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愛|梅竹家庭:全家齊上陣 堅守抗疫第一線

2020-12-23 新華報業網

  面對疫情,全國人民戮力同心,眾志成城。在為「疫」而戰的各方力量中,有包括「最美家庭」在內的許多家庭挺身而出,在支援一線、宣傳引導、捐款捐物、志願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即日起,女性之聲特別推出「小家大愛」欄目,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致敬小家大愛!

  在河南鄭州的疫情防控一線,有一個家庭三口齊上陣,當起了小區、村落、學校的「守門員」。他們就是2019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的梅竹家庭。這個有愛的家庭,一家三口都是黨員,不僅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更有著多年擁軍孝親的美名。

  一家三口,並肩值守

  梅竹一家三口

  梅竹是鄭州市管城區工信委黨工委副書記。大年三十,梅竹一家三口回老家過年,在電視裡看到疫情形勢嚴峻,大年初二便放棄休假返回鄭州。

  返回後,梅竹作為下沉幹部,與10多位同事一起,到管城區的一個小區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值崗小區挨著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風險很大,梅竹和同事、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進行了周密的分工,宣傳防護知識,逐人逐戶進行排查,對疫情嚴防死守。

  梅竹(右二)在查驗小區居民的出入證

  「我們把返回人員分為三類:從武漢返回的人員,從南陽、信陽等湖北周邊5個地市返回的人員,其他地區返回人員,不同人員進行不同期限的隔離管理。」隔離時,有的居民不理解,情緒激動,甚至大吵大鬧。梅竹和同事做好防護,按時上門測量體溫,耐心解釋,疏解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幫助他們解決生活所需。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家庭困難戶,梅竹變身「代購員」,和同事們一起幫助採購日常用品。小區實行一戶兩日出入一次的臨時進出制度,梅竹和其他工作人員為居民們辦理出入證、進入登記、測量體溫。「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居民理解了我們的工作,也作為志願者加入進來。」

  社區居民給梅竹和同事們送來了水果

  梅竹和社區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防控工作感動了樓院的居民。院子裡的老黨員徐玉琴,84歲了,坐在輪椅上,讓兒子推著她給值班的梅竹和同事送來了麵包水果。退休的社區老主任送來兩箱加熱過的飲料,「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你們在門口值班又冷又累,我心疼得睡不著。」

  梅竹的愛人王效合在高校從事後勤工作,也身處學校防範疫情工作的前線,負責防疫知識的培訓、出入管理、消毒測溫、防護物品採購等。2003年非典時,夫妻倆就是並肩作戰,梅竹在社區做一線防控工作,愛人在部隊醫院與非典近距離「搏擊」。如今17年過去,女兒王克萌長大了,也加入了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一家人崗位不同,但都是奮戰在防疫一線的「戰友」。

  王克萌(右)在整理防控宣傳資料

  女兒王克萌是開封市祥符區劉店鄉尚店村的村支部書記,她從2020年1月底便開始堅守防控一線。作為一名去年新考入的公務員,她工作時間不長,很多情況還在熟悉中,疫情就這麼突然而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疫情面前就要不懼風險,衝鋒在前。作為書記,更要靠前指揮。」她戴上口罩,和同事一起,在路口設崗值班,進行人員排查。村裡有14個從武漢務工回來的群眾,她一戶戶排查。晚上,河邊的村落風大、氣溫低,她身體不適,卻仍然堅持工作。

  「王書記,我們一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隔離人員朱某在微信群中問到。「現在疫情複雜,出於安全考慮,你們暫時還不能離開,請諒解。」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是很多從外地回村被隔離人員的共同心態,王克萌通過微信解釋情況、耐心勸導,還帶上物資前去探望。「如果還有其他需要,可以隨時聯繫我,我們一直關心著你們。」

  尚店村共有居家隔離人員14人,王克萌和村裡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他們進行體溫檢測,此外還擔任「代購員」和「心理輔導員」。採購生活物資,處理生活垃圾,解答政策,疏導情緒,王克萌用暖心的言行化解著被隔離村民的焦慮。「隔離的日子雖然難熬,但有王書記他們的關心和鼓勵,感覺很溫暖,我們一定積極配合工作。」朱某說。

  「女兒,下班了嗎?」梅竹給女兒王克萌發來詢問的消息。她們雖然相距不是太遠,但已經很多天沒有見面了,每天只能通過微信偶爾聊聊天。堅守自己的崗位,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在聯防聯控中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這是梅竹一家的共同心願。

