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綽老師行走中國弘揚素食環保與和諧
他用行走的力量
傳播素食的能量
多年來
他素行中國
弘揚素食與環保
馬綽,健康飲食推廣者、獨立藝術家、靈魂自由行者、攝影人、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籤約畫家。
《素食 環保 行走中國》(又名【素行天下】)活動發起人、2013年十大素食華人,2017年萬裡素騎行總顧問。現任WVO世界蔬食組織大中華區副主席、中華素食協會副會長、中國國畫院浙江分院副院長、臺灣素藝學院客座教授、素行俠綠色出行平臺發起人、素食網絡商學院導師。
題記:筆者與馬綽老師數年前相識於網絡。聆聽過馬老師多次分享,為馬老師的那份熱心、愛心、真誠、純樸所感動。現分三部分來整理:吃素食、行走中國、和諧人與自然,以供參考。
馬綽老師之素食篇
素食,是最好的環保!
我們對地球只有託管的義務,而沒有破壞和掠奪的權利,應該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好的一片土地和更安全的環境。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素食」一直與「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緊密聯繫。目前,素食已是諸多人追求環保、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享受健康之外,同時踐行「關愛動物、愛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
——《素食環保行走中國》踐行者:馬綽
從無肉不歡到食素
生在成都這個美食之鄉的馬綽曾經是亂吃的人,由於對健康飲食認識不足,還時常胡吃海喝。當時的他,滿臉的痘痘,脾氣暴躁,從30歲起,幾乎每兩三個月就要感冒一次,吃一般的消炎藥根本不管用,非得去醫院打點滴症狀才能緩解。
2007年,馬綽老師生了一場大病,他得了非常嚴重的膽結石。醫生在他的肚子上開了三個洞和一道20釐米的口子(至今疤還在),取出了一千多顆泥沙型的結石。
曾經的生活讓馬綽疲憊不知歸路,好友葉老師已食素多年,在他看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馬綽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於是他建議馬綽也可以嘗試素食。
「素食?有營養嗎?我能想起來的素食也只有蘿蔔青菜豆腐了。」馬綽坦言,對於原本很少吃素食的人來說,當時很是猶豫。但看著和自己同齡的葉老師神採奕奕的樣子,他內心又開始動搖。葉老師建議可以從一周吃兩天素開始,先吃三個月看看身體反應如何,另外5天愛吃什麼就吃什麼。
這個方法聽起來簡單,但剛開始,馬綽還需要努力「堅持」的,看到朋友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他會饞到「流口水」。沒想到,他還真熬過來了。而且,吃素那兩天,他覺得神清氣爽,身體也特別輕鬆,另外五天依舊大魚大肉,對比之下才感覺到肚子裡油膩膩,腦子昏沉,無精打採。身體的改變讓馬綽再次接受葉老師的建議繼續吃素3個月,同時將每周吃素的天數增加到四天。
就這樣,吃素半年之後,馬綽身體的變化更為明顯了。他走路更輕盈了,以往便秘三四天是常有的事,而吃素那幾天,一天排便一到兩次很是痛快,他的思維更清晰,反應更快,精力更充沛,中午也不再犯困。
雖然馬綽過去也聽人說過素食的好處,但怎麼也比不上親身體驗更令人信服。六個月之後葉老師說馬綽的身體很適合吃素,又勸勉他吃素一年試試,馬綽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就此堅定地走上了食素之路。
資料圖:馬老師在路上與大家分享素食知識
堅持素食讓馬綽驚喜地發現自己身體狀況好轉,在他的影響下,家人也開始慢慢接受素食。
此後三年的素食生涯裡,不但告別了醫院,連感冒都沒有發生過一次,體力、氣色都逐漸變好。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但如果沒有這場大病,沒有這個人生的轉折點,馬綽老師和素食的緣分或許就不會如此深厚,也不會有後來的傳奇故事。
談起養生,建議女性吃糙米飯前吃水果
