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三四月份的絕大部分藝術品交易全部都轉到了線上,大象也不例外。過去一個月,聯繫我參與或者報導在線拍賣的朋友很多,但我幾乎都婉拒了,對於大象平臺來說,品質和口碑是第一位的,弱弱的說一句,如今的大部分網拍,在拍品質量的把控上都很不到位,在線下傳統拍賣都賣不出去的東西,轉到線上就有人會出價,您實在想多了吧。
3月14日大象客串主持龘藏紫砂專場
過去一個月,大象在一些優質的在線拍賣平臺擔當過客串主播,其中就包括了4年來大象的緊密合作夥伴——龘藏。過去一個月,大象參與了多家在線平臺的拍賣,既扮演買家也客串主播,就大象所觀察的情況,很多在線拍賣平臺經營慘澹,但像龘藏這樣的優質平臺,整體還是呈現上升的態勢。不過平心而論,由於大環境不佳,網拍結果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這對於買家來說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撿漏的機會多多,大象擔任主播的網拍中,就有一些幸運的朋友撿到了大漏。
將於3月24晚21點舉槌的「嘴」強一拍(IX)堪稱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整體水平最高的一場佛教藝術品拍賣,或許將為今年的整個喜馬拉雅藝術注入一針強心劑!專場的組織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網紅級人物——「李小嘴」,小嘴文化堪稱是喜馬拉雅藝術圈的超級網紅,引領著佛教藝術品在線拍賣的潮流,他組織的一場大拍,動輒成交數百萬元,他所創下的龘藏拍場上的個人單場成交記錄,至今無人突破,幾年來,小嘴文化在龘藏平臺的總成交額超過4700多萬,比絕大部分線下拍賣行的佛教藝術板塊成績都要牛得多!
與此同時,李小嘴也算是大象的半個同行,他所創辦的「嘚吧視頻」通過精美的短視頻報導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精華,視頻拍攝製作十分專業,在行業中極具影響力。
小嘴文化堪稱自帶大流量的垂直領域網紅,一場個人專拍,竟然能夠做到涵蓋喜馬拉雅藝術的各個門類,跨越不同的國度和時期,同時,每一件拍品都稱得上是可圈可點的精品,其中不乏市場上極為稀缺的精品。
李小嘴(右)
同為行業自媒體的大象,在看到了小嘴帶來的本場拍賣後,不由自主的也想蹭個熱度推送一下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疫情至今最強佛教藝術品拍賣的精華吧!
名稱:十四世紀夏魯寺銅鎏金四臂觀音像
年代:十四世紀 尺寸:高約20cm,寬約13.7cm
風格:夏魯寺
註解:原裝藏
質地:銅鎏金
這尊西藏早期的四臂觀音放在任何線下瓷器大拍,都堪稱是可以重推的明星級藏品。四臂觀音相信朋友們都非常熟悉了,是雪域西藏的守護神,為藏傳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祇,四臂觀音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代表大悲、大智、大力,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門。
這尊為夏魯寺風格的造像,嘴角帶笑,耳垂圓璫,顯得極為寂靜柔和,有著一種凡被它觀者皆能得到解脫的感覺,讓人心情舒暢。
胸前飾項圈瓔珞,耳間、手、臂、踝處皆飾有珠寶,可謂琳琅滿目,極顯尊貴華麗。
造像久經數轉,但絲毫並沒有留下歲月的印記,只有耐人尋味的氣息,細節處理到位,色彩搭配巧妙,整觀無論從品相還是藝術效果都屬夏魯寺造像的精品之作,此尊造像工藝如此細緻,可見當時工匠對此尊造像賦予的信仰與精神層面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們現代人無法想像當時虔誠工匠的心思。