  傳承擁軍孝老助人的家風

  梅竹是一名基層幹部,更是一位對軍隊滿懷深情的軍嫂。她出生在革命老區信陽固始縣,從小就對軍隊有一種嚮往之情,但幾次應徵,都因種種原因沒能如願。1989年,梅竹帶著3000多元的慰問品,隻身一人,冒著槍林彈雨,前往雲南老山前線慰問部隊官兵,爬過前線的戰壕,鑽過貓耳洞,成為中國後方女青年上前線慰問的第一人。

  1994年,梅竹與軍人王效合結婚,成了一名軍嫂,更加理解了軍人的艱辛與不易。地方建烈士陵園,她捐款3800元。鄰居大媽是軍烈屬,她就經常到家中幫助做事,陪大媽聊天,大媽有病,她也主動幫助照料。

  多年來,梅竹一直組織擁軍小分隊到部隊看望官兵

  每逢「八一」建軍節,梅竹都要組織擁軍小分隊,多次慰問河南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師、河南武警部隊、消防部隊、省軍區幹休所等駐軍部隊官兵,為他們送去水果、食品、鞋墊等慰問品。2004年7月,梅竹被授予鄭州市「好軍嫂」稱號。

  梅竹還把自己的愛心灑向了社會困難群體。2004年,她加入「愛心熱線」志願者隊伍,服務對象是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殘疾人、失學兒童、失足青年、外來務工人員等。20多年來,梅竹每年都要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來做慈善。擔任社區主任時,梅竹看到殘疾人戴運蕊的孩子因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她幾次到學校找校長商量,並拿出3000多元,解決了孩子的學費問題。軍轉幹部郭秋奎80多歲的老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家庭十分困難。梅竹多次帶領志願者服務隊到家中幫助老人。社區院子的孤寡老人陳學勤,孩子相繼去世,老人靠低保維持生活。梅竹得知後,經常看望老人,為老人買藥做飯。每年大年三十,她都會帶上鄰居們,到老人家裡打掃衛生、貼對聯、包餃子。讓老人過好年,她才匆匆趕回焦作婆婆家過年。十年如一日,在老人的眼中,梅竹就像自己的親閨女。

  梅竹的愛人王效合和梅竹的婆婆

  梅竹夫妻二人相處一直和睦美滿,日常生活中,他們總是先想到父母,把最好的吃穿留給老人,還常陪老人聊天,給老人按摩、洗腳、剪指甲,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孝媳。婆婆生病了,做了個小手術。出院時,醫生囑咐:老人的胃不好,牙也不好,只有細心照料,才能恢復得快。梅竹專門向醫生請教了護理方法、飲食方法,回家後精心挑選蔬菜、水果,在小本子上詳細地記錄給婆婆準備的一日三餐,做好後餵婆婆吃飯。在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原本需要半年才能恢復的婆婆,一個月後就有了明顯的好轉,成了醫生眼中的奇蹟。

  王克萌(前排右一)也加入到媽媽梅竹的擁軍行動中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女兒王克萌從小就懂得照顧爺爺奶奶,6歲就跟隨梅竹去社區做公益,多次獲得榮譽,如今,更是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基層幹部。

