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球貨幣發展方向是什麼?周小川解析

2020-12-26 和訊銀行

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周小川表示,去年夏天,Libra出臺的時候,有一些居高臨下,這個貨幣出來以後,將來很多其他國家的貨幣就有可能會取代掉,導致了大家關心貨幣主權的問題,也擔心美元化或者被其他貨幣所取代的問題,也擔心有些國家它自己宏觀調控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措施是否還能順利執行的問題,總之產生了很多擔心。它當然提出盯住一攬子貨幣,但是也沒有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做法,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現在它修改的第二版是只盯住美元,因此很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是會擔心美元化的。

那麼美元化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有一些是比較極端的美元化,辛巴威在非常高額的通貨膨脹之後,比較全面的美元化。也有許多國家是局部的美元化,按照他們存款的性質或者是他們貨幣使用的性質,這個國家可能有百分之幾十的使用都是美元,也就是部分是美元化的。這些國家都會抱怨會因為美元化帶來很多問題,因此這是需要關注的點。

周小川指出,像香港是搞了RTGS,一個是香港監管局指定滙豐銀行負責美元清算,渣打銀行負責歐元清算,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清算,這樣的話他們可以承擔起這方面的工作。從香港的系統來講,香港和內地是一個時區,但是和美元和歐洲不一個時區,所以跨時區的時候,還是會有少量匯率方面的風險,但是大型商業銀行掌控的能力也還是比較強的,另外也有一些風險管理的工具。另外在一天之內這個匯率的變動,也會是比較小的。那麼在央行之間也可以有類似的安排。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不一定要搞全額,像RTGS是一個實時的全額結算系統,其實有些東西是可以軋差以後再進行交易的。也是由於時間的原因,你可以當天處理,如果大家匯率都比較穩定,也可以三五天一個禮拜再處理,總之安排這樣的交易匯率風險是相對比較小的。同時中央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應該說利用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利用保險的能力都是相對比較強的。

周小川稱,去年Libra出臺的時候,瞄準了跨境匯款。跨境匯款雖然也是一種需要,如果跨境匯款能夠用一攬子貨幣,或者是美元來加以實現,用Libra技術來加以實現,那麼它落地以後,比如說美國打工的,遣回到墨西哥,這個錢能不能在當地零售方面使用,能不能夠實現購買,如果是零售系統沒有支持的話,那麼它還是需要把匯完的款再放回本地,再放回本地的時候又涉及到可能兌換方面有沒有匯率問題,有沒有政策方面的障礙,是否方便。所以說零售系統、支付系統還是更基礎的內容,如果零售系統搞好了,同時又暫時避免大家對於美元化的擔憂,像剛才所說的方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匯款問題實際上也就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匯款問題有些障礙不在技術方面,而是在於政策體制方面。

在匯款的交易時刻,如果就實現兌換的話,那麼在這個兌換的過程中匯率問題實際遵從了市場規律,較少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障礙。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審查是否是洗錢,是否有恐怖融資,是否有毒品,是否有賭博等等這類的問題。同時,如果是一個月匯一次款,或者三個月匯一次款,總共金額也就不會太大,也容易審查,這個數量可能是相當於經常性,不至於造成資本性或者大金額的欺詐、洗錢這些行為。

他表示,仿照上述零售交易的這種做法,匯款應該不存在太大技術上的問題。當然匯款裡面,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管理問題,也會涉及到匯率的問題。最好來講,涉及到雙方的金融機構還是要安排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能夠覆蓋風險和操作上的成本,這樣導致各種新的方案、新的創新都能夠有比較客觀的成本核算。

「我們說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大家也不見得能夠看得準。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不管是SDR還是SDR的變種,也許真是大國,比如說美國,將美元全球都適用了,既然出現這種情況,照我們剛才這種思路,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也不成問題的,而且很多方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他說。

