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恐婚恐育…韓劇公式失靈的背後,是被壓垮的韓國年輕人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文/從易

韓國頂級編劇金恩淑(又稱金銀淑)編劇,頂流韓星李敏鎬、金高銀主演的《The King:永遠的君主》(下文簡稱《The King》)撲街了沒有,在國內網際網路上成為一個玄學問題。

在韓國,這個問題是沒有多大異議的。

雖然《The King》在韓網上討論度依然很高,僅次於《夫妻的世界》,但韓網新聞和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差評;

同時《The King》的收視率,也是金恩淑歷年來所有劇集遭遇的最大滑鐵盧。

但在國內網際網路上,李敏鎬的粉絲幾乎是全網控評,比李敏鎬韓國粉絲還賣力,有時都讓人產生錯覺:這李敏鎬是中國偶像嗎?

甚至出現了翻譯組鳳凰天使刊發了一篇批評《The King》的評論,被李敏鎬的粉絲要求刪文並道歉的滑稽場景。

李敏鎬在劇中是「國王」,他估計沒料到,在劇外,中國的粉絲也把他當「國王」了。

總之,國內自媒體刊發關於《The King》的差評,粉絲們集體出動,要麼說韓網這個記者是李敏鎬黑子,要麼說《The King》在韓網多麼熱,在Netflix的點播率多麼高……

因此國內不少觀眾都懵了:這劇到底撲沒撲啊?

我們以實打實的收視率數據說話——這個才是最關鍵的指標。

結論是:李敏鎬新劇在韓國遭遇滑鐵盧。

目前劇集播出一半,8大集,16小集:

第一大集兩小集收視率為:10.1%、11.4%;

第二大集兩小集為:8.4%,11.6%;

第三大集兩小集為:7.8%、9%;

第四大集兩小集為:8%、9.7%;

第五大集兩小集為:7.6%、8.6%;

第六大集兩小集為:7.4%、10.3%;

上周五第七大集兩小集為:7.0%、8.1%;

上周六第八大集兩小集為:6.1%、8.1%(歷史新低);

《The King》包攬了金恩淑所有作品收視率指標的所有最差:

它是金恩淑在公共電視臺平均收視率最差的電視劇;

它是金恩淑在公共電視臺第一部收視率跌破10%的電視劇;

它是金恩淑第一部收視率節節倒退非節節升高的電視劇;

金恩淑此前所有電視劇平均收視率都突破10%,包括在有線臺播出的《鬼怪》和《陽光先生》(兩部平均收視率均破12%);

就目前看來,《The King》已經成為金恩淑收視率最差的電視劇,竟然比在有線臺播出的電視劇還差……

國內李敏鎬的粉絲挽尊說,「看看現在的三大臺電視劇就是靠the king撐著本土收視率」。

快別扯了。

《The King》所在的SBS的金土檔,前一部作品《Hyena》的平均收視率就超過10%,又不是靠《The King》「救檔」;

另外,KBS的周末劇收視率依然輕輕鬆鬆破30%。

三大臺還不至於落魄到靠《The King》撐,《The King》還是自求多福吧。

金恩淑可以說是韓國話語權最大的電視劇編劇了,此前她的作品幾乎都是爆款。

怎麼這一次《The King》就撲了?

金恩淑的爆款公式

愛看韓劇的觀眾可能對金恩淑都不陌生,此前在國內爆紅的《秘密公園》《繼承者們》《太陽的後裔》《鬼怪》等,都是金恩淑編劇的。

1973年出生的金恩淑,2003年聯合編寫周末劇《太陽南邊》,由此進入編劇行業。

此後她差不多1~2年就推出一部新劇:

2003年《太陽南邊》,最高收視率大於22.9%;

2004年《巴黎戀人》,最高收視率為57.6%;

2005年《布拉格戀人》,最高收視率為31%;

2006年《戀人》,最高收視率25.3%;

2008年《on air》,最高收視率25.8%;

2009年《市政廳》,最高收視率19.6%;

2010年玄彬、河智苑主演的《秘密花園》,是金恩淑轉折性的作品,最高收視率31.4%;

2012年《紳士的品格》,最高收視率24.4%;

2013年李敏鎬、金宇彬主演的《繼承者們》,最高收視率25.6%;