  全家福

  擁軍、孝親、助人,是這個家庭20多年傳承的家風。也正是這樣的優良家風,讓一家三口都能夠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勇於擔當、衝鋒在前,在社區、村落、學校抗擊疫情的一線並肩作戰,為身邊群眾帶來溫暖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小家大愛」故事匯|第42期 張娜家庭: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力量
    疫情發生後,全國人民凝心聚力,為「疫」而戰, 千萬家庭舍小家顧大家,一家人挺身而出,湧現出許多戰疫父子兵、一線夫妻檔、醫護姐妹花、祖孫三代齊上陣、黨員家庭總動等最美家庭故事,充分展現和詮釋了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 甜城法院故事|內江市「最美家庭」婁偉光家庭:夫妻齊上陣,同心戰...
    甜城法院故事|內江市「最美家庭」婁偉光家庭:夫妻齊上陣,同心戰疫情!疫情防控期間,我夫妻二人均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很少見面,只能在晚上休息的時候,通過微信視頻看看對方。夫妻齊上陣,同心抗疫情,只是委屈了當時3歲多的女兒,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只能由奶奶照看著。女兒有時候晚上等媽媽回家,等得實在困了,就睡著了,第二天起床發現媽媽又已經走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夫妻都是滿懷愧疚,疫情肆虐,自己卻不能陪在孩子身邊。
  • 最美我的家丨平凡事中顯不凡 他們以默默支持書寫不平凡的小家大愛
    多年來,她跟隨丈夫獻身國防事業,在基層一線服務群眾,後又轉戰脫貧攻堅第一線,無怨無悔做丈夫事業的堅強後盾。同時,她自學手工製作,帶動社區婦女豐富業餘文化生活。面對突如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家庭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王聚良一家就在其中。王聚良的妻子安然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工作,是一名新聞編輯。大年初三,當很多人還沉浸在春節的氛圍中時,她就已經返回到工作崗位。作為一名黨員,她義無反顧投入到工作當中,積極參與抗疫特別節目的報導。
  • 小家大愛 | 曹珊家庭:「等疫情結束,去大草原,就咱倆!」
    小家大愛 | 曹珊家庭:「等疫情結束,去大草原,就咱倆!」在為「疫」而戰的各方力量中,有包括「最美家庭」在內的許多家庭挺身而出,在支援一線、宣傳引導、捐款捐物、志願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女性之聲特別推出「小家大愛」欄目,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致敬小家大愛!
  • 皇崗邊檢站黨員民警堅守崗位奮勇當先 讓黨旗在國門抗疫第一線高高...
    皇崗邊檢民警堅守口岸執勤一線為旅客服務。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緊急召開疫情防控會,成立黨員突擊隊,並設立黨員先鋒崗,組織和號召全站黨員民警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行動中踐行初心勇擔使命,展現移民管理警察過硬政治素質和頑強的鬥爭精神,將一面面飄揚的黨旗插到國門抗疫第一線。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疫情在前,民警向前。
  • 小家大愛齊抗疫,鑽石婚家庭弘揚廣州好家風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同心抗疫」的家國情懷,9月22日,由廣州市紀委監委指導,廣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資訊廣播(FM96.2)承辦的「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廣州好家風」主題活動在白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舉辦。
  • 小家大愛|既守好「小家」,也服務好「大家」
    秦運順帶頭報名請戰加入廣西援鄂醫療隊謝桂英全力支持秦運順出徵當天謝桂英還有工作只能在樓上遠遠揮手,送別丈夫由於工作忙謝桂英有時無暇顧及兒女因疫情延遲開學的兒子主動在家照看妹妹幫助堅守醫護一線的父母分擔了責任
  • 五朵金花奮力綻放在王家坪鎮防疫第一線
    一頓媽媽主廚的飯菜,一次全家團圓的嘮嗑,本應屬於年三十在外回家的遊子。李蘭春在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一切發生了變化,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放棄了與家庭團聚的幸福時光,默默承擔起肩負本村百姓健康安全的責任,堅持一個人24小時駐守村部,「將家搬進村部」的決心,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小家大愛 | 賀谷英家庭:追求「蓮花品格」與「梅花精神」
    小家大愛 | 賀谷英家庭:追求「蓮花品格」與「梅花精神」 2020-09-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家大愛|與媽媽並肩戰「疫」,也是在用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團聚
    張英霞是青海西寧市城西區興海路街道辦事處興勝巷社區的工作人員,疫情發生後她和同事們日夜堅守在防疫第一線。由於疫情防控期間人手短缺,社區招募志願者,張英霞的雙胞胎兒子吳建豪、吳建爽主動報名參加。兄弟倆今年21歲,都是大三的學生。
  • 致敬|他們是全國抗疫最美家庭(二)
