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我縣小學英語教師學習活動觀理念和對教-學-評一致性認識,進一步提高科普繪本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科普繪本閱讀興趣。由教研室組織的桓臺縣小學英語基於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科普繪本教學研討活動,於12月22日在桓臺縣第二小學舉行。來自全縣近100名小學英語教師齊聚一堂,在教研員張秀玲老師的帶領下,充分享受了一次學習的饕餮盛宴。
本次教學研討活動分為三部分:桓臺二小的郭奉儀老師、城南學校的張靜老師分別執教研討課Down at the Waterhole;教研員張老師對兩節課例進行點評並做《基於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科普繪本教學課例分析》的專題發言。
郭奉儀老師執教的Down at the Waterhole一課基於學習活動觀的指導為學生創設不同層次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文本信息、梳理文本脈絡結構、感受生命的異同,從而引發學生對保護動物的思考。郭老師通過層遞式提問形成問題鏈,不斷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通過觀察圖片、問題引導、拼圖閱讀等方式,獲取梳理四種動物在不同時間水窪邊活動的文本結構圖,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郭老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對比來感受動物的異同,並感悟動物間雖有不同但和諧共生的真諦,以此引起學生對動物保護的思考,最後號召大家要保護動物和大自然!
張靜老師通過視頻導入,封面閱讀,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繪本的主題。張老師在處理文本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層層遞進。首先帶領學生梳理大象在一天中四個不同的時間做的事情,然後讓學生通過拼圖閱讀的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其他三種動物長頸鹿,獅子,老鷹在一天中四個不同時間做的事情,並在閱讀思考中完成思維導圖,提升了學生的對比類比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授課過程中,張老師巧用大量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為學生語言輸出搭建支架。最後遷移創新環節,延伸到其他動物,號召孩子們爭當動物保護大使,善待動物,升華了主題。
兩節展示課後,教研員張老師對兩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進行了詳細點評,既肯定亮點,也指出了不足。老師們通過張老師的點評,對課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隨後,張老師做了《基於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科普繪本教學課例分析》的專題發言。首先,張老師進行了學習活動觀、教-學-評一致性和科普繪本三個概念的闡釋,讓老師們明晰了科普繪本教學的指導理念;接著深度解析了學習活動觀理念下怎樣確保「教-學-評」的一致性:從「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是目標、「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是評價、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要嵌入評價活動三個重要方面讓老師們初步明確了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方向;最後以多維閱讀第4級Down at the waterhole為例,從解讀文本要深入、目標制定要精準、活動設計要遞進三個方面分析如何在學習活動觀理念下進行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張老師對基於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科普繪本教學進行了深度剖析與方向引領。
此次研討會的舉行,讓桓臺縣小學英語教師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收穫滿滿。大家且行且思,循著「深度學習」的探索之路,在小學英語科普繪本教學領域躬耕不息,慢慢求索!(耿慧 田璐克)
【來源:桓臺縣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