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主關於新千年中國文明敘事的系列思考中,雙螺旋倫理是關於新的婚姻家庭倫理本位構建的主張,內容相當豐富而新穎,當然也極富爭議性。關於雙螺旋倫理的詳細闡述,樓主本來是準備按照新千年敘事各方面的內在邏輯聯繫,按行文順序發表的。今天適逢「三八」國際婦女節,特將雙螺旋倫理的要義提前發布,作為對廣大女同胞的節日致敬。
●中國承運復興,正在開闢新千年發展路徑。新千年新格局,必然是文明形態、社會生活範式等等的革命性改變,很多傳統的、或約定俗成的東西,必然會面臨更新或淘汰。這些改變,我們不一定能夠預見它的清晰走勢,也不一定能夠接受它帶來的某些思維定勢的衝擊。因此,國人應當自我提醒,當我們熱切地展望中國引領新千年文明潮流時,一定不要葉公好龍,一定要在腦海裡預留頭腦風暴的空間。
●這其中,包括既定的人的社會關係規範,包括家庭婚姻關係規範,道德倫理規範,都必將在新的運勢中發生革命性改變。這些改變如何發生和完成,在於人的現實選擇。當然,不刻意而為、按約定俗成而順其自然,也是一個選擇。中國人在對待很多社會文化問題時,都是這麼選擇的,包括漢語漢字的發展,特別是漢字的演化與簡化。
●這就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對於文化或文明範式,約定俗成或順其自然,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嗎?文明體系的構建、話語體系的承載力,是通過約定俗成或順其自然達到最優結果的嗎?顯然不是。
●中國兩三千年的宗法禮制傳統,是經過精心設計,熱情忽悠,強力推廣而形成的,這是大一統文明形態的基礎構件之一。大一統文明形態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死而復生,不是靠約定俗成或順其自然就能夠重新開機、滿血復活的,那是一代代法家、儒家殫精竭慮的思想與行動的成果結晶。
●如今是新千年變局開篇,這個宗法禮制傳統,早已陳舊過時,不堪負重前行,急需更新換代了。如何更新換代,從新文化運動、到文化大革命運動,到新自由主義運動(如果稱得上的話,姑妄稱之),一直都在從內部破壞性解構,從外部資源庫裡調集資源,以短平快的方式進行重構試驗,當然,都失敗了。
●樓主主張,要重構新千年的中國社會倫理本位,必須批判繼承中華慎終追遠、胄衍祀延的宗法倫理文化,維護人文+血緣的文明基因傳承。而要做到批判繼承並弘揚光大,就必須剔除其中糟粕。最主要的糟粕就是男權主義,剔除的辦法就是建立雙螺旋的新社會倫理。
●雙螺旋是人類生命的本質DNA結構,是傳承生命的遺傳模板,同時也是華夏「太極-陰陽-和諧」文化內核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耦合和印證。
●中國的易-道哲學傳統,加上後來的佛教緣起觀,本來是最符合生命遺傳本質的雙螺旋的相互糾纏、對立互補、圓融和諧的文化範式。按常理,一定的文化範式,其基本內核、基礎結構決定其外在表現。那麼,在此範式中佔重要位置的社會道德、社會倫理,也應該充分體現這樣的雙螺旋關係,這是文明同一性的要求。
●但是,我們看到的中國歷史演進過程,卻是在父系社會壓倒母系社會後,一面倒地在宗法、倫理關係上,把男尊女卑發揮到了極致,達到嚴重扭曲變異的地步,而這種變態的道德倫理規範又異常強大,強大到使中國成為倫理本位的類宗教國家,反過來使本來寬厚雍容的哲學宗教基礎削足適履,矮化自己的格局,成為倫理教條的衛道士。
●東西方文明發展到今天,出現此消彼長的新千年變局。中華文明要引領新千年文明,話語權體系必須革命性創新,打破兩級對立的低階語境語義格局。但是現在中國社會出現一個應當警惕的逆流,就是在振興傳統文化的呼聲中,裹挾大量歷史糟粕,捲土重來,其中就包括不加分析地重建宗祠、族譜,鼓吹傳統道德倫理。這是歷史的反動,是對毛澤東時代最核心遺產的顛覆。而且從文明進步性上看,也是阻礙中國文明前進的逆流。
●一個是鄉村傳統宗法倫理的鼓吹,一個是都市職場中資本碾壓一切的人倫異化,導致女性的社會地位受到雙重擠壓。從雙螺旋結構的穩定性看,沒有一個強大的女性地位,就沒有一個真正健康和強大的男性地位。與此同時,西方崛起的所謂女權主義,又是一種經過巧妙包裝的偽女權,在精緻的個人主義意識內,並沒有挑戰女性花瓶化、女性特徵商品化的進步意義。所以,女權主義,是一種偽裝的新式花瓶。
