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J先生接到男客戶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想要定製一枚獨一無二的婚戒,不一定要鑽石,也不一定要圓形。除了圓形、公主方、心形這些常見的寶石切割方式之外,還有什麼特殊的切割方式麼?」
今天,J先生就給大家介紹兩種鮮為人知、但深受珠寶大牌喜愛的特殊切割方式:糖包山切割和cabochon切割。
Sugar-Loaf,中文叫法有很多:糖塔、糖果頂、麵包山等等,而在珠寶界,常被稱為:糖包山切割,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弧面切割方式。
在巴西的裡約熱內盧,有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由於山的形狀形似法式麵包,所以,被取名為:糖麵包山。
而通過這種方式切割出來的寶石,與景點的造型極為相似,所以,這種切割方式,就被人們形象的稱為:糖包山切割。
與其他展現寶石火彩的切割方式不同,糖包山切割,是一種介於刻面與素麵之間的切割方式。
它通過簡單的切割方式,將寶石切割成椎體,從側面上看,呈現三角形,而從正面看上去,則更加接近圓形或者正方形。
通過這種方式切割的寶石,不僅保留了蛋面的圓潤,同時,微微帶有的刻面線條,也讓寶石的顏色更為濃鬱飽滿,突出寶石本身的美感。
尤其是從寶石的錐形頂部向下觀察時,能夠看到其他切割方式中,所沒有的夢幻般的深度。
由於糖包山切割只進行了簡單的切割,如果寶石過小或者顏色過於暗淡,都無法展現這種切割方式的獨特之美,而瑕疵過多的寶石,切割完以後,應該也只能欣賞寶石的瑕疵了。
所以,通常情況下,要想採用這種切割方式,只有滿足大克拉、顏色濃豔、瑕疵少這三個特徵的寶石才可以。
但即便條件如此苛刻,這種切割方式仍然深受國際大牌的喜愛,尤其是在設計「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珠寶時,能夠完美的展示出寶石獨特的美感。
小課堂:
「裝飾藝術(Art Deco)」這個詞,起源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它是一種著重於裝飾的藝術風格,以線性、幾何、對稱和強烈的反差為主要特點。最早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後蔓延到美國。
美國珠寶設計師Robert Procop 的高級珠寶系列
「Legacy Brooke」中的橄欖石戒指
這其中最著名的設計,應該就是,1972年理查∙伯頓(Richard Burton)贈送給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的40歲生日禮物—寶格麗糖麵包山切割藍寶石長項鍊。
這條項鍊的長鏈部分是由六邊形與長菱形圖案組成,並選用鑽石和藍寶石進行鑲嵌,中間是一顆65克拉採用糖包山切割的藍寶石,從遠處看如同高聳著一座寶石山,十分吸睛。
除了寶格麗之外,卡地亞、蒂芙尼等珠寶品牌以及一些高定珠寶設計師,同樣也設計了很多糖包山的經典款式,喜歡的話,可以到珠寶匠圖庫中大飽眼福哦~
除了糖包山切割之外,還有一種切割方式,叫做cabochon切割。
英文名字不常見,但如果換成中文,很多人就叫它—素麵寶石,與刻面寶石相對應。
「cabochon」一詞的中文意思指的是:被拋光但未琢面的寶石。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cabochon切割並非是一種切割方式,而是經過定型與拋光的寶石。
通過這種方式加工的寶石,要麼平頂,要麼呈現半球狀,通常看不到任何的平面或者切割面。
通常情況下,下面這3種類型的寶石,會選擇做成素麵。
1、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寶石,比如星光紅寶、歐泊、月光石等等;
2、無法突出寶石的火彩、不透明的寶石,比如:綠松石、瑪瑙、翡翠等等;
一般來說,硬度高、淨度好的寶石會優先考慮做刻面(比如我們常見的紅藍寶、祖母綠都是刻面),淨度差一點的才會拿去做素麵寶石。
所以購買素麵寶石時,主要看顏色是否鮮明濃鬱,淨度好自然更好,但不能苛求它像刻面寶石一樣到玻璃體的程度了。
38.48克拉橢圓形天然「緬甸」星光藍寶石配鑽石戒指
有的設計師對素麵寶石有特殊偏愛,比如20世紀最重要的珠寶設計師之一:Fulco di Verdura 公爵。
1939年, Verdura將多顆cabochon切割的紅寶石鑲嵌成了心形,並用金質束帶進行綁縛,自此,心形胸針風靡一時,成為經典。
1941年, Verdura用數顆cabochon切割的祖母綠,為時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董事長William S.Paley的妻子Dorothy Paley Hirshon設計了一款圍巾式的項鍊。這款圍巾項鍊,後來也成為Verdura的經典款式。
除了 Verdura外,珠寶品牌寶格麗,對於這種切割方式也是青睞有加。
寶格麗認為,相比於切割面璀璨的刻面寶石,未經過複雜雕刻手法的弧面型寶石,更接近寶石本身的質感。
所以,在寶格麗的設計中,大顆的弧面型寶石被頻繁使用。
J先生說:
與刻面切割閃閃發光的寶石相比,糖包山切割與cabochon切割更接近寶石本身的質感,別有一種深邃的美。
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切割方式?歡迎在後臺留言,與我們分享哦~
最後,祝大家七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