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漢武帝時期「巫蠱之亂」連皇后也難以倖免

2021-01-11 歷史者

要說漢朝哪位皇帝最著名,相必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大破匈奴的漢武帝-劉徹。劉徹在位期間,對外北擊匈奴,南徵南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諸侯國實力。但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皇帝,晚年的一件事,波及範圍之廣,他的皇后衛子夫,兒子,以及諸多大臣均遭受牽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亂」

什麼叫「巫蠱」。巫蠱是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歷代皇帝對於巫蠱十分的忌諱,所以有下巫蠱的一般下場都十分的慘。

徵和二年,當時的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下巫詛咒漢武帝,並且與陽石公主通姦。這事一出,後果可大了條條是大罪。於是公孫賀父子被下獄,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連當時立有大功的衛青之子衛伉也坐誅。漢武帝的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在當時,這種罪名一旦坐實,死都是輕的,很可能就株連九族,胡亂指認在當時是很常見的。

就這還不算,因為江充與當時的太子有嫌隙,企圖陷害太子。於是與韓說、蘇文等人誣陷太子。太子十分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可憐當時的皇后衛子夫,與武帝伉儷情深,相敬如賓,本可恩愛一生,卻因為這件事,最終自殺身亡。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並且修建了「思子宮」以表哀思。此事在當時牽連甚廣,數十萬人直接或者間接捲入此事。巫蠱之禍後兩年,漢武帝下達輪臺罪己詔,開始反思並調整其執政策略,減少軍事行動而將注意力更多轉向「富民。

有人說「巫蠱之亂」是漢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儘管這種說法未經官方認定,但此事對當時的漢朝確實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是非功過,只待後人評說。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一下。

