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進口藥品」多是走私入境的「水貨」甚至是「三無產品」,「資深美容專家」可能是無行醫執照的「7天速成班學員」,「VIP診室」是居民樓裡連消毒設備也沒有的小隔間……
近期,上海警方會同上海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部門開展深度排查和集中打擊行動,搗毀2個非法經營走私入境醫美產品的犯罪團夥,查處60餘家無證醫療美容診所,再次暴露醫美行業一直存在的「黑藥品、黑醫生、黑診所」問題。
800多元購入2400元銷售
有些是「三無產品」
2019年1月,美容院老闆錢某結識了一些醫美產品賣家。這些賣家有的來自廣東、河北等地,有的是國外的,都稱能大量提供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針等產品,價格便宜。錢某從這些賣家處大批購入醫美藥品和醫療器械,在自己的美容護膚品網店上高價銷售。
以某品牌玻尿酸產品為例,錢某以一支830元的價格購入,以2400元的價格銷售。一年時間裡,錢某及其同夥賣出20餘萬支(瓶)醫美產品,涉案金額3400餘萬元。
另一個以吳某為首的犯罪團夥,用同樣的方式非法銷售各類醫美產品達3000餘萬元。
國家對於醫療美容的藥品、器械有著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據了解,這些非法走私入境的醫美產品,部分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不法分子走私是為了偷逃關稅;還有相當一部分貨品未獲國家批准進口,有些甚至是「三無產品」,質量根本無法保障。
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食藥環偵支隊大隊長陸琦介紹,這些醫美產品主要通過兩個渠道流入國內,一是在口岸通過背包客「人肉」夾帶,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入關,再分發到各地;二是以「代購」等方式混在物流包裹內,從境外寄遞入境。
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食藥環偵支隊支隊長喻檬介紹,醫美藥品有嚴格的運輸、儲存要求,一般都要求全程低溫冷鏈,但這些走私藥品的運輸、存儲和保管都不符合要求。即使是正規廠家的產品,也有可能被汙染、失效甚至變質,存在極大的風險。
「醫療美容的藥品不少是直接進入人體的,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後果不堪設想。這些非法走私的醫美產品,大部分流向了各地無證醫美診所和美容美甲店,大大增加了醫美事故的概率。」喻檬說。
廉價和「說打就打」
讓非法微整形生意興隆
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規定,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需要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且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等。但記者調查發現,從事非法整形業務的人員大多沒有專業醫學知識,也不具備醫美執業資質,有的只參加了幾天的「速成班」。
犯罪嫌疑人王某曾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護士,看到醫美行業的高需求高利潤後,她辭去工作,經營起了一家美甲店,很快收入比之前「翻了七八倍」。
王某到案後交代,美甲店只是門面招牌,真正給她帶來巨額利潤的是隱藏在美甲店內的微整形業務。王某的微整形場所就隱藏在美甲店二樓的一間小屋內,房間裡沒有任何消毒設施,僅有一張普通按摩用床,地上凌亂地堆放著數十種醫美產品。從玻尿酸填充隆鼻、隆額、隆下巴,到注射肉毒素瘦臉、瘦腿,並無行醫資格的王某承接了十幾種業務,而所用產品都是從非正規渠道採購的走私藥品。
在正規美容整形醫院需要三四千元的醫美項目,在王某這裡只需要一兩千元。低廉的價格和「說打就打」的便利讓美甲店生意興隆,而王某曾經的護士身份更是成了獲得客戶信任的「招牌」。
王某說:「很多顧客根本不懂醫美注射與日常肌肉注射的區別,我曾經的護士身份讓顧客格外信任。」當一些老客戶自己攜帶各類美容針劑交給王某進行注射時,王某收取五百至八百元不等的「服務費」。
按規定,美容針劑注射必須由具備醫生執業資格的整形外科醫生或者皮膚科醫生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中進行,必須使用國家藥監部門許可的醫美產品。一些藏身於居民樓的美容院、美甲店等讓不少貪圖方便、低價的愛美人士「顏財兩空」。
20歲出頭的姑娘小高本來容顏姣好,她花費1.6萬元,在一家藏身於商務樓裡的美甲店做了「線雕提升」,結果多處傷口腫脹流膿,後被醫院診斷為「塞內加爾分枝桿菌感染」。醫生表示,很可能是因為手術環境髒亂或藥品變質引發感染,「容貌肯定會受損」。
醫療美容糾紛維權難
整治非法醫美需多部門聯動
據了解,在「黑診所」發生醫療美容糾紛後,就診者普遍存在維權難的問題。很多「黑診所」一旦被查,往往換個地方「另起爐灶」。
記者調查發現,醫療美容行業由於涉及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管理部門,容易出現「七八個大蓋帽,管不好一個小草帽」的情況。喻檬認為,整治醫美行業亂象,要強化各部門的溝通協作,信息互通,從線索發現到打擊查處,不斷強化行政主管部門和警方的銜接,聯動執法,確保打擊整治取得實效。
上海中浩律師事務所龔清華律師表示,淨化醫美市場,一是要加強行業監管,嚴格按照《上海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辦法》規制醫療美容機構行為;二是警方和市場監管、藥監等行政部門強化合作,快速、有效排查化身為美甲店、美髮店的「黑診所」,整治正規美容店超範圍經營。
一些醫美行業人士表示,現在大量天花亂墜的醫美廣告讓很多人盲目整形,忽視風險。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對醫美廣告加強審查,避免誇大、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前主任委員郭樹忠教授表示,目前接受整形人群有低齡化的趨勢,愛美人士應增強風險意識,不能貪圖便宜和方便。「『微整形』不是普通美容,而是手術,它和其他外科手術是一樣的,只要進手術室就有風險。確有需要,一定選擇正規的醫療整形醫院。」
新聞連結
微整形及其適用範圍
微整形(Micro-surgery)就是利用高科技的醫療技術,不需開刀,短時間就能變美變年輕的特性。其逐漸取代過去的整形外科手術,具有安全、沒有傷口、恢復期短的優點。
微整形通常是非永久性的整形療法,修飾缺點的速度較快,除了3D聚左旋乳酸因刺激自身膠原蛋白增生需一個月見效外,一般在一個星期內可以達到明顯效果。
微整形項目包括玻尿酸注射、美白針、溶脂針等等。由於操作便捷,手術時間通常1至2個小時左右。適用範圍包括面部靜態紋、唇型、臉型、體積的修飾、缺損的填補等。
業內人士忠告
醫療美容整形專業人士指出,微整形雖然不用動刀,但是仍然屬於醫療行為範疇之內,存在醫療風險,尤其是使用的注射產品要有保障,進貨渠道要正規、注射位置、劑量要準確,否則會給求美者造成傷害,如注射肉毒素位置不當、劑量不當,可能導致表情僵化、面孔左右大小不對稱等;注射違規產品,更可能出現全身系統副反應,甚至因此而喪命。
重慶美容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專家組組長,新橋醫院整形科主任樊東力教授提醒,注射藥品材料只有在正規醫療機構才會有,大家可以到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的網站看是否有註冊,並且每支藥品都有自身獨一無二的編碼,與疫苗一樣;醫師資質則可以在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查詢是否是註冊會員,美容機構也必須是衛計委質控中心認可的醫療單位,另外海外整容專家要想在國內行醫,必須要在當地衛計委備案。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百度百科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