2016年宋仲基、宋慧喬主演的《太陽的後裔》,最高收視率38.8%;

2016年底孔侑、李棟旭主演的《鬼怪》,是金恩淑作品第一次在有線臺播出,最高收視率18.6%,創下當時有線臺新紀錄;

2018年李秉憲主演的《陽光先生》,同樣在有線臺播出,最高收視率18.1%。

可以說,金恩淑大部分劇集都成爆款。

尤其是2010年《秘密花園》之後,截至《The King》,全員爆款,並成了韓流最大的「造星機器」,出演他劇集的明星均實現了人氣的躍升。

比如多少人入坑李敏鎬是因為《繼承者們》,宋仲基從《太陽的後裔》成為國民男神,孔侑和李棟旭憑藉「鬼怪CP」國民度大漲……

金恩淑的劇集有四大爆款公式:

首先,愛情是她作品中永恆的主題。

全世界觀眾都愛看愛情故事,而韓流的中流砥柱也是韓國愛情偶像劇。

金恩淑作品世界觀各不相同,主人公人設也常有變動,內裡卻是一致的,即渲染男女主人公的羅曼史。

第二個爆款公式,5%創新理論。

金恩淑這樣說過她的編劇法則,「觀眾看劇就是用來逃避現實的」;

「一般到了第五集,如果女主角還在受難,觀眾就不愛看了。在他們看來,為什麼白馬王子還不出現還不拯救女主角啊」

「對觀眾而言,只能接受5%的創新」。

換句話說,金恩淑的劇都是在萬能的老套路上做世界觀與人設的變動,給觀眾一個新的噱頭。

比如在《巴黎戀人》裡,是孤獨的人相愛;

《秘密花園》裡,是靈魂互換的人相愛;

《繼承者們》裡,是富二代與貧窮女相愛;

《太陽的後裔》,是軍官與軍醫相愛;

《鬼怪》,是擁有不朽生命的鬼怪與「鬼怪新娘」相愛……

這一回《The King》,5%的創新是平行世界裡,處於不同時空的國王與女警察相愛。

第三個爆款公式:愈發宏大的世界觀,超越愛情的立意。

傳統瑪麗蘇愛情在金恩淑這裡已經寫盡了,作為國民編劇,她有自我突破的需求,同時也擁有韓國最頂級的製作資源,這時她盡可以放手一搏去創造新的故事。

2010年的《秘密花園》已有這樣的跡象,在韓劇裡率先使用靈魂互換的設定;

2016年《太陽的後裔》雖是愛情故事,但也放置於愛國主義的框架下,以愛情升華到愛國;

2016年的《鬼怪》則開始以東方傳說為主題;

2018年的《陽光先生》則以19世紀初的朝鮮為背景,講述一個韓國少年以美國軍人的身份回到祖國朝鮮(那時南北未分裂),和兩班貴族家的小姐相遇相愛的故事。

愛情背後,是100年前韓國的民族解放史。

第四個爆款公式:精準的選角,頂級的製作。

金恩淑的劇成了「造星機器」,一方面是金恩淑實在很擅長通過新人設、名場面和名臺詞刻畫人物,讓人物魅力大增。

比如《太陽的後裔》,柳時鎮拋接手機、跪地綁鞋帶橋段,不僅給角色加分,也給演員加分;

另一方面,她在選角上也頗為精準,先是外形上與角色貼合,再綜合考量演技+流量。

比如《鬼怪》裡,孔侑是忠武路新崛起的中生代;

《陽光先生》李秉憲雖然有醜聞,但演技實在沒得說,除了他實在也鮮有人駕馭得了崔宥鎮這個角色。

而作為韓國話語權最大的編劇,金恩淑可以選導演、選演員,她的作品電視臺也搶著製作,從陣容到資源投入都是韓劇最高級別。

林林總總因素影響下,讓金恩淑的劇幾乎是爆款的同名詞。

爆款公式緣何在《The King》失靈

《The King》以平行世界為背景,講述了想要關閉次元之門的理科型大韓帝國皇帝李袞(李敏鎬 飾),和想要守護朋友及愛情的文科型大韓民國刑警鄭太乙(金高銀 飾),兩人輾轉於兩個世界互相幫助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The King》上,金恩淑還是使用了她的公式。