造像開臉自然靈巧,生動寫實,可謂神來之筆,背部腰部臀部關係的處理,身體的曲線讓人百看不厭。
此像風格明顯受到了尼泊爾藝術影響,尤其是其面部和衣紋表現具有尼泊爾藝術鮮明特點,但在整體造型和局部細節上又明顯融入了西藏本土審美元素,因此可以判定它是一尊尼泊爾和西藏藝術融合的藝術作品。
夏魯寺位於日喀則市東南甲措雄鄉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26公裡。始建於公元1087年,由吉尊·西繞瓊乃創建。1320年,布頓·仁欽珠(1290-1364年)受請主持寺務。布頓住持期間,廣傳四部(事密、行密、瑜伽、無上瑜伽)密法,校訂大藏經,編寫大藏經目錄,夏魯寺始建時只有少數僧侶,布頓住寺後僧眾達三千餘人。1329年,日喀則地區發生地震,夏魯寺遭到嚴重破壞。1333年元帝給予大力資助,並派去大批漢族工匠,大興土木,由漢藏工匠合作,共同建造了這座具有漢藏混合式結構的宏大寺廟,當時建築面貌和格局完好保留至今。
名稱:千年至純巨版特殊圖騰天地眼中眼老天珠
年代:千年
尺寸:對孔約4cm,直徑約1.2cm,整體重約11.8g
風格:西藏
質地:特殊瑪瑙
這顆罕見天地眼中眼天珠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龘藏至今這麼多年拍過天珠無數,真正意義上的天地眼中眼拍過的次數一個手數的過來,而如此尺寸的天地眼中眼,絕對是第一顆。其實這種稀缺圖騰的珠子別說在龘藏,就是在西藏拉薩,也難找到,天地圖騰的珠子,本身大尺寸的就很難見到,再加上一個眼中眼,超過4釐米的尺寸,在當下市場堪稱珍品。
名稱:〓傳承有序〓14-15世紀西藏銅鎏金·罕見雙色阿閦佛
年代:14-15世紀 尺寸:高約16.9cm,寬約10.5cm
風格:西藏
質地:銅鎏金
來源:丹麥Bruun Rasmussen
極其特殊的一尊造像!佛身銅鎏金,背光合金銅,頭頂阿彌陀佛合金銅鎏金,極其特殊的表現形式,難得一見!此件阿閦佛整體藝術風格和製作工藝是典型的西藏藝術造像作品。
其藝術特點主要表現為雙色材質,佛身採用銅鎏金,背光採用合金銅,當時人們認為使用雙色材質可以增強宗教造像在精神方面的感染力。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情趣,在喜馬拉雅造像藝術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造像整體端莊挺拔,造型簡練,軀體的肉感具有健康而豐盈的彈性美,元代特徵表露無疑,可見工藝師在造型能力上的把控。雙手刻畫輕柔細膩而婉轉,與恢宏氣象的造像形成剛柔並濟的對比,這種對比是雕塑在統一風格上的一種巧妙設計,起到了藝術表現的點睛之妙。阿閦佛,是印度梵語音譯名稱,漢譯「不動佛」、「不動如來」。在佛教世界裡,他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一種認為他是初期大乘經典中宣稱的主持東方淨土世界的佛陀;再一種認為他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我們常見的阿閦佛多為五方佛中的阿閦佛,此尊14-15世紀阿閦佛像即為其中之一。
名稱:13世紀尼帕風格·合金銅鎏金·金剛薩埵
年代:13世紀
尺寸:高約12cm,寬約9.5cm
質地:合金銅鎏金
註解:罕見合金銅鎏金
金剛薩埵在藏傳佛教中,其身份比較複雜,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本初佛。與金剛持、普賢王如來是同體而異名;一種認為他是菩薩,是普賢菩薩的變化形象。此尊金剛薩埵的身形極為優美!明明是一尊坐像,卻給人一種極為優美的律動感,這種美感源於佛陀特殊的坐姿,整體營造出了S形的身姿,頭戴尼泊爾風格寶冠,眉間有白毫,面容寧靜而慈悲,展現出本尊所具方便與智慧的無上威力,細膩的銅質附上瑩潤的包漿,伴著斑駁的鎏金,體現出濃厚的尼泊爾和帕拉相結合的造像風格,具有顯著的地域時代特徵,為十四世紀尼泊爾馬拉風格的翹楚之作。
