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急性期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2020-12-21 康端康復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

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腦卒中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

許多腦卒中患者都存在

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其中偏癱最為常見

如果在患病早期

進行有效的康復幹預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減致殘概率

提升日常生活的質量水平

1 為什麼要在偏癱急性期進行康復治療?

偏癱是由於腦部疾患如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等導致的、以一側肢體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症候群。其中腦卒中導致的偏癱最為常見。

偏癱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間出現難以適應的一側肢體的癱瘓,長年習慣的平衡、對稱性的運動感覺遭到了破壞,因此,患者從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均陷入了極端困難的狀態。

偏癱急性期大部分患側肢體呈弛緩狀態,此階段不僅不能運動,還會導致關節半脫位和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甚至由於長時間異常體位造成關節攣縮。

偏癱患者因受肌張力分布異常、肢體控制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臥床時常出現一些錯誤姿勢,如不及時矯正,將給運動功能的改善帶來諸多困難。

2 偏癱急性期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1 良肢位設計

良肢位是一種治療性體位,能減緩和對抗癱瘓肢體的痙攣。偏癱急性期患者使用良肢位,可減緩偏癱側肢體的攣縮、肌張力增高、肩關節半脫位、膝關節過伸展、髖關節外展外旋等併發症,為肢體運動功能的進一步康復打下良好基礎,是腦卒中病人早期康復的重要措施。

仰臥位

頭部放在枕頭上,面部朝向患側,枕頭高度適當,胸椎不得出現屈曲。病人臀部下方墊一個枕頭,使病人骨盆向前突,防止髖關節屈曲、外旋。

圖片來源:運動療法與作業治療

患側肩關節下方墊一個枕頭,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關節伸展,置於枕頭上,腕關節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砂袋,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

患側在下方的側臥位

患側肩胛帶向前伸,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背伸,手指伸展。患側下肢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

圖片來源:運動療法與作業治療

健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下面墊一枕頭,背部放一個枕頭,軀幹可依靠其上,取放鬆體位。

患側在上方的側臥位

患側上肢向前方伸出,肩關節屈曲約90°,下面用枕頭支持,健側上肢可自由擺放。患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屈曲,置於枕頭上。

圖片來源:運動療法與作業治療

健側下肢髖關節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背部擠放一枕頭,使軀幹呈放鬆狀態。

2 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為了預防關節攣縮並在早期使患者體會正常的運動感覺,促使運動功能改善,在臥床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髖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圖片來源:偏癱康復治療技術圖解

(1)一手將健側下肢充分屈曲,以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壓患側膝關節,使髖關節充分伸展。

(2)一手固定健側下肢維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肢膝關節伸展,同時用肩部上扛動作完成髖關節屈曲,使股二頭肌得到牽拉。

(3)另一種牽拉股二頭肌的方法是:用沙袋固定健側下肢,治療者一手下壓膝關節維持伸展,另一手上抬足部使髖關節屈曲。

(4)健側下肢用沙袋固定,治療者用手託起足跟及膝關節下方做髖關節外展運動。

(5)下肢屈曲位,治療者一手託住小腿近端,另一手扶持足跟並向外側擺動完成髖關節內旋運動。

>>>>踝關節與足趾的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圖片來源:偏癱康復治療技術圖解

(1)治療者一手固定患足踝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前下方牽拉跟骨,同時用前臂抵住足底前外側緣,通過治療者身體重心前移,向下方施加壓力,使踝關節背曲。

(2)被動運動足趾時,治療者左手固定前腳掌,右手活動蹠趾關節和趾趾關節。

>>>>肩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圖片來源:偏癱康復治療技術圖解

(1)弛緩期肩關節的被動活動範圍要控制在正常活動度的50%。

(2)肩關節活動度訓練,要首先充分活動肩胛胸廓關節,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動地完成各方向運動。

>>>>手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1)手部諸關節均要做到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2)腕關節背伸運動,一手固定腕關節,另一手扶持手掌部,做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3)拇指屈曲、伸展,掌側外展,橈側外展,對指等,均要進行充分的運動。

(4)掌指關節被動運動時,治療者一手固定腕關節,另一手協助手指完成最大範圍的屈曲與伸展。

近年來

腦卒中發病率居高不下

並且呈上升趨勢

腦卒中後運動功能障礙

多表現為偏側肢體癱瘓

也是致殘的重要原因

儘早進行良肢位擺放

以及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是提高康復療效的重要措施

【本文參考文獻】

於兌生. 偏癱康復治療技術圖解 [ M ] .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58-79.

於兌生, 惲曉平. 運動療法與作業療法 [ M ] .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467-487.

章薇. 早期康復幹預對老年急性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 2014, 000(005):637-638.

趙秀娟. 提高偏癱急性期患者良肢位使用率[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11, 018(003):59-61,64.

高芸茹, 李寅潔. 偏癱急性期病人的康復治療與護理[J]. 全科護理, 2009, 000(002):139-140.

孫麗娜. 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護理體會[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016(002):206-207.

毛忠南, 郭百海, 衡妍,等. 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的常用方法[C]// 2011年甘肅省中醫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1.