比如愛情主線;比如5%的創新,不同時空的國王與警察的戀愛;比如宏大的世界架構,平行世界概念;比如頂級的製作+頂流演員+公共臺最好的播出檔期……

但《The King》啞火了。

問題出在,原本哪一方面都做到極致的金恩淑劇,這一回哪一方面都欠缺了一點。

其一,有宏大的世界觀,但意淫嚴重過頭。

金恩淑設定的平行世界裡,有一個大韓帝國:

君主立憲制;GDP全球第四;沒有經歷過二戰;南北從未分開過因此也沒有朝鮮;大韓帝國提供稀土類給全世界,一噸價值20億美元,這些稀土還歸國王所有……

意淫就意淫吧,但夾帶私貨、內涵其他國家就太掉價了。

比如劇中內涵中國的漁船總是到大韓帝國的海域捕魚;

更慘的是日本,日本被塑造成侵略者,國王親自出徵,並下令發炮射擊近處的日軍威脅,日軍終於撤退。

劇中的大韓帝國看似實力強勁,實際上更像是過家家。

虛職的國王竟然有軍權;民選總統竟然一心想嫁給國王……

其實《The King》還是可以看出金恩淑的野心的。

通過構想平行世界,她想探討的是這樣一個超越愛情的主題:如果在另一個世界裡有一個「我」比我過得更幸福,你會選擇與對方交換生活嗎?

劇中有些在這個世界是平民百姓,在另一個世界卻是大富豪,他們選擇殺害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取而代之。

可惜的是,劇集過半,這個議題並未深入展開。整部劇就在意淫和愛情戲上繞圈子。

這就是進入到第二個問題,愛情戲老套懸浮,失去讓人心動的力量。

從《鬼怪》到《陽光先生》,男女主角的感情戲都是一大看點,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戀,都有一個輾轉的過程鋪墊,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這一回《The King》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唐突。

男主角第二集就向女主角表白,要她做他的皇后。

可兩個人明明才相識啊。

男主角愛上女主角的原因是,在他的世界裡,在他兒時遇難時,有個人拯救他的生命,他保留了這個人的工作卡——工作卡上是女主角的照片和名字。

所以他在另一個時空裡看到女主角,他就愛上女主角了。

因為你曾救過我(還不確定是不是你,因為也沒看到臉),所以25年後再次遇到你,我就愛上你了。

這樣的感情遞進,不是過於生拉硬扯嗎?

其三,除了編劇掉線外,這一次導演和演員也全員掉線。

先說導演。

從《太陽的後裔》開始,到《鬼怪》《陽光先生》,金恩淑都是與李應福導演合作。

李應福擅長於氛圍的營造與節奏的把控,可以完美還原金恩淑書寫的美輪美奐的大場面;同時也讓金恩淑那些有些矯情或空洞的臺詞,在舒服的氛圍和節奏下顯得自然而然。

到了《The King》,因為李應福執導Netflix新劇沒有檔期,《The King》便與《太陽的後裔》的副導演白尚勳合作。

白尚勳負責剪輯等工作,執導過《請輸入搜索詞:WWW》的鄭志賢擔任現場導演。

奈何兩個導演明顯火候不足。以前金恩淑的劇都是開篇就先聲奪人,這一回《The King》開篇更像是勸退:剪輯混亂、機位亂切、支線零散……

沒有好導演的加持,金恩淑劇本的空洞就顯得更空洞,抒情就顯得矯情而濫情。

至於演員和表演,李敏鎬發福了是不爭的事實,跟《藍色大海的傳說》胖了一號;

李敏鎬演技也原地踏步。韓網的留言說的好,「《鬼怪》的時候都說金高銀演技不好,但《The King》的時候都說只有她能看了」。

比如這一場國王率領海軍回擊日本侵略的戲,李敏鎬的眼神能再空洞一點嗎?