「很多人認為雞蛋和牛奶是最佳的營養搭配,但我想說,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談起養生,建議廣大女性多吃糙米,吃上一小碗就相當於10個雞蛋的蛋白質,而一杯芝麻醬就相當於半斤魚的蛋白質成分。只有素食的營養成分才是最放心最可靠的。「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 「我們總喜歡在飯後吃水果,其實所有水果都應該安排在飯前食用。」
特別建議,吃水果可以多嚼幾下。他在路上,有時沒有找到餐廳吃飯,就備一些水果充飢,吃時就是慢慢地多嚼幾下,讓涼的水果變得暖和、易消化。
素食能停止或者減少對身體的傷害。經常有人問素食是不是萬靈藥?馬老師回答:「素食不能治療任何疾病,因為素食不是藥物。素食能做到的是幫助我們的身體停止自我傷害。之後,是你的自愈能力療愈了你。」(註:飲食之於人,是給人以能量、生存等多方面的作用,建議正確的飲食方式+生活方式,以讓身體健康)
馬綽老師之行走中國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馬綽不是詩人屈原,卻有屈原的精神,愛護環境、愛護動物、提倡素食是他的理念和夢想,馬綽相信這將是一次靈魂之旅。
2012年4月18日,這一天是馬綽45歲的生日,也是他出發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他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馬綽從成都出發,以臺灣為終點,計劃用10年的時間,以免費搭車的方式到全國各城市做素食、環保分享活動。謹以喚起國人對素食行為的理解和關注。
馬綽每次出行,都要背著30公斤的背囊,為了宣傳,走到很多城市的公園和廣場。無論走到哪裡,身邊都會帶著一個水杯、一條手絹,以身作則,希望大家都做環保衛士。
自2012年起至今,馬綽已經去過近800座城市,應邀在政府機關、社區、電視臺、廣播電臺、企事業單位、幼兒園、小學、各高校、醫院、養生中心等地分享。近年來在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公益巡迴分享健康飲食專題800餘場,得到數百萬人關注。
出發前,馬綽制定了一個行程表,成都至重慶、貴州至廣西、雲南至西藏……「我第一次去新疆,受到一對年輕夫婦的熱情款待,這是我因為素食影響到的第一個家庭。」原本一個月的行程計劃延遲為兩個月,馬綽在這段時間走過了烏魯木齊等10座城市,耗時兩個月。「新疆佔據中國六分之一的土地,那裡的人民特別熱情,我和他們一起分享素食主義,很多人認可。」馬綽說,那對夫妻不久前還專門坐飛機趕到江西,陪自己一起行走了一個月。
馬綽出行都是步行,或者搭乘免費車輛。「我每次拿一個塑料牌子,寫上我要去的城市,從不揮手招攬,只希望遇到有緣人。」也有的時候,在高速入口站一天,也沒有一輛車為自己停下。「我離開成都去重慶的時候,一位女車主把車停在我面前,願意免費載我去目的地。」交流過程中,女車主說她願意相信眼前的陌生人,這段對話讓馬綽感動。
馬綽說:「選擇免費搭車這種方式,既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同時也可以傳遞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這一精神。」
如今回憶起來,第一年的行走是最辛苦的,當時馬綽去的每一個城市幾乎都沒有認識的朋友,更沒有人邀請他做分享,他總是住在最便宜的青年旅舍,有時候在路上只能以乾糧、蘋果充飢。通常,他會在每個城市的公園、廣場和路人分享素食理念,「請保護我們的環境,少吃肉,多吃素食,對我們身體也有好處。祝你健康!」每一天,類似的話他得重複無數遍,但他仍然每次說得誠懇。
初次見面,他會給每個人遞一張他為自己「素食環保行走中國」訂製的明信片:背面印著一張標明了各個省份的中國地圖,下面寫著從成都出發到臺灣結束的行程,並附著自己畫室的地址、電話,正面則是一張他獨自一人在一個碼頭上背著背包的照片。同時還會附上一份馬綽自費印刷的素食資料,其中不但有各種素食帶給人健康和長壽的科學例證,也包含善待動物和保護地球的倡導。
就這樣,從四川成都一路走來,馬綽為了素食理念傳道解惑,所到之處分發宣傳單,告訴人們素食的好處。聽到的人,或有人表示支持,或有人表示懷疑,或有人表示拒絕,也曾被城管攆走,也曾被誤認為是傳銷的……雖面對著各樣人的反應,馬綽卻從未放棄和氣餒過。
