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著皮划艇遊古村,遊客樂在其中。
2020年中國濱海體育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月底在奉化舉行,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帆船運動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大型海洋體育賽事對濱海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搭建國際帆船運動合作發展平臺等熱門話題。
近幾年,以帆船為特色的水上運動在我市得到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2022年亞洲運動會上,寧波還將成為帆船帆板項目的主賽場,這對寧波帆船運動的發展更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在當天舉行的大會上,很多專家呼籲:寧波應高度重視帆船等水上運動項目對城市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高起點做好帆船等水上運動的發展規劃,重視體系建設,將帆船等水上運動打造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由中帆協首創的家庭帆船賽寧波站比賽,2019年在北侖梅山舉行。
帆船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副秘書長傅丹青在大會上著重分析了帆船運動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她提出的「把帆船作為城市發展新引擎」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世界上的體育運動,其他項目是被世界發現的,唯獨帆船是發現世界的。」傅丹青說,哥倫布駕駛帆船發現了新大陸,而鄭和下西洋則是世界外交和貿易史上的壯舉。如今,開展帆船駕駛訓練還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因為駕駛帆船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要學好數理化。
今年年初,24名荷蘭中學生在加勒比海域接受帆船航海訓練,原計劃訓練完成後從古巴乘飛機返回荷蘭,可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孩子們回國的航班被取消了。這時,一個大膽的決定「橫空出世」:在專業水手的幫助下,孩子們駕駛帆船,跨越重洋,歷時5周從古巴返回荷蘭,總航程達7000公裡。這個新聞事件,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帆船這種古老運輸工具的價值所在。
帆船有上萬種船型。帆船比賽的類型也非常豐富,有離岸賽、長航賽、場地賽等。更重要的是,帆船運動具有超長的產業鏈,一艘帆船由上千個零部件組成,帆船的製造、銷售、體驗、培訓、賽事、裝備,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具有強大的包容性。
此外,帆船運動有著極高的延展性。現在很多學帆船的孩子並不是想要成為職業運動員、叩開奧運會的大門,只是為了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而成年人學帆船則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體現了帆船運動在精神領域的延展性。另外,帆船運動還具有極高的產業價值,帆船技術的更新迭代非常快,足以支撐起這個產業。帆船比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技術的比拼,高科技在賽事上的應用非常迅速,相應地推動了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有帆船器材生產商30多家、帆船總量1萬多條、公共及商業碼頭50多個、船艇泊位5000個;做帆船運營的俱樂部有150家,在中帆協註冊的帆船俱樂部有200多家;常年參加培訓、一年參加兩到三次比賽的長期愛好者有5萬人,泛愛好者大約有20萬人,如果再加上單次體驗者,人數可能超過100萬;在中帆協註冊的全國性大眾帆船賽和青少年帆船賽每年有100多場,加上地方性賽事活動,每年總計有500多場,賽事活動數量增長較快。不過,從中國帆船產業的規模和現狀來看,無論是碼頭、帆船、俱樂部、消費人口、消費種類,都低於英國等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槳板等新興水上運動在我市興起。
發展帆船運動時機已到
前不久,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主席、前世界冠軍張小冬在考察寧波的水域條件以後表示:寧波地區應該成為長三角最重要的青少年與大眾帆船體驗、培訓和旅遊基地;寧波地區應該成為中國帆船最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文旅融合實驗基地及體教融合實驗基地。
