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彩色皮膚是天生的嗎?
為了眼見為實,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圖片中的彩色蝸牛。這些蝸牛身體的顏色雖然不像圖片上那麼豔麗,但確實可以稱得上色彩繽紛。可這麼漂亮的顏色會是天生的嗎?有沒有可能是被染色的呢?記者決定向商家求證。
在與商家的溝通中,記者反覆詢問,這些蝸牛的彩色皮膚是不是天生的,商家卻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正當我們的驗證陷入了困境的時候,一位網友向記者發出了邀請。這位網友說他有一些純天然的彩色蝸牛可以給記者看看。蝸牛真如他所說,是純天然彩色的嗎?是不是跟網上賣的那些是一樣的呢?帶著這種疑問,記者拜訪了這位網友。
蝸牛殼收藏愛好者 周志堅:「我收藏了一些蝸牛,就越攢越多世界各地。就是熱帶雨林裡邊的蝸牛,根據它生長的環境,生長的狀態,不同的顏色就是屬於它的保護色。」
原來這位熱心網友是一位蝸牛殼收藏愛好者,他所說的彩色蝸牛指的是有彩色殼的蝸牛。這些蝸牛殼色彩斑斕。質地如玉,雖然不乏鮮豔亮麗的馬卡龍色,但確實百分百的純天然。可是熱心網友也告訴我們,擁有這種漂亮外殼的蝸牛並沒有彩色皮膚。看來,這個小插曲並不能解開記者的疑惑,記者決定繼續向專家求證。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 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咱們在市面上看見的那些彩色的蝸牛它確實是真的蝸牛,但是它是被人工加工過的,它的肉裡邊被人工注射了一些色素。一般咱們市面上看見的那些所謂的彩色蝸牛,實際上都是這個東西就是來自非洲的褐雲瑪瑙螺。」
難怪記者看到那些彩色皮膚的蝸牛,總覺得不自然,原來,真是被染色的蝸牛。那這種蝸牛是一種什麼樣的蝸牛呢?為什麼這麼大呢?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它在非洲又叫非洲大蝸牛,可以長到很大最大的可以長到20釐米長。我手上的這個還算一個小個子了,這種蝸牛原產地是在非洲,後來由於它的肉味非常的鮮美,因為這個蝸牛很大,肉是白色的所以又被叫做白玉螺。為了養殖它人們為了吃它就把它引進到了世界各地進行養殖,所以說後來它就在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了,因為在養殖過程中它就可能逃逸到野外。」
那麼在自然界,有沒有皮膚天然是彩色的蝸牛呢?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在自然界裡邊水裡邊生活的蝸牛或者我們中國人說的螺類吧,肉也可能是彩色的尤其是生活在海裡邊,珊瑚礁裡邊的一些軟體動物,它的肉可能是五顏六色的。比如說海蝸牛又叫海蛞蝓它的顏色就可能非常的鮮豔,另外還有一些大型的螺類,它的腹足上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色斑非常的漂亮。」
生活在水裡的不應該叫螺嗎?為什麼也跟蝸牛混為一談了呢?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蝸牛實際上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概念,在我們中國的漢語裡邊,陸地上生活的叫做蝸牛,水裡邊生活的咱們叫它螺,但是在動物分類學上,它們都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動物。」
原來,蝸牛隻是民間的一種俗稱。是對陸地上的軟體動物的一個統稱。而這類動物中,並沒有皮膚顏色鮮豔的。專家還告訴我們,這些非洲大蝸牛雖然看著很漂亮,卻並不是一種適合當寵物的動物。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首先它是一些線蟲的寄主,這些線蟲一般我們叫它蝸牛圓線蟲,這些線蟲寄生在蝸牛體內,對蝸牛的危害並不大,可以說和蝸牛幾乎共生的狀態。但是如果我們人類接觸到它,進入到我們人類體內,它就可能變成我們人體的寄生蟲,它有可能在人體的消化道甚至潛入人的鼻腔、腦膜這些地方生活。另外它還可能是很多別的微生物病原體的中間寄主,比如說腦膜炎就可能通過這種褐雲瑪瑙螺來傳播。」
不僅如此,這種蝸牛對農業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 高級生物和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師 趙力:「到了中國以後,它幾乎遇不到什麼天敵,所以說它就大量的在我們國家的南方各省繁殖起來了,對我們國家本土的植物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尤其是一些莊稼和一些園林植物。這種褐雲瑪瑙螺是首批出現在咱們國家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上的,我們國家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只公布了十六個種類,其中就包括這個褐雲瑪瑙螺。」
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當地的生態平衡。遠離那些稀奇古怪的寵物,既是出於對生態的敬畏,也是對個人安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