他依然活力四射,熱情洋溢地把資料發到每個人的手中。不管支持者還是拒絕者,大家都被他的熱情感染,所以即使做不到的人也收下了資料,相信變化也就從這小小的資料中一點點地開始了。
每次在公園、廣場發完資料,細心的馬綽都會原路返回走一趟,「我想檢查一下是否有被丟棄的資料。」馬綽不止一次從垃圾桶裡撿回自己的宣傳資料,他總會仔細地擦拭乾淨後重新放回包裡。馬綽說,10萬份資料,總重幾百公斤全憑自己的雙肩一路扛著,他希望每一份都能物盡其用,他不捨得浪費任何一張紙。
至今,馬綽印的資料已經發出100000多份,他不在意短期內這些理念能改變多少人的思想,但馬綽相信,行走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只要看過一次資料便可以在他們心裡播下正面的種子,這顆種子在未來會發芽開花結果。去感染更多的人認識到吃素就是一種環保的理念。
圖:頑童般的笑臉
馬綽留著一把花白的山羊鬍子,無論遇到何人,他總是用頑童般的笑臉,以柔和的眼神傳遞著堅定信念。
從青海格爾木到西寧是最困難的一段行程。「要是我會上網,我一定會改變行程。」馬綽回憶起,「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到格爾木東站搭車去西寧,搭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有一輛車停了下來問我在那裡幹什麼。等我說完緣由,司機說你趕緊到北站去,這邊沒車到西寧。」
當地沒車,馬綽獨自一人步行將近七個小時到了格爾木北站。背著背包的馬綽在路邊舉著到西寧的搭車牌等了半個小時,終於有個司機停了下來。「上車後司機說他要到200公裡外的地方拿礦場設備,中途要把我放下來。我想能搭一程就一程了。」馬綽講起,「一出高速,我就看到茫茫沙漠,真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格爾木到西寧全程八百多公裡,其中四百多公裡是荒無人煙的沙漠。被司機放下來的馬綽十分忐忑,因為他根本不知這段路程中一半會是沙漠,所以背包中既沒有準備水,也沒有準備食物。當時,沙漠中的溫度有四十多攝氏度。
「沙漠中根本沒有路標,司機都是把油門踩到最高開的,車輛就如脫韁的野馬,每一輛車經過都會塵土飛揚,連我手裡舉的搭車牌和帽子都會被沙塵吹起,甚至我自己也開始打起轉來」。
終於,半個小時後一輛大巴停了下來。如往常一樣馬綽邊解釋自己的行程,邊往車上走。「司機說自己開的是民營車,不管多少都是要收點錢的。那個時候,我真的就快要妥協了,因為在那裡根本沒有人看到我。但是停頓一兩秒,想到自己一路的堅持,我還是堅持讓司機(免費)停車。瞬間,整個人熱淚盈眶。不是因為司機不載我而沮喪,而是為自己的堅持而自豪。」
就這樣,馬綽邊哭邊往前走,眼淚、汗水和著塵土為這位行者歌唱。司機遲遲不肯遠去,一直在緩慢地開動著車子,等著馬綽反悔。馬綽對車尾恭恭敬敬鞠了三個躬,「不管是否有人看到,我還是要把這種感謝表達出來。」抬起頭時,車已消失在漫天黃沙之中,只留下馬達的轟鳴聲仍在馬綽耳邊迴蕩。
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會開啟一扇窗。等了不到一個小時,馬綽順利搭上了一輛大巴車,開了整整兩天才最後到達西寧。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質疑,說他是在拿生命冒險。他總是心平氣和的回答:「我就要通過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陌生的世界,來喚醒社會的良心和環保的意識,一路上朋友的支持堅定了我的信心,我希望在旅途中將正能量傳遞下去。」
這種對善念的執著也是素食帶給馬綽的。雖然一開始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但後來他意識到「動物和人一樣都有選擇和享受生命的權利」,要敬畏和尊重一切生命。
這樣的行走,就像他路途中一直背在肩上的沉重背包,都是一種修行。走下去,背起來,都是一種姿態。
圖:一頭山羊給馬老師帶路,還友好地與馬老師合影
馬綽是個善良的人,在一個山頭上迷了路,在他孤獨無助時見到一隻山羊,他對山羊說:「羊羊,我迷路了,你能帶我下山嗎,謝謝你!」,沒有想到山羊能聽懂他的話,把他引到下山的路上。
馬綽說「關注素食的人越來越多,我真的很高興。吃素也是一種積德行善,呼籲大家了解素食,成為素食的受益者。」 人們的受益,鼓勵在路上繼續前行。
圖:馬綽老師題詞
有人問:素食環保行結束後,您還會繼續遠遊嗎?
