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被相親」,儘管2020年都快過完了,相親依然是很多單身男女找對象的重要方式。
相親能成就姻緣,但相親也免不了遇到糟心的人。
前幾天有個事件上了熱搜:相親被拒後,小夥一通「炮轟」。
蕭山有個姑娘發帖,說相親了,因為對方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就婉拒了他,卻不想遭到了對方一頓諷刺。
男生先是擺自己的條件,「獨生子、拆遷戶、工作穩定」,承認自己學歷不高,但緊接著說對方過幾年就是「剩女」了。
那些學歷高長得好看的博士後,女生很多嫁不出去
這情商簡直讓人著急。哪有被拒後,反過來找對方毛病的?
這不相當於,面試失敗後,說「你們這破公司,早晚得倒閉」,這不就是急眼了嘛。
男生這麼一說,女生可能也急了,回了一句「就算孤獨終老 我也不會考慮你的」。
這下更刺激男生了,他的「炮火」更激烈了:
你這種女的就是欠教育,再過幾年你看看,沒得選了,老剩女了我就是條件還可以,所以也挑...再加上我也想找個好看的,帶出去很有面子
看到這裡,簡直讓人啞然失笑,這男生真的像姑娘形容的「過度自信+情商低」。
通過打擊對方,證明「要不是你長得好看,我還看不上你呢」,「遇到我這樣的,還挑啥」。
真是情商低,還迷之自信。
非要在言語上勝過對方,這是多低的情商啊。
找對象很多時候就像我們找工作一樣,一旦你去參加面試,就說明彼此有意願。
面試就像相親,雖然彼此的條件都滿意,但還得看面試的情況,說白了就是看「眼緣」。
條件再好,見面的一瞬間,熱情也可能一下子掉到地上。
比如看起來猥瑣、渾身散發著「特殊」的氣味、感覺怪怪的等,完全無法從簡歷上看出來的東西,相親也是如此。
哪怕彼此互換過照片,也存在氣質和照片不搭的情況。
就算對方覺得不合適,但我們依然可以爭取,比如可以創造機會去相處,尤其是兩個人還有共同認識的親戚。
這個小夥卻非得表達「你挑什麼挑」,「你現在挑,過幾年,就只能被挑了」。
低情商之外,還有小夥散發的迷之自信。
女生年紀大,只配被挑,是很多男性的過度自信。
總有男生覺得,你們女生年紀大了不好找,我們男生四十了也能找二十幾歲的。
實話實說,女性一旦過了三十,的確存在找對象困難。同齡的、比自己大的,條件好的多數已結婚,年紀比自己小,不想找。
雖然男性找對象在年齡上限制小,但這並不表明,男性就比女性找對象容易。
男性四十固然可以找二十五的,但任誰都知道,這樣的男性一定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
但能不能建立自己的事業,擁有一定的財富,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實現的。
大多數人能不能功成名就,在二十幾歲就已經確定了。
所以,「男人不管多大都能找年輕姑娘」,這話有一定的現實性,但不代表在自己身上也能成立。
當然,一些女性在三十大幾、四十多歲,依然能夠結得美滿姻緣,也是不具代表性的。
另外,大齡女博士沒結婚,你怎麼知道人家是「嫁不出去」,不想結婚不行嗎?
就算是沒找到對象,或者是真的「嫁不出去」,不僅和你沒關係,也不影響其他女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對象。
將結婚描述成每個人都理所應當抵達的終點,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尤其是作為女性,你不結婚,就是「沒人要」。
「沒人要」的女性有多慘,巴拉巴拉,每個人都能給你舉一堆例子。
所以,很多女生從小時就被教育,「最好找個不忙的工作,好照顧家庭」,「趁年輕早點把自己嫁出去」,「過幾年就沒人要了」。
女生找對象一旦有挑剔,往往被說「過幾年就成剩女了」。
說到底不過是對女性的PUA,「有人看上你,就別挑了」,「沒人要就慘了」。
打壓女性找對象的自信,誇大男性找對象的優越之處,一定程度上是將男女對立起來。
但婚姻是兩性的融合,絕不是男女之間的戰爭。
結婚是兩個人願意和彼此一起共度餘生,而不是誰是誰的戰利品。
一個人的優點是吸引異性的閃光處,但未必能吸引所有異性。
找那個看得到你優點的人,而不是打壓「看不上」你的人,非得去接受你。
打壓不能接受你的異性,那不是自信,而是不自信。
一個真正自信的男人,根本不在意偶爾的相親失敗,更不會出言不遜。
一個真正自信的男人,終將會遇到心心相惜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