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鉛釣法在野釣中應用廣泛,主要是為克服小河走水、颳風,而導致的浮漂移動。雙鉛釣法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演進,逐步形成了:母線雙鉛、母子雙鉛、子線雙鉛三種形式,且各有特色。那麼他們分別是什麼結構,又是如何垂釣的,以及釣友的問題,子線雙鉛到底好用與否。
雙鉛線組簡介
三種雙鉛線組在實際中頻率是不同的,下文由多至少,分別展開介紹。
1、母線雙鉛:即兩個鉛墜分別在主線上,下鉛墜緊靠8字環,上下兩個太空豆打開,大約相隔5公分的的距離,鉛墜可在主線自由滑行;上鉛墜上移至與下鉛墜10-15公分的位置,兩端太空豆鎖死。其中下鉛墜沉底,穩定浮漂以免被流水衝擊;上鉛墜懸浮,起到調節浮漂靈敏度的作用。當咬餌後,魚拉動子線動作,在通過水線將信號反饋給浮漂,浮漂上下起伏,提竿上魚。
2、母子雙鉛:與母線雙鉛類似,只是上鉛墜在主線,下鉛墜在雙子線的其中一根,根據魚情及靈敏度選擇是長子線或短子線,動作原理與母線雙鉛一樣,這裡不再贅述。
3、子線雙鉛:同樣與母線雙鉛的動作原理一致,區別在於兩個鉛墜都在其中一根子線上,另一個子線沒有鉛墜的束縛,同時子線不宜過短,否則雙鉛距離太近,鉛墜的懸浮、著底不宜實現。具體細節,優缺點下文講述。
不難看出,三種雙鉛線組,儘管鉛墜位置有所差異,但動作原理一致,區別在於子線靈敏度的不同,並且可通過子線釣餌的不同狀態真的不同的目標魚。
子線雙鉛的製作方法
子線雙鉛製作的難易程度也是評價「是否好用」的標準,如果製作過程麻煩、繁瑣,那麼難以推廣,也很少人使用,自然不好用。
▲加鉛皮座:通常短子線那段選用穿過兩個鉛皮座,分布包裹鉛皮,其中上鉛墜小於下鉛墜,這樣保證下鉛墜與水底有足夠的附著力,但使用兩個鉛皮座因為質量偏大、過於笨重,所以常用兩個太空豆代替,當使用時直接將鉛皮包裹上即可使用。
▲加太空豆:一般雙鉛用在較短的子線,但有時想進一步提高浮漂的靈敏度,也會用在較長的子線,這樣短子線鉤餌懸浮,當魚吃餌後,拉動浮漂動作,而上鉛墜懸浮抵消了一部分浮漂浮力,所以浮漂靈敏提高,許多微小信號也能顯示。
子線雙鉛的優缺點
除去製作是否難易外,重要的是子線雙鉛使用過程中是否順暢,這才是好用與否的關鍵。
優點:子線雙鉛的目的,便是它的優點,穩定浮漂,避免流水的衝擊;同時兼顧靈敏性,能夠抓住輕微細口。
缺點:容易繞線,當拋竿時,如果操作不準確,有鉛墜的子線與沒鉛墜的子線容易糾纏在一起。當上魚後,提竿後魚在掙扎的過程用也容易纏繞,這樣經常損失子線,而還需要重新製作雙鉛。
子線雙鉛使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拋竿:使用過過程中建議,儘量拋滿竿,這樣因鉛墜的重力,子線下落過程中,做鐘擺運動,這樣發生纏繞的概率小一些。
2、加工鉛墜:鉛墜穿入子線之前,將鉛墜邊緣的毛刺清理乾淨,加工成類似橄欖形狀,這樣可進一步降低纏繞的可能。
寫在後面
不難看出,不管是母線雙鉛、母子雙鉛,還是子線雙鉛,區別不算明顯,只是鉛墜的位置發生變化,但基本原理一致。所以筆者建議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具體水情、魚情選擇最佳方案。
原創:野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