相關焦點

  • 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如果沒發生,劉據當了皇帝,漢朝的下場?
    巫蠱,古代加害他人的一種巫術,有詛咒、射人偶和毒蠱等。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發生的一樁冤案,主要就是把仇人的模樣刻成一個小人,用針扎其心口或者眼睛,然後埋在地下並且禱告神靈希望災禍降在仇人的身上,以達到加害他人的目的。
  • 漢武帝和衛子夫一往情深,為何會發生巫蠱之禍,讓一切化為悲劇?
    漢武帝是西漢著名的皇帝,他文武全才,深謀遠慮。在漢武帝的領導下,西漢走入了鼎盛時期。漢武帝打敗了困擾漢朝的匈奴勢力,打通了西域道路,開創了絲綢之路。在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中,他的皇后衛子夫和她的外戚集團,功不可沒。衛子夫與漢武帝的相識十分偶然,只是在一次酒會上遇到的。可是漢武帝對衛子夫一見鍾情,終於召她進宮,迎娶了她。
  • 漢武帝的皇后為何下場都很悽慘?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
    作為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一生徵戰四方開疆擴土,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國崛起,奠定了二千年的帝王格局,因此,漢武帝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相比秦始皇的功績,漢武帝絲毫不遜色。然而,漢武帝卻有殘忍多疑的一面,因此武帝時期的文臣武將都幾乎難以善終。同樣,他的幾位皇后也是沒有好結果。
  •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如何報復殘害太子的小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
    漢武帝快三十歲才有兒子,當年儲君之位都有親王覬覦了,而直到皇太子劉據來臨,漢武帝給了他很高的期望。為了劉據的成長,漢武帝連以往不能忍受的「門客制度」都容忍,可見為了劉據的成長,漢武帝是做出了改變的。可是劉據的成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衛子夫一家子,從衛青到霍去病,漢朝人完全沒有想到,一個歌女竟然還藏有這麼大的家族潛力。
  • 古代的「巫蠱之術」是什麼?為什麼古代都對此明令禁止?
    因為巫蠱之術太過惡毒,而且存在於無形。例如唐代的律法:「造畜蠱毒及教令者,絞。」唐代對巫蠱之術的容忍程度更低。在漢代,巫蠱之術其實在皇家內部還是擁有,屬於自黃帝以來傳承的「祝由」類,這被國家看作打擊敵人的重要力量。但隨著時代進步,唐宋時期人文大發展,思想哲學大發展,巫術被高層知識分子逐漸看破本質,先不說玄不玄,弄蟲子這一點就很讓人噁心。
  • 「巫蠱之禍」後的天子之怒,是漢武帝的真情流露,還是欲蓋彌彰?
    今天給大家講一件出自《資治通鑑》的著名歷史事件「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後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幾乎動搖了國本,因這起事件牽扯而死的人多達幾萬人。事件始末:漢武帝後期,宮中興起巫蠱之術,漢武帝對巫蠱之術心存疑懼,受漢武帝寵信的都尉江充就趁武帝生病之機,假稱武帝生病原因是因為巫蠱引起的,漢武帝就命江充去審查此事。江充之前得罪過太子,怕太子繼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指使人誣陷太子,聲稱從太子宮內搜到的木人最多。
  • 漢武帝一生中立了四位皇后,他最愛的皇后是誰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說:「皇帝乃天下之大害者,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這一說法可謂將封建帝王的無恥,昏庸和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漢武帝還是其他封建帝王。根本不存在「愛」誰的問題。漢武帝愛誰,他只愛他自己,女人對他而言就是生育工具。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文治武功,可謂一代雄主。漢武帝先後曾有四位皇后。
  • 漢武帝的四位皇后
    漢武帝劉徹的一生有四位皇后,第一位陳阿嬌,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阿嬌從小就被嬌生慣養,所以在瑜劉徹的相處中十分驕縱,兩個人之間有著非常多的矛盾。當年劉徹以「若得阿嬌為妻,以金屋貯之」,取得長公主好感,迎娶阿嬌為妻。這場政治聯姻,劉徹到底付退出了多少真心?誰也不知道。
  • 漢武帝常常夢到李夫人,為何卻從未夢見過陪伴自己38年的衛子夫?
    其實李夫人不只是年輕貌美,她還能歌善舞,所以深得漢武帝的喜愛,並且為漢武帝生下一子。最讓漢武帝在她死後還對她念念不忘的原因是,是因為那時候李夫人因為生子後身體虛弱得了病,漢武帝一直想要去看李夫人一面,但是都被李夫人給拒絕了。
  • 第三十三戰:巫蠱之亂(2)妖風陣陣的長安
    這是一個很有殺傷性的控告,因為公孫敬聲是衛家人,是太子黨,尤其在越來越惡劣的朝局下,詛咒武帝早死他們好迎接新天地的理由著實充分。朱安士之所以敢言之鑿鑿的這麼檢舉,說明了他肯定得知了在御用的馳道下,真的有詛咒的木偶。但這個木偶,具體是誰的,何時放下的,完全是開放性的,完全是扣誰腦袋上誰死。大俠就是大俠,路子就這麼野,而且自帶河豚屬性。
  • 衛子夫可謂「千古一後」,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為什麼要殺她?
    而衛子夫也非常的安守本分,在皇后崗位上兢兢業業,無可挑剔。可以說如果不是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的絕不會以悲劇告終。 衛子夫的出現改變了漢武帝劉徹的命運,但她個人能力只能稱為「千古賢后」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因為背景強大,讓本沒有希望做皇帝的漢武帝登上了皇位。
  • 田千秋本是漢武帝時期一個守墓小官,因何飛黃騰達,當上丞相的?
    他是西漢時期一個供奉漢高祖陵墓的高寢郎,只因在合適的時機上書進言,替太子訴冤,被提攜為大鴻臚,數月內又躍升九級,當上了丞相,封富民候。這仕途就像是開掛了一樣,節節升啊,我們來探究一下他是怎麼做到的。這事要從漢武帝晚年時期發生的「巫蠱之禍」說起。漢武帝晚年多病,常常在甘泉宮休養,將政事託付給太子劉據。
  • 漢武帝劉徹一生有多少位皇后?都是怎樣的結局?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位爭議頗大的帝王,我們談到漢武帝劉徹,總會聯想到幾個關鍵詞,「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張騫出使西域「」「北擊匈奴」「巫蠱之禍」「輪臺罪己詔」「漢武帝幣制改革」「金屋藏嬌」 我們今天要講的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這「金屋藏嬌」的「嬌」。
  • 契丹蕭皇后和伶官的偷情案,和西漢衛子夫的巫蠱之禍有何異同?
    中國的歷史,在唐末出現了較多的割據政權,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入侵,屢屢發生,也出現了不少的王朝,金,夏,遼,宋,蒙古,交綜錯雜的關係,讓很多歷史愛好者包含筆者在內,都感覺難以理順。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講一位遼朝的皇后,她人稱蕭觀音,歷史上稱她為宣懿皇后。
  • 漢武帝晚年為何要誅殺衛子夫和衛青家人,又為何逼死鉤弋夫人?
    衛子夫曾經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她也給漢武帝生下了皇長子劉據,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據被冊立為新任皇太子,隨後衛子夫也被擢升為皇后,漢武帝用了很大的心血來培養皇位接班人,也大力提拔了皇后的弟弟和外甥,讓他們成為大漢王朝的柱石。
  • 衛子夫自殺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規格下葬?漢武帝和誰合葬了?
    衛子夫死後連葬禮都沒舉行就草草下葬,更沒有被葬入漢武帝的茂陵陵區,還談什麼皇后規格?唯一被安葬在茂陵的嬪妃是李夫人,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她只是陪葬,而不是合葬。漢武帝一生寵愛甚多,為何身後像個「快樂的單身漢」,孤零零地躺在茂陵?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政治上他推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奪爵,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實行鹽鐵官營,打壓投機取巧的商人,振興農業;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人們思想的大一統;軍事上他三徵匈奴,徹底洗刷了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的恥辱。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晚年時期也會腦袋糊塗,因巫蠱之禍,他逼死了太子劉據,曾與之恩愛多年的皇后衛子夫也是選擇上吊自盡,給後世留下太多的嘆息。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衛子夫在巫蠱之禍中被人誣陷,迫不得已自殺。事後漢武帝查明了巫蠱真相,對衛子夫皇后的死,漢武帝到底後悔過沒有,作為現代人,很難猜透。古代帝王的心思,就像女人一樣,你別去猜,猜也猜不透。但這並不是無蹤可尋,我們可以從歷史脈絡和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分析和發現出端倪。
  • 衛子夫自殺後,漢武帝究竟有沒有後悔?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衛子夫的姐夫丞相公孫賀,以及其子公孫敬聲,衛青長子衛伉,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因大俠朱安世的告發,事連漢武帝最為痛恨的行巫蠱詛上的事件,公孫賀父子及上述等人悉數被殺,由此引燃了次年的巫蠱之禍。
  • 巫蠱之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宮廷爭鬥總出現呢?
    在巫蠱之禍的上半場,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自殺之後,參與進軍長安和抓捕太子劉據的人都獲得了封賞,有五個人被封了侯爵,但在漢武帝去世之前,他們全都死了。二、關於巫蠱之禍的起因,最有可能的兩種說法從這些人的結局出發,從古至今,巫蠱之禍被開發出了無數個版本的陰謀論,其中有兩個說法影響最大,第一種說法是「巫蠱之禍是漢武帝的計劃」。漢武帝為了保證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所以就利用巫蠱事件,把太子和衛氏家族以及昌邑王劉髆全部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