    5月15日,第27個國際家庭日重慶15戶家庭獲評全國抗疫最美家庭他們主動擔當、無私奉獻為防控疫情默默奉獻小家大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高稅家庭、譚紅豔家庭、唐遠航家庭的抗疫故事吧!這期間,同在戰「疫」一線的陳思宇強忍著淚水把8歲的孩子託付給自己的父母,把對丈夫的擔憂和對孩子的掛念更多地放在了心裡,至今仍堅守著一線發熱門診的工作。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醫者擔當,塑造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動人故事。
  • 「小家大愛」故事匯|第47期 張睿洋家庭:換個方式守護孩子守護家
    疫情發生後,全國人民凝心聚力,為「疫」而戰, 千萬家庭舍小家顧大家,一家人挺身而出,湧現出許多戰疫父子兵、一線夫妻檔、醫護姐妹花、祖孫三代齊上陣、黨員家庭總動等最美家庭故事,充分展現和詮釋了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 《今夜不寂寞·我家最美抗疫故事》第四期:上陣夫妻檔,抗疫心連心
    在抗疫期間,萬瑩和王顥攜手同進,排除萬難,並肩作戰,用愛和堅守譜寫著最美篇章。6月5日21:00,湖北之聲《今夜不寂寞·我家最美抗疫故事》將帶你了解萬瑩和王顥的抗疫故事,感受小家大愛的溫暖與力量!【來源:湖北之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抗疫」路上 來自年輕規培生的堅守
    在可敬的「白衣戰士」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多為90後的他們,有醫學專業碩士納入培訓的研究生,有剛參加工作入培的委培生,也有剛剛畢業即將走上醫療工作崗位的社會生,這群年輕的「準醫生」們積極投身到防疫一線,用堅定的信念和情懷、不屈不畏的淬鍊和成長踐行著一名醫學生「恪守醫德、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誓言,堅守在「抗疫」路上。
  • 長沙市婦聯授牌三級抗疫「最美家庭」,他們的故事聽我娓娓道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廣大家庭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的號召,人人盡責,家家防控,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家庭防線,全市湧現了「白衣天使的大愛之家、平凡堅守的抗疫之家、攜手援鄂的奮戰之家、志願服務的公益之家、舍家為國的奉獻之家」 … 一個個抗疫「最美家庭」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愛無疆、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和休戚與共的責任擔當。
  • 眉山一家庭上榜「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祖孫三代都在一線抗疫
    祖孫三代,在春節前夕毅然告別家人,始終奮戰在抗疫第一線……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全國婦聯在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舉辦「全國抗疫最美家庭」雲發布活動。四川省眉山市婦聯推薦的洪雅縣槽漁灘鎮中心衛生院趙登祥一家,不但榜上有名,還作為四川唯一代表(全國僅15戶家庭),參加錄製視頻並在央視網播出。
  • 全國抗疫最美家庭故事|海南橡膠羅玲一家:小家傳大愛 並肩逆行共...
    記者 陳衛東 攝據悉,疫情發生後,羅玲一家全員齊上陣,積極參與到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幾個多月來,羅玲一家分別堅持值守在疫情防控的交通路口、居家隔離點、職工住宅區抗擊疫情,為當地居民撐起一把牢固的防疫保護傘。近日,全國婦聯揭曉660戶「全國抗疫最美家庭」,其中海南10戶家庭獲此殊榮,海南橡膠保國分公司的羅玲家庭名列其中。
  • 致敬戰疫「一家人」|大連抗疫最美家庭事跡展播(二十二)
    丈夫王建,在得勝街道防疫工作中也是骨幹力量,每一項防疫工作都親力親為,每天早出晚歸,安排物資發放、信息摸排、集中隔離,一樁樁一件件事情瑣碎而繁雜,他卻沒有任何怨言,時刻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因出色表現他被金普新區表彰為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女兒王傑,今年16歲,就讀於大連金州高級中學,是一名高一學生。
  • ...共築家國夢——莆田市十佳「抗疫·復產」最美家庭先進事跡展示
    「六穩」「六保」,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家庭「抗疫·復產」故事。  莆田市十佳「抗疫」最美家庭  方堅、吳莉家庭  抗疫齊上陣 全家總動員 為此,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頑強毅力,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工作、安全保衛、入戶排查、卡口巡查等高危險、高強度的疫情防控工作,自正月初一開始連續55天堅守在抗疫最前線,沒有休息一天,他只能通過微信和家人互報平安,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
  • 【一線抗疫群英譜】遷安市:一家三口齊上陣 並肩作戰抗疫情
    蔡龍傑參加防疫設卡。蔡龍傑的妻子魏麗豔在醫院堅守。過了兩天,在家庭微信圈裡,才知道父親蔡建軍作為北關村村民代表,也加入到了村裡的抗疫防控一線,每天在村口檢查過往人員。蔡龍傑說,現在唯一擔心的是就是母親的身體,但抗擊疫情、全民行動,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要克服,相信一定會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通訊員 李瑛 記者 李麗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