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學習:四疊體性中腦周圍蛛網膜下腔出血

2021-03-05 唐都神外資訊

        中腦周圍池性蛛網膜下腔出血(PSAH)的典型特點是以腦幹前方為中心的中腦周圍池出血。通常認為 PSAH 的病因是非動脈瘤性靜脈出血,故呈良性病程。

        四疊體池性 PSAH 是一種以四疊體池為中心的罕見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據以往報導,此種 SAH 和腦幹前 PSAH 一樣,是 PSAH 的一個分型,亦為非動脈瘤性出血。然而因為此類病例罕見,目前為止我們對其仍知之甚少。來自華盛頓大學的 Wallace 等向我們展示了 3 例四疊體池性 PSAH,此文發表於 15 年 10 月的 Clin Neurol Neurosurg。

        在 106 例非前循環動脈瘤性 SAH 病人中,有 17 人為腦幹前 PSAH,3 人為四疊體池性 PSAH。17 例腦幹前 PSAH 病人均未發現動脈瘤,而 3 例四疊體池性 PSAH 中,2 例在 2 次 DSA 和 1 次 CTA 後未找到出血來源(圖 1、圖 2)。1 例首次 DSA 陰性,複查 DSA 時見大腦後動脈 P2 和 P3 交界處一夾層動脈瘤(圖 3)。


圖 1.CT 平掃顯示以四疊體池為中心的蛛網膜下腔出血(A,黑箭頭)向橋前池延伸(B,白箭頭)


圖 2.CT 平掃見以四疊體池為中心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沿腦幹側方延伸(白箭頭)


圖 3.CT 平掃見以四疊體池為中心的蛛網膜下腔出血(A,黑箭頭)。旋轉三維 DSA 在右側椎動脈造影時發現一直徑約 2.5 mm 夾層動脈瘤位於 P2、P3 交界處(B,白箭頭)

        腦幹前 PSAH 是一種良性非動脈瘤性 SAH,目前認為其病因為繼發於大腦靜脈高壓的靜脈破裂。此外,穿通動脈破裂、血管腔夾層、毛細血管擴張症和海綿狀血管畸形亦被認為其病因。

        四疊體性 PSAH 是一種罕見 SAH,其出血範圍是以四疊體池為中心,局限在小腦上池和中腦周圍池之間。早先報導提示其呈良性病程,預後良好。雖然四疊體池性 PSAH 病因不明,但一般認為其為非動脈瘤性 PSAH 的一個變異類型。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可同等對待。

        近期的一篇 Meta 分析,納入了 40 篇報導包含 1031 個首次 DSA 或 CTA 陰性的 PSAH 病人。在複查 DSA 或 CTA 時有 0.78%(8/1031,95% 的置信區間為 0.23-1.32%) 的病人發現動脈瘤。統計分析發現,在初始評估和隨訪評估中 DSA 並不出優於 CTA。


        然而此 Meta 分析在收納研究對象時並未嚴格統一 PSAH 的定義,故將此研究結論直接應用於四疊體性 PSAH 的病人顯得說服力不足。

        非動脈瘤性 PSAH 中有一小部分可表現為以四疊體池為中心的 SAH。雖然四疊體性 PSAH 和傳統的腦幹前 PSAH 可能病因類似,但因病例數少,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遇到此類病例時仍需嚴格完善血管造影(至少兩次 DSA)以排除動脈瘤破裂。

