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圈顧名思義和伊莉莎白有關,因為形狀像16世紀伊莉莎白女王的禮服而取名為伊莉莎白圈。
不過的它本名並不叫伊莉莎白圈,是一個很實用的名字叫防護頸圈,由一個叫弗蘭克-詹森的人發明。
他的狗狗因為出車禍傷了尾巴,康復期間常添自己受傷的部位,甚至會把紗布扯開造成傷口感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弗蘭克通過不斷探索發明了這個防止汪星人添自己傷口的頸圈,並取名為防護頸圈。
帶上伊莉莎白圈的狗狗就像帶著一朵喇叭花一樣可愛,然而很多狗狗自己卻不喜歡這個戴在頭上喇叭狀的東西。
畢竟人和狗審美不同,汪星人可不覺得脖圈好看,戴著這東西都沒臉見隔壁小麗了。
而且生活上也會帶來諸多不便,走個路都容易磕磕碰碰,要再搶個食,叼個飛盤就更難弄了。所以就像小孩害怕打針一樣,很多狗狗也天然抗拒戴脖圈
我家狗狗就曾在受傷的時候帶過頸圈,那次它受傷也是奇葩,後退居然被門口的繩子纏上並掛了幾個小時。
等我回家給它解開的時候,後退已經充血腫大路都走不了,害我大半夜的百度找24小時寵物醫院給它治腿。
到了醫院一頓掛號、拍片、打針操作之後就是戴伊莉莎白圈了。
醫生建議我自己給它戴,因為除了治療階段,在康復期狗狗也是要帶著脖圈的,哪怕就幾十秒沒有戴就可能會去添自己的傷口,從而造成感染等不良後果,所以建議我自己最好也能獨立給狗狗帶。
為了給它戴好脖圈可費了了一番功夫了,雖然醫生跟我說了佩戴要點:先測量它脖子大小,再把脖圈摺疊粘起來戴上去,中間能用一個手指頭插進去最合適。
然而自己操作起來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我家狗東西總是掙扎,不肯乖乖配合戴頸圈,不是戴大了就戴小了。戴大了甩2下就掉了,戴小了又勒的它難受,嘗試多次未果就放棄了,還是讓醫生代勞。
後面醫生也不好給它戴,狗東西太能折騰了,甚至還撓破了醫生的手。最後還是我按著狗子讓它不能亂動,醫生才給帶上去的,而且為了不讓它再甩開還用膠帶把脖圈的外圍綁了一圈。戴好後又給他做了一些其他處理,期間有脖套的保護,狗子再也撓不到醫生了。
處理的差不多要回去的時候醫生囑咐我一些狗狗恢復期間的注意事項,其中關於帶脖套的建議就有好幾條:多留意脖圈口跟狗狗脖子接觸的部位,不要有食物殘渣或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留意觀察有無過敏現象,有些狗狗是會過敏的,如果有就要換脫敏材料的脖圈。
最重要的是在傷口癒合階段一定要帶著,不要覺得狗狗抗拒和有很多不便的地方就不給它戴了,可能短短幾十秒它不在脖圈的保護下就會添自己的傷口,從而前功盡棄引發感染造成傷害。
回家後本來還挺擔心它會各種抗拒弄掉脖圈的,但它試圖掙脫了幾次掙脫不了就慢慢適應了,不再抗拒甚至露出了開心的笑臉。傷情也恢復的很快,比醫生預期的都要恢復的快,短短3-5天不到一星期走路就很利索了。
所以伊莉莎白圈圈除了可以避免讓狗狗舔自己的傷口,還可以防止寵物掙扎弄傷醫護人員,是寵物們和醫護人員的福音,一款又好看又實用的好產品。
我是「熊石頭toc」歡迎支持、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