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夢編輯/楊溪
出品 | 原子智庫·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8月21日,中國寶武正式合併太原鋼鐵集團。作為鋼鐵行業的領頭羊和優勢企業,中國寶武近幾年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活動。此次重組太鋼之後,其產能規模將超過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大鋼鐵集團。
而在上個月,寶武鋼鐵贏得了日本汽車霸主豐田的矽鋼板採購訂單——這是豐田首次從中國進口這樣的特種鋼材。此前,豐田這種鋼材的供應,都被日本制鐵等大型鋼鐵企業壟斷。
作為改革開放後最大的鋼鐵新建項目,寶武鋼鐵的前身之一寶山鋼鐵,是在日本方面的援助之下建設起來的。其成長曆程見證了整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濃縮了中國鋼鐵業從接受援助的學徒,到行業規模狂飆突進為全球第一,再到中國鋼鐵業兼併重組、技術躍遷的進擊之路。
本期「原子智庫」分享中國鋼鐵業從學徒到國際巨擘的蝶變故事。
以下為正文:1978年10月,正式宣布改革開放2個月前,鄧小平訪問了日本。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請日本援助中國鋼鐵行業。當時,中國鋼鐵廠裡到處貼著宣傳口號,工人整齊劃一頭戴工人帽,腳穿布鞋,唯獨缺少先進的設備,廠房破破爛爛。在看到日本先進的鋼鐵生產線時,鄧小平忍不住了。「你們就照著這個工廠的樣子幫我們建設一個」,他在新日鐵君津鋼鐵廠考察時,對「日本老師」這麼說。鄧小平將中國比作「學生」,將日本稱為「老師」。日本媒體評論:對注重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這很少見。隨後,上海寶山鋼鐵廠建設啟動。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學路。42年後,2020年7月,日本的汽車霸主豐田,從寶武鋼鐵採購了矽鋼板,這是豐田首次從中國進口這樣的特種鋼材。這種高功能鋼材,主要用於製作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比如馬達。此前,豐田的這種鋼材的供應,都被日本制鐵等大型鋼鐵企業壟斷。曾經的「學徒」,開始給老師家供貨了。雖產能第一,但中國鋼鐵行業很長時間內都是缺乏技術,依賴進口的低端產能玩家。現在變化正在悄悄發生,從做好進口替代,再到反向出口。中國鋼鐵正在從產量第一但嚴重偏科的選手,走上行業霸主的進擊之路。
「傻大黑粗」的前半生
中國鋼鐵行業的形象,曾長期是「傻大黑粗」。產能過剩、缺乏特種鋼材等問題,困擾著整個鋼鐵行業。
鋼鐵作為建築、機械、軍工、船舶等多個行業的基礎,在工業中可以說佔據著「長子」的地位。
新千年後經濟騰飛的20年,也是房地產、基礎設施、工業擴產能高潮迭起的20年,對鋼鐵的需求也隨著經濟發展曲折上升。在2011年之前,全行業都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
2003-2006年期間,鋼鐵行業就出現了投資過熱的現象。彼時,在房地產、汽車、機械等行業快速發展和基本建設需求旺盛的拉動下,國內鋼材價格出現了持續大幅度上漲。無論怎麼擴建產能,需求都好像無邊無際。市場上鋼材供不應求,大量企業和資本蜂擁而至,隨之而來的是低端產能的重複建設和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資。這樣的擴張,也曾引發國家的關注。根據中國經濟網,在2003年的時候,國家擔憂,到2005年底,全國鋼鐵產能至少達到3.3億噸,會造成產能的過剩,並制定了一系列的降溫措施。但真的到了2005年時,鋼材的消費量已經達到了3.76億噸。在鋼鐵行業發路途中,雖然一方面有國家遏制鋼鐵低端產能的舉措,但另一方面是對鋼材需求巨大的市場。相關資料顯示,當時投資的鋼鐵項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爐、落後的疊軋薄板生產線。原料、環保、運輸、電力供應等問題,接踵而來。鋼鐵行業低端產能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到了2008這一年。國際金融危機突然爆發,原本正要收縮的鋼鐵企業再一次乘上拉動內需的東風——4萬億投資計劃和基礎設施建設,讓鋼鐵行業又迎來一輪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意味著大興土木,低端的螺紋鋼、建築鋼反倒成了賺錢的搶手貨,一些原本計劃把低端產品、低附加值產品淘汰掉的企業,放慢了淘汰落後產能和技術改造的步伐,甚至還有企業反而擴建、擴大低端產能。