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再度上演。微軟今天宣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在微軟原高管埃洛普赴諾基亞擔任CEO時,人們便說這或許是微軟精心設計的一個局,坐等諾基亞手機業務入甕。
埃洛普將諾基亞帶到谷底,帶回微軟埃洛普未能拯救諾基亞,他全盤推翻了前任CEO康培凱亡羊補牢的系列計劃。例如邊緣化塞班系統、與Intel聯盟研發基於Linux的Megoo,大力推進開發者工具包Qt聚攏開發者。可能等不及驗證這些計劃能否追上Google和蘋果,埃洛普上任後所有計劃都成為「微軟計劃」,最終成為微軟的一項業務。
埃洛普入主諾基亞後已經加大與微軟的整合力度。除了系統上高度依賴Windows Phone外,還將地圖、渠道等拱手交給微軟支配,儘管其獲得了一定的廣告分成,但微軟卻通過授權的方式在HTC、三星等處拿到了更多的好處。諾基亞一樣需要支付授權費。
對諾基亞來說更難以接受的或許是微軟自己滲入硬體業務。繞過諾基亞推出自己的Surface平板就給了諾基亞一記耳光,微軟宣稱不為現有的WP7提供下一代系統的升級,給了諾基亞第二記耳光。諾基亞並沒被打醒,反而死心塌地追隨微軟,直到今天成為微軟的一部分。
諾基亞遭遇寒冬,清倉大甩賣諾基亞收入、利潤和股票向坐過山車一樣急速下滑,已經接近最近16年的谷底,且沒有任何爬升的跡象。去年底還在出售總部大樓。現在則將手機業務直接清倉大甩賣。另人唏噓。
諾基亞最輝煌時市值高達1100億歐元。這次出售價格為55億歐元約合72億美元, 07年諾基亞收購世界第二大地圖業務 NAVTEQ則花了91億美金。更可悲的是,中國成立不到兩年的智慧型手機服務商小米估值已達到100億美元。
這也是諾基亞沒有選擇的選擇。這個冬天對諾基亞異常艱難。放眼望去,需要諾基亞的公司有兩家。微軟和華為。華為從通信設備起家,滲入智慧型手機業務後在全球發展勢頭甚猛。良好的業績也給華為帶來了擴張需求。此前黑莓、諾基亞等業務均傳出可能被華為收購。
華為負責終端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在微博透露:
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在其正式公布之前,微軟高層團隊Terry等一起向我電話通報了其收購的決策。記得上次見到Terry時,他還跟我開玩笑說:「要麼你們收購,要麼我們收購」。現在看來還是微軟買下了。
微軟收購諾基亞轉型設備與服務公司鮑爾默和埃洛普的聯合聲明郵件透露了微軟收購諾基亞的動機。 1、手機份額和利潤;2、WINDOWS 生態系統;3、設備和服務;4、移動領域新的疆界;5、諾基亞的硬體設計、供應鏈;微軟的WINDOWS和用戶。
前不久,微軟CEO鮑爾默也宣布將在一年內退休,微軟將向「設備與服務公司」轉型。而現在收購正是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業務。那麼諾基亞能幫微軟到哪裡呢?
微軟難以走向Google模式,Windows將成Nokia專屬可以看看兩年前Google收購Motorola的舉動。當時Google憑藉安卓系統和Google服務,藉助OHA聯盟橫向整合的方式,已成功構建了與Apple抗衡的移動生態系統。但Motorola擁有的眾多專利卻對Google擁有很大的價值,此前Google面臨過多次專利勒索。實際上,收購初期透露的將會利用Moto的硬體、供應鏈和渠道能力,在接下來2年並未真正發揮力量。
由於Google拉了眾多小夥伴入夥,除了諾基亞幾乎所有手機製造商都擁抱了安卓系統。Google太支持自家的硬體業務勢必會破壞聯盟平衡。Moto主要承擔了硬體能力支持和防禦作用,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不再有存在感,Google推出的Nexus系列產品則是找華碩、三星等廠商合作。
接下來微軟是否面臨這個困境呢?Windows Phone系統,諾基亞的份額達到80%,HTC大約佔到10%不到,三星、華為以及其他廠家的份額則更小。再加上HTC每況愈下,WINDOWS PHONE接下來或許會成為諾基亞的專有系統。
微軟在收購公布前提前向華為通報情況,又耐人尋味,這是暗示華為別拋棄別放棄?不過用戶和開發者提不起對WINDOWS的興趣,廠商再怎麼配合也沒用。 如果微軟收購諾基亞後繼續加大智慧型手機的扶持力度,其他廠商對WINDOWS的興趣會再度下降。微軟的模式是軟體賣錢,需要硬體廠商貢獻利潤,而安卓則是免費的。因此我估計微軟接下來基本不會走Google模式。
微軟走向服務或將開始收購網際網路公司當然微軟如果要向上打通服務,更接近Google的話,還需要加強自己的服務能力。這是蘋果和微軟都缺乏的。諾基亞能給微軟提供的也就地圖,微軟自己的網際網路業務除了SKYPE,其他都乏善可陳。鑑於微軟喜歡抄低的作風,爭取將之前錯過的雅虎收入囊中也不是沒有可能。
設備與服務,微軟先向下打通設備,但軟硬體結合的蘋果模式也難。這更加接近蘋果的模式。蘋果從設備為起點,軟硬體、內容和服務完美閉環,塑造了PC端和移動端,硬體、系統、應用和內容層面都近乎一致的體驗。這一切的支撐是產品和體驗。價格優勢反而會弱一些。蘋果不斷升級新品,讓用戶自願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儘管蘋果也將推出廉價版IPhone進入低端市場,但價格不會是蘋果低端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點。
微軟要做到蘋果這樣卻異常艱難。鮑爾默時代的微軟是市場導向。而蘋果則是產品導向,賈伯斯離開後蘋果有所轉變,但基因和氣質還在。微軟是以軟體為基礎去整合硬體和服務,而蘋果則是以硬體為基礎在用戶ID至上整合系統、應用和內容。微軟與設備、晶片等廠商形成聯盟,越來越需要平衡;蘋果更傾向於能自己幹的就自己幹,掌握絕對控制權和話語權。
關鍵是PC端和移動端本身就是難以分離的。微軟在PC端延續老微軟模式,在移動端又走向蘋果模式,走起來會一瘸一拐,難以協調。
因此微軟與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走到一起,對微軟轉型到設備與服務公司能帶來多大幫助,並不明朗。至少,微軟接下來即難以成為Google一樣的服務型公司,也難以成為蘋果一樣的設備公司。轉型勢必會帶來陣痛,微軟還需要拿出更多的招數才行。
不過說回來收購諾基亞對微軟真是一筆好生意。1/3之一的費用是專利,虧不到哪裡去。抄底的價錢買來一家100多年的百年老店,做收藏品也值了。Google當年買Moto可花了125億美元。埃洛普功勞巨大,同時了解諾基亞和微軟,對微軟無比忠誠,看上去是微軟轉型設備與服務公司最適合的領導人了。
作者為愛科技網阿超,他的微博為@廣州阿超,微信為SuperSofter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