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巔峰,為何星際牛仔和攻殼機動隊,不如EVA知名度高

2020-12-18 個人視角看動漫

日本90年代巔峰,為何星際牛仔和攻殼機動隊,不如EVA知名度高

日本動漫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可以說是神作輩出的時代,這裡所說的《星際牛仔》,《攻殼機動隊》,《EVA》自然就是當時的代表作品之一,《EVA》的大名自然是不必多說了,作為最具有影響力的動漫之一,當年所謂的「萬物起源EVA」雖然是對於狂熱粉絲的諷刺,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這部動漫的影響力,而《攻殼機動隊》與《星際牛仔》也是當時非常極高的作品,卻為何知名度不如《EVA》呢?這就要從多方面來說了。

首先來說,這三部動漫可謂是各有千秋,很難斷定究竟哪一部更好,只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與《EVA》相比,星際和攻殼無疑都有自身巨大的優勢,比如說要比浪漫的話,《星際牛仔》無疑比《EVA》更加浪漫,要比深度的話,那麼《攻殼機動隊》無疑比《EVA》更具有深度,可如果說比市場的話,那麼毫無疑問,《EVA》真的是跨世紀的作品,甚至是改革了日本動漫產業,而故事與創作手法也讓觀眾們充分感受到了這部動漫的魅力,許多的鏡頭設計,毫不誇張的說,就是站在觀眾的視角來考慮的,充分感受到二次元的魅力。

雖然這三部動漫都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喜愛,但與《EVA》相比,《星際牛仔》和《攻殼機動隊》無疑是業內人士非常喜愛的作品,《星際牛仔》更是非學院派的代表作品,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作品的偉大,而《攻殼機動隊》之所以會後來大紅大紫,很大程度上就是導演押井守對於藝術領域的追求,我們如果熟悉押井守的話,那麼就會知道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深沉且殘酷的味道,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攻殼機動隊》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門檻,更是賽博朋克標杆式的作品,所以《攻殼機動隊》不是得不到觀眾,而是抓住了一批人的眼球。

因此這些動漫作品,多年以來,尤其是以我們的視角來說,除非你真的是非常喜歡動漫才會聽說,或者是看過這樣的作品,其次是你對於這類動漫確實是情有獨鍾,那麼你自然會知道這些作品,可惜的是,相對來說無疑就是小眾的作品,而《EVA》在誕生之初無疑就是做足了市場準備,因為在此之前,庵野秀明的作品也在市場上表現不佳,再加上「御宅族」的事件後,使得宅文化在當時備受鄙視,這種風評也使得很多人不敢再去觸碰這樣的作品,而庵野秀明卻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了。

他利用了非常巧妙的辦法,他先是拉攏投資商,讓每個投資人都能夠在這部動漫各取所需,然後以電視動畫的方式與大家見面,雖然是電視動畫,EVA的製作卻向來都是不馬虎的,庵野秀明懂得利用電視這個平臺來讓觀眾感受到最為直觀的力量,換句話說,就是要讓觀眾在家裡感受電影院一樣的氛圍,因為有了贊助商,這庵野秀明的腰板自然也是硬氣,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劇本的打磨,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星際牛仔》與《攻殼機動隊》的氛圍營造,無論是賽博朋克也好,還是氣氛的營造,都可以感受到影片的獨特性。

這裡面自然是有製作人們對於」美「的獨特追求,也就是說,這些作品從誕生之初就不是為了觀眾而來的,而是為了自我突破和追求,這也是業內人士為什麼對於這兩部作品呼籲非常之高的原因。而《EVA》則深深地帶動了當時的市場環境,劇本上也是做到了完美的平衡,《EVA》的劇情其實也是非常有深度的,但是《EVA》要表達的姿態卻是面向普通觀眾的,劇中的主角也是以成長為主題,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暗藏影片中要表達的玄機。可以說是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你甚至就是為了凌波麗來看這部動漫。

也正是這種做法,讓《EVA》也完成了許多創新性的革命,甚至是重新定義了」御宅族「,而片中的凌波麗和明日香可以說成為了新時代的女神,其性格特點也被很多人歸類到元組級的女神,什麼三無少女之類的說法也就是從《EVA》才開始的,無論是業內還是觀眾,都做到了極高的影響力,才會被大眾所熟知,而《攻殼機動隊》不得不說是好萊塢電影上映後,才真正被大眾所熟知,至於《星際牛仔》,也獲得了極高的殊榮和人氣,只不過相比較來說,還是較為小眾的佳作。