馬綽:我相信未來自己依然在路上。
馬老師之和諧人與自然
「以素食,和諧人與自然」是每一個擇素而生的人,對於這個時代的一種擔當。馬綽老師正是最好的踐行者,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圖:面對自然,突然有種莫名的感悟
馬綽老師一路走來,不斷傳播愛心,在路上也不斷進步,提升。
吃是為了生存,但生存不只是為了吃。我想人生應為有進步,為修養的提升而努力。
當我們對眾生懷抱善意,世界將會回報我們以善。願這世間的充滿愛和善意,處處都感受到美麗。
當人心善時,動物都能感受到您的善良,願意接近,而不是見到就害怕。
在路上,可能是吃素食與心存善意的原因,遇到很多動物,動物都不怕他。
馬綽老師還在繼續前行,他邁向那個更美好的境界,希望「和諧人與自然」。
一顆熱心:推廣素食 兩皆有利:利人利己
數年時光:已經走遍八百城市 來來往往:無數好人幫忙
展望未來,助世界和諧美麗。
【相關連結】「每日一素」的倡議
圖:第三屆WVO世界蔬食組織大會的合影之一
2018年10月21日,【素行天下】發起人馬綽老師在日本東京第三屆WVO世界蔬食組織大會上,提出「每日一素」的倡議。他指出:每人每周一天不吃肉,已經不足以降低疾病風險和減少環境汙染。過量肉食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癌症等的發病率逐年遞增,同時也帶來諸多的環境問題並加劇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倡「每日一素」,就是希望人們在一天三頓飯裡,至少一頓飯採用全蔬食的飲食方式,這將有效預防、緩解並逆轉多種疾病,同時也對地球氣候異常、糧食短缺等問題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
馬綽老師,從2012年開始至今,在中國大陸、馬拉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臺灣等地做公益巡講800餘場,發放素食環保宣傳折頁15萬冊,影響數百萬人。在【素行天下】的旅途中,馬綽老師通過教導人們科學素食,幫助許多人重獲健康、重新認識和關注自己和這個世界。十年的茹素體驗、七年的巡講經驗,讓馬綽老師深知科學素食對於人類餐桌和地球環保的重要性。
馬綽老師倡導的「每日一素」以追求更為健康、有品質的長壽生活為目標,為人們找到一把正確開啟養生大門的鑰匙。同時,也為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盡己所能。
馬綽老師發願,今後在每一個行走的城市推廣「每日一素」,同時動員和呼籲海內外的同仁共同助力「每日一素」。他相信,隨著「每日一素」活動在全球的推廣,越來越多人每天至少一頓飯,用蔬食取代舊的飲食方式,這將成為新的環保風潮和養生方式。(文於2018年11月)
學習提示:
通過馬老師的經歷,我們是不是對吃素食更有信心呢,對環保愛護地球,積極向上也有所啟發呢!
感謝閱讀與傳播
祈願世界更美麗
弘揚素食 !助世界和諧美麗
素食網絡商學院好文章推薦:
吃素食的好處與利益
想素.享素,改變我體弱多病的體質-13期
秋天,吃點山藥:善補脾胃、美容養顏!-14期
瀑布之上海拔六百米|零汙染的原生態紅薯|守護大地,助農行動
教飲食|主食:紅薯餅|好吃讓人回味的紅薯
如何製作美味番薯幹
養生8 |胃好您才能吃好|養護好胃是大事(值得珍藏)
中國首家素食網絡商學院——幫助你健康、長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