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能夠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就是說和現有的體制和以前所形成的體制具有比較好的銜接性,向後也有相當好的適應性,這種做法就和Libra或者現在Diem所形成的思路有明顯的差別,也和Token base數字貨幣也有一定的差別。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央行原行長周小川這樣說……
    圖說:上海金融論壇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利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和雲計算的處理能力,可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周小川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 周小川談跨境支付便利化: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IT發展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 通脹、幸福感與貨幣政策,從周小川的論文看未來市場
    除了提出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考慮,周小川還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我們用通脹率這個指標究竟想知道什麼?他認為可能主要有這麼幾項:1、人們經物價校正後的真實收入(名義收入要扣減通脹)究竟怎麼樣?2、用可比的同等收入能購買到什麼樣的生活水平?
  • 關於人民幣等問題 周小川有最新發聲
    來源:證券時報網關於人民幣等問題,周小川有最新發聲!疫情後全球金融經濟格局如何?未來全球貨幣發展方向如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突破點在哪?周小川:IT發展促進跨境支付便利化 互聯互通或有新操作方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線出席2020上海金融論壇並發表主題為「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的主旨演講。在他看來,科技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支付會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
  • 周小川: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主題是「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周小川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提升通訊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數據處理的能力後,可以調整工作量的分布,可能會使支付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在避免影響到別國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的基礎上,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實現兌換,以及對實現兌換條件的審核,可以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可能性的方案。
  • 數字貨幣的含義及運營體系是什麼?
    然而,時代的發展已然將電子貨幣推向了一個新的世界。近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進入內部測試階段,同時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等城市進行試點,隨之而來的是對數字貨幣的再一波討論。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呢,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一樣嗎?
  • 周小川:利用交易瞬間,能為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帶來什麼?
    記者丨馬曉甜在12月13日舉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就「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發表了主題演講。周小川稱,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數字貨幣,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
  • 周小川深度解讀:DC/EP和數字人民幣e-CNY
    數字貨幣的新技術和新走勢又該如何面對?周小川在分享中主要聚焦了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和電子人民幣e-CNY兩大問題。他首先簡單回顧了中國支付體系現代化的進程。2012年之前,第三方支付,特別是利用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第三方支付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缺少管理和協調主體。
  • 周小川撰文談通貨膨脹,專家:如何定義和構建廣義價格指數也至關重要
    周小川在文中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會面臨幾個方面的不足: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西澤研究院長趙建教授發表的演講主題為《金融危機與貨幣政策:思想史、現實困境與未來》。 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從主動規則到被動相機抉擇 過去,我們熟知的有弗裡德曼規則、泰勒規則。現在,是不是全球都在相機抉擇,走一步看一步?這個會對市場產生什麼預期?會不會通常說的市場已經綁架了央行?的確,如果一個貨幣政策沒有了規則,沒有了明確的預期,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問題,貨幣政策效果會大打折扣,就是理論上說的動態不一致性。
  • 周小川、易綱、方星海重磅發聲!「一帶一路」並非債務陷阱 人民幣...
    在疫情以後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發展的融資能力,(融資能力)將會變弱。再有是債權人方面,如果發生債務違約或者是顯著地進行債務重組,包括像AIIB(亞投行)這樣的機構,其財務健康性受到損害,會影響到未來的融資能力、評級、服務『一帶一路』的能力,這個長遠影響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周小川稱。
  • 全球最值錢的貨幣是什麼,不是歐元?人民幣發展趨勢被看好
    貨幣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從小的方面來說,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錢的,從大的方面來說,貨幣對於國家的發展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在最近的150年中,國際上的主要存儲貨幣就是英鎊和美元,而且現在美元就是主要的存儲貨幣了。
  • ETE區塊鏈數字貨幣行動支付的未來
    一、ETE數字貨幣將為打造區塊鏈真正應用落地場景而生隨著比特幣、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未來數字貨幣將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越來越多的交易將在網際網路上完成。雖然目前各國對於其監管力度會各有不同,但出發點均是在有限的空間內積極推動其前進。以中國為例,尤其在行動支付領域遙遙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
  • 數字貨幣錢包移動端是未來區塊鏈市場必要發展趨勢三體本金SUEx應...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 數字貨幣使用用戶的不斷增多,各種區塊鏈應用場景的逐漸落地,越來越多的用戶轉帳的需求越來越明顯,而使用錢包轉帳也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在這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從傳統的生活方式慢慢轉變成了數位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背後,這些先後湧現的「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數字加密貨幣:以比特幣為例數字加密貨幣主要以「比特幣」為代表,衍生出以太幣、萊特幣等數千種。零售型場景下的央行數字貨幣用區塊鏈有些瓶頸,包括性能瓶頸和安全性瓶頸。 對於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DLT)的一些技術特性,如去中心化,周小川認為,需要考慮去中心化是不是支付體系現代化所真正需要的特性,「其實不見得,而且搞不好還可能帶來不少弊端」。對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周小川認為,現有系統特別是帳戶系統,被篡改的概率極低。
  •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發展及各國推行的原因
    也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備受關注的一年,各國對央行數字貨幣的不斷的探索與推動,也預示著CBDC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國際金融的一部分。什麼是CBDC?央行數字貨幣 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給出其定義為: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由中央銀行以數字方式發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貨幣 。
  • 貨幣與貨幣符號的區別及比特幣的未來
    目前曾經作為貨幣的金,銀,銅都已退出了貨幣的舞臺,現時使用的都是貨幣符號!貨幣符號屬於一種信任體,是沒有價值可言的,用紙,用數字,或者什麼也不用僅憑信任也可以!舉個例子:A和B互相信任,他們的交易或支付什麼也不用,全憑信任,當然可以月結一次,或年結一次,口頭上對下帳即可!
  • 金融科技遭遇強監管,數字貨幣駛入快車道
    另一方面,全球36個國家央行已試點或正在布局央行數字貨幣的工作,在中國,地方政府熱情試水數字紅包,深圳最近也再次發放了2000萬元數字紅包,18萬民眾踴躍抽籤。數字貨幣正式寫進五中全會公告裡,顯見其承擔著殷殷期望。作為金融科技最具探索價值的方向,數字貨幣在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跨境結算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場景應用空間。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動向將如何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