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篇——暗黑時期中的歐洲大陸時尚(一)

2020-12-02 美學之路


有時候我們去欣賞那些古人們留下的文玩字畫,時常會有驚喜的發現,

古人的時尚感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強悍得多。

那些用料考究,做工精湛的把件飾物,歷經千年依然稱得上時尚。

如這件出土自馬王堆的漢代蟬衣,整件衣服重25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時尚界頂級的存在。


今天,我們來一起瀏覽一下中世紀那些有趣的時尚發展過程。

在基督誕生的頭幾個世紀裡,西方各個國家之間的著裝風格幾乎沒有差異。

公元600年開始有一段單獨的發展時期,每個國家都按照自己民族的傳統發展出了各自的風格,直到十字軍東徵使歐洲所有人民彼此緊密接觸並重新引入了更大程度的統一性。

同時,來自東方文明的影響也極大地豐富了這種統一性,特別是在材料和裝飾方面。


跟繪畫藝術一樣,中世紀早期的時尚風格與教會服飾是一脈相承的。

遺憾的是,雖然中世紀非常漫長,但如今存世的服飾卻非常少,比較著名的有班貝格大教堂的亨利二世的白色絲綢禮服。

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古代手稿和墓葬,來一探究竟。

近年來在古代北歐殖民地有些考古發現,揭示了中世紀後期服裝的神秘面紗。

這些發現比較完美, 在整個歐洲服飾歷史上都有不小的參考價值。

只是可惜那些北歐原住民們由於當時環境的局限,在選材用料上相當有限。


丹麥的瑪格麗特金色禮服,十四世紀後半葉。

裙擺的前部長度特別大,緊身胸衣非常短,而後身則很短,

混合了暗紅色的金色布料代表著當時皇家長袍的富麗堂皇。

據說這是1476年格朗德森戰役中的一件戰利品,現存於瑞士伯爾尼博物館。

據考證它屬於瓦盧瓦勃艮第王朝的勃艮第公爵,此人的宮廷是當時歐洲最輝煌的時尚中心之一,對那個時代的時尚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跟世界各地的人們一樣,中世紀的歐洲人同樣也熱衷於珠寶。

尤其是奧託和亨利時代的金匠工藝,是中世紀的頂峰。

珠寶結合了加洛林式天才的設計實力和拜佔庭的精巧技藝,是中世紀時尚中存世最完整的。

古日耳曼人對黃金和寶石的狂熱,在早期的胸針和鉤扣的設計中就能看出來。


11到13世紀,男裝流行穿一種羊毛或者絲綢面料外套:寬大,長短不等,束腰,長袖。

束腰外套下面貼身穿一件亞麻襯衫 ,

然後外面批一條長方形的披風,披風搭在左肩上, 通過扣環聚向右邊。

最後,還要搭配上不同長度的腿裝和筒鞋。

這些服裝的裁剪與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沒太多的變化,外套由前後兩個相似的部分組成,縫在側面和肩膀上。

袖子筆直,只有一個接縫,從肩膀到手腕逐漸變窄。

頸部的開口相當寬,並在前身切開。

大衣通常是用鮮豔的材料製成的,在腳,脖子和手腕處縫了搭扣或其他東西。

襯衫的形狀類似於外套,但通常更寬,更長,通常可以到腳踝。


鬥篷的切口是矩形的,窄邊的長度等於從脖子到小腿中部的距離,比長邊的短約三分之一。

腿部裝飾是長襪,由兩件綁腿前後縫合在一起,襯衫的底部塞進長襪中, 通過縫在腰帶上的帶子固定在大衣上。

鞋子通常是高腳鞋或靴子。


早期女性的日常著裝通常是亞麻的長襯裙,低領,短袖。

襯裙的外面套一件長款的外套或者大衣。跟男士的外套一樣,在脖子和手腕處以及腳部均用寬條的彩色編織帶修剪。

外套外面批一件鬥篷或是一種短袖的衣服,遮擋胸部。

女裝的款式基本都是同樣的搭配,只是一些細節上的裝飾有所不同。


這個時期的女裝剪裁還是很原始的。

前半部分通過肩膀和側面的接縫與後半部分接在一起。

袖子筆直,只有一個接縫。

脖領的開口基本都是在前方。


到11世紀,女裝在基礎款上有了些輕微的改變,主要還是在貴族階層中間開始流行。

襯裙逐漸變短,袖子越來越長且飽滿,經常到手腕甚至更長。

一種是袖子從上到下漸變寬的,還有一種是喇叭口式的 。

袖口的接縫不再像以前那樣在下側,而是向後移了一點 ;

