來了四種自測方法。

1

觀察顏色法

專家建議拿一面鏡子,看腳背、腳底、腳趾頭、腳縫。

主要觀察腳皮膚有無破損,看皮膚顏色是否異常,變很白、很紅、或者發黑髮紫的需要注意。

2

檢查足背動脈

腳的供血主要來自於兩根動脈,足背動脈比較表淺易觀察。

沿著腳大拇指和腳食指中間線,一直到沒腳縫的位置再往上一點就能摸到血管,然後用大拇指按壓檢查。摸不到血管說明血量比較少,需要注意。

3

溫度自測法

糖足乾性壞疽患者血供不好,腳皮溫會比較低。

需要和無糖尿病的人做對比測試,進行同一個部位同一環境下的腳溫度測量,夏季腳皮溫低於33度應引起注意。

4

觸覺自測法

拿一個尼龍絲或者豬毛刷子,分區域刮腳底,感受腳底各區域的感受變化,如果有一個區域和其他相比,感受非常不明顯,需要警惕。

【專家提醒】

早期糖足乾性壞疽患者,不確定是心臟先出現問題還是血管出現問題,專家建議這四個方法都查。

我們通過這些方法,初步判斷有沒有乾性壞疽的可能,如果是有並且您已經是糖尿病患者的話,需要及時就診。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保肢率很高,在腿完全壞死之前,醫生都可以通過脛骨橫向骨搬移手術,來保住患者的腿,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