相關焦點

  • 「攻殼機動隊」,與「星際牛仔」和「EVA」齊名的作品,附資源
    「攻殼機動隊」是由士郎正宗於1989年5月連載的漫畫,在連載開始的時候由於其與當時流行趨勢相背的灰暗基調而不被大眾看好,但士郎正宗憑藉其精湛的節奏把握,精細的分鏡和精巧的劇情安排成功引起了讀者的震撼,一時間攻殼成為日本的熱門話題。
  • 為什麼說《EVA》是日本乃至全世界動漫創作的巔峰?
    #日本動漫#《EVA》能帶來轟動不僅僅因為香和麗,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對男主碇真嗣的塑造非常成功,時至今日真嗣仍然是最值得回味與探討,最能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男主之一,他懦弱他逃避,他脆弱他敏感,他複雜他單純,可他又那麼的真實,像每一個平凡的我們,因此讓真嗣無論什麼年代看都有歷久彌新的感覺。
  • 《攻殼機動隊》:香港的賽博朋克美學
    在強光之中,片片化學物質龜裂剝落,又如白羽一般紛飛漫天,一個裸露的軀體浮現,如維納斯的誕生一般神聖而明亮…… 這是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1995)》中主人公素子誕生的場景。 《攻殼機動隊》,1989年首次連載的漫畫作品,後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是日本動畫和賽博朋克的經典代表作。
  • 從《攻殼機動隊》看日本動漫的科幻裡程碑
    隨著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的上映,它那堪稱科幻經典的劇場動畫原型也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人們發現,日本的「二次元」並非只是充斥著精美畫面和熱血故事的商業娛樂產業,其中同樣也有大量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相當高度的優秀作品。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日本動畫中的科幻裡程碑。
  • 攻殼機動隊:SAC
    大家好,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日本是動漫大國,一年製作的動漫作品讓人看不過來,想小編後臺的資源爆了很多,想著重新補吧又不好補,一天一部倒是沒啥大事,那麼不如每天給大家補一部番吧,順便重新搞一下網盤。下方評論想看的番,點讚最多的第二天就推那一部,以此類推,之後每天都是不再提醒了,沒有評論和點讚的話就按我的喜好來。
  • 日本手工眼鏡工藝與賽博朋克風的結合,攻殼機動隊的聯名眼鏡開箱
    今年作為啟蒙不少賽博朋克電影的日本動漫作品"攻殼機動隊"在 Netflix 推出電視版續作 攻殼機動隊 SAC_2045 ,腦筋動得快的日本廠商也隨即推出多款聯名合作商品,而筆者 5 月看上一款由日本動漫創意商品品牌"東京戲畫"以及日本眼鏡品牌" less than human (灣灣人民似乎稱之為人間失格
  • 《攻殼機動隊》的取景地 - 香港
    但你恐怕沒想到其貌不揚的竹內敦志也是鼎鼎大名的賽博朋克(Cyberpunk)風格科幻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動畫的視覺設計總監。      竹內敦志在創作《攻殼機動隊》時借鑑了大量香港的街景為背景。所以為什麼是香港,而不是別處?這座城市到底「賽博朋克」在哪裡?
  • 掃盲《攻殼機動隊》(1995-2015) [多版+劇場+TV+總集]
    所以這裡給攻殼機動隊全系列動畫做一個整體的排序,希望能幫助大家入坑。攻殼機動隊是士郎正宗作的漫畫,被改編成了幾個不同系列的動畫作品。先後一共有三位製作監督擔任過動畫製作,分別為押井守,神山健治瀨和哉。三位監督的作品都彼此獨立,故事互相之間都沒有聯繫,可以看做是三個互相獨立的故事。
  • 《攻殼機動隊 SAC_2045》與奧特曼聯合,超炫宣傳片播出!
    周日(4月12日),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_2045》與動畫《奧特曼》的聯合宣傳片和聯合視覺圖正式對外公布。聯合宣傳片:聯合視覺圖: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_2045》將於4月23日在Netflix上播出,動畫《奧特曼》已經於周日(4月12日)在日本電視臺播出。此外,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_2045》還公布了動畫的追加聲優和追加製作人員。
  • 《星際牛仔》:你是否還記得,那個站在禁菸標誌下抽菸的牛仔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在《阿基拉》席捲全球之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逐漸受到世界關注的日本動畫,又進入了一個集中創作期,在後五年裡,猶以現象級的《攻殼機動隊》和《新世紀福音戰士》最負盛名,而給這個誕生了巔峰作品的日本動畫時代畫上句號的,是被稱作
