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上數學課的時候,有很多學生會走兩個極端,有的同學一字不拉的抄老師的板書,記下所有的東西,而有的同學呢,則是一個字也不寫。
這兩種情況都不好。第一種情況下,忙著抄筆記,很難兼顧聽課質量。因為高中數學課堂容量比較大,知識點多,關鍵點也多,一個不注意,就會漏聽。而第二種情況是,雖然聽得很全面,但是不做任何筆記,很快會遺忘。
上新課時在書上記筆記
平時聽課,在書上記好筆記就可以了,尤其是老師補充的公式和定理,要抄在書上對應的知識模塊上,書上有的則只要劃出來即可,省時省力。老師在講授新課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多記錄,這樣才能多積累,這個時候要以記錄為主。
如果是老師補充的例題,來得及就把題目抄錄下來,實在來不及,就聽好分析講解,老師講題,一定要以聽為主。因為題目是做不完的,也是講不完的,老師分析的例題具有代表性,我們學生要關心的是怎麼去分析理解這一類題型,而不是這一個題目的解答過程是什麼。
課後準備一本適合的筆記本
想要學好數學,重複是關鍵。光上課聽懂是沒有用的,會很快忘記,所以自己要準備好一本大小適合的筆記本,專門在課後整理知識用。
比如一周一次整理,到了周末,把這周所有的知識點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內容抄錄下來,必要時加上自己的心得體會。
不要小看這個抄錄工作,他對加深知識點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經過一周的時間以後,大部分的細節已經忘記,這時可以起到很好的知識喚醒作用。
要經常翻閱筆記
無論是課上做的筆記,還是課後自己整理的筆記,一定要堅持翻閱。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人的記憶模式都是時間越長忘記的越多。所以,想要不遺忘,重複是最有效的。
每天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好這些時間,翻閱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保證每天看看,就能夠達到最有效的記憶效果。
因為我們學生很忙,有很多作業和任務要完成,所以利用好碎片時間,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筆記本和書本要長期保存
筆記本不要每個學期都換,上面記錄最基本的東西就可以了。比如到了高二,有時間的時候也可以翻翻高一的筆記,以為我們的目標是最後的高考,越早準備越好,越早準備,後勁越足。
而且由於數學知識的前後連貫性,很多後期的知識都要用到前期的知識,到一輪複習的時候,也會因此而省力很多。
而書本是知識和解題規範的載體,一些搞不清楚的問題本源書上,所以不要把書丟了。
其實數學學習的最大秘訣就是重複,把知識重複理解,把題型重複研究,你即便不能成為頂級高手,數學成績也不會成為你的心頭之痛。
有的人問,為什麼有些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成為老師以後,就會做題了呢?這就是原因。當你不斷重複一件事情的時候,再加上恰當的方法和必要的努力,離成功就不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