必須公正地說,爆款公式雖然在《The King》身上失靈,但這並不是說《The King》就是一部爛劇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金恩淑的基本水準仍在,《The King》在豆瓣上還是可以給出7分左右的。

不只是金恩淑的困境

也是韓國偶像劇的困境

《The King》的失利,不僅僅是劇作本身的問題。

它折射的更是,韓國言情偶像劇的結構性困境。

新世紀以來,韓流興起。

1998年經濟危機發生之後,韓國開始反思經濟發展模式。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國」的思路,接著就是真金白銀的大投入,韓國政府對文化的財政預算不斷加大。

至今,韓國政府對文化的扶持動用的仍是「舉國體制」,不遺餘力。

為了推廣韓流,韓國政府甚至不惜動用「外交手段」,韓國政府自己出錢購買韓劇版權,在他國電視臺免費播放。

韓流也不負眾望地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韓國經濟的發展。

有韓國人做過統計,在他們的文化產業當中,每多100美元的輸出就會有400多美元的產業拉動。

不妨看看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有多少韓流服飾店、韓國料理店、韓國咖啡館;看看我們周邊的朋友,有多少在用韓國產品,有多少人在韓劇,有多少喜歡韓星。

可以說,韓國政府利用韓流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把韓國建設成為21世紀的文化大國和知識經濟的強國,最終訴求是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而韓流輸出的急先鋒和主體,就是韓國言情偶像劇。

愛情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恆主題。

韓劇裡的愛情尤其受歡迎,是因為它將「造夢」體現得淋漓極致——帥男靚女+精美雅致的服化道+美輪美奐的場景+動人心弦的視聽+曲折離奇的情節+傳統與現代結合、真善美的價值觀……

因此,20年韓流其實就是一部韓國言情偶像劇的變遷史。

從《夏娃的誘惑》《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到《我的女孩》《我的名字叫金三順》《宮》《原來是美男啊》,到《聽見你的聲音》《來自星星的你》《沒關係,是愛情啊》,再到晚近幾年的《太陽的後裔》《藍色大海的傳說》《鬼怪》……

為了給觀眾製造新鮮感,韓國言情偶像劇始終在不斷進行5%的創新。

但坦白說,20年來,韓國也生產了至少幾百部言情偶像劇了,愛情這一題材有點過度開掘,竭澤而漁了。

此時的韓劇陷入了兩難困境:

言情偶像劇的思路已到了瓶頸,韓國本土觀眾已審美疲勞;

但為了文化輸出和創造外匯,為了通過韓劇拉動韓國經濟、消費等的增長,就必須持續「造夢」,必須源源不斷推出類似作品。

夢越來越華麗,也越來越空洞,就像吹大的泡沫,破了。

其結果就是《The King》的尷尬境地:在韓國本土收視率失利。

韓劇裡愛情天花亂墜

韓國年輕人卻拋棄了愛情

這兩三年來,相較於「造夢」的言情偶像劇,寫實向韓劇在韓國本土更受歡迎。

韓國年輕人不愛金恩淑式華麗但空洞的「夢」,除了審美疲勞外,一大原因是,這樣的「夢」與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

韓劇裡男女主角的愛情可以跨越時空、跨越生死,完美的男主角對女主角極盡寵愛,愛她、呵護她、尊重她、以她為世界的中心,然後他們生兒育女從此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現實卻是,韓國年輕人普遍不想結婚、不想談戀愛、不想生孩子了。

韓國正成為世界唯一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韓國2019年總和生育率呈現歷史最低水平,每名女性平均生育0.92名子女,比2018年的平均數0.98進一步降低。

韓聯社報導,韓國連續兩年總和生育率低於1,顯示韓國人口持續減少趨勢;韓國目前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成員中唯一總和生育率不足1的經濟體。

通常而言,一個國家總和生育率只有不低於2.1,才能達到所謂「世代更替水平」,「國家的財政稅收才不至於因人口下降而遞減,其社會福利體系也不至於因納稅和繳納福利金數量減少而崩潰」。

韓國低於1的生育率是遠遠達不到世代更替水平。

危言聳聽點講,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韓國早晚會從世界上消失——只要時間足夠長。

韓國低生育率背後,是韓國的低結婚率,以及單身人群的不斷龐大。

韓國統計廳19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去年韓國的結婚率(每1000人中的初婚和再婚登記總數)為4.7‰,登記數為23.92萬對,跌至1970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韓國2007年的結婚率為7‰,2015年跌破6‰,呈現遞減趨勢。