名稱:〓平養居舊藏·罕見西夏傳世法器〓 11世紀隨身大黑天普巴金剛杵
尺寸:高約10.5cm,寬約2.1cm
年代:11世紀 風格:西夏
質地:合金銅、鑲嵌vvs白鑽和黑鑽
註解:平養居舊藏,外包18K金
大家都知道,西夏幾乎沒有傳世的法器,但是這隻,應該是目前所見流通市面上看到唯一一把傳世隨身的西夏普巴金剛杵。
這隻西夏的隨身金剛杵法器有兩個別致的地方,所以造就其「包漿」和「形制」不同於同類法器,第一,具有西藏傳世的可能,有磨砂拖甲天鐵天鐵熟潤皮殼,絲毫鏽蝕都沒有;第二、不包金之前,實物本身有明顯的手握痕跡,是其在近千年的傳承密修中手握形成的,也是實修的最有力佐證。
背後有鏤空後包藏文種子字,隨身一流,可謂西夏無出其右的一件傳世之寶物。此隨身西夏普巴金剛杵原先的傳承者在長年累月的修行過程中,緊握此法器修持所留下的歲月摩挲痕跡,以致皮殼熟潤,銅質瑩潤細膩,擁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及藝術價值,而且傳承有序,出自收藏大家~平養居林先生之手。
名稱:〓西藏雜項之巔·比肩魯賓館藏〓明代合金銅象寶
年代:明代
尺寸:高約11cm,寬約6.4cm
風格:西藏
質地:合金銅
註解:底座微微翹起,無礙,如有需要可自行復原
此尊象寶端莊大方的造型、簡括洗鍊的雕工、奢華貴氣的外表,頓時感覺一股貴族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大象四足站立,軀體健碩,四足短粗,頭部高高昂起,身體形成明顯的前高后低之勢。象的身下有長方形束腰式臺座,造型非常特殊,雕工簡潔大方,上方陰刻田格紋,四角各有一插香孔,邊緣以減地法浮雕壹圈纏枝蓮紋飾。象的雙耳內刻作葉脈紋,形如蓮葉之葉脈。蓮花代表純潔,人之純真本性如蓮花一樣,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因而眾生皆可成佛。從整體到局部,從形態到神態,從各種裝飾的形制到它們的相互組合,皆如自然天成,生動有趣。相類似的作品非常少見,在美國紐約魯賓美術館收藏有一尊象寶,與龘藏的這尊可做比較。
名稱:14世紀尼泊爾馬拉王朝·寶冠釋迦牟尼
年份:14世紀
尺寸:高約14.2cm,寬約10cm
風格:尼泊爾馬拉王朝
質地:銅鎏金 嵌寶石
寶冠釋迦牟尼佛的出現與密教形成有關,在密教出現以前,佛像僅著通肩或袒右袈裟,一般不佩戴任何飾物,這一造像裝飾特點在斯瓦特、犍陀羅地區發現的佛教藝術初創時期的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證。7世紀後,佛教逐漸密教化,隨著佛教神格體系的逐步完善,金銅佛造像開始追求奢華的裝飾,不僅戴上了寶冠,有些還在身體各部位佩戴華麗貴重的裝飾品。
寶冠佛在圖像學上有著相對固定的形態,釋迦牟尼著袒右袈裟,頭戴五葉寶冠,每片冠葉上還鑲寶石,白毫也鑲嵌了寶石作為裝飾,寶冠佛面容圓潤,雙唇微頷,雙眼微張,似乎在靜靜地注視著觀者。面容恰似一青春少年,這也是十四世紀尼泊爾造像面部的一個突出特徵。在傳統認識中,寶冠佛被認為是表現釋迦牟尼在家為王子時的形象。衣紋採用了薩爾納特式的表現手法,僅在衣緣、袖口、踝處鏨刻精美的紋樣來表示衣邊,紋樣之精美, 十分罕見。底座為束腰仰覆式蓮花座,上下緣飾兩圈連珠紋,蓮花瓣飽滿精緻,端頭裝飾雲頭紋,具有顯著的尼泊爾馬拉王朝典型特點。佛像藝術風格承襲了卡薩馬拉造像的特色, 實為喜歡尼泊爾馬拉王朝風格造像藏家不可錯失之佳品。
名稱:明代西藏宮廷御製銅鎏金五股金剛杵
尺寸:整體高約21cm,底座寬約11cm;杵高約15cm,寬約4.2cm
年代:明代
風格:西藏宮廷御製
質地:銅鎏金
