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們,你知道在用的面膜成分是什麼嗎?你知道這些成分哪些是不好的嗎?你是否被商家宣傳的噱頭搞蒙了?在挑選面膜時,看到含什麼成分的面膜不能買?
面膜作為一種簡單的護膚方法,已經成為日常護膚必不可少的產品。面膜具有保溼補水、美白潤膚、修護抗敏、提拉緊緻等功效,深受人們的喜愛。正規的成分標註都是按照含量(百分比)從大到小排列的,一般排最前面一個的都是水,就是說水含量最高,以此類推。
對面膜了解多少?面膜成分分析:
保溼劑成分分析:
面膜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就是水了,而在增稠型的精華液中,第二大添加量就是保溼劑。
最常見的保溼劑為各類小分子多元醇類,比如甘油,丙二醇,丁間二醇等。這類保溼劑的保溼原理在於分子結構中含有羥基,通過氫鍵能夠結合周圍的水分子起到保溼作用。
此外還有高分子類保溼劑,最常見的就是透明質酸。當然,其它非多元醇類常見的保溼劑還包括胺基酸,膠原蛋白,PCA-鈉 等等。
在所有的成分中,排在保溼劑的第一的是甘油。甘油是一種廉價而質優的保溼劑,幾乎在絕大部分護膚品中都有添加。但甘油量添加多了,會有粘膩感哦。丁間二醇,丙二醇相對會沒那麼粘,不過丁間二醇較貴,丙二醇添加過多容易導致皮膚滲透性加強,將外界刺激物帶入皮膚,引起皮膚刺激。排在較後的成分透明質酸的價格高,保溼性能好,膚感也好,算是面膜產品中必備的保溼成分了。當然透明質酸一般添加量不會很高,一般在0.1%~0.5%之間,也就是小於1%的添加量以下。
最常見保溼劑成分排序:甘油>丁間二醇>丙二醇>透明質酸(鈉)>蘆薈
防腐劑成分分析:
化妝品防腐劑的安全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熱門話題,由於面膜中水含量非常多,其原料如油脂、胺基酸等,容易受微生物汙染,另外,面膜生產環境也要求高,對防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防腐劑也是面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許多面膜中含有的致敏性防腐劑指的是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也常被稱為尼泊金酯(Paraben),包含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多種。是防腐劑含量成分最多的。這類元素由於可以被人體快速吸收、代謝並排洩,被認為是安全性頗高的防腐劑。
最常見防腐劑成分排序:羥苯甲酯>雙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甲基異噻唑啉酮(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羥苯丙酯>DMDM乙內醯脲>甲基氯異噻唑啉酮>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咪唑烷基脲>羥苯乙酯>>山梨酸鉀>苯甲醇>苯甲酸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少使用的防腐劑成分,比如氯苯甘醚,季銨鹽-15,脫氫乙酸鈉。
有些防腐劑成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比如苯氧乙醇會對皮膚產生灼熱感,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可能產生過敏等。更有一些老式的防腐劑比如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等是可以淘汰的。
增稠劑成分分析:
粘度調節成分主要是讓面膜看上去更厚實一些,沒有粘度調節劑的精華液會讓人覺得沒有料,因為這樣面膜紙裡會全是水一樣稀的精華,將面膜貼到臉上時精華液就會容易流到身上去了。因而粘度調節劑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選擇不好或添加量不對還會讓面膜用後過於粘膩。
最常見粘度調節劑成分排序:卡波姆>黃原膠>羥乙基纖維素>丙烯酸(酯)類/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聯聚合物。
