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6至2017-10-20,時隔四年,又來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學習,專攻發泡膠製作技術。發泡膠不會像真空墊一樣因為漏氣而導致變形,具有固定效果好,病人感覺舒適等優點。具體製作過程如下:
1、材料
製作材料為富瑞醫療公司生產的「人體定位墊-發泡膠(定位泡沫墊)」,每盒兩瓶裝,分為A料和B料,顏色如圖所示,每瓶300毫升,猶如AB膠,混合在一起才會發生化學反應,然後發泡成型。
2、製作流程
2.1 放置固定架
固定體架上裝有一塊長工字條,是為了讓發泡膠在固定體架上成型後,在治療擺位時每次都能固定在相同的位置。(工字條廠家有配送)
根據長工字條成型的發泡膠底部視圖如下:
2.2 放置固定模具
固定模具可以讓發泡膠更好地根據固定體架的形狀而塑形,以保證之後製作的頭頸肩面罩和發泡膠吻合得更好。固定模具下面有一排與固定體架上的栓孔相對應的固定螺絲,能很好地將固定體架和固定模具固定在一起。
2.3 固定PE袋
讓發泡膠有充足的膨脹空間和防止材料的外洩。早期的PE袋上部無拉鏈,由於材料容易外洩,後面公司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了改進,設計了拉鏈。PE袋放置要對稱,下界放在固定板上標有的AB方向標記線的位置。為了讓PE袋在倒入發泡膠的時候不被拉扯移動,在下界處用雙面膠粘貼。
2.4 加入泡沫墊
為了讓發泡膠在背部和頭部有充足的發泡空間,需要在背部和頭部加入泡沫墊,背部放置一長塊,頭部一般放置一長塊+兩個方塊(疊起來)。具體視病人情況而定,駝背患者可多加一兩塊,總之要保持病人的頭部水平。
2.5 病人預擺位
泡沫墊放好後,讓病人躺下,視病人情況調整泡沫墊的高度,調整病人肩部的位置,使肩部保持水平,與固定模具相切。位置調整完畢後,讓病人坐起來,坐的位置不能再移動。
2.6 混合液體
將B料勻速導入A料中,擰上瓶蓋,搖晃5-10秒,充分混合,反應劑和催化劑的比例保持一比一,總共600毫升。
2.7 投放AB混合物
將混合好的液體倒入PE袋中,並將發泡混合劑慢慢抹平。注意,投放混合物一定要均勻,可按z字形投放,留三分之一倒入頭部位置,抹平的速度要快,儘量在10秒鐘左右完成。因為超過10秒後,發泡膠開始膨脹,抹不均勻會導致裡面空氣過多,影響發泡膠製作質量。
2.8 塑型
抹平發泡膠後,告知病人發泡膠會有點熱,溫度大概是50度左右,然後讓病人迅速躺下,開始發泡塑型,隨時調整肩部和手臂部的PE袋形狀,讓發泡膠發泡充盈光滑,頭頂部用PE帶包繞三分之一頭部,使之成型,這樣減小病人頭角方向的位移。按壓頸部處PE袋,讓發泡膠根據頸部塑型。
2.9 修整成型後的發泡膠
成型時間大概3-4分鐘,成型後,讓病人坐起,用裁紙刀對發泡膠邊沿多餘部分進行切割修整。
2.10 製作頭頸肩熱塑膜
在恆溫水箱中泡好的熱塑膜固定在碳纖維板中,並根據患者體表輪廓塑型,充分按壓鼻梁,鎖骨處,同時將冷溼毛巾放在病人喉結處,讓頸部迅速冷卻成型,這樣能防止頸部過緊的情況。然後開始計時,充分冷卻15分鐘。
注意事項:因為發泡膠的膨脹特性,整個流程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動作嫻熟,時間、力度等細節要把握好,這樣做的發泡膠才能實用又美觀。
如果病人頭頸肩部固定需要加長,可採用加長PE袋,同時AB料也要各多加150毫升左右。病人太胖,可適當減少用料。
如果遇到熱塑膜太緊或者變形,可用電吹風將變形處加熱,再重新塑型。
3、體部發泡膠製作
中腫體部採用真空袋固定技術。周四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療中心觀摩了體部發泡膠的製作。製作過程和頭頸肩大同小異。
3.1 用料
體部發泡膠製作用料為雙份,即AB料各600毫升,混合時,需要同時進行。
3.2 固定模具
體部固定模具為醫院自行設計和製作,實用,但美觀還有待改善。如下圖:
注意:模具兩邊隔板是雙層,可根據病人胖瘦進行卸裝,手臂外展處內隔板為泡沫墊,目的是給發泡膠發泡留以彈性空間。我對模具的尺寸進行了測量:
3.3 PE袋
PE袋長度為1.2米,模具隔板上裝有6個用橡皮筋栓住的架子用來固定PE袋,這樣在保證投放料的時候袋子不會被拉扯變形。
3.4 泡沫墊
泡沫墊為四個長方形泡沫墊拼起來,用醫用膠布交叉粘住。
3.5 病人預擺位
墊好泡沫墊後,病人躺下進行預擺位,雙手抱頭,十指交叉。頭頂部和PE袋頂部邊沿平齊。擺好後,讓病人坐起,在坐的位置畫一個標記線,然後病人撤出體架外,再在PE袋加料。
3.6 塑型
抹平發泡膠之後,讓病人坐在標記線處按預擺位位置躺下,將隔板上的6個夾子鬆開,同時用雙手撐住病人左右頸肩部,給病人頭部,頸部,手臂部塑型。塑型時間5分鐘左右。
注意:發泡膠膜體雙側的高度不能超過病人體表的高度,否則,會擋住雷射燈與體表標記線的核對。
劉躍龍
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