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去欣賞那些古人們留下的文玩字畫,時常會有驚喜的發現,
古人的時尚感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強悍得多。
那些用料考究,做工精湛的把件飾物,歷經千年依然稱得上時尚。
如這件出土自馬王堆的漢代蟬衣,整件衣服重25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時尚界頂級的存在。
今天,我們來一起瀏覽一下中世紀那些有趣的時尚發展過程。
在基督誕生的頭幾個世紀裡,西方各個國家之間的著裝風格幾乎沒有差異。
公元600年開始有一段單獨的發展時期,每個國家都按照自己民族的傳統發展出了各自的風格,直到十字軍東徵使歐洲所有人民彼此緊密接觸並重新引入了更大程度的統一性。
同時,來自東方文明的影響也極大地豐富了這種統一性,特別是在材料和裝飾方面。
跟繪畫藝術一樣,中世紀早期的時尚風格與教會服飾是一脈相承的。
遺憾的是,雖然中世紀非常漫長,但如今存世的服飾卻非常少,比較著名的有班貝格大教堂的亨利二世的白色絲綢禮服。
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古代手稿和墓葬,來一探究竟。
近年來在古代北歐殖民地有些考古發現,揭示了中世紀後期服裝的神秘面紗。
這些發現比較完美, 在整個歐洲服飾歷史上都有不小的參考價值。
只是可惜那些北歐原住民們由於當時環境的局限,在選材用料上相當有限。
丹麥的瑪格麗特金色禮服,十四世紀後半葉。
裙擺的前部長度特別大,緊身胸衣非常短,而後身則很短,
混合了暗紅色的金色布料代表著當時皇家長袍的富麗堂皇。
據說這是1476年格朗德森戰役中的一件戰利品,現存於瑞士伯爾尼博物館。
據考證它屬於瓦盧瓦勃艮第王朝的勃艮第公爵,此人的宮廷是當時歐洲最輝煌的時尚中心之一,對那個時代的時尚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跟世界各地的人們一樣,中世紀的歐洲人同樣也熱衷於珠寶。
尤其是奧託和亨利時代的金匠工藝,是中世紀的頂峰。
珠寶結合了加洛林式天才的設計實力和拜佔庭的精巧技藝,是中世紀時尚中存世最完整的。
古日耳曼人對黃金和寶石的狂熱,在早期的胸針和鉤扣的設計中就能看出來。
11到13世紀,男裝流行穿一種羊毛或者絲綢面料外套:寬大,長短不等,束腰,長袖。
束腰外套下面貼身穿一件亞麻襯衫 ,
然後外面批一條長方形的披風,披風搭在左肩上, 通過扣環聚向右邊。
最後,還要搭配上不同長度的腿裝和筒鞋。
這些服裝的裁剪與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沒太多的變化,外套由前後兩個相似的部分組成,縫在側面和肩膀上。
袖子筆直,只有一個接縫,從肩膀到手腕逐漸變窄。
頸部的開口相當寬,並在前身切開。
大衣通常是用鮮豔的材料製成的,在腳,脖子和手腕處縫了搭扣或其他東西。
襯衫的形狀類似於外套,但通常更寬,更長,通常可以到腳踝。
鬥篷的切口是矩形的,窄邊的長度等於從脖子到小腿中部的距離,比長邊的短約三分之一。
腿部裝飾是長襪,由兩件綁腿前後縫合在一起,襯衫的底部塞進長襪中, 通過縫在腰帶上的帶子固定在大衣上。
鞋子通常是高腳鞋或靴子。
早期女性的日常著裝通常是亞麻的長襯裙,低領,短袖。
襯裙的外面套一件長款的外套或者大衣。跟男士的外套一樣,在脖子和手腕處以及腳部均用寬條的彩色編織帶修剪。
外套外面批一件鬥篷或是一種短袖的衣服,遮擋胸部。
女裝的款式基本都是同樣的搭配,只是一些細節上的裝飾有所不同。
這個時期的女裝剪裁還是很原始的。
前半部分通過肩膀和側面的接縫與後半部分接在一起。
袖子筆直,只有一個接縫。
脖領的開口基本都是在前方。
到11世紀,女裝在基礎款上有了些輕微的改變,主要還是在貴族階層中間開始流行。
襯裙逐漸變短,袖子越來越長且飽滿,經常到手腕甚至更長。
一種是袖子從上到下漸變寬的,還有一種是喇叭口式的 。
袖口的接縫不再像以前那樣在下側,而是向後移了一點 ;
同時,套筒的下部在頂部縮短了。
在整體上,雖然還是同樣寬大式的外套,但是逐漸開始變得更修身。
十一世紀中葉,衣服開始變得非常貼身,像手臂套袖一樣從肩部到臀部貼身裁剪。
為了可以裁剪出貼身效果,衣服的後部開始從脖子到岔口分開,並且裁邊可以系起來。
這樣,衣服的前面和後面都可以做出貼身的線條。
這些服裝通常不會用來混搭,但在腳踝,手腕,和脖子上有時會用編織帶裝飾。
內衣保留了以前的形式,只是變得更長,直接拖在地上。
到十二世紀,女性單衣還是延續同樣的風格。
而地位較高的女性更多開始穿外套,更長,而且經常拖在地上。
袖子也更長了,手腕處寬度增加。
這個時期的衣服上半身比以前更加貼身,上半身和下半身也通常由不同顏色的材料製成。
除了袖領部位有些少些褶飾,衣服主體部分很少有細節上的修飾剪裁。
內衣的材料通常是羊毛或亞麻,上層社會通常使用絲綢。
內衣是用於室內的,通常會搭配圍巾和一種叫做Chaperon的頭飾。
另一方面,外衣的時尚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由於腰部的收緊,必須在兩側的前後兩片之間插入一個撐板,這樣才能保持裙擺的寬度。
上半身儘可能地貼身,並在在背面設計有雙排系帶。
此外,為了強調胸部的線條,將正面也分成兩部分,下部的兩邊切掉,從而在胸部形成一個峰形。
袖子的式樣是延續了十一世紀,只是袖子的底部變得更寬大了。
內衣保留了數百年的傳統,只是脖子較低,袖孔也被剪掉了。
這個時期,外衣通常是不用綁帶的,但是內衣還是有綁腰的。
十三世紀,裙子的式樣有了更多的改變,不僅降低了領口的位置,而且在各個方面的形狀上也有了很大變化。
與之前幾個世紀一樣,變化最多的依然是外衣。外套的樣式幾乎完全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簡單的裹裝。
一個飛躍性的變化是袖子的改變。
這種叫 Sukni的無袖連衣裙新時尚可以歸納為三種主要類型,並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直到今天。
美學之旅
發現美,擁有美,享受美
讓我們一起構築我們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