經過了盲目的狂奔,鋼鐵逐漸成了一個大眾眼中的「問題行業」。2011年起,先是鋼材消費增長幅度波動下降。到了2016年前後,鋼材的出口量也達到峰值、隨後出現下滑。但與此同時,鋼鐵產能卻沒有得到控制。根據中國經濟網,到2015年,全國鋼材表觀消費量6.68億噸,仍在6億-7億噸之間徘徊。但產能卻沒有同步控制,而是孤軍深入攀升到12億噸。鋼鐵行業暴露了第一個「問題」:產能過剩。據廣發證券,全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從2010年前的80%左右,下滑至2015年的 67%。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產能利用率超過90%為產能不足,79%-90%為正常水平,低於79%為產能過剩,低於75%為嚴重產能過剩。利用率不足70%的中國的鋼鐵行業,可以說已經過剩的不能再過剩了。
低端產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且淘汰動力不再來自於政府,而主要來自於市場。龐大的低端鋼產能,頓時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累贅。如果說在快速增長時期,鋼鐵還比較賺錢的時候,為了保產,產能過剩點、效率低點都還能承受;那麼,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鋼鐵如果仍然保持這樣的野蠻生長,企業將無法承受。鋼鐵行業暴露了第二個「問題」:發展結構的不均衡。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方面,而高端產品產能則存在短缺問題。以高端模具鋼、核工鋼、海工鋼等為代表的高端鋼材,我國十分依賴進口。廣發證券分析,2016年我國特殊鋼產量僅佔粗鋼總產量的4.61%,遠低於日本、法國、德國、瑞典等發達工業國家。此外,我國特鋼產品結構以中低端為主,高端特鋼產量僅佔3%,遠遠落後於日本 25%的高端合金鋼佔比。
如何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中國鋼企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自救:世界第一鋼企的誕生
站在2016年的時間節點上看中國鋼鐵行業,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全行業既缺乏規模效益,又缺乏技術優勢。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削減低端產能,發展高端產能,不僅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也是迫於國際社會去產能的壓力。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都面臨的問題。2016年鋼鐵產能過剩全球論壇成立,各國領導人為全球性的鋼鐵產能問題磋商應對舉措,並於2017年達成協議。但到2019年,論壇的延期沒能得到支持,論壇自動到期解散。中國的鋼鐵行業必須變法自救。長江證券王鶴濤分析指出,回望美日歐鋼鐵行業的演變歷程,工業化進程接近完成的尾聲階段,伴隨行業盈利水平下降、行業的自我改革、企業間的合併乃大勢所趨。中國鋼鐵行業的「大鋼企時代」到來。效仿過往的國際成功案例——包括日本的新日鐵住金(現日本制鐵)、美國的紐柯鋼鐵與美國鋼鐵、歐洲的安賽樂-米塔爾等,中國鋼企的併購重組在全國轟轟烈烈的展開。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寶鋼、武鋼實施聯合重組,新成立中國寶武。
2019年6月,中國寶武又對馬鋼集團實施重組,安徽省國資委將馬鋼集團51%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國寶武。這一併購成功,寶武成功躍升億噸級別鋼企,超過了由歐洲多國鋼鐵企業聯合重組、長期位居世界第一的安賽樂米塔爾集團。2019年併購完成後,無論從產量規模、營收和利潤來看,中國寶武都位居世界第一。
與寶武鋼鐵類似的,併購重組在整個中國鋼鐵行業轟轟烈類的展開,給世界上的競爭對手都帶來了強烈的壓迫感。以寶武鋼鐵為例的這些驟然出現的龐然大物,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警惕了起來。