韓國統計廳2018年調查顯示,13歲以上的韓國人中有超過一半認為,婚姻只是人生的選擇項而非必選項,認為應該結婚的比例由2012年的62.7%跌至2018年的48.1%,首次跌破50%。

為什麼一個擅長製造愛情幻夢的國家,卻有一半年輕人認為沒必要結婚?更不用說生孩子了。

除了這是個人選擇外,更多年輕人是不敢結婚、不敢戀愛、不敢生小孩。

因為結不起,愛不起,養不起。

雖然韓國是一個發達社會,但韓國的階層固化非常嚴重,大部分財富都為幾大財閥所壟斷。

1945年韓國宣布光復,1960年代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政府扶持的幾大財閥迅速崛起,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只是隨著財閥勢力的不斷擴大,財閥漸漸成了綁架政府的力量,韓國的經濟體系也成了「獨特」的財閥資本主義。

韓國大多數財閥,都是那種巨無霸型的企業,業務內容方方面面,只要把本集團內部的需求交由自己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就可以保障子公司的正常運行。

這樣的結果是,強者通吃、馬太效應,財閥企業愈發強大,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新興創業者出頭非常困難。

有一個數據對比,美國排名前100名的富豪中,有71名是當代的創業者,而韓國排名前100名的富豪中,76名是父輩財富的繼承人。

一個社會有階層劃分很正常,但如果上一代的階層與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下一代的最終階層,那麼,這樣的社會便是畸形的。

據韓國國家統計廳公布的「2015年社會調查」結果顯示,五名韓國人當中,有四名認為自己在同一代中,「階層上升」很難。

當被問及「一生當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在同一代群體中的社會、經濟地位的可能性」時,只有21.8%的人回答「可能性很高」,有62.2%的人稱「可能性很小」。

而無論是《天空之城》這樣的韓劇,還是《燃燒》《寄生蟲》這樣的韓國電影,它們都深刻揭示了韓國社會貧富的極端分化,以及階層流動的困難。

巨富階層紙醉金迷、為所欲為,貧窮階層只能如螻蟻般生活在暗如天日的地下室,或成為「寄生蟲」,或最後極端地「燃燒」。

韓國年輕人以「X拋一代」自嘲。

一開始「三拋一代」,因為巨大的經濟壓力拋棄了戀愛、結婚、生育;

後來有了「五拋一代」,連住房、人際關係都拋棄;

更有甚者自稱「七拋一代」,連夢想和希望都要拋棄。

雖然《The King》裡的男主角是坐擁幾億美元的國王,身騎白馬,一呼百應,可以穿越世界與女主角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現實中許多韓國年輕人卻深陷貧困。

你讓年輕人如何沉浸在這樣的空洞的夢裡?

可以這麼說,韓劇雖是流行文化產品,但它們同時是帶有強烈政治意圖的宣傳。

對內,可以以愛情幻夢麻痺年輕人的神經,他們沉浸於「奶頭樂」,喪失改變與反抗的動力。

對外,韓劇則是韓國的自我宣傳和推廣,進行文化輸出和國家形象輸出。

很多人經由韓劇建立了對韓國男明星和韓國非常美好的想像,願意去韓國旅遊和讀書,購買韓國的產品。

但殘酷的事實是,韓國年輕人慘兮兮,韓國女性多是「金智英」,韓國有「N號房」,韓國粉絲飯的idol裡不乏「樸有天」……

掀開華麗的袍,底下也許滿是蝨子。

因此,不妨看看韓劇打發時間,但也長點心,何必入戲太深。

為了一部韓劇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idol,一葉障目地在國內到處控評,累不累?