●所以,超越人類歷史母系-父系對立,男權-女權對立,同時摒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承擔血緣和人文傳承使命的新社會倫理規範,只能是男女平等的雙螺旋結構。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把傳統的父系血緣傳承關係,轉變為父傳子、母傳女的並列傳承關係,並體現在姓氏傳承上。
●雙螺旋架構重視穩定的婚姻關係的基礎性意義,但把它看做一種互旋上升的動態過程,也看重男女雙方各自人格的獨立性。所以對離婚,對單親家庭,對高齡剩女,持更加接納的包容態度。雖然主體上要求父姓子傳、母姓女傳,但對於單親家庭(包括某些抱持獨身主義立場的女性),如果後代為子,可以隨母姓。
●人類歷史總是不斷地正反合螺旋上升,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現在由於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的發展,男女社會經濟角色的性別差異越來越淡化,所以,未來應該是男女真正平權的雙螺旋時代。
●「以人為本」的社會文明尺度,如何落到實處?就是要將其貫徹落實於新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的各個方面,落實到男女真正平權的雙螺旋微觀社會倫理結構之中。
●雙螺旋結構,是在社會倫理領域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瞻性思路。
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中國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國策方面走了很長一段彎路,留下了男女性別比例失調、人口老齡化等嚴峻的社會問題和潛在危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於按照雙螺旋的對稱運動形態和基因傳承模式,優化供給側配置,從微觀修補的角度,減少社會創面,使人口、婚姻與家庭的社會細胞恢復健康活力。
父姓子傳、母姓女傳的傳承關係,有助於家庭育兒計劃按照男女性別平衡和增加下一代人口的良性循環發展。
雙螺旋倫理從文化根性處批判了男權主義,有助於推動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保障,同時更加寬容地看待獨身女性的生育權和血脈傳承問題,在法律上和技術上採取更加體現開明和人性關懷的措施。
性別比例失調,是結構性失調,主要分布在西部農村的3000萬光棍,和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城市的眾多大齡未婚女性,同時作為兩極分布的問題存在。結構性失調不能通過強制性的拉郎配來平衡,只能遵從差異化的需求,從優化供給側發力。不能指望通過引進境外女性解決3000萬光棍問題,但有必要反思中國一直一刀切嚴控外國人偷渡入境、非法邊境通婚問題,可以政策性微調,放寬外女入境,有益無害,就可執行。
●雙螺旋理論,不僅適用於男女關係,而且適用於中國文明基因的傳承。
中國人關於生死輪迴的觀念,一直是貌似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儒家宗法文化傳統深厚,化解了生死焦慮,把個體生命的意義放置在家族乃至族群血脈的生生不息世代延續之中,慎終追遠的傳統祭祀儀式,暗含了祖先靈魂非轉世、一直以游離態飄蕩於子孫身邊的認識。另一方面,道家既有的陰陽互動觀念,加上佛家帶入的六道輪迴,因果報應思想,又深深地影響了整個民族的生死觀、終極世界觀,關於物質與意識的關係,關於靈魂來去的意識與潛意識,又基本上覆蓋於佛道的輪迴體系之中。
這兩種貌似相互矛盾、互不兼容的宗教體系,卻非常奇妙地相互糾纏到一起,互相適應,互相揖讓,共同構成中國人有關生命意義、生命延續的文化基因。神奇不?神奇,有缺陷不?有,而且很折磨系統的平穩運行,所以需要新的闡發,新的兼容性體系構建。
任重而道遠,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