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興趣小組 - 10月份讀書會活動札記
《青春咖啡館》
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
導讀者 : 程建智C』est Paul
一場讀書會,
把平面的書導讀成一張立體的地圖,
故事情節就像法國新浪潮電影般,
充滿不確地性與微小的失落與希望!
現場討論的氣氛,
就像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互相噓寒問暖,
心靈如此貼近的讀書會,
10月精彩回顧,情節歷歷在目!
10月的讀書會,創新地舉辦2場分別為11日(周日)與16日(周五)。由於第一場精彩的導讀以及會後的踴躍討論,第二場依然吸引了不少書友們前往聆聽由大Paul博士候選人所導讀的《青春咖啡館》。第一場的參與者當場熱烈的討論與分享,也讓導讀者大Paul 整理了書友的反饋後於第二場有了「加料版」的內容,周末的夜晚說著50~60年代巴黎的故事,法式風格耐人尋味的情節讓大家在結束時還捨不得離去!
《青春咖啡館Dansle café de la jeunesseperdue》,由法國當代文壇重要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創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是他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導讀者是法國高等社科院語言學博士候選人C』est Paul程建智。讀書會進行之前,已經聽到不只一位的書友提到,這本書不好讀、很難進入小說內容,但大Paul憑藉著對文學的熱愛及他的巴黎生活經歷, 巧妙地轉換時空背景,使每人都彷佛身處巴黎、身處1950~1960年代的法國,回到那個青春年代,從起初時的一無所知,跟著Paul用一張張巴黎的地圖與照片來講解,人物也就漸漸清楚了。
首先Paul運用視覺畫面及旁白書中文字,讓書友們彷佛與女主角露琪一同遊走在她熟悉的巴黎街頭。接著,Paul為我們解讀1950~60年代的法國歷史文化背景,當時法國正經歷殖民體系的瓦解、許多人深陷在沙特存在主義的意識流中-對存在產生質疑,因此讀者必須跳脫現今商業世界的角度,跳到如此頹廢的世界,才能更深刻感受法式文學中人物的憂鬱情懷;最後,在Paul、Monalisa以及書友們的QA互動分享下,每位書友一步步拼揍出對青春的印象,喚起對幸福的共鳴。今晚,場景從巴黎孔代咖啡館轉換到上海質館咖啡館,我們正青春~卻不迷失!
蒙迪安諾式的巴黎街頭夢遊
小說的場景發生在1960年代的巴黎,『歡迎來到如此頹廢的世界。』Paul如此說。簡報的開頭,Paul博士下了此標題-《蒙迪安諾式的巴黎街頭夢遊》。蒙迪安諾式,即以第一人稱、不帶任何評判的意識流寫法,他一邊寫著,故事中的人物即慢慢浮現。《青春咖啡館》平鋪直述地敘說著一位二十二歲巴黎女孩的逝去,以四個人的角度拼湊著女孩露琪的人生。看似不打草稿、蒙著眼睛寫劇情,其實不然,作者巧妙地利用巴黎20區的特色劃分書中世界,真假穿插、虛實交替地一步步描繪出女主角的生命歷程。從混亂的巴黎北邊開始,那是她離家出走的克裡希大道、母親工作的紅磨坊,未成年的她彷徨地遊,最後她選擇逃脫,越過塞納-馬恩省河來到南邊,是較精華的巴黎十五區、聖日耳曼拉丁區,在這裡她遇見了如夢似幻的愛情,來到了咖啡館。對她來說,只有逃脫才是生命的意義。她不斷的逃跑、逃避,但跑過整個巴黎的她,看著白色聖心堂,一個她心中的香格裡拉!但她還是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最終跑出了自己生命...。
對青春的印象
有人問:『書中的人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後露琪為什麼會選擇跳下去結束她的人生?』Paul回答:『老實說,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或許是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吧,站在旁觀者角度閱讀總是冷靜。假若我們身處在1950~1960年代的法國,經曆法國殖民體系瓦解的時代、深陷沙特存在主義的影響、和露琪一樣正值二十二歲的青春年代,當時的人們正處於對存在有種質疑、恐懼社會失序及人之渺小,那麼便不難理解她的選擇,也開始懂得體會她複雜的情緒。
Monalisa說,『這本書讓回想起我19歲時獨自一人在裡昂念書的那一年。裡昂,一個與臺北完全不同風格的城市,晚上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很多時候就是遊走在空空蕩蕩的街道上,我可以想像露琪那樣彷徨地走著。』
淑慈姐也與我們分享,『還記得嗎?1940年代的臺北街頭,是披頭四(Beatles)正流行、路旁林立著許多coffee shop的年代,那時的我們都還年紀輕輕,也曾經迷失在追尋生命意義、執著在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上,考試分數成為我們存在的唯一意義,兒女情懷左右我們存在的價值。很多身旁的朋友因此迷失了自己,慶幸我們因為受到約制的傳統教育影響,心中有目標而努力到現在,但我也曾經歷過身旁的朋友,最後過不了關而選擇逃脫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鼓勵大家多多參與像1881的活動,如讀書會、共好講座等,聽別人的分享,我們期待在這個咖啡館裡,正值青春迷失的你,可以獲得指引;走過青春成長的你,也可以拉別人一把。讓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你找到你的幸福了嗎?
『怎麼樣,你找到你的幸福了嗎?』Monalisa臨時起義地問在場的大家,並挑選了三位回答她們認為的幸福。
『過去,我心中成功的定義是,老闆眼中的好員工、先生眼中的好太太、小孩的眼中的好媽媽。但這樣的人生過的都沒有自己。留職停薪這三個月,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也讓我體驗到「平實的人生」就是幸褔,或許你與先生手牽手走在路上,這就是幸福。』
『前陣子,我看了一本書楊定一博士的《靜坐》,他說,靜坐就像回到五歲小孩的狀態。自從我有了女兒以後,我彷佛再過一次我的人生,看見她不為什麼就很快樂,我發現,「做自己,其實很幸福。」』
『我的人生從絢爛歸於平靜,我才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就是幸福。」』
導讀者總結
有人問Paul博士, 「身為一位法國語言學的專家, 怎麼去判定好或壞的書, 抑或是如何閱讀這種非常法式文學的書?」Paul博士回答:「文學沒有好與壞, 只有喜歡與不喜歡, 閱讀時有沒有對這本書產生共鳴。」當我閱讀這本書時, 我的腦海中開始架構了這些街道的名稱,它帶我回到那個我曾經生活過的熟悉巴黎。你問我,究竟女主角露琪找到她的幸福呢嗎?老實說,我並不認為整篇小說有特意地追尋什麼,作者留給大家一個想像空間(open ending)。至於「我是否找到我的幸福了呢?」Paul博士看著蒙娜莉薩笑著, 不語, 留給每位讀者自己去定義、並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紀錄與撰稿:Kristi
編排與校稿:Sally Liu &小魚
官網:http://www.1881tpws.org/
官方微信:TAIWAN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