元代時期,西藏的一些著名寺院如薩迦寺和夏魯寺等寺院內,出現了大量宮廷製造的金剛鈴杵和香爐等法器。明代政府繼續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發展的方針,宮廷中根據藏傳佛教的需要,製作了大量的密宗造像賜予西藏;同時,西藏也有許多精美的造像進貢給明朝政府。此件金剛杵就是西藏的佛教藝術發展進入鼎盛時期的產物,其兼具多種風格,此杵五股力度超然,同時每一稜也對應著一隻側股。金剛杵下承接蓮臺,雙層蓮瓣細膩修長,上層蓮瓣尖端向上翻卷,這種制式是明代永宣宮廷造像的顯著特徵,出現在西藏官造金剛杵中尚屬首次,這是西藏宮廷工匠對明代宮廷佛教藝術品的仿製,也是一種創新和再次創造,體現了匠人高超的技藝和對細節完美的把控。杵的制式來源於的明代永宣宮廷製作五股金剛杵制式,同時兼具西藏宮廷造像細部特徵,但是較與一般的西藏官造杵又有不同,其整體尺寸更大氣,鑄造更加精美,極為難得。
名稱:15世紀帕拉風格綠度母 極盡婀娜
年代:15世紀
尺寸:高約9.6cm 寬約5.9cm
風格:藏帕
質地:紫金利瑪
此尊綠度母面相如年輕女子,突出了度母觀照眾生的慈悲與善良,慈祥的目光和那始終微笑的面容,給予眾生無盡的溫情,使人望之神安。
左手牽一蓮莖並置於右膝上,於手中纏繞順臂而上,造型優美,嬌豔欲滴,襯託出度母的美豔與聖潔。度母頭略向左偏,腰肢稍向右扭,刻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既展現女性的柔美,又暗示她慈悲普度的情懷。
從風格上看是典型的15世紀前後西藏對帕拉王朝造像的復古作品,也是同時期造像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
名稱:〓龘藏第一次·拍0.7cm鳳眼〓至尊佛教聖物·0.7cm小鳳眼108念珠
尺寸:圓滿108顆,佛珠直徑約0.7cm,對孔約0.7cm;佛頭長約2.8cm,對孔約1.6cm;內圈周長約74cm;整體重約31g
風格:西藏或尼泊爾等地
質地:鳳眼菩提
鳳眼菩提是菩提子的一種,因芽眼如目,固稱「鳳眼菩提」,是藏傳佛教極為推崇的佛珠品類之一,而鳳眼菩提又是所有菩提中的智者,持戴鳳眼,可增長人的智慧!近代對於漢地影響最大的一位藏密祖師諾那活佛曾開示說:「最好有一串鳳眼菩提子念珠,修一切法均可通用,功德最大」
龘藏拍過無數條鳳眼,但這種0.7cm級別的還是第一次,這種級別的小鳳眼很難見到,殊聖圓滿的108顆,顆顆棗紅油潤,又是非常罕見的飽滿滾圓珠型!整串鳳眼顏色十分均勻紅潤,歷經億萬次的加持後,依舊有著完整不凡的品相,顆粒渾圓,皮色紅潤,包漿厚重,幾乎都是同等的黃金尺寸,
名稱:〓夏魯派創始人〓 15世紀銅鎏金布頓·仁欽珠大師像
年代:15世紀
尺寸:高約18.5cm,寬約12.5cm
質地:銅鎏金
藏曆鐵猴年(公元1320年)十月,布頓·仁欽珠來到夏魯寺,擔任了夏魯寺第11任堪布,時年31歲。夏魯寺也因為布頓大師的到來,一躍而成西藏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寺院之一。作為14世紀西藏最重要、最高產的學者,在夏魯寺期間,布頓大師撰寫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成書於1322年的《布頓佛教史》是每個研究西藏學者案頭必備額工具書。當時,個各教派都有弟子在夏魯寺進修,學習布頓派的思想理論,甚至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都曾受過他的福澤。
此件造像布頓大師頭戴班智達帽,長臉,呈規則的倒三角形。額部高廣,雙目睜視,嘴角露岀神秘微笑,面部刻畫生動膩。佛像沒有題記,在查閱大量祖師資料後。根據其面目特徵,我們在夏魯寺壁畫和相關的西藏上師圖像資料上,發現它與布頓大師的形象頗為一致,因此判定為布頓大師造像。
名稱:〓李連杰師兄同款〓銅鎏金大威德金剛隨身佛帶原裝藏孔
年份:清代
尺寸:高約4cm,寬約2.6cm
風格:西藏或蒙古
質地:銅鎏金
大威德金剛是格魯派密宗所修本尊之首,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為藏傳佛教非常重要的本尊神靈,是文殊菩薩降魔時的化現,此尊超厚鎏金的大威德金剛銅擦擦,整體鎏金厚重,實物非常震憾!
