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好像總能在各方面都壓自己孩子一頭,無論是學習、體格還是性格。兩個孩子明明在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父母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寶貝比自家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要更聰明。可問題是希望寶貝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你,事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
作為一家屹立於市場十三年的語言機構,我們不斷會聽到送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們向我們抱怨孩子的笨拙和自己的含辛茹苦,在育兒之路上並沒有犯錯的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何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大舌頭等等難纏的問題。
只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卻沒看到父母在背後的小心翼翼和辛苦付出,那你也就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了。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健康優秀與否一部分和基因有關,另一大部分則是後天教育的功勞了。就拿語言發育遲緩舉例子來說,語言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語言發育遲緩也是一種廣為人知的兒童語言障礙了,隨著近幾年科學育兒觀念的普及和語言能力低下兒童數量的增長,本來不被重視的語言發育遲緩逐漸成為讓新生兒父母心生憂慮的一大問題,其被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大舌頭和口吃。
語言發育遲緩和其他類型語言障礙相比,其最大的危害在於它的出現讓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從根本上就受到損傷。正常兒童開口說話的時間大約在10月齡到18月齡之間,但語言發育遲緩卻讓孩子首次說話的時間足足往後拖延了至少3個月,我們見過的最長記錄是2歲半的孩子仍然不會叫媽媽。
很多孩子健康的家庭並不能理解語言發育遲緩為何會出現,也無法理解到底會是怎樣嚴重的原因導致語遲的發生。今天小編就回答幾個常見的問題來幫助家長排雷,希望前人踩到的雷區,後人別再犯錯。
1.語遲算是高發問題嗎?怎麼平時見不到幾個問題兒童?
一個問題是否高發是要看數據統計的,中國大約有7.4%-9.4%的孩子在語言發育方面會大幅落後於同齡人,其中有語言發育遲緩的比例為13.5%—17.5%。也就是說,在有語言問題的兒童群體中,每10個人至少有1個是語言發育遲緩。如果算上前邊的數據,那麼每100個新生兒中,就有1-2個罹患語遲。
這組數據乍一看簡直稀鬆平常,但如果以我們每年的新生兒數量為基數的話,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病例數是相當驚人的。一般人看不到語遲孩子是因為沒有深入接觸他們,僅有的幾次會面大概也只是一兩句的交流,並不能看出任何端倪。
2.都說孩子說話晚能自愈,是真的嗎?
只有一部分症狀較輕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可以自愈,但這種自愈也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3歲以下的兒童本身沒有很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即使語言能力有錯誤也是他們意識不到的。如果父母也沒有及時發現和矯正的意識和方法,語言發育遲緩大概率是不會自愈的。
3.有些孩子能說話怎麼也被診斷成語遲?
在語言的定義裡,語音、語法和詞彙是組成語言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有的孩子雖然能說話,但說出的話不是無意義的重複就是毫無邏輯性,這便是語言理解能力缺乏造成的。說話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外在體現,而說出的話有意義且邏輯通順則是語言理解能力的表現。
我們曾見到過能聽懂父母指令卻不會說話的孩子,也矯正過雖然能發音但意義不明的學員,他們的問題都屬於語言發育遲緩範疇。
4.孩子本身沒有疾病,怎麼也會染上語遲?
這個問題從對語言發育遲緩的病因認識上就出錯了,語遲的出現和生理疾病的關係非常淡薄,反倒是一些被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被忽略了——語言環境和語言教育。語言從來不是一種天生就會的能力,它需要經歷3-4年的基礎學習才能被掌握一二。
如果學習的過程沒有引導和監控,孩子很容易就會出現語言發育不良的問題,大舌頭、口吃都是這麼來的。說得再直白一點的話,就是家長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讓語遲等問題肆意發展。
語言發育遲緩孩子除了語言表達能力低下外,還會出現認知能力低下等問題,帶來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能力的不足。如果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不能在5歲前得到解決的話,那麼永久性的智力損傷是必然的了,家長花再多工夫也是無法給孩子補充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