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人眼中,蒲江這個距離成都70公裡的縣城,此前最具辨識度的金字招牌就是蒲江獼猴桃,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經過幾年的電商發展,蒲江不經意間改變了中國電商的新版圖,一躍成為中國淘寶水果第一縣,也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水果電商樞紐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8月底走訪發現,如今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操著東北口音的主播夾著手機,面對鏡頭,藉助著「新農具」——淘寶直播,活色生香的推介著新上市的獼猴桃。如今蒲江到處都可以見到一天發三、五萬單貨的淘寶天貓商家,致富的勵志故事也悄然在這個小縣城不斷上演。
外地車牌貨車在蒲江街道上隨處可見,車皮裡躺著的究竟是東南亞的芒果還是本地的芒果可能會讓你傻傻分不清楚。依託蒲江優質的獼猴桃、柑橘,電商業者不僅把四川水果賣到全國,還吸引了越南、泰國等境外水果發往四川蒲江,再賣給中國消費者。
「蒲漂」成為了一個新名詞,不少抓住商機從大城市反向回流到蒲江做水果電商的創業者們如過江之鯽一般。以往,蒲江每年有一萬多人在外鄉打工,現在很多都回來參與農業上下遊產業鏈。
阿里巴巴的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起,阿里巴巴實施「畝產一千美金計劃」,重點打造技術、金融、流通和銷售四大數位化「新基建」,縣域地區的電商發展迅速。如今,蒲江的物流能力超過800公裡,僅僅冷庫就有13萬噸容量,生鮮快遞每天往全國發出80萬件,價格全國最低、速度全國最快。
青年回鄉賣水果
反向操作建物流5年讓縣城物流成本降一半
「十年前周邊很多人都說,不務正業的才去做電商,而2015年我們在淘寶只賣了500萬,今年我們可以做到5個億。」 在阿里巴巴豐收節四川蒲江分會場上,阿里巴巴生態合作夥伴、四川至誠農業科技負責人肖懷東說。「年輕人還得幹點不一樣的吧,不能老套啊。」85後的肖懷東,原本在成都做家具業務,過著安逸的職場生活。2013年,看著網際網路發展的不錯,他回到蒲江老家,改行賣水果,做起線下批發生意。2015年,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開啟了淘寶店。年底一看數字,賣了500萬。這徹底顛覆了肖懷東的想像。
4年前,蒲江當地政府為了更大力度地吸引本地農民的「電商熱情」,出臺了大力度的激勵政策,當時只要在淘寶天貓開店幾乎就有獎勵,如果賣得好甚至能獲取百萬獎金。政府和企業的支撐,也讓肖懷東的生意越做越大。幾年時間,肖懷東的至誠川供公司把單一的獼猴桃批發生意做成了收購、冷藏、分揀、打包、物流甚至紙箱包材生產一條龍的水果電商集成平臺,物流成本發全國從原來的3公斤4元降到現在只需要2元左右,形成了一個快遞的「窪地」。
在蒲江的西南水果電商物流中心,繁忙的分撥生產線上,印著「天貓芭芭農場」標誌的快遞箱裡,除了蒲江獼猴桃、石榴還有其他地方的水果尖貨,比如攀枝花的芒果等,還有大涼山地區脫貧攻堅任務重的昭覺、美姑等地的土豆也進入打包隊列,這些水果從原產地運到這裡出發打包分裝後再運往成都,有些直接是運往外省。
「蒲江已經成為省級中轉直發中心,光申通在這裡就有37條快遞直發線路,基本覆蓋全國95%的大城市市場,如今水果分撥年總量已經達到6000萬件。很多省外的吃貨們下單後,水果得以實現次日達。」肖懷東表示,以前很多水果都是要拿到成都去分撥,經常能看到凌晨2點成都的夜,而現在直接在蒲江本地就進行分撥,比以前節約十多個小時,極大減少了水果的損耗。
你很難想到,蒲江以外的水果生鮮,已經超過4成。為了築巢引鳳,肖懷東還聯合股東們重金投入了冷庫,因為水果存儲條件不同,儲存庫的溫度溫差較大,從零下10度到2度,冷藏的6-12度都有,記者看到不時有工人穿棉大衣進入只有2度的冷凍庫內存儲獼猴桃。
「蒲漂」聯手新基建
電商冷鏈一條龍打造出西南水果樞紐
肖懷東的故事只是蒲江電商生態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外地商人也慕名來到蒲江淘金,開心樹果業的嶽英和老樹果業的劉順貴等都成為了「蒲漂」。他們告訴記者,很喜歡這裡全民電商的創業氛圍:在蒲江「做水果電商啥子專業工種都能很快找到,啥子品類的嬌貴水果都有人會包,各種成本幾乎全是最低「。目前蒲江水果電商經營主體超過5000多家,很多還是不少90後、95後的大學生。