原文轉載自丁香園

相關焦點

  • 蛛網膜下腔出血7大注意事項,避免再次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指腦底部或腦表面的病變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又稱為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常見疾病。如果平時存在無故噁心、嘔吐、暈眩的現象,可以考慮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膜刺激症或者神經障礙。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去醫院做檢測治療,一定要避免再次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症狀?
  • 胎兒及小兒蛛網膜囊腫
    cyst)是蛛網膜局部包裹 腦脊液積聚其中而形成,與顱內腦室系無溝通;   2)囊壁由蛛網膜細胞和膠原組成,囊腫可呈單腔 圓形 橢圓形或新月狀,囊腫早期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因此有持續增大的可能性;囊壁內存有脈絡膜叢樣組織,這種異位組織可分泌腦積液,導致囊腫漸行性擴大;  3)蛛網膜囊腫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為軟腦膜發育異常所致,後者多繼發與出血 外傷或感染;
  • 濰坊市中醫院提醒睡夢中突然頭痛噁心可能是蛛網膜下腔出血
    經檢查患者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雖然名字叫瘤卻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壁上鼓起的一個『小囊腔』,囊腔壁也就是鼓起來的很薄的血管壁。腦動脈瘤可以發生一個,也可同時發生多個,隨著動脈血的搏動性衝擊,這個囊腔可能會越來越大,一旦破裂,血液就像洪水一樣沿著蛛網膜下腔擴散到整個大腦表面。」
  • 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52:20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René Post團隊研究了超早期氨甲環酸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對臨床結局的影響。
  • 研究|腦室外引流在腦出血中的應用進展
    ,其發病率低於缺血性腦卒中,但危險性遠高於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的死亡率較高,佔所有腦卒中病例的10%~15%,發病後1個月內甚至可達40%以上。腦出血因病情急驟兇險亟須迅速處理,而影像引導下的腦室外引流不能作為緊急置入時的常規方案,但適用於初次腦室外引流置入不良後需要更換引流管、鑄型腦室出血時需第二根引流管置入等情況。此外,在小腦出血破入腦室病例中,影像引導下的立體定向技術耗時長、風險高,而應用象限和量角器定位的方法可獲得經濟有效的穿刺路線設計和較好的預後。
  • 腦室內出血
    腦室內出血,更常伴隨於自發性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場合裡。臨床意義患者的評估重點,在於確定出血的潛在病因,這可能對治療有重要意義。繼發性的腦室內出血更多見,發生於自發性顱內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情況下。
  • 一文讀懂:腦澱粉樣血管病的影像學識別
    出血部位與血管澱粉樣物質沉積的分布有關,最常見部位是皮質及皮質下或腦葉等區域,小腦也可發生但不常見,腦幹及大腦半球深部結構一般不受累。CAA 相關的腦出血與其他原因的腦葉出血臨床表現相類似。為急性發作的神經症狀,如頭痛、癲癇、意識障礙等。腦葉出血可破入蛛網膜下腔出現相應症狀。病例 1:一位表現為腦葉出血的 65 歲男性患者。圖 1 (A)  軸位 CT 急性的右側額葉出血.
  • 鞍上池蛛網膜囊腫伴腦積水的兩歲小患者
    這是一個的兩歲的小患者,一歲半時可自行獨立逐步行走,兩個月前開始出現行走步伐倒退、搖晃,步態不協調,經頭顱MRI檢查提示腦室擴張,腦室旁水腫,鞍上池蛛網膜囊腫,囊腫擠壓中腦導水管。小患者入院第三天進行軟性神經內鏡下鞍上池囊腫造瘻術+三腦室底部造瘻術,術後第四天經頭顱MRI檢查,鞍上池蛛網膜囊腫明顯變小,腦室擴張較術前減輕,腦室旁水腫減輕。術後第七天出院調養。三個月之後小患者來院複查時已經不需要家長扶持就能自行行走,行走步伐穩當,還調皮地在病房樓道裡小跑。
  • 以發作性右上肢麻木無力為臨床特徵的腦澱粉樣發作一例
    TFNE由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鐵質沉積引起, 提示症狀性顱內出血的危險性非常高, 因而應避免抗栓治療[3,4]。其機制包括急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血液成分刺激皮質導致播散性抑制、局灶性癇性放電和局部血管痙攣等。臨床觀察發現, 部分患者發作期腦電圖監測表現為病灶局部發作性慢波, 提示與偏頭痛發作類似的皮質播散抑制[5]。
  • 雙語病例丨腦內神經上皮囊腫(MRI表現)
    影像表現:左額葉白質見一單純腦內囊腫,輪廓光滑,大小約2.9cm。增強無強化,無周圍水腫。不與腦室或表面的蛛網膜下腔相交通。Pilocytic astrocytoma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Multinodular and vacuolating neuronal tumorCystic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鑑別診斷:神經上皮囊腫擴大的血管周圍腔隙
  • 腦、腦膜相關解剖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brain腦grey matter灰質white matter白質cerebrum大腦cerebral hemisphere (telencephalon)大腦半球(端腦)cerebral lobes and gyri腦葉和腦回frontal lobe額葉
  • JACC綜述: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和神經源性心臟損傷
    4.1%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會發生嚴重心臟事件,包括急性心梗、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臟性死亡;而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這一比例為9%。如果心血管併發症發生在卒中後30天內,則歸類為卒中-心臟症候群;若心臟事件發生在這一時間之外,則定義為可能的長期併發症。
  • 強生醫療宣布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創新產品上市
    適逢第15個世界卒中日,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於今日宣布旗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創新產品 -- 遠端閉合雙層網籃取栓器(EmboTrap II)正式上市。該產品提高了不同類型血栓的一把再通率[1],為更多腦卒中(俗稱「中風」)患者提供臨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