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年第5期
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
主管 /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 /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出版 :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編輯 :《中國中小學美術》編輯部
專題:網絡教學
關於美術線上教學問題的思考
魯粲
居家錄製視頻課開展線上教學,要求內容精練、設計精巧、知識精到、語言精準,具有引領示範作用,這對絕大多數美術教師來說,既是一次全新的教學方式,也是一次重大的教學挑戰。與此同時,面對線上教學所呈現的共性問題,值得每位教師去反思。
內文圖像識讀、手影激趣
攜手共進網絡教研時代
——北京市小學美術學科抗疫期間網絡研修情況梳理
耿鑫 張躍東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的聯繫日益緊密。尤其是遇到我們共同要面對的新冠肺炎疫情,採用網絡方式開展教研活動,成為了教研組織人員和參與人員的不二選擇。網絡教研對師資隊伍的培養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位化資源學習中心
線上美育的出題與解題
王婧
如何調動線上資源,創造高質量的資訊內容,做打動人心的美育傳播平臺,引領教師積極思考和專業成長是當今線上美育的重點,也是難點。面對這一問題,深圳市羅湖區美術教育團隊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供讀者參考。
達西的精彩呈現
多校聯合美術主題網課實踐——以「摺紙添畫」教學為例
何建宏
為響應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何建宏工作室在團隊成員學校開展了聯合主題式網絡美術課程,在有效推進線上美術教學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對抗疫精神的理解。
微信公眾號網絡師生作品展圖例
區域美術網絡課程開發實踐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中小學美術學科網絡課程開發紀實
匡敏 李佳文
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如何將網際網路與美術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在「不停學」的同時實現「有效學」,需要我們運用新思維重構教學內容,用新形式去替代固有教學模式。
廚藝鼠 趙紫萱 11歲 都花園國際小學
教育研究
兒童美術創作在民間藝術的「四借鑑」
王曉嬌
兒童美術創作是基於兒童自身的體驗、感悟,藉助喜歡的材料,運用美術的形式表現自己感受和想像的過程,表現的內容和形式非常廣泛。本文以民間藝術為借鑑對象,從內容、色彩、形式、圖案等元素中汲取靈感,運用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充滿趣味性的方法,激發兒童美術創作的童趣和情趣。
寧波味道 學生作品
追求學生理解的高品質美術課堂教學
——四川省第十一屆中小學美術優質課展評活動評析
孔祥平
第十一屆四川省中小學美術優質課展評活動共展示了24節美術課,學生從中獲得了審美體驗,觀摩教師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有效教學的方法,獲得了積極的啟示。本次活動,引領了四川美術課堂的前沿,推動了四川美術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揭示了地域美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為今後四川美術教育課堂的走向提供了經驗和研究方向。
老房子 學生作品
用問題開啟深度學習 解問題助推師生成長
——基於問題情景的美術教學探索研究
溫文匯 湯媛
21世紀教育的特徵是創新教育,而問題則是創新的起點,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開始關注問題情景的研究。「問題情景」能夠促使個體自主思考、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科概念生發的現實背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中建構美術深度學習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積極性、轉變美術教師教學行為和課堂教學方式,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封面
信息技術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劉佩
VR技術作為信息技術與數位技術結合的成果,具有明顯的教學實效性。在美術課堂中運用VR技術有利於更新教育理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
通過VR技術模擬再現作品中的場景
教材教法
美術核心素養課程教案與傳統教案設計的區別
——「書齋內外——中國書畫的自然與人文空間」教學案例點評
秦華
從教科書到教師用書的編寫過程,是對核心素養課程研究的深化的過程。本點評對核心素養教學案例設計與傳統教學案例設計的主要區別進行解讀,同時也是對新形式下的教案編寫思路做出探索與思考。
獅子林 1988年 吳冠中
「複製與傳播」教學設計
宋文雯
木版年畫作為我國文化的載體,以淳樸、直率、豐富、祥和的面貌,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本教學設計根據「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的教育教學理念,不過分強調審美接受中的思想灌輸功能,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審美情感及現有知識、技能,大膽表達對木版年畫的認識,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
門神
「書齋內外——中國書畫的自然與人文空間」 教學案例
李沁
「書齋內外——中國書畫的自然與人文空間」是人美版《中國書畫》第一單元《道器之間——中國書畫與生活空間》的第一課。本文圍繞單元情境中「中國書畫藝術如何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設計了五個學習任務和四個「思考·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存儲和檢索」的知識系統。
本課結構概括
教學資源
將「危機」轉為教育的「契機」
——美術、人文、科技相融合的「創意口罩設計」線上教學
李雪梅
本文以抗疫期間的生活物品——口罩為設計對象,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資料,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聯繫現實生活,進行創意構想,並通過網絡分享設計草圖、成品圖片,進而提升審美、人文、科技的綜合素養能力。
學生網上提交作業
山水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指向創造力培養的高中山水畫課程構建
楊潔
山水畫作為文人繪畫的智慧結晶,不僅在中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國藝術對世界藝術的一個重要貢獻。山水是一種精神,是中國人的人生願景、處事態度、人生智慧以及自然觀、宇宙觀和人生觀的載體。高中美術課程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傳承與創新方式,對培養具有文化底蘊的創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欸乃 綜合材料 耿麟 高二 北師大二附中
教學心得
中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非遺文化的策略
黃偉明
我國非遺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中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非遺文化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和地方民間藝術的認同感,從而讓學生更多地深入體會「非遺」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感悟,因此,教學策略的選擇在其傳承的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清新石潭南樓小學學生木刻作品
水墨構成——對中西繪畫方式交融的嘗試
崔冉
藝術沒有國界,東西方的文化和藝術更不是對立的,相反,只有交融才能促進各自的發展。中西繪畫碰撞後產生的抽象的構成、豐富的內容和趣味的表達,能使傳統中國畫筆墨教學更具創造性和探索性。
墨蘭圖 宋 鄭思肖
美術館
文藝復興的黑科技之三——透視法
高登科
文藝復興時期科學透視法的發明,讓藝術家在二維平面模仿或還原三維空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繪畫因此在藝術史上建立起一套經典的寫實體系。如果說寫實繪畫是文藝復興最大的遺產,那麼這基本上是科學透視法的功勞。但科學透視法又是怎麼建構起來的?透視法還有哪些呈現形式?科學透視法讓我們擁有了什麼樣的觀看之道?讓我們一起在本文中尋找答案吧。
最後的晚餐 溼壁畫 1498年 達·文西 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