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存款,心中不慌」已是老生常談,在許多人看來,手中留有一定的存款,才可以有「底氣」,畢竟「世事難料」,如果手裡沒有一定的備用資金,一旦遇到了突發情況,比如失業、生病住院等急需要用錢的時候該怎麼辦?
受這種心理的影響,有不少人會把暫時用不到的一些錢存在銀行,這樣不僅能夠有備無患,還可以獲得一筆比較可觀的利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8.54億,有超過7成網民群體的月收入不到5000元,不過,雖然如此,這也並不能說我國有多數人的收入是偏低的,畢竟在這高達8.54億的網民之中,學生的比例就佔了26%,要知道,在學生階段,大多數人是沒有收入的,所以會有這樣的收入數據也算是正常。
一個月若是能夠有5000元的收入,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已經可以夠自己以及家人一個月的開支,除此之外,或許還可以存下部分的資金;當然,許多有房貸或者車貸的人覺得,一個月5000元,都不夠還房貸、車貸的,如果除去工資收入,每月可以有5000元的利息還差不多。
與基金、P2P、股票等理財方式相比,將錢存在銀行裡的收益雖然相對較低,但其風險也是相對較小,畢竟像基金、P2P、股票等產品存在較高收益的同時,風險同樣較高,如果一個不留神,不僅無法獲得收益,甚至連本金都有損失或者「落空」的可能,而將錢存在銀行裡,如果可以合理的分配,同樣也能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息。
那麼,如果按照2019年的利率,在銀行裡存多少錢,每個月才能有5000元的利息呢?
眾所周知,不同的銀行,存款利率也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如果存活期存款,年利率按照央行的基準利率,若以0.35%來計算的話,每月要想能獲得5000元利息,那麼就需要在銀行裡存5000元×12÷0.35約為1714.3萬元。
如果是存定期一年的期限,按照1.5%的年利率來計算,那麼就需要存5000元×12÷1.5%為400萬元。
如果存定期三年的期限,按照2.75%的年利率來計算,那麼就要存12×5000元÷2.75%約為218.2萬元。
其實,當存款的金額超過20萬元時,就可以達到了大額存單的「門檻」,與同期的定期存款相比,大額存單的收益相對比較高,年利率大概在3.98%-4.5%左右,如果按照年利率為4.5%來計算,那麼就需要存12×5000÷4.5%為133.3萬元。
由此可見,每月如果想要可以有5000元利息,那麼最少需要在銀行裡存133.3萬元。
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在許多地方一個員工一個月工資也就在5000元左右,如果有一百多萬元,只要把錢存在銀行每月拿到5000的利息的話,豈不是就能不用上班,靠利息生活了?
然而,在實際生活裡卻並不是這樣,就好比之前兒歌裡唱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如今已經變成了「撿到一元錢」,再過10年、20年或者30年,那時候持有100萬元的購買力與現在相比可能也會有較大的差別吧?
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贍養父母以及生病住院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別說是每個月有5000元的利息了,就算每個月可以有上萬元都不一定可以將全部生活問題解決,因此,努力工作,爭取早一些實現財務自由才是硬道理。
本文由陸水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