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周小川表示,去年夏天,Libra出臺的時候,有一些居高臨下,這個貨幣出來以後,將來很多其他國家的貨幣就有可能會取代掉,導致了大家關心貨幣主權的問題,也擔心美元化或者被其他貨幣所取代的問題,也擔心有些國家它自己宏觀調控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措施是否還能順利執行的問題,總之產生了很多擔心。它當然提出盯住一攬子貨幣,但是也沒有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做法,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現在它修改的第二版是只盯住美元,因此很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是會擔心美元化的。
那麼美元化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有一些是比較極端的美元化,辛巴威在非常高額的通貨膨脹之後,比較全面的美元化。也有許多國家是局部的美元化,按照他們存款的性質或者是他們貨幣使用的性質,這個國家可能有百分之幾十的使用都是美元,也就是部分是美元化的。這些國家都會抱怨會因為美元化帶來很多問題,因此這是需要關注的點。
周小川指出,像香港是搞了RTGS,一個是香港監管局指定滙豐銀行負責美元清算,渣打銀行負責歐元清算,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清算,這樣的話他們可以承擔起這方面的工作。從香港的系統來講,香港和內地是一個時區,但是和美元和歐洲不一個時區,所以跨時區的時候,還是會有少量匯率方面的風險,但是大型商業銀行掌控的能力也還是比較強的,另外也有一些風險管理的工具。另外在一天之內這個匯率的變動,也會是比較小的。那麼在央行之間也可以有類似的安排。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不一定要搞全額,像RTGS是一個實時的全額結算系統,其實有些東西是可以軋差以後再進行交易的。也是由於時間的原因,你可以當天處理,如果大家匯率都比較穩定,也可以三五天一個禮拜再處理,總之安排這樣的交易匯率風險是相對比較小的。同時中央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應該說利用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利用保險的能力都是相對比較強的。
周小川稱,去年Libra出臺的時候,瞄準了跨境匯款。跨境匯款雖然也是一種需要,如果跨境匯款能夠用一攬子貨幣,或者是美元來加以實現,用Libra技術來加以實現,那麼它落地以後,比如說美國打工的,遣回到墨西哥,這個錢能不能在當地零售方面使用,能不能夠實現購買,如果是零售系統沒有支持的話,那麼它還是需要把匯完的款再放回本地,再放回本地的時候又涉及到可能兌換方面有沒有匯率問題,有沒有政策方面的障礙,是否方便。所以說零售系統、支付系統還是更基礎的內容,如果零售系統搞好了,同時又暫時避免大家對於美元化的擔憂,像剛才所說的方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匯款問題實際上也就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匯款問題有些障礙不在技術方面,而是在於政策體制方面。
在匯款的交易時刻,如果就實現兌換的話,那麼在這個兌換的過程中匯率問題實際遵從了市場規律,較少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障礙。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審查是否是洗錢,是否有恐怖融資,是否有毒品,是否有賭博等等這類的問題。同時,如果是一個月匯一次款,或者三個月匯一次款,總共金額也就不會太大,也容易審查,這個數量可能是相當於經常性,不至於造成資本性或者大金額的欺詐、洗錢這些行為。
他表示,仿照上述零售交易的這種做法,匯款應該不存在太大技術上的問題。當然匯款裡面,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管理問題,也會涉及到匯率的問題。最好來講,涉及到雙方的金融機構還是要安排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能夠覆蓋風險和操作上的成本,這樣導致各種新的方案、新的創新都能夠有比較客觀的成本核算。
「我們說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大家也不見得能夠看得準。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不管是SDR還是SDR的變種,也許真是大國,比如說美國,將美元全球都適用了,既然出現這種情況,照我們剛才這種思路,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也不成問題的,而且很多方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他說。
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能夠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就是說和現有的體制和以前所形成的體制具有比較好的銜接性,向後也有相當好的適應性,這種做法就和Libra或者現在Diem所形成的思路有明顯的差別,也和Token base數字貨幣也有一定的差別。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