傅丹青認為,以寧波為代表的長三角濱水城市,大力發展帆船運動、帆船產業的時機已經到來。從資源優勢上來分析,長三角地區水域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潛在消費人群,使得濱水城市大規模推廣以帆船為主體的水上運動產業成為可能。從國家戰略發展需要來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和健康中國、長三角一體化等涉及經濟、民生的國家戰略的提出,為中國走向海洋、利用海洋、開發海洋設定了新目標和新要求,帆船產業正在快速融入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建設,成為新的開發亮點。從百姓的生活需求來分析,長三角地區的居民在物質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能力、消費水平、消費需求正在不斷攀升,他們在這方面的強烈需求,也給體育旅遊產業特別是以戶外休閒為主的山地運動、水上運動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從城市發展的需求來分析,隨著近年來對城市環境特別是城市周邊江河湖海等水域的保護性開發,做好「水」文章、打造水上休閒產業,已經成為寧波及周邊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長三角地區各濱水城市大力發展帆船運動、帆船產業的時機已經到來。
世界帆聯理事、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校長曲春表示,世界帆聯對帆船運動最精準的定義體現在「體育、自然、科技」這6個字上面。帆船運動首先是一項體育運動,它與大自然有著密切聯繫,帆船運動是在挑戰大自然,同時利用了風力、水流等大自然給予的豐富資源。另外,許多高科技領域的成果應用,都會在帆船運動裡得到體現。從聯合國、國際奧委會到世界帆聯,都推出了2030可持續發展的計劃「議程」,可持續發展主要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要減少帆船運動對環境的影響,要使這項運動能夠可持續發展;二是這項運動本身的發展,包括賽事、運營理念及其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一定要做到可持續。
東錢湖帆船碼頭。
攻堅克難發展水上運動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該協會早在2012年就提出發展「兩桿經濟」,所謂「兩桿」,指的就是釣魚艇上的釣竿和帆船上的桅杆。在國際遊艇大家庭裡,釣魚艇佔50%、帆船佔20%。8年前,該協會提出40英尺以下的中小釣魚艇和帆船應該是中國水上運動未來發展的主力。經過8年的傳播,這個觀點已經得到國家相關部委和很多城市的認可。不過,目前國內在發展帆船、海釣等水上運動時,遇到的體制性難題和政策性瓶頸仍有不少。
「中國杯」國際帆船賽副總裁劉海嵐認為:舉辦一項賽事之前,一定要找到所在城市特有的基因。深圳在海域條件上不如青島、廈門和三亞,但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示範區,發展水上運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同時集合了很多民間力量,最終把「中國杯」國際帆船賽做成了「文化嘉年華」和國內最具規模最專業的大帆船賽事。現在,水上運動產業從政府層面到民間都蓄勢待發,只欠東風。劉海嵐給寧波的建議同樣是要找到自己的城市基因,做適合自己的賽事,以此來拉動整個水上運動產業的發展,包括船舶製造業及相關的金融業、服務業、培訓產業和教育產業。
在克利伯中國總經理胡焱眼中,寧波是長三角地區開展水上休閒旅遊產業最好的目的地。他建議寧波要向青島等兄弟城市學習,學習青島一步一步打造為「帆船之都」的成功經驗。在胡焱看來,賽事辦得再精彩,也不能忽視培訓這個板塊,只有把帆船人口做大了,才有可能讓這個產業健康發展。
寧波市釣魚協會會長包惠良認為,發展濱海體育休閒產業,安全問題不容忽略。近幾年,寧海、象山等地先後發生過釣魚艇翻船事故,「說到底,是由於海釣行業管理體系不健全、安全防範手段少、釣友風險意識弱造成的。」全國海釣錦標賽總決賽冠軍沈威則提出,希望政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管理工作,那些電魚、炸魚行為和「絕戶網」,必須嚴格禁止。
對於水上休閒運動產業未來的政策方向,鄭煒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把公共遊艇碼頭、客運休閒碼頭、旅遊碼頭列入港口規劃,因為只有公共遊艇碼頭才能接受40英尺以下的中小遊艇,只有公共遊艇碼頭才可以停中小遊艇、釣魚艇。
第二,制定國家層面的遊艇租賃管理規定,對於遊艇租賃業,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按客運船隻來管理。
第三,建議取消10%的遊艇消費稅。
第四,建議在幾個城市試點推出遊艇出海的便利化政策。
第五,建議金融部門參照住房、汽車的按揭模式,推出遊艇按揭貸款。
記者林海文/攝
製圖金雅男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