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甄真
無論是從節目收視率亦或是社會責任來說,《最強大腦》這個IP有著極其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於昨晚播出了國際賽第二場,繼第一場以1:2落敗於美國戰隊後,終於在第二場以3:0力克歐洲戰隊,而下周最後一場國際賽將開戰。
在最終結果揭曉之前,《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製片人桑潔接受了【鋒芒智庫】的專訪,對於本季節目的背水一戰以及網友的眾多質疑皆做出了解答。
向死而生、背水一戰,《最強大腦》亟待創新
在同一個模式下連續走了四年之後,路已然越走越窄,《最強大腦》製片人桑潔坦言節目做到此種程度已經遇到了瓶頸。與許多頭部「綜N代」一樣,資源經過多方消耗後,節目的主角——可供挑選的素人越來越少、能力越來越差,比賽項目也越來越玄乎。
擺在導演組面前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何突破既有的模式,讓《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在保持節目核心價值的情況下完成全方面的突圍呢?
但走上了這條石子路,桑潔還是堅定地否決了在老舊的模式上加入「作假」的方式,「一旦作假,你節目的生命力也就到頭了。」但也不得不承認,國內綜藝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內容以及並無大礙的勝負輸贏荼毒了整個行業,導致觀眾對於綜藝節目總抱有一種導演幹預的揣測。
對此,桑潔也表示能理解觀眾需要發洩的心情,「我們真的沒有黑幕,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戲劇化、巧合,讓觀眾感覺精彩到不真實。」
在她看來,《最強大腦》的觀眾對這個IP有一種執念、有一種精神潔癖,觀眾會認為這應該是一檔專業的比賽並且一定要公平公正公開,很多在其他節目總可以模糊交代的內容,在《最強大腦》中觀眾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的。
因此觀眾對節目的期待值,也形成了導演組對自身高要求的壓力。帶著鐐銬跳舞的《最強大腦》還有什麼潛力可以挖掘?還能給觀眾帶來驚喜嗎?節目開播前這是觀眾抱有的最後一絲期待。
還好《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背水一戰終是成功了。節目已經播至後期,網友評論中的黑幕疑雲也變成了對新模式的讚賞。新浪微博#最強大腦#話題閱讀量高達100億,#燃燒吧大腦#話題閱讀量也達到了7.5億,CSM52城收視率更是長期盤踞冠軍之位。
回顧這一年的革新之旅,桑潔借用了水哥微博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向死而生。
為絕望所生的心態證明了節目創新的迫切性,其實導演組永遠都比觀眾更清楚問題出在哪兒。沒有一個新的刺激點無法給觀眾新鮮感,於是摒棄了以往的模式,今年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把目光對準了「有腦、有顏、有樣」的優智偶像,從上至下地進行了一番推新。
從專業選手到別人家的孩子,剖析腦力偶像的養成之道
眾所周知,能站上《最強大腦》舞臺的定是一群高智商的頂級選手,在普通人不常接觸的辨識力、空間記憶力、識別能力等專業項目上獲得一定建樹是他們的敲門磚。
可事實上,當選手的可選擇面越來越少,資源沒法打通也成了選人的難題。於是今年的項目都是依託選手本身的高資質之上,節目組提供了更多非專業性的項目來比賽,比如數獨、迷宮這類項目可接受的人群更廣。
將目標鎖定擁有教育背景的學生,這也就意味著節目主體從「封神」的專業選手轉向了「別人家的孩子」,而這群學霸們也確實給節目組帶來了驚喜。
桑潔透露,在初期面試時,一些選手兩小時沒能完成迷宮項目的測試便放棄了,但後來越來越多的選手開始試,完成時間越縮越短,然後發現這群聰明的孩子有一個特質,在同一起跑線上接觸一個新的事物,他們很有靈氣和悟性,學習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都非常強,甚至強過前幾季的專業選手。
不過,節目首播之後,也有網友提出質疑,賭王的兒子——何猷君為什麼會出現在《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舞臺上?