相關焦點

  • 韓國貧富差距之大到底有多恐怖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一個制度追求公平的前提,是這個制度能夠保證效率,換句話講,追求公平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效率的提高,公平的部分缺失,卻可以被效率的提高所彌補,不能保證效率的公平制度,最後會難以為繼,舉個現實例子,基尼係數是反映一個,國家財言不平,國家財富不平等的指標,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 另一個金智英,看完我又恐婚恐育了——《兒媳記》在線免費觀看
    另一個金智英,看完我又恐婚恐育了從陌生人變成家人,她們又將面臨怎樣的現實問題?《兒媳記》這部網劇由KakaoM出品,女性導演李光英執導。
  • 當代年輕人婚姻觀,為何從恐婚現象演變為恐婚症?
    ,可用於發展婚戀關係的時間在壓縮,且物價飛漲也影響了他們的婚戀想法;三是受就業壓力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結婚一事被隨之後移;四是當代年輕人工作之餘,更喜愛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的生活,不願意捲入複雜的婚姻關係。
  • 生育率1.18,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年輕人不願生娃一味催生有用嗎
    不少輿論認為與年輕人「恐婚恐育」有關,頭條哥對此表示贊同,「恐婚恐育」的背後是養娃成本等一些列現實的問題。養娃究竟有多「費錢」?頭條哥認為不會,只有當能解決掉上述問題後,年輕人才會「心甘情願」生孩子。
  • 韓庚結婚後首部電視劇《還沒愛夠》今晚開播,他演的男一號是個恐婚男
    不過,讓大家覺得有點「穿越」的是,今晚登陸江蘇衛視的都市情感劇情《還沒愛夠》中,韓庚出演的男一號陳炯竟然是一個恐婚男,他和王曉晨搭檔主演的這部劇的核心也和當下都市人群中的恐婚息息相關。無論是在微博上,還是在微信朋友圈,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發現有「恐婚」「恐育」等情緒的年輕人還真不算少,但在《還沒愛夠》之前,還鮮有影視劇作品挖掘到該題材、領域。
  • 2019年人口出生率又創新低,已連續三年下降,年輕人「恐婚恐育」
    二胎開放已經有幾年了,但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難道年輕人「恐婚恐育」不願意結婚生娃了嗎?有些人則認為,現在生孩子犧牲太大,壓力太大,自己還是孩子怎麼帶好嬰兒?生孩子犧牲大、沒有自由,把時間都給了孩子。
  • 當代女性恐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顧慮
    越來越多大齡男青年找不到女朋友的背後,其實是因為很多女性都不想結婚。因為她們患了一種叫做「婚姻恐懼症」的病。那麼,當代女性恐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顧慮呢?1.怕遇人不淑。不是所有男人婚前婚後都始終如一的,有些人戀愛的時候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一大堆,結婚後就是家裡的「爺」,往沙發上一躺就像結婚後娶了個保姆,家庭事務不要指望他會幫忙分擔,生孩子之後也別指望他能搭把手。
  • 韓國電影《寄生蟲》告訴我們:中國年輕人至少還有20年機會
    在《寄生蟲》裡,金基澤一家人用盡各種小聰明在首爾討生活,影片前半部分,金基澤一家取得一個個小成功,賺到一次次小錢,全家人沉浸在有東西吃,有啤酒喝的氛圍中,看似輕鬆愉快,實際充斥著令人窒息的階層差距。到後半部分,這部電影撕掉遮羞布,赤裸裸的把貧富差距體現出來。一邊是手機信號滿格的負二層地下室,一邊是需要蹭網的半地下室。
  • 《The King》啞火,《夫妻的世界》出圈,韓劇觀眾長大了?
    韓國本土收視率也在下滑。豆瓣開分8.3,漸漸跌到7.7分,熱門短評寫道:「同樣是金編(金恩淑編劇),差距怎麼這麼大」、「看了四集節奏真的是一團糟,比起隔壁《夫妻的世界》真的差一大截」。《the king》收視率從首周破11%下降到第二周的9.7%的確,「隔壁」的《夫妻的世界》才是近期真正的爆款韓劇。
  • 夏春:後疫情時代的貧富差距與科技企業監管
    在這種私人儲蓄大於私人投資的情況下,我們如果意識到它背後深層次的邏輯來自於貧富差距,富人有錢,花的不夠;窮人沒有錢,或者說一些小企業沒有錢,這樣的話它必須要去借貸,窮人也需要去借貸。即使他們去借貸去增加需求,把他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家庭、企業總的需求依然是不夠的。