與寶武鋼鐵類似的,併購重組在整個中國鋼鐵行業轟轟烈類的展開,給世界上的競爭對手都帶來了強烈的壓迫感。以寶武鋼鐵為例的這些驟然出現的龐然大物,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警惕了起來。日本制鐵社長橋本英二針對中國鋼鐵企業的併購重組指出,「如果通過重組擴大規模,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從鋼材價格來看,鐵礦石等原料成本佔到價格的7成。能大量採購原料、通過巨大鋼鐵廠進行大量生產的好處巨大。從統計數據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企業的增長。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00年粗鋼產量位列前10的企業中,新日本制鐵(現為日本制鐵)位居榜首,中國僅有1家企業上榜。與之相對,2018年以排在第2的寶武鋼鐵集團為首,有6家中國企業上榜。新日鐵住金(現為日本制鐵)則下滑至第3位。中國企業的份額佔到全球產量的5成以上。
緊接著,以寶武鋼鐵、鞍鋼為首的中國鋼鐵企業,向高端鋼材發起衝擊。高端鋼材是一種籠統的稱呼,一般是指用途特定、在硬度、韌性、可塑性、冷脆性等金屬性質上表現出眾的鋼材。從其所含元素劃分,可以分為合金鋼、非合金鋼、低合金鋼等;若是從用途劃分,則能分出齒輪鋼、模具鋼、耐蝕合金、電工鋼等。鞍鋼的高強度鋼,就是我國特種鋼鐵發展的實例。高強度鋼的重要性在於,有了這樣的鋼材,才能造航母。普通民用船隻,鋼板強度約在250Mpa即可,普通軍用船也只需要達到300Mpa左右,而航母甲板鋼的要求要高得多,因為要承受戰鬥機的起降,鋼板強度需要達到450Mpa到800Mpa。矽鋼的發展更是我國鋼鐵擺脫進口依賴的重要證明。矽鋼磁感性能好,因此也被稱為電工鋼。2008年之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的鋼鐵企業有能力製造取向矽鋼。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取向矽鋼進口國,尤其是用於高性能變壓器的高等級取向矽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但就在2008年下半年,國產矽鋼產品在寶鋼下線,並實現批量生產。此後8年,寶鋼的高端取向矽鋼新產品在「三峽」「西電東送」等國家重大工程得到了應用。根據中國網,我國高端取向矽鋼進口量下降50%以上,均價降低約60%。寶鋼和武鋼在合併之前,都是取向矽鋼的內行。在取向矽鋼方面,武鋼的市佔率高達48%,寶鋼達到32%,合併之後,寶武鋼佔據國內取向矽鋼市場的70%以上。這次豐田傳出的採用來自中國的特種鋼板,實際上就是這種電力行業的核心鋼材,矽鋼。
進擊: 從規模到技術的蛻變之路
根據日經新聞網的報導,這次豐田為混合動力車(HV)和純電動汽車生產,從中國進口的矽鋼板,此前一直由日本制鐵等大型鋼鐵企業供給,採購中國企業的矽鋼板實屬首次。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導,電磁鋼板對於馬達的高效驅動來說不可或缺,直接影響續航距離等節能性能。豐田高管評價認為,寶武鋼鐵的產品「質量不比日本生產的差」。且根據日本鋼鐵聯盟的調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杆企業美國特斯拉,也開始採用寶武鋼鐵的產品。
這對於日本的鋼鐵企業來說,無異於一次重大危機的前兆。在中國企業大規模低成本的競爭下,日本鋼鐵企業必須及早行動,才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作為應對,日本鋼鐵企業也著手進行矽鋼的增產。根據日經報導,日本制鐵在矽鋼生產上先後投入700億日元。JFE控股也在探討增加更多的矽鋼生產設備。但隨著中國企業搶走市場,日經中文網認為,日本企業是否能維持繼續投資的財力還不明朗。世界產能第一,擁有世界第一鋼企的產鋼大國,在擁有了規模效益之後,技術進化之旅也走上正軌。以寶武鋼鐵、鞍鋼為首的大型鋼鐵企業,都制定了發展高端材料的公司戰略。從國泰君安統計的數據來看,寶武的研發投入佔營收的2%-2.5%左右,鞍鋼也有將近2%。東方證券分析,我國高端特鋼進口替代趨勢較特鋼進口替代趨勢更為顯著:在高端特鋼需求增長的背景下,高端特鋼進口量佔比已從2013年的近70%下滑至2019年1-10月約40%。分析師還認為,分國別看,我國高端特鋼正在替代西歐、日韓和美國的中高端品種特鋼,但同時,我國進口美國特鋼單價卻發生了大幅上漲,從2010年的4083美元/噸抬升至2019年前10個月中的9892美元/噸,升幅高達142%。我國對於「金字塔」頂端的最為高端的特鋼品種的替代,仍然任重道遠。
在鋼鐵這個「古老」的行業,整個市場結構還遠沒有成熟,寶武以及背後的中國鋼鐵還有一片廣闊天地等他們去乘風破浪。從規模到技術,從虛胖到健壯,這條進擊之旅正當時。如何改變製造業「大而不強」,大在規模、弱在技術的狀況,值得每個企業反覆琢磨、深思,不斷探索。(本文轉自「遠川商業評論」,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文注釋已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