編輯:石亞盟

相關焦點

  • 針對偏癱6大康復訓練方法
    在康復醫師和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及時、持續、正確的康復訓練可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得以恢復康復訓練,比如,如果存在肌張力高,需要進行系統的抗痙攣治療,措施包括良肢位擺放、佩戴支具、調整康復訓練方法、服用抗痙攣藥物、肉毒毒素治療等。
  • 良肢位擺放你學會了嗎?
    學習良肢位擺放更形象生動了耶!    上周我們科收治了2個偏癱壓瘡患者,主任查房時指出,偏癱患者容易出現壓瘡,很多時候是因為陪護不懂或忽略了良肢位的擺放而導致的。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啊!是的!良肢位的擺放,可以促進病人運動功能的恢復,特別是早期的良肢位擺放,可以為後期康復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有效地預防壓瘡、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足內翻、關節脫位等。所以我思考了很久,決定發揮我繪畫的小愛好,更生動地為患者及陪護科普良肢位的擺放!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我科承擔起了康復科轉崗培訓項目,培訓五邑地區的康復醫師。
  • 足內翻如何康復訓練
    目前預防足內翻及足下垂的辦法(1)臥床期:①改換體位,保持良肢位:2~3h施行一遍,為保持體位要準備坐墊、軟墊、浴巾、枕頭等,側臥位時背部要有依靠,偏癱側的膝下墊起,以保持下肢處於良肢位,保證偏癱側下肢不外旋,臥床時調整下肢保持輕度屈曲位。
  • 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常見症狀有:面部或肢體的單側或雙側肌肉無力、感覺障礙,吞咽障礙,語言和言語障礙,認知功能減退,視覺障礙,情緒異常,癲癇,意識障礙等,其中偏癱最最常見。 偏癱 對於這些症狀,如何恢復成為了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其實本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康復鍛鍊,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針對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患者家屬最易操作的翻身訓練
  • 【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篇】——康復中風偏癱,並非難於登天
    施行家庭康復鍛鍊,多數在親屬幫助下進行被動運動。  它可活躍肢體血液循環,牽伸縮短的肌鵬和韌帶,放鬆痙攣的肌肉,恢復關節的一定活動廢。  被動運動就是患者不動,將全身放鬆,特別是要將準備接受治療的部位放鬆。
  • 活動度/穩定度與鄰近關節假說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不同情況下測量活動度的結果不一致,比如負重前後測量、疲勞累積前後測量,都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肌肉延展性: 描述關節活動時,肌肉會被拉長或伸展,以應付關節活動所需要的角度。結締組織柔軟度: 描述關節活動時,韌帶、關節囊會被拉長或伸展,以應付關節活動所需要的角度。
  • 正確認識偏癱疾病的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在接受專業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一定的康復訓練可以提高康復效果,但很多患者認為康復訓練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或在不同時段進行肌力訓練等等,這其實是錯誤的。錯誤的康復訓練不但不能康復病情且會影響到康復進程,所以大家需要認識全面而且科學的偏癱康復訓練,欣奇蹟為大家來了解一下。 警惕!
  • 作業療法:腦卒中偏癱患者手部抗痙攣的康復訓練技巧
    偏癱患者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一般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手部痙攣的狀況,這時候患者一定要更加注意抗痙攣的康復措施和技巧。下面就給大家來說一下,手部抗痙攣的康復訓練技巧。
  • 【全國殘疾預防日】中風偏癱後,康復至關重要
    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何先生的中風病採用了中西醫結合的康複方法治療後,偏癱、口歪和講話不清有了明顯改善。②推拿: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關節攣縮、變形,是肢體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③功法訓練:後期對能夠站立行走的病人通過主動練習傳統功法達到對肢體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的訓練。
  • 頸痛伴活動度受限的關節穩定性訓練
    of Diseases)國際疾病分類: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IC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國際功能分類:頸痛伴活動度受限
  • 偏癱患者康復訓練大全
    腦卒中病人多數有肢體的癱瘓,保持全身關節正確的位置和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活動以及康復鍛鍊,對防止癱瘓肢體的攣縮變形、促進功能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欣奇蹟講解!
  • 乾貨 | 健身時關節總是感覺僵硬?自測一下關節活動度!
    這是否意味著某個關節出現了問題呢?其實,這可能與你的關節活動度有關。關節活動度指關節能夠最大限度活動的範圍。關節活動度的大小取決於各個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關節囊等構造以何種強度包住關節。關節越柔軟活動度越大,能夠完成不同標準的動作幅度。
  • 關節活動度測量圖解
    改變肘關節角度。腕關節成角。量角器:軸心通過前臂縱軸。固定臂平行於肱骨中線。活動臂平行於所握鉛筆(拇指例)。五、腕關節活動度測量方法:正面。量角器:軸心位腕關節背面腕骨的中點。固定臂位於前臂的中線。活動臂位於第三掌骨。六、髖關節活動度
  • 定量評估有氧訓練對老年腦卒中偏癱病人心肺功能的影響
    腦卒中導致的常見功能障礙包括偏癱、肌肉無力、認知功能障礙等,其中偏癱是最為常見症狀。偏癱病人活動受限,無法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生活質量下降,此外,偏癱病人有氧代謝能力和日常運動能力下降,進一步影響其呼吸功能和行走功能,增加心腦血管的損傷,形成惡性循環。目前腦卒中偏癱康復主要採用康復理療、言語康復、作業康復等傳統方式,部分病人僅能改善運動功能,心肺儲備功能改善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