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經典,有了義教和不了義教,學佛的宗旨是: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如今的時代,去佛甚遠,修習佛法,關鍵是要走一條正確的道路。
佛說愚痴之人沒有擇法之眼,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學習佛法,最好的捷徑就是讀誦佛教的經典,能夠依教奉行,就會少走彎路,就能夠有所得甚至能夠悟道證道。
《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屬於大乘了義經典,在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千餘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
佛在經剛經中多次強調,若有人能夠受持金剛經,乃至念誦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就會有莫大的功德,獲福無量,如來是如語者,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學佛之人能夠虔誠地念誦金剛經乃至四句偈,即使不會悟道,也不定會有所得,受益無窮。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虛妄的,都是假的,你要明白,學佛是為了破除我們的迷執,看清世界的本質和真相,心經告訴我們,「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凡是你覺得有所得,有境界,內心很受用,就落在虛妄不實的境界上了。
我們學佛是為了見佛,能夠達到佛的境界;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悟了」,有自己的心得,但到底正確不正確,就可以拿這一句話來考證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凡是你修得起來的,有個境界,有個神通,這些都是虛妄的,能夠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非相」,才是這個世界的本相?這一句只能靠大家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悟了。
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的一切都是有為法,都是我們自己一心一念一言一行的造作。人世間的一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是人類的共業,都是有為法,在宇宙的時空中,也都是夢幻泡影,終有一天也會化作歷史的塵埃。
我們都說人生如夢,幾十年的時間,不過是過眼煙雲,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又能夠留下什麼,但是明明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那裡追逐著,奢求著,把人世間的浮華,看做生命的真實,緊緊抓住不放,得不到,痛苦煩惱,得到了,高興得意,以為人生有多了不起,卻不知道人生的一切都是時間的敗者,我們連生命都留不住,那些浮名浮利又怎麼能靠得住?
世間的有為法,雖然如夢如幻,如露亦如電,但存在時,並不是空的假的,就像夢一樣,做夢的時候未必就是假的,只有夢醒了,你才知道是假的,雨露閃電存在雖然短暫,可是也真是的存在過,雖然人生如夢,也不要遊戲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三、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學佛不是迷信,不要以為寺廟大殿中佛像就是佛,那是佛像,我們虔誠地跪拜並沒有錯,但是認為那就是佛,能保佑你升官發財,心想事成那就錯了。
學佛修行的人,有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境界,如果在靜定中看到拿到佛的形象,或者耳邊聽到念佛的聲音,你認為是真實的,那就是「人行邪道」,認識不清,就會「走火入魔」了。
我們念佛拜佛,就是「因我禮汝」,一切都是自己的造作,沒有我也就不會有佛。
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除去我執,人在任何時候都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有了我,就有了你,有了他,有了眾生,就有了這個世間的一切,然後在那裡造業,自私,貪婪,想把一切據為己有,總想著高人一等,這就是人性。
人無論學佛與否,能夠在任何的環境中做到無我,能夠犧牲自己,利益別人都是了不起的修養,學佛是道德的成就,是犧牲自己利益天下眾生的人,真能夠做到無我相,就是修行的成功。
一個人能夠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會明了眾生平等,就會以慈悲為懷的博大精神,去做救世利人的事業。
金剛經中四句偈很多,到底是哪一句,大家都可以去研究,能夠念誦參究,即使不能悟道,也會得到大的利益,最好能夠背誦金剛經,誠有不可思議處。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