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是很久前看的了,這篇文章也是很久前寫的了。最近看河智苑和玄彬的《秘密花園》,突然又想起了這部劇,就把當年的劇評貼於此處吧。黃真伊,對她最初的了解當然是來源於韓劇《黃真伊》。歷史上的黃真伊生卒年不詳(應該活於中宗時期,與大長今同時代),是朝鮮李朝時期的女詩人、名妓,別名真娘,妓名明月,京畿道開城人,原為一進士之庶女。文獻《松都紀異》有如下記載:「真伊者,松都名娼也。.....色貌才藝妙絕一時。歌亦絕唱。人號為仙女。.」其美色常引得「遠近仕女觀光者坌集。」她雖在娼流,但「性高潔不事芬華。雖官府酒席但加梳洗。而衣裳不為改易。又不喜蕩佚,若市井賤隸雖贈千金而不顧。好與儒士交友。頗解文字喜觀唐詩」。她與徐敬德,樸淵瀑布並稱為「松都三絕」。看了電視劇,查了一些歷史資料,也讀了洪錫中所著的同名小說,總覺得我所看到的黃真伊是一個即使活在21世紀也絕不遜色的女子。
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部韓劇,因為它冗長的劇情,拖沓的鏡頭,還有些無用的內容。《黃真伊》也明顯有這些錯誤,但這不影響我完整地看完了,而且已經是兩遍。如果不是由韓國人的推薦,想必我這輩子都不會為這個叫做黃真伊的丫頭而著迷。有不少人將它與《大長今》相比,我對於那些比較表示不屑,因為首先在長度上,《大長今》是《黃真伊》的兩倍!況且,就我看來,大長今在電視劇中已經被「神化」了,她更像一位女神,而不是一位女子,她堅強到仿佛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擁有瑰麗人生一般,不真實。而黃真伊則不然!
整部劇的一如既往地有著韓劇慣有的細膩到極點的愛情,很可惜這卻不是能打動我的地方,這樣的愛情劇情在韓劇裡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這樣細膩的愛情讓我感到虛無縹緲,所以我並不打算對裡面的愛情故事談論一二。但是它依然是打動我的為數不多的韓劇之一,是因為黃真伊這樣一個藝妓最終真正做到了,用心創造藝術,用心訴說藝術,用心表達藝術。黃氏天資過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她樣樣過人,是千裡挑一,萬裡挑一的人才。在她與對手競爭女樂行首之職時,為了跳出更完美的舞蹈贏過對方時,她想到放下自己身為名妓的地位在瓦肆間身著華服免費舞蹈,希望過往的貧民能為她指點迷津,誰料卻沒有一個過往的貧困百姓為她的華服與舞姿停留下來半刻觀看。
終於在江湖藝人的提點下,發現自己在藝妓教坊中的常年學藝,學到的如同籠中的金絲雀,只是供有閒之人觀賞的舞蹈和音樂,卻並不是紮根在人們心中,紮根在人們真實生活中的藝術。藝術是人們在田間勞作時,心理與身體感受的創造;藝術是人們修建自己家園時,心理與身體感受到創造;藝術是人們走在路上時,心理與身體感受的創造。藝術從來就不是那些生來衣食無憂的貴族們用來消遣空閒無聊時光的玩具;藝術也從來不是錦衣華服,珠寶光鮮。所以藝術根本沒有超越生活,高於人們的心靈世界,而是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生活,人們的內心世界之中,是人們的身與心對我們的生活和這個世界發自內心,情感充沛地創造;是人的情感、精神與生活、世界高度統一的創造和表達。
看到第九集,恩浩的靈柩在真伊的教坊門前駐足不前,淚奔!這個時候,無形的恩浩比顯影的真伊更動人。那麼多的遺憾,抱歉,依戀,抱憾,不舍,深情凝望都在這駐足停留中盡顯出來。仿佛看到恩浩那淚眼汪汪的回眸。是如此的愛你,我已使盡我今生所有的力氣。我覺得此處的情節,不應該是給他披上一件外套,而是,真伊把她的髮帶解下套在恩浩的靈柩上。
當看到那把劍撞入恩浩的懷中,當時,心還真的揪了一把,想,如果他拿劍對向家父,這人也不值得愛了,若面向自己,依然是懦弱的表現。他沒有,而是退出場來,他這一進一出,體現了他的摯情和他是一個多麼稀世珍寶似的人啊。恩浩比真伊更懂情,更情真。真伊在恩浩面前,還是顯得狹窄了。後面都不想看了,一個不再相信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女人,開始作踐自己,人生只剩下復仇,這些慘象,還有什麼可看呢?難怪小張同學說他至今反覆看的劇本是這個,他是真心推薦啊。可惜,沒有更多的人知道這部劇。我要給值得的人推薦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