同時,套筒的下部在頂部縮短了。

在整體上,雖然還是同樣寬大式的外套,但是逐漸開始變得更修身。


十一世紀中葉,衣服開始變得非常貼身,像手臂套袖一樣從肩部到臀部貼身裁剪。

為了可以裁剪出貼身效果,衣服的後部開始從脖子到岔口分開,並且裁邊可以系起來。

這樣,衣服的前面和後面都可以做出貼身的線條。

這些服裝通常不會用來混搭,但在腳踝,手腕,和脖子上有時會用編織帶裝飾。

內衣保留了以前的形式,只是變得更長,直接拖在地上。


到十二世紀,女性單衣還是延續同樣的風格。

而地位較高的女性更多開始穿外套,更長,而且經常拖在地上。

袖子也更長了,手腕處寬度增加。


這個時期的衣服上半身比以前更加貼身,上半身和下半身也通常由不同顏色的材料製成。

除了袖領部位有些少些褶飾,衣服主體部分很少有細節上的修飾剪裁。

內衣的材料通常是羊毛或亞麻,上層社會通常使用絲綢。

內衣是用於室內的,通常會搭配圍巾和一種叫做Chaperon的頭飾。


另一方面,外衣的時尚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由於腰部的收緊,必須在兩側的前後兩片之間插入一個撐板,這樣才能保持裙擺的寬度。

上半身儘可能地貼身,並在在背面設計有雙排系帶。

此外,為了強調胸部的線條,將正面也分成兩部分,下部的兩邊切掉,從而在胸部形成一個峰形。

袖子的式樣是延續了十一世紀,只是袖子的底部變得更寬大了。

內衣保留了數百年的傳統,只是脖子較低,袖孔也被剪掉了。

這個時期,外衣通常是不用綁帶的,但是內衣還是有綁腰的。


十三世紀,裙子的式樣有了更多的改變,不僅降低了領口的位置,而且在各個方面的形狀上也有了很大變化。

與之前幾個世紀一樣,變化最多的依然是外衣。外套的樣式幾乎完全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簡單的裹裝。

一個飛躍性的變化是袖子的改變。

這種叫 Sukni的無袖連衣裙新時尚可以歸納為三種主要類型,並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直到今天。