桑潔坦言在節目內容上挑選重點選手時,秉承三個優先原則,顏值高、學校光環以及個性獨特的。所以在此基礎上,何猷君不僅全佔了還擁有家族榮耀帶來的認知度,所以在首期節目中脫穎而出並借其為節目導入新的關注度,也是順理成章的。
不能過多地幹預節目進程,讓節目組預測到了何猷君的走紅以及爭議,卻沒有預測到一批有顏值的優智偶像備選軍淘汰,如王春彧、王子潤等一些長相討喜的選手卻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也沒想到水之隊的「全能浪子」欒雨本是作為頂梁柱一般的存在,在淘汰賽上為了扛起南開的旗幟,忍痛戰勝師弟李想成功晉級12強。
殘酷的比賽規則給雙方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雖是朋友,但也是熱血向上的賽場。
在桑潔看來,這群學霸只能叫做「別人家的孩子」。畢竟並不是所有聰明人都是天才,除了智商之外,包括心理穩定程度、情緒交往能力、耐受力、成就動機等非智商因素都是考驗的標準。
實際上,《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進入首期海選的100個人智商差異是極小的,比賽挺到最後的一群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顏值最高的,但一定是最堅韌的。
如頗有大將之風的中學生楊英豪,年僅14歲卻在百人搶位賽的「層疊消融」項目中排名第五,在「點陣密碼」之中排名第八,甚至「數字華容道」中排至第二,強勁的成績不僅超過眾多高校的畢業生,還以臨場不慌不亂、不卑不亢的心理在淘汰賽和團隊賽中保持不敗的成績。
其實了解過後會知道楊英豪的秘訣在於,從四五歲開始就貫徹著學習計劃表,十年如一日地努力拼搏著,因為從小他的心裡就刻下了這句話:「行為會養成習慣,習慣會形成性格,性格將決定命運。」
殘酷與熱血身後《最強大腦》,傳遞優智偶像正能量的精氣神
在一線衛視、視頻平臺紛紛推出科學類綜藝的風口下,節目基本都已拋棄了單一的知識普及和科學實驗的形式,加入真人秀、推理、益智競技等元素,致使節目模式感更強。顯然,《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本季的切入口在於這群擁有腦力、顏值以及個性的「優智偶像」。
雖然這個說法早已被提出,但許多節目中能配得上「優智偶像」這一名號的人卻不多。從第二季開始加入《最強大腦》的「天才選手」、本季「最強隊長」的王昱珩「水哥」是獨一位,從非選秀類綜藝出身的素人微博粉絲達到290萬、微博互動人數平均都是上千,且評論轉發中都是活粉。
在分析水哥的成功之道時,桑潔也表示他是無法複製的,「水哥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最強大腦》的空間適合他去施展才華,其次這樣一個極具矛盾化的性格能從四平八穩的選手中迅速脫穎而出,還有就是他自己知道怎麼去圈粉。」
憑藉「微觀辨水」的鬼眼之才水哥一戰成名,經過網際網路的二次傳播圈了不少年輕粉絲,特別是在深入了解後,發現他學藝術、會畫畫,其俠骨柔情的一面滿足了備受壓力的年輕觀眾對於優智偶像的想像。
「我們成為不了這樣的人,那我們就把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所以第四季時水哥的失敗讓大家非常的憤怒,他們不願意承認崇拜的人不是神,原來他只是個會有缺點、會失敗的人。」
《最強大腦》在成功地將這個人塑造起來之後,達到了偶像崇拜的高度,實則滿足了眾多社會中堅階層的幻想要求。
影響越大,責任越大。《最強大腦》本意是通過節目塑造有智青年、優智偶像為年輕人做正面影響與示範。於是本季節目組發掘了更普遍具有正面影響力的選手。
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交往比作舞臺上的一種「戲劇表演」,反過來也成立,如果將舞臺比作《最強大腦》,節目中的每一個個體所扮演的角色即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投射。
有的是觀眾所嚮往的角色,也有的為尋找共鳴。而這一季最成功的戲劇化角色無疑是孫勇。在首期節目中頂著「無為之光」的狀元名號帶起了無數人的期待,但意外的是他沒被三位隊長所選擇,隨後卻在PK賽中爆發甚至一直走進國際賽,這樣的經歷確是無法複製的。
在導演組的初期預計中,或許因為顏值的差距孫勇並不被看好,但這個狀元居然喜歡嘻哈,也有自己喜歡的偶像,沉默的面貌下有一顆非常躁動不安也不服輸的心。
觀眾所能做的就是見證這群人不斷挑戰智力極限,也不斷感受到他們的成長與改變。在長時間落後與不信任的狀態下,孫勇難免會出現情緒上的變化,加上比賽項目對於他的壓迫,最終使得他跳脫出四平八穩的性格,凸顯出富有戲劇張力的人設,他的眼淚牽動了不少觀眾的心。
而另一位狀元、被稱為「hard carry王」的楊易,在節目初期本來毫無存在感,但經過中期的兩場團戰、四輪比賽後一戰成名,不僅在自己的項目發揮出色,更是為隊友爭取寶貴的時間差拯救了隊伍。在比賽中凸顯了他雙商皆高的表現,被網友稱為全場最佳。
其實《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比賽進程推進至今,已經不是比純智商了。桑潔認為,「《最強大腦》就是一面鏡子,它能從中看到自己;它同時又是一扇窗戶,能看到遠方和未來。」
節目不僅是為孫勇、欒雨等情緒化的選手提供了更多了解自身的機會,卻在節目中展現了如楊英豪、楊易等人擁有的極其強大的內心承受力。而面對各自的人生,他們更是目標明確,楊英豪雖是未成年人卻做事獨立、生活規律,楊易的目標是從事基礎數學教育事業,為培養更多孩子的數學基礎思維習慣而獻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多年以來《最強大腦》一直肩負著傳遞正能量的責任:即通過這群10代、20代有智青年對比賽項目的研究,引領推廣科學教育在年輕群體間的普及,以及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的三觀。
這一群有智青年不僅在當下引起「優智偶像」的熱潮,他們在比賽期間展現的獨立、聰明、有夢想、有熱血的精氣神也會為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做出正面的榜樣。
總而言之,這檔節目所呈現的不單單只是科學所帶來的知識科普,而是一種為了夢想勇往直前、熱血奮鬥的精神力量,這也是《最強大腦》想要傳遞給觀眾的精神內核,而在這種核心引領的模式下,想必《最強大腦》會如同桑潔所期待的繼續做個三五年也不成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