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外周免疫細胞「殺傷」漸凍症患者大腦

2020-12-26 健康界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也稱漸凍人,屬於罕見病,其特徵是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死亡。2014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讓更多人知道這種罕見疾病,同時募集善款幫助治療的目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不僅在科學界有著極大貢獻,同時也是存活最久的漸凍人症患者。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是一類重要的固有免疫細胞 ,佔外周血淋巴細胞的2% ~18% ,該細胞通過直接殺傷靶細胞,在機體早期抗腫瘤 、抗病毒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NK細胞活化後可產生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以及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 ,對固有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發揮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

隊列研究表明ALS患者外周血的NK細胞數量增加,但是關於NK細胞在ALS中免疫調節作用尚未清楚。

2020年4月14日義大利羅馬薩皮恩扎大學生理學和藥理學系Cristina Limatola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NK細胞在ALS 中引起運動神經元變性的具體機制。

研究人員在ALS死亡後的脊髓和大腦運動皮層的組織樣本中檢測到自然殺傷細胞(NK)水平的升高,而在對照組中並無這種變化。這證實了外周免疫細胞可進入ALS患者的腦實質中。

研究人員利用hSOD1G93A轉基因小鼠模型(ALS疾病模型)的運動皮層發現在疾病早期NK細胞處於高水平,隨後逐漸降低。到底是什麼讓外周系統的NK 細胞進入到大腦中。通過CCL2阻斷抗體後NK細胞水平降低,表明大腦運動皮層募集NK細胞主要是依賴於趨化因子CCL2。那麼降低NK細胞水平釋放是否改善相關症狀。抗 NK1.1 抗體清除體內 NK細胞後運動障礙發作延緩、平均生存時間增加。這些結果就表明NK細胞可能在ALS的疾病進程中發揮作用。

NKG2D是固有免疫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激活性受體,與配體結合後可以激活NK細胞,並殺傷具有NKG2D配體表達的細胞。因此研究人員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發現ALS疾病模型小鼠脊髓的神經元中NKG2D配體表達增加,免疫螢光實驗也發現神經元與NKG2D配體的共標也增加。病毒沉默NKG2D後ALS模型小鼠的運動神經元數量增加,這些結果表明NK細胞通過對表達NKG2D配體的運動神經元發揮細胞毒性。

與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一樣,在ALS中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根據細胞自主特徵和局部微環境在不同疾病階段的發揮保護性或有害功能。

之前的研究表明神經膠質瘤中NK細胞調節小膠質細胞表型。那麼在ALS中外周免疫細胞和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細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在結構方面,ALS模型小鼠清除NK細胞後脊髓小膠質細胞數目減少,胞體體積減少,分支增長。在分子學方面,ALS模型小鼠的小膠質細胞偏向於表達Il-6, Il-1β, TNF-α 和 NOS2等促炎症因子表達增加,而在去除NK細胞後這些促炎症因子表達降低,與此同時抗炎症因子表達增加。也就是說清除NK細胞使得小膠質細胞具有保護表型。

總的來說,本文發現在ALS患者和動物模型中均發現NK細胞水平的升高,這種升高依賴於趨化因子CCL2。NK細胞通過識別表達NKG2D配體運動神經元進而發揮殺傷作用。