【來源:BTV養生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專家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網絡圖×70來歲的葉大爺,以前經常爬山遠足,現在稍微走一會,就需要休息,而且經常腿麻,夜裡還愛抽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也就沒在意。直到一天起床後,突然眼前發黑,下肢無法動彈,暈倒在地。
  •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
    如果老人下肢出現不適,最好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有病治病,查出來沒病也可以安心。早期症狀早識別四個發展階段,越來越嚴重下肢會比身體其它部位更怕冷,而且雙腿溫度明顯不一致;發病初始到最後,腿涼、腳麻的症狀會一直存在。小貼士:老寒腿、腰椎不好也會引起下肢疼痛麻木,要注意區分。
  • 糖尿病患者腳麻會造成糖尿病足嗎?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會引起腳上的併發症,有不少患者在擔心腳又麻木感會不會造成糖尿病足,出現腳麻現象會對患者造成什麼危害?根據商丘五院足病科多年的臨床經驗得知,糖尿病人出現腳麻還是要引起重視的。
  • 專家訪談 | 張文川:糖友為何腳麻如針刺
    前言 很多老糖友反映:常感覺雙腳麻麻的、木木的;洗腳的時候,水是冷還是熱有點感覺不出來了;有時候雙腳疼痛如針刺;有時候走路不穩,像踩在棉花上……其實,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表現。
  • 【關注】小趾磨破皮卻要截肢!糖尿病足如何防治?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症狀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潰瘍及足壞疽等病變,常常由於缺血、神經病變和感染三種因素協同作用發生。糖尿病足的治療複雜,困難大,如果沒有接受專業、合理的治療,患者最終只能截肢,甚至致命。
  •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專家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70來歲的葉大爺,以前經常爬山遠足,現在稍微走一會,就需要休息,而且經常腿麻,夜裡還愛抽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也就沒在意。直到一天起床後,突然眼前發黑,下肢無法動彈,暈倒在地。家人連忙將其送往醫院。經檢查,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因情況嚴重,必須截肢才能保命!這兇險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預防呢?
  • 重要提醒:糖尿病足常有5個典型症狀,糖友別拖到截肢才發現
    部分人糖尿病不斷發展沒有合理控制,還會讓雙腳受到影響,一旦引發了糖尿病足,許多不良症狀會出現,因此,要了解糖尿病足發病早期有哪些信號,對疾病足夠重視,否則可能會面臨截肢。1、皮膚發癢糖尿病足形成早期患者會發現雙腳皮膚容易發癢,這也是疾病的信號之一。
  • 手指頭麻痛是什麼原因
    手指頭麻痛是什麼原因    什麼是麻痛病     血脈不通,不通則痛;經絡不通,酸麻脹痛;神經不通,癱瘓不動;一旦血脈、經絡、神經都不通,就是麻痛病!    3、如果像胳膊、脖子、腰、關節等出現麻痛症狀,則說明您可能出現了頸椎病,腰突,或者骨刺,導致頸腰椎神經、血脈長期受到壓迫,血流不暢,神經中斷,這就像一根電線經常性出現接觸不良或斷電,燈泡很容易壞掉,人的肢體也一樣,長期的血氧供應不足和得不到神經信號刺激,肢體神經就會慢慢的壞死,從而出現肌肉萎縮,肢體癱瘓,甚至截肢!
  • 他做了一次「鹽療」,就得了嚴重糖尿病足,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糖尿病患者截肢(非外傷)的最主要原因,重者可以導致截肢和死亡。 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年死亡率為14.4%,而截肢後的5年死亡率高達40%。糖尿病足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正確認識和防治糖尿病足尤為重要。
  •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年紀一大,走路出現腿疼是常有的事,很多中老年人也不甚在意,覺得是正常現象,多休息就好。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案例70來歲的葉大爺,以前經常爬山遠足,現在稍微走一會,就需要休息,而且經常腿麻,夜裡還愛抽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也就沒在意。
  • 健康提醒:關於糖尿病足,這份預防錦囊請收好!
    顧名思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足部併發症。據統計,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總截肢率為19.03%,而截肢後的5年死亡率高達40%。既然糖尿病足如此可怕,我們面對它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答案是:絕對不!因為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糖友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 血糖高不高,低頭看腳或能知曉!腳部有三個表現,是糖尿病足來了
    生活中很多慢性疾病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糖尿病就是其中的典型。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血糖失控的結果,是一種終生代謝疾病,治療時間是很漫長的。如果想要遠離糖尿病,就要及時監測血糖,血糖高不高除了用血糖儀器測量以外,有時候低頭看看腳,也能從中發現端倪。
  • 【科普】天冷泡腳好舒服,有人卻因此險截肢!這些泡腳「姿勢」暗藏...
    醫生表示,中藥顏色過深,沾染腳上遮蓋了燙傷的痕跡,再加上周伯糖尿病足溫覺喪失,因此病情迅猛。據國際範圍內資料顯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發生至少1次足潰瘍,我國的統計,5%-10%的糖尿病患者發生過足潰瘍。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鄺建介紹,很多患者不知道保護好足部,導致糖尿病足發生潰瘍才入院醫治。
  • 糖尿病女子點個雞眼差點截肢?「罪魁禍首」竟是這個病
    一次小小的點雞眼手術,最後差點要截肢,經過兩個多月精心治療才好不容易保住了腳,這是近期發生在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一個真實案例。這位差點截肢的患者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一項針對我市3015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顯示,由於管理不到位,相當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已經出現各種併發症。點雞眼後,55歲女子差點截肢李女士今年55歲,是一位糖尿病患者。3個月前,她的左腳底長了雞眼,到家裡附近的醫院求治。
  • 看雙腳,知健康,你也可以
    看雙腳,就知道全身健康雙腳負擔著全身的重量,我們每走一步路,它就要承受3~5倍的體重;我們一生中平均走過的路程長度可繞地球4圈。腳上的骨骼、肌肉等組織,跟心臟、大腦、神經和血管等器官有一定聯繫,所以腳的「外貌」能反映全身健康。每天觀察自己的雙腳,能幫你及時發現一些疾病信號。
  • 糖尿病足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別等到可能「截肢」,再後悔
    血糖高的人是很怕自己有糖尿病足的,這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要是發現不及時,治療的太晚,可能需要截肢處理,來保護身體健康。這個也會讓人失去走路的能力,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質量也下降了。而且,要是糖尿病足都出現了,其他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威脅生命安全。
  • 34歲男子右小腿截肢 只因兩個月前腳底板被樹枝戳了後不當回事...
    最近幾個月,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的糖足截肢手術較往年多了不少。「前兩年,一年也就10臺截肢手術,今年最多時,一周就做了4臺。」糖足診治專家、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李霖副主任醫師感嘆,截肢率升高,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對糖足認識不充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延誤就醫導致的。
  • 為什麼說寒從足生,腳涼是大病?經常腳涼,說明哪些問題?
    生活中很多諺語俗語經過上百年的流傳,經過時間的檢測,被證實是虛假的,也有很多話在如今社會依然是可信的,以「寒從足生,腳涼是大病」來說,就是很多人經常聽到的,這樣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希望你了解。這句話是中醫常說的,在中醫看來,腳又被稱作:身體第二心臟,把雙腳保護好了,也是好心護理好,作為末梢組織,這個地方血液流動速度緩慢,更新代謝速度低,一旦忽視了,會發現該部位溫度要比其它部位低很多,寒氣溼氣也會透過雙腳進入身體,造成較大影響。
  • 糖尿病不可治癒?醫生闢謠:有2個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別錯過
    肖主任介紹,患者的糖尿病非常嚴重,腳上潰口有鵪鶉蛋大小,由於延誤治療,已經感染了骨頭。 劉婆婆的老伴屬於典型的糖尿病足,這是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嚴重者感染到骨頭,會導致整個蹠骨壞死,最終只能以截肢換取性命。
  • 腳部5個徵兆一出現,糖尿病足或已進入「惡化」期,需警惕
    說起糖尿病足,可能有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從名字上也可以推測出該病和糖尿病有一定的關係。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發生病變而形成的疾病,該種疾病的危害性極大,如果出現以下五個症狀,就需要引起重視了,這是惡化的信號,如果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就會引發癱瘓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