美學之旅

發現美,擁有美,享受美

讓我們一起構築我們的美麗人生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文藝復興:奔波遊學的貴族子弟,歐洲大陸的人文主義洗禮
    貴族積極參加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在物質、制度乃至社會風氣上給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其文化品味也極大地影響著這一時期英國的文化生活。17世紀早期,英國貴族子弟逐漸集中到位於倫敦或倫敦周圍有限的幾個公學裡,這些學校中的貴族子弟數量逐漸增加,因而學生構成中的貴族色彩日益濃厚。此後,越來越多的貴族接受了公學教育。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連空氣都充滿惡臭
    從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惡臭是這個時期最直觀的感受。男人們也不得不踩著高跟鞋出門,才能避免踩到糞便,走在路上要隨時注意附近有沒有人大喊一聲,一不下心就會有一桶糞水從頭澆下。沒有處理的過汙水直接排到泰晤士河中,因為河流極其的髒亂不堪,疾病也隨之而來。1347年產生了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直接帶走了二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黑死病。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近代英國經濟崛起中的歐洲大陸因素
    由於歷史傳統和地理環境等原因,中世紀英國經濟尤其是工商業長期處於歐洲落後水平。因位置僻遠,中世紀英國基本上與南歐興旺的地中海貿易無緣;即使是北邊的北海、波羅的海貿易,英國也處在邊緣區,只是由他人將自己的特產羊毛輸送至歐洲大陸而已。
  • 《全職獵人》全麵包(暗黑大陸篇)及各種解說
    (其實作品種類不同,只是說笑)但如果真的想重新入坑,或之前有看卻忘記劇情、看不明白或理解錯誤的話,可試試看一下我這篇經整理後的濃縮懶人包,才去看新的連載,當然大家若能自行從新看一遍去理解當然更好,但亦希望此文能幫助大家去理解複雜的劇情。暗黑大陸編基本故事流程(一) (詳細可看漫畫340回~第347回)1.
  • 復古追溯 | 從古典時期的長袍到中世紀時期的頭套
    於是我決定從歐洲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開始,一點點研究這些服飾元素,並階段性地做出總結。本篇將是我「復古追溯」之旅的第一篇筆記。(文章配圖有些來源於文字資料,有些是紀錄片截圖,畫質有時難以保證,請大家見諒~)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中世紀的武器究竟什麼樣子?看看歐洲的這些武器,風格迥異!
    從公元476年到公元1640年期間,是中世紀的時期,那個時期的歐洲中世紀可謂是風雲異常,特別是冷兵器的製造可以說歐洲冷兵器的鑄造在中世紀時期展開了漫長的發展史,在連年絡繹不絕的戰爭中,中世紀的歐洲冷兵器也是種類奇多,在許許多多的武器的加持下,中世界的歐洲戰場也是異常的殘忍,兇猛的戰士們在歐洲大陸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展開了拼搏廝殺
  • 誰說中世紀時期歐洲城市骯髒?同時期中國城市卻是雍容優雅的?
    一,歐洲中世紀城市人口較少,不一定是生產力低下的原因。 7世紀的唐代長安,11世紀的宋代汴梁人口均超過百萬。而同時期的倫敦,巴黎等人口多不超過10萬,這已經成為網絡上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我們要知道,在歐洲古典時代和中世紀早期,同樣存在人口百萬的大城市。
  • 從歐洲中世紀史看美劇《權力的遊戲》
    這部劇在網絡上被稱為神劇,8年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追捧,但其實這部劇對新人並不太友好,很多劇情無法理解,究其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劇中涉及到以歐洲特別是英國中世紀政治、文化為原型的場景。而且,因為原著是虛構的,那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麼,我們就試圖從歐洲中世紀歷史的角度來解讀劇中的一些主要設定,來理解劇中的一些有趣的設定。
  • 歐洲中世紀的等級制度
    前言珠寶和金屬常被用來鑲嵌武士的服裝,給服裝加上了直接的工藝成分,時尚本身與藝術共有基本的屬性:風格和節律是時尚必不可少的要素,正如它們是藝術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樣。在中世紀晚期,服裝時尚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生活的風尚,可惜即使今天的加冕禮也只留下服裝時尚蒼白的痕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世紀歐洲的等級制度。
  • 中世紀歐洲的「禁慾」有多奇葩?為了壓制自己,不惜自殘虐待!
    我們現在在談到歐洲歷史的時候,一般會將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古典時代、中世紀和近現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中世紀,又分為早、中、後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中世紀早期可以說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那麼這段時期,究竟是有多黑暗呢?
  • 再次回歸時尚界的8個來自中世紀歐洲的時尚趨勢
    不過,正如歷史所展現的那樣,時尚趨勢一直都在發生著循環。也就是說,這一刻被人認為很老土和奇怪的東西,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天成為真正的美麗象徵。此時此刻,我們將要和你分享,再次回歸時尚界的8個來自中世紀歐洲的時尚趨勢。
  • 中世紀歐洲大陸歷經滄桑,西方文明如何被重新復甦的商業改變?
    中世紀自公元五世紀到公元十五世紀,歐洲大陸從未安靜的一千年。在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內,戰爭從未停止,蠻族入侵,國破家亡,所到之處血流成河,一片狼藉。處在西歐社會的黎明百姓,民不聊生,人口勞動力大幅度減少,農田也是遭到破壞,社會生產力停滯。直到10世紀的鐘聲敲響,西歐經濟覺醒了。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中世紀的歐洲歷史,為何沒有「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的現象
    與此同時,遙隔萬裡以外的歐洲大陸,雖然也有著中世紀漫長的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現象卻十分罕見,沒有出現中國歷史上,那種動輒數十萬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結底,它是有多重原因所致。 一.歐洲的封建時期,受教皇控制 信仰是個十分重要的精神寄託。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大約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1453年,歐洲大陸經歷了一個史前最黑暗的時期,其黑暗程度不亞於原始蠻荒時期,歐洲人的生活難有一絲光明,人類所能想像到的苦難與骯髒似乎都疊堆到那段時間,形同人間地獄。
  •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黑麵包,當時中國人在吃啥
    提到「黑暗料理」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不由地聯想到一千多年前歐洲人的食物——那時的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和黑麵包。當時正處於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似乎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歐洲人民的飲食結構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始終依靠著那些只能果腹,但沒有滋味的東西。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歐洲漫長的中世紀被歐美歷史學家看作是黑暗時代,那是一個被神權和王權所統治的時代。翻看世界地圖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歐洲和中國國土面積相當,但就是在這樣的國土面積中卻存在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有些信仰天主教,有些信仰東正教。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黑暗的標誌和象徵就是宗教裁判所,除了燒死了大家熟知的布魯諾,更加殘酷持久的運動是「女巫懲罰」,光德國的宗教法庭就燒死了10萬名女巫,處死「異端」就更為普遍了,僅在西班牙一地,被火刑處死的異端分子就高達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