這類高分子聚合物成分一般是造成你使用面膜後,再使用其它護膚品感覺有些搓泥的重要原因。此外,還有小核菌膠,也具有保溼和粘度調節作用,不過比較貴,在國內上市的面膜中用得不算普遍。
美白成分分析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款自稱能快速美白的面膜,但是其美白成分消費者卻不清楚。
最常見美白成分排序:維生素C>甘草萃取物>桑葚萃取物>美拉白>胎盤素>果酸>熊果素>曲酸等。
面膜含有的果酸成分,有煥膚功效,雖然能起美白和去角質效果。不過果酸過多會腐蝕皮膚使其變薄,皮膚變得很敏感,細看可看到皮膚下的毛細血管。
但是,這些成分都不可能讓你用完幾次就快速美白的,市面上出現的那些快速美白面膜,大多數是鉛汞超標,鉛汞化合物常被無良廠商用於美白祛斑的面膜中。長期使用皮膚可能暫時性變白,可是皮膚嚴重纖維化,敏感脫皮怕光等問題隨之而來。更有甚者將對自身機體所有器官以及神經系統造成巨大損害。甚至導致失明。
另外,即效美白的面膜很可能是因為添加了二氧化鈦、螢光增白劑導致的。加入螢光劑的美白面膜,在紫外光線的反射下會顯得很白,但是如果你一旦停用,皮膚表面殘留的螢光劑洗去後就會恢復原樣了。而如果你一直長期使用,那麼這種螢光劑長期停留在你的臉上那也是十分恐怖的事情。
植物提取物成分分析:
植物提取物在面膜中是很重要的配合宣傳的成分,但添加量難以判斷,真真假假,說不清楚在產品中到底有沒有什麼具體作用。
最常見植物提取物成分排序:庫拉索蘆薈葉提取物>海藻提取物>綠茶提取物>人參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小黃瓜提取液>仙人掌花提取物>燕麥提取物>當歸提取物
舒緩成分成分分析
面膜功效高,成分高滲透型好,但是在有效成分能更有效進入皮膚的同時,也會將外界刺激物帶入皮膚引起刺激。因而舒緩成分的添加變得重要起來。
面膜貼中常用的舒緩成分有如下:尿囊素>紅沒藥醇>甘草根提取物>積雪草提取物等。其中各類面膜用得比較多的是尿囊素。
pH調節成分分析
pH調節成分主要是用來調節精華液的pH值,以保證各個面膜成分能夠在適當的pH範圍內能夠穩定下來,所以在化妝品中大量使用。
最常見ph調節成分排序:三乙醇胺>檸檬酸>氫氧化鉀>乳酸> 氫氧化鈉>檸檬酸鈉>乳酸鈉>胺基酸(如精氨酸,穀氨酸等)。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氫氧化鉀這類強鹼性的化學成分對皮膚有害,其實作為面膜成分,其添加量小,到了面膜產品裡早就被中和成鹽和水了。不用擔心會傷害皮膚。而後面的乳酸,胺基酸類都是pH調節的不錯成分,順便還能保保溼。
在挑選面膜時,看到含什麼成分的面膜不能買?
1、水楊酸。常見於去除死皮、抑制痘痘、調節水油平衡的面膜中,但是,它的含量不能超過0.4%,一旦超過,就有可能會灼傷肌膚。
2、酒精。因為酒精很容易揮發,會帶走肌膚的水分。高分解能力在分解面部油分的時候,也破壞了皮膚自身的水脂膜,從而導致角質蛋白纖維化,皮膚會變得脆弱而易老化。
3、果酸。一般宣傳果酸具有很好的煥膚功效,但其實它的原理主要是用酸來腐蝕皮膚使其變薄,從而起到美白和去角質效果。使用起來效果看似很明顯,但是在同時肌膚也變得又薄又脆弱敏感,甚至還能看到肌膚下的毛細血管。如果在塗抹果酸後,肌膚不注意防曬隔離,暴露在陽光下特別容易曬黑,色斑的情況還會更加明顯。
4、重金屬超標。據醫生分析,重金屬超標導致面部生黑毛,如果化妝品中添加了過量的汞、鉛等重金屬或者是皮質類固醇激素,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使人出現記憶力衰退、失眠等症狀,嚴重的還能造成腎臟的損害。
5、添加苯氧乙醇。添加苯氧乙醇等對人體有害,假面膜的外包裝與正品無異,被模仿的面膜正品中含有抗皺功能的腺苷成分,然而假貨中不但沒有這一成分,反而添加了苯氧乙醇等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成分。
6、含螢光劑可致癌。有些面膜含有螢光劑,螢光劑反射淡藍色螢光,和膚色中和後,會讓皮膚看起來光彩亮潔,但輕則致皮膚過敏重則有癌變可能。
7、鉛汞超標。很多美白祛斑面膜中含有鉛汞化合物。如果長期使用皮膚可能暫時性變白,但是皮膚也會嚴重纖維化,出現敏感脫皮怕光等問題,甚至還可能對器官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