此件拍品與李連杰先生當年所珍藏的那件都屬鎏金銅擦擦,鎏金且真正老的銅擦擦是非常罕見難得的,又如此之小,非常適合隨身佩戴或者穿在108念珠上,真可謂是一件終身佩戴的護身符, 友情提示:恭請到的朋友,如果喜歡包金後隨身佩戴,可以按照李連杰師兄同款大威德隨身佛包。
名稱:罕見特殊題材·15世紀薩迦派木斯塘祖師像
年代:15世紀 尺寸:高約14cm,寬約9.7cm
風格:西藏
質地:合金銅
註解:眼睛嵌銀,嘴唇嵌紅銅;底座有老鑄補。
典型的15世紀後藏地區薩迦派木斯塘風格祖師造像,因為沒有明確題記所以不能百分百確定是哪位祖師,但傳神的刻畫了這位偉大的祖師年輕時期的面部特徵,以年輕俊美之容貌展現在眾人眼前,造像眼周錯紅銅,眼白部分嵌銀,眼珠又嵌黑曜石,嘴唇嵌紅銅,層層分明,寫實生動。與15世紀至16世紀早期藏中作品,如在《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一書收錄的一尊16世紀薩迦班智達像表現手法極為相似。
從緊湊的五官、眼部的曲線、嬰兒般的面龐上,仍能看出尼泊爾藝術的影響,但整體風格卻體現了藏人的審美趣味,眼睛不再上挑,漸趨平緩,兩腮更加圓鼓,令尊像更加親切,富有生活氣息,說明了15世紀藏傳佛教信仰世俗化的特徵。蓮座為覆蓮式,雙層蓮瓣,蓮瓣較為狹長細密,上下各飾有一周聯珠紋,體現了15~16世紀藏傳佛教造像的蓮座特徵,這與瑞士蘇黎世Rietberg Museum中的一尊15世紀薩迦派初代祖師貢嘎寧波像一致,聯珠紋都非常飽滿,略見方,底部封蓋嵌入較深。十四到十七世紀是西藏本土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這尊塑像以精緻的藝術表現力和無與倫比的工藝,不論是宗教還是藝術收藏價值都值得我們關注!
名稱:〓太和殿同款〓巨版康熙宮廷超細工合金銅銅獅
年代:康熙
尺寸:整體高約35cm,長約29.5cm;獅子高約23cm,長約22cm;
風格:康熙宮廷
質地:合金銅
徵集到這件銅獅後,小嘴團隊曾與多位專家交流,故宮某專家私下聊天,認為此只銅獅可能出自圓明園,由於沒有明確題記,雖不敢斷定,但從此銅獅的做工精緻程度也可以判斷出定是皇家宮廷所制。
肌肉、毛髮、輪廓、四肢、配飾等刻畫的性妙惟肖、栩栩如生。銅獅下部配有寬厚、平整、華麗的四方形須彌寶座,紋飾依次為金錢文、卷草紋、蓮瓣紋、西番蓮紋和如意雲頭紋,與故宮太和殿門口的獅子幾乎一模一樣,也可以基本確定就是同時期作品。皇家宮殿、官府、寺廟殿宇門前多擺放一對銅獅。達官顯貴家中門前擺放多用於鎮宅化煞、旺權助運之用。據說凡是以口維生之行業,如:律師、播音、演員等職業,可在辦公室內擺放一對振聲威,有助於生財。
名稱:罕見·明代作明佛母老擦模
年份:明代
尺寸:高約5.7cm,寬約4.6cm,厚約6.3cm
風格:西藏
質地:合金銅
註解:原裝雙色鑄造
作明佛母,又稱咕嚕咕列佛母,為佛教密宗掌管權威及懷法的本尊,也被認為是二十一度母之紅度母的化現,為藏傳的力量女神!虔修此尊法舉,凡諸般世俗男女婚嫁,有情人終成眷屬!人緣佳、聰慧、貌美等,念其咒不僅速應且懷柔六道眾生、利益解脫輪迴,諸多利益不勝言表!
此枚擦模為極為罕見的作明佛母擦模,模刻印極深,立體感超強!佛母具一面四臂,圓睜三目,上以五骷髏為冠,下以五十顆人頭為項鬘發網,動勢、形象極佳,雖然尺寸不大,表面浸潤了一層肥厚瑩潤的包漿,古樸的皮殼真真韻味十足,藝術性一流,如今市面上、乃至拉薩,我們都很難見到作明佛母題材的擦模,而本件拍品保存的如此完好,真的非常具有收藏與研究價值!
3月24日21點.「嘴」強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