  • 《The King》啞火,《夫妻的世界》出圈,韓劇觀眾長大了?-虎嗅網
    韓國本土收視率也在下滑。豆瓣開分8.3,漸漸跌到7.7分,熱門短評寫道:「同樣是金編,差距怎麼這麼大」、「看了四集節奏真的是一團糟,比起隔壁《夫妻的世界》真的差一大截」。或許韓劇正在經歷一場新舊勢力的交替,沒有百試百靈的創作公式,沒有誰能成為「永遠的君主」。韓劇題材變遷:虐戀——喜劇——奇幻2005年以前,韓劇的爆款公式是「苦情虐戀」。
  • 奧斯卡影片《寄生蟲》:貧富差距造就的人類寄生現象
    韓國這部電影在視聽基礎上,充分運用了「氣味」這一感官味覺刺激觀眾。主角一家窮人身上的怪味再三讓富人反感,每個鏡頭都不禁讓人聯想到難聞的味道正在撲鼻而來。想必暗示階層的貧富差距指使寄生與被寄生的關係反覆出現。富人與窮人相互隔閡對立,又相互利用彼此。結局寓意深長,在本來有點壓抑的故事敘述中,帶出了一種想解脫,實現自我救贖但又有很長的路走鏡頭處理生活化,主角想普通人一樣期望勤奮工作,脫離貧窮,然後家人團聚。
  • 「頂流」李敏鎬啞火,渣男出軌劇出圈,韓劇觀眾長大了?
    韓國本土收視率也在下滑。豆瓣開分8.3,漸漸跌到7.7分,熱門短評寫道:「同樣是金編(金恩淑編劇),差距怎麼這麼大」、「看了四集節奏真的是一團糟,比起隔壁《夫妻的世界》真的差一大截」。
  • 韓劇《Penthouse》爆紅!每集破10%的高收視率背後的十大看點
    由柳真、李智雅和金素妍領銜主演的韓劇《Penthouse》,又稱《Penthouse上流戰爭》和《頂樓》,10月份開播時首集就創下10%的高收視率和高討論度,目前才播出4集,每集都有破10%的高收視率,劇情狗血程度可以說是超越《天空之城》,各種狗血戲碼全上演,顛覆你的三觀!
  •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根源在哪裡?
    古今中外,無論封建社會的地主與農民,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與工人,都會出現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狀況,仿佛規律一樣,貧富差距拉大成為一種社會常理和普遍現象。那麼,這種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是什麼?根源在哪裡?經過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與觀察,其根源就在於財富會否有效積累,資源的會否有效利用。
  • 恐婚測試 | 年輕人恐婚的6大理由,你中了嗎?
    小數據研究所 756 期閱讀時間 約5分鐘你恐婚嗎
  • 《The king》豆瓣9.2跌至7.5,「無奇幻不韓劇」爆款公式失靈了?
    頂著第二季度最受期待的韓劇頭銜,《國王:永遠的君主》開播首日韓國收視率達到10.1%、國內幾十萬韓劇TV用戶在線啃直播生肉、劇集和男女主演紛紛登上微博熱搜、次日第二集最高收視率突破14.7%……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該劇豆瓣評分從開分的9.2一路下跌至當前的7.5分,上周第7集第8集收視率8.1%、8.5%,一度創播出以來最低收視率。
  •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有人或許要問,韓國真的有電影中演繹的一家四口那樣的窮人嗎?事實上,導演奉俊昊並沒有刻意虛構韓國底層人士的苦難,實際上韓國窮人的生活絕對要比韓劇或者電影中更加寫實、殘酷。
  • 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庫克工資是員工201倍,星巴克差距過千倍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年一度的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排行榜又來了。現在,標普500指數裡最大的100家公司已經有19家披露了這個「貧富差距」數據,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將它們整理成了一張排行榜。比如,英偉達黃仁勳的工資是普通員工88倍;而庫克的工資是普通蘋果員工的201倍;貧富差距最大的星巴克,CEO工資是普通員工的1675倍。
  • 菲律賓貧富差距有多大?同處首都,為何卻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菲律賓貧富差距有多大?經濟被百萬華人操控,卻有400萬貧民蝸居首都?大家好啊,我是球哥,今天就讓球哥帶著大家一起領略一下菲律賓的貧富差距吧?這裡球哥還想提醒大家一句,喜歡球哥視頻的朋友們,記得關注球哥哦!咱們先來看下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