相關焦點

  • 關愛漸凍症患者 水滴籌助力"漸凍人"延續生命
    隨著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漸凍症"這個詞第一次廣泛的為人所知。漸凍症全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種罕見病,會導致腦和脊髓中的某些神經細胞逐漸死亡。這些神經細胞被稱為運動神經元,它們能控制肌肉,使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漸凍症會使運動神經元逐漸受到損害,導致肌肉無力、僵硬、就像是人被"凍住"一樣。
  • 大學生發明智能眨眼打字機 幫漸凍症患者「說話」
  • 霍金:與漸凍人症相隨一生的傳奇故事
    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患者。           在科學世界之內,霍金刊登在《自然》上的論文《黑洞爆炸》被視為裡程碑,他的文章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美的文章」。在科學世界之外,開通了Facebook以及微博,並僱傭專門的團隊打理它們。
  • Clin Transl Med :首次發現漸凍症化合物
    根據《人體基因序列變化與人體疾病表徵資料庫》中記錄,在ALS中,運動神經元隨著時間流逝死亡(萎縮),導致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無法控制運動,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漸凍人症」。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發現消除上運動神經元的持續退化的一種化合物,研究結果發表於2月23日發表在《臨床與轉化醫學》上。
  • 冰桶挑戰過去那麼多年,那些漸凍症患者怎麼樣了?
    對啊,6年前,為了喚起人們對漸凍症( 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這一罕見疾病患者的關注,許多明星都發布了冰桶挑戰的視頻,患者們也紛紛講述自己的經歷。那麼6年過去了,當初那些漸凍症患者都去哪了?他們還好嗎?帶著這份好奇,差評君決定從網際網路上,檢索他們的消息,看看他們究竟怎麼樣了。
  • HIV可感染腦細胞,並從大腦中轉移到外周器官
    2020年6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腦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藏匿HIV病毒,然後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大腦中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可從大腦中遷移出去,進入其他器官。即使針對HIV的標準治療方法---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cART)---可抑制HIV,這種病毒仍通過這一途徑從大腦中轉移出來。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因去世 世界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有多...
    2019年12月9日,美國波士頓學院前棒球手皮特·弗雷茨也因漸凍症去世,享年34歲。三位「冰桶挑戰」發起人都與病魔頑強鬥爭多年,其中,安東尼·瑟那查與漸凍症搏鬥了長達14年之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目前大約有12000至15000美國人患有ALS。據估計,約有5%至10%的ALS病例是遺傳性的。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我國科學家合作揭示老年人新冠高致病率的血液免疫學基礎
    該研究通過對年輕、年老健康人群以及COVID-19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scRNA-seq)、流式質譜(CyTOF)分析以及單細胞染色質開放可及性染色質測序(scATAC-seq),首次建立人類衰老相關的外周血免疫細胞的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圖譜,並系統闡述了衰老相關血液中免疫細胞的表型、轉錄水平與染色質可及性水平的變化,揭示了老年群體COVID-19發病率升高以及預後更差的免疫細胞狀態變化機制
  • ALS(漸凍人症):清醒的植物人
    第八集裡這個人格出現了咳嗽、呼吸不暢和手指痙攣等等症狀,而女主人公又提到了ALS,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人格很可能患有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中文俗稱的漸凍人症。(其實男主人公本體也出現了手部痙攣,他身上會不會其實真的有這種病?就看編劇有多狠心了……)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 什麼是漸凍人症?
    之所以稱為漸凍人症,就是因為這些症狀不是一下子出現的,而是逐漸的出現,就像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裡站立了很久很久,逐漸的被凍僵了一樣,肢體最後變成了一種僵直的狀態。最後可能也會被凍死,其實,這是一種罕見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主要就是肌肉萎縮。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病變,剛開始的時候是很容被忽略和誤診的。這種疾病男性比女性的發病率要高。而且,一般都會在40歲左右的年齡發病。
  • 前巴薩助教溫蘇埃:我已患上漸凍症,壽命只剩下四年時間
    前巴薩助教溫蘇埃表示,自己已經患上了漸凍症,並且醫生已經告知,他的生命只剩四年時間。漸凍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退行性神經肌肉疾病,患者患上這種疾病後,其預期壽命各不相同,但一般來說會在3-5年之間。巴薩官方對罹患漸凍症的前助教溫蘇埃表達了支持,巴薩官方表示,保持堅強,教練,我們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關於漸凍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英語: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縮寫為 ALS),也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是一種漸進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表情」穿戴裝置助漸凍人找回話語權
    作者:DIGITIMES塗翠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為協助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患者與外界溝通,研發了一款有延展性且不顯眼的穿戴式裝置。患者只要將裝置貼在臉部,傳感器就能根據肌肉動作檢測微笑、張嘴等表情。
  • 「冰桶挑戰」一共同發起人離世 患漸凍症7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14年,一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讓漸凍症(ALS)為人們所熟知,這場網絡活動為漸凍症的研究籌得巨款。ALS協會將「冰桶挑戰」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社交媒體活動」,表示這項活動顯著增加了社會對漸凍症患者的認識和關懷。受這項活動影響,美國政府也加大了對ALS研究的投入。據了解,奎恩為紐約州人,大學時還打過橄欖球。2013年3月,原本身體健碩的他竟然患上了漸凍症,此時他過完30歲生日僅一個月。
  • NK細胞免疫是如何殺傷癌細胞的?
    當我們身體遭遇細菌病毒的入侵時,抗原體呈細胞拿到抗原,然後身體會生成殺傷細胞,去殺滅細菌或者病毒。 但是生成抗原需要時間,有的細菌和病毒會變異,導致抗原無法識別,這就會使殺傷效果大打折扣。
  • 警覺是「漸凍症」早期!不要和頸椎病混淆了
    通過一系列的檢查,最終馮先生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漸凍人」。什麼是漸凍人?漸凍人症即是我們所說的運動神經元性疾病當中最常見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屬於上下運動神經元的進行性變性性疾病。它的臨床症狀會造成肌肉的無力,強直,病理反射的陽性甚至亢進,又可有肌鬆軟萎縮,肌束的顫動和反射的低下。
  • 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可以吃維生素B12緩解嗎?一文解惑
    漸凍症可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大家可能僅僅是聽說過這個名字,但一提著名的的作者霍金,大家可能就會知道這個病是什麼樣子了。據不完全統計,每10萬人中也僅僅只有4到6個人才會患上漸凍症。但正是這種發病率極低的病症卻是一個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絕症。
  • 關注漸凍症|「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享年37歲
    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2014年夏天,「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當時世界各地的人們發布了自己往頭上倒冰桶的視頻和照片,並要求其他人也這樣做,同時呼籲為漸凍症研究捐款。美國不少名人,如比爾•蓋茨、蒂姆•庫克、馬克•扎克伯格等人都積極響應,短短兩周時間ALS協會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美元。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因漸凍症去世 享年37歲
    據外媒報導,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協會稱,漸凍症患者、「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奎恩是「冰桶挑戰」活動的聯合發起人,該活動為漸凍症的醫學研究籌集到了2.2億多美元。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表示:「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悲痛欲絕,感謝他為推動漸凍症治療所做的一切。」
  • 腦科學日報:腸道菌調控交感神經節活動性;儀式感可緩解大腦焦慮
    TDP-43是一種重要的RNA結合蛋白,其基因突變可引起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在正常細胞中,TDP-43蛋白主要彌散分布於細胞核內,但可穿梭至胞漿並與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應激顆粒等各種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參與RNA剪切、成熟、加工、運輸、轉運、翻譯、降解等多個步驟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