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TFBOYS這個組合裡,王源就擔任著vocal的角色,雖然外界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從之前《我是唱作人》的節目裡不難看出,王源身上有非常耀眼的光芒。
逆風而行多年終究開出了花。
或許每一個年少成名的人都難逃譴責,張愛玲只告訴我們「成名要趁早」,卻從沒有提及過早接觸這個圈子的弊端。
王源2000年11月8日出生於重慶,2011年底成為TF家族訓練生,2013年8月以組合形式出道,在其他人都學習玩樂的時候,他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這註定會導致王源的一些缺失,比如筆下的歌詞容易被批空洞。
事實上這是很多練習生的通病,早年生長環境的不同,使得他們跟普通人的生活無法重合,很多時候他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共情程度會遠遠低於街頭走出來的孩子。
這是必然現象,但並不是抨擊的理由。
此前《我是唱作人2》中鄭鈞和GAI在聊到音樂的時候表示,「音樂是一種非常私密性且主觀的東西,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或許很多人不那麼願意接受王源的音樂,但個人而言是沒有理由去批判好與壞的,因為你也沒走過他的那條路,憑什麼說王源的青春就是錯誤?
《四百擊》
7月16日王源新歌《四百擊》的MV正式上線,作為頂流歌手該視頻在極短的時間內登上熱搜,並且被大量網友和up主轉發。
首先這首歌明確一個問題,並非是王源本人原創,換句話說那些認為歌詞、編曲不好的朋友可以歇歇了,怪不到王源頭上。
詞作者:葛大為,曾在滾石唱片、華納音樂、亞神音樂任職,是非常著名的填詞人,他筆下的文字往往帶有極強的延展性,能夠通過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方世界。
這一次葛大為用「愉快 都被消費,悲哀 渾然不覺,喜歡 不太完美,離開 所有虛偽」描寫了一個青春少年的喜怒哀樂,乍一看跳躍且隔斷,但實際上卻能夠字字串聯。
最重要的是這像極了王源的青春。
有趣的是《四百擊》這首歌和著名電影《四百擊》同名,而在MV中反覆出現的「少年與海」,其實也是電影結尾中的經典片段,完美處理好致敬和過度模仿的界限,讓這部MV有了更高的升華。
另外整首歌的曲風相對偏保守,我覺得民謠的開頭結尾,搭配搖滾的高潮部分形容最為合適,尤其是中間一段合聲的加持,既有吶喊的感覺又不會因為過度嘈雜而影響了整個氛圍。
對比很多同輩的流行作品,王源這首《四百擊》其實恰到好處。
不會因為糾纏的愛情而油膩,同時也不至於因為夢想的口號而爛俗,現在很多年輕的創作者都陷入了誤區,總是揪著愛情和夢想兩個主題不放。
但或許王源這種在表達生活時的鬆弛感,才是一個少年最應該有的味道,無憂無慮奔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