十年之間,蒲江專注在農業一事,向電商大舉進軍,冷藏、分揀、物流等極度看重「規模」的電商基建,集聚於此。現在,蒲江僅冷庫就有13萬噸容量,生鮮快遞每天發出80萬件,輻射效應由此產生。價格全國最低、速度全國最快。現在除了川內各地水果,陝西、雲南、海南以及東南亞等水果原產地也主動跑來合作。有眾多優質水果種植基地,再加上完整的冷鏈物流系統,無疑讓蒲江有了叫板水果樞紐的優勢。
農產品上行不僅僅是電商銷售,而是需要從生產、加工、物流、銷售、金融等方面實現全鏈路貫通,迫切需要數字農業新基建。2019年以來,阿里巴巴在集團層面設立農業辦公室,統籌由淘寶、天貓等20多個業務構成的數字助農網絡,從技術、金融、物流、銷售等方面打造數字農業的新基礎設施,形成淘寶直播、盒馬鮮生、盒馬村等數字農業新業態,實現「新農業+新零售」的有機結合,有效連結小農戶與消費者,讓農戶直接參與利潤的分配,讓城市消費者獲得鮮美、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重新定義蒲江模式
致富經引發各地「圍觀」
今年疫情反而給農產品電商帶來機遇。疫情期間蒲江上市水果15萬噸左右,通過電商賣出去的水果有3萬噸。現在,在蒲江各個水果採摘基地走一圈,時常可以看到各種新農人主播,在田間地頭藉助「新農具」——淘寶直播,對著鏡頭幹著「新農活」。
為什麼是蒲江?蒲江縣是世界上少有、成都唯一的紅、黃、綠「三色齊聚」的獼猴桃產地,具備北緯30度,每年超3000小時充足日照,森林覆蓋率達到50.8%等天然優勢,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級獼猴桃標準化示範區、全國出口獼猴桃質量安全示範區,並在2010年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茶葉、獼猴桃、柑橘等農產品在蒲江非常適合生長。
在阿里巴巴豐收節蒲江活動現場,蒲江縣副縣長趙武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蒲江產業與阿里上下遊歷經十年親密接觸,共同創造出的「買全國賣全國」農村電商模式。緊緊抓住電商的風口,今年當地政府以「原產地+直播」方式建立了四川農產品直播基地,從淘寶直播等平臺直接請來培訓師,讓學員一畢業就可以直接成為帶貨主播。
「阿里不僅要繼續和蒲江一起建立地域公共品牌心智,今年還會在這裡建立數農產地倉、直播基地,打造官方旗艦店,繼續一起孵化當地電商。這三年,蒲江在天貓上的業績年年上漲50%以上」,天貓生鮮運營總監劉海洋在蒲江正宗原產地上天貓揭牌儀式上說。
趙武斌很是驕傲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依託阿里的支持,電商產業每年發展速度在30%以上,去年線上農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3億元,電商發展支撐了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動了農村就業結構的轉變,蒲江農村電商產業鏈從業人數超過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1%;其中從業者三分之一都是35歲以下,農業從業人員和農業企業從事農業服務業的比例是其他區域的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都在10%以上,三年時間增長近5000元。在阿里巴巴春雷行動的大力推動下,蒲江電商經營主體已經突破5000家。
據了解,蒲江電商農業輻射周邊,獼猴桃接近50萬畝,向東南柑橘200萬畝,向西茶葉產區大概在100萬畝左右。記者在當地一家種植園遇見的農戶黃伯,他在蒲江種植獼猴桃7年,一直給淘寶天貓供貨,今年純收入預計將超百萬元。趙武斌副縣長感慨,這座原本偏安一隅的普通農業小城,如今農民收入在四川省內已躋身前列。蒲江曾經的市級貧困村水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七成以上村民開上了私家車。蒲江模式也引起了各地關注。
據了解,2019年,陝西、湖南、貴州、浙江、廣西、雲南等全國各地130批次的參觀考察團接踵而至,3000多人來到蒲江學習淘寶上淘金的經驗。蒲江也悄然在中國電商版圖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紅星新聞記者 龐健 胡沛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