  • 智械和肉身,只有一個是美麗的——《攻殼機動隊2:無罪》
    賽博朋克的一眾影視作品中,《攻殼機動隊》既是房間裡的大象,又是望其項背的高山。在它甫一問世的1989年,當時賽博朋克的各類視覺元素已臻成熟,多種範式的表達也接近固化。就在賽博文學日薄西山的年代,《攻殼機動隊》橫空出世,其表達的多樣化和豐富程度一度讓我以為正是它的絢爛透支了賽博朋克將死的生命。
  • 攻殼機動隊| 爛到只剩下殼,褻瀆經典
    三更半夜寫文章,我也不是吃了沒事嫌命長,完全是被今天在電影院看的《攻殼機動隊》刺激到了,這種刺激就好比有人告訴我說女神張曼玉晚上要來見我,結果我穿上帥氣的西裝赴宴後發現來的居然是摳鼻孔的如花。《攻殼特工隊》《攻殼機動隊》原本是日本人畫的漫畫,1995年的時候日本最牛逼的動畫導演之一押井守把它做成了電影,而魯伯特·桑德斯導演的這個真人版電影就是根據動畫版改編過來的
  • 《攻殼機動隊 無罪》先賢哲思與東方神韻 日本科幻經典裡的中國風
    出品於2004年的日本科幻電影《攻殼機動隊-無罪》,以對未來人類自我認知及內心矛盾上的探討演繹而蜚聲國際影壇,一部作品的成功,尤其電影這種團隊作戰的作品成功,必定凝集了多方心血之大成。《攻殼機動隊》裡的「中國風」在承襲以上嫁接融合方式的同時,還把後半段電影人物語音設置成粵語,且非常口頭化,與當時巴特身處的氛圍環境完美的融合為一個具有中華古風,且神秘奇異的賽博朋克世界。
  • 《攻殼機動隊SAC_2045》角色設計Ilya Kuvshinov 繪製角色美術圖
    《攻殼機動隊SAC_2045#》角色設計Ilya Kuvshinov 繪製角色美術圖《攻殼機動隊:SAC_2045》是在《攻殼機動隊:SAC》大獲成功後,由士郎正宗創作,以 3DCG動畫劇集的形式回歸的續集。
  • 你也配看《攻殼機動隊》?
    不是誰都跟二次元同好一樣,有錢有閒,不用工作,不用買房,不用戀愛,成天悶家裡,不讀讀《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都不好意思來談論《攻殼機動隊》的。我沒覺得真人版《攻殼機動隊》有啥不好。甚至可以說,近年來好萊塢的科幻影片中,它算是十分優秀的作品:視覺效果華麗,節奏推進井然有序,邏輯分明,主線清晰。
  • 《星際牛仔》:由爵士射向宇宙的ziy子彈!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日本動畫史上最為輝煌的集中創作期,尤其以《攻殼機動隊》和《新世紀福音戰士》最負盛名,從義體改造引發的複雜倫理陳思,到人類補完計劃對於完滿性的原樂追求,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與思考。而正如動畫創作形式由賽璐璐轉向電腦創作一樣,偉大的時代終將會走向終結,而《星際牛仔》則是為整個二十世紀畫上了句點。
  • 揭秘《攻殼機動隊》寡姐的「全裸內衣褲」怎樣做成
    關於《攻殼機動隊》原作《攻殼機動隊》由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Masamune Shirow)創作,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日本。
  • 看《攻殼機動隊》怎麼說
    《攻殼機動隊》是名副其實的神作。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篩選「經典動畫」,倘若《攻殼機動隊》不被入選,那麼這一榜單的合理性就應該遭到質疑。本作就是這麼一部舉足輕重的動畫電影。某種意義上來說,《攻殼機動隊》已經超脫了動畫的範疇:它將人類命運的存在與毀滅、科技與人性、生命的價值等等極具哲學意義的問題通通構架進了這一近未來世界裡,主題深沉而宏遠,是每一位動漫愛好者都應該仔細品味的作品。
  • 《攻殼機動隊》:後人類主義時代的來臨,是喜是憂?
    ▲題圖/《攻殼機動隊》1995阿蘭圖靈在1950年的經典論文《計算器與智能》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另類版本的「模仿遊戲」。▲攻殼機動隊劇照日本導演押井守拍過兩部《攻殼機動隊》劇場版,背景設定如賽博朋克的定義描述的一樣,在地球不遠的未來,在人類器官被各種改造、全世界也被網絡連接在一起的時代,各種始料未及
  • 從笑面男到2045奇點:《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下)
    接上篇: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代表著日本科幻的一段流金歲月。精密的機械設定、流暢的動作場面、深邃的哲學思辨鑄就了系列的歷史地位,影響了之後的各類娛樂作品。上個月,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正式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這個系列終於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