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共相長,師生同進步,自3月2日我校通過泛雅平臺有序開展線上教學以來,各位海大教師搖身一變晉升為新時期的「網紅主播」,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避免尖峰時段各大平臺出現的擁堵、卡頓現象,部分課程的教師使用ZOOM、騰訊會議、釘釘等進行實時互動。直播平臺涉及的資源共享、網上教學組織和管理、網上題庫建設、在線考試和閱卷等各項技能必須得「get」,否則觀眾不但不會打賞,還會美其名曰「out」。
雖然師生不能在校園裡、在課堂上面對面授課交流,但是,教師們發揮「十八般武藝」,以在線課程、視頻交流等形式,突破「時空」限制,與學生共同學習專業知識,討論解決學習困難,助力學生成長。
水產與生命學院
龔小玲是水產與生命學院發育生物系教師,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生物科學)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一流線下課程《魚類學》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課程《魚類學》主講教師,漁經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從教22年。
憑著20幾年的教學經驗,1月底當教育部發布推遲開學通知時,她就敏銳地察覺到大學在線教學可能性,積極地熟悉釘釘、騰訊會議、ZOOM、微信、QQ等各種平臺和工具。在2月初她通過閱讀教務處和學院發放的相關文件,認真領會在線教學的精神,並且第一時間加入「泛雅-海洋大學網絡教學支持群」,積極在線提問以尋求超星技術人員的幫助,熟悉泛雅線上教學平臺和手機端學習通的使用方法。
「特別時期,特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對教師都是一次挑戰,最終目標是達成教學目標、不誤學業、不誤時光。」她擔任主講的2020年春季學期《魚類學》在線教學在探索中開課了。為了達到線下教學效果,將課程的教學日曆、電子課本、教案、教學PPT、課程輔助錄像等教學資源上傳泛雅平臺,針對課程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點錄屏後上傳到平臺,同時引入「全國課程資源中心」同類課程錄像,供學生學習,力求內容上覆蓋本課程的知識體系。
除了擔任生物科學專業負責人外,還擔任學院在線教學督導員的工作,臨時任務也比較頻繁,妥善做好安排,努力做到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齊頭並進。在教學中她一直本著樂於奉獻教育事業的精神,和同事友好相處,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決不打無準備的仗」是她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科學學院於潭所講授的「海洋數據處理與可視化」課程本來就是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校級精品課程、校級在線課程、校級重點思政課程,在過去的一年半的時間裡面,課程已經完成了知識點的拆分、視頻的拍攝,但是尚未來得及精剪製作。但是「學情如軍情」,在智慧樹團隊的努力下,第一批的粗剪視頻順利在「泛雅網課教學平臺」和「智慧樹教學平臺」上線。同時,於潭也迅速上傳了教學資源,包括視頻、課件、習題等內容,還在更加緊鑼密鼓的修改和完善《海洋數據處理與可視化實驗指導書》。
因為「海洋數據處理與可視化」課程採用的是「任務驅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所以除了「泛雅網課教學平臺」和「智慧樹教學平臺」的線上資源之外。於潭還通過釘釘群和騰訊會議進行「大作業」討論和指導。於潭將直播課堂的學習也錄製成視頻上傳平臺,供需要的同學反覆學習。通過兩周的實踐,於潭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線上教學心得。線上教學可以提高知識學習的靈活度、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提高對學生的聚焦性。但線上教學的不確定部分包括:對師生視力的影響、學生展示能力的鍛鍊能否達到效果還尚需考量、在線學習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較高。
「居安思危,我們必須將在線課程作為我們的plan B,特殊時期,我們的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要站好崗位,盡職盡責,像醫生、護士、軍人一樣,走上我們的戰場,做出我們的貢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工程學院
張俊是工程學院研究生課程《傳熱學》的授課教師,他總結了在線教學的經驗,和老師們一起交流分享。為了上好每一堂課,他想了很多辦法:在線教學授課中,綜合利用了超星學習通、泛雅平臺、騰訊會議、騰訊課堂、微信群等網絡平臺進行在線教學和課堂互動,逐步形成了一種「線上課件+錄製視頻學習+騰訊會議線上講解+線下作業」的授課方式。考慮到學生隔離在家,教材和相關學習資料不足,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準備電子教材、參考書、學習視頻等大量學習資料。上課前,通過在微信布置課件和錄製視頻的學習內容、騰訊會議線上講解的時間、會議ID號等!前一節課讓學生在泛雅平臺學習課件和錄製視頻,後一節課通過騰訊會議進行講授重點、現場答疑、討論等方式授課。
3月9日,他通過騰訊會議主要講解了ANSYS的熱分析數值模擬,通過操作ANSYS軟體演示了熱傳導的數值計算流程和步驟。另外,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活躍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研究生感興趣的話題,張俊還安排了線上互動和討論,整堂課程師生互動頻繁,氣氛熱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質量。
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
作為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齊海麗從在線教學任務的下達到在線教學實施的每個環節都精心準備、用心教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然齊海麗曾經做過在線課程建設,也曾經參加過微課教學比賽,但對於全面開展在線課堂講授,齊海麗還是缺少實踐經驗的。所以一接到學校下達建設線上課程的通知,她就加入了泛雅教學網絡平臺技術支持微信群。經歷了幾次的錄製試驗和反覆的視頻校對,終於錄製出了較為理想的教學視頻。在學校開學以前,齊海麗已經完成了三門課程前四周的視頻錄製工作,並上傳了相關教學資料和參考書目等。
她本學期承擔《西方行政學說史》《地方政府學》兩門課程,並承擔了《薪酬管理學》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西方行政學說史》重在夯實學生們的專業基礎,以理論講授為主,為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她儘量將複雜枯燥的理論教學還原為情境化的生活知識,並以製作短視頻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重構,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地方政府學》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學生,考慮到學生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齊海麗主要採用專題教學的形式,以模塊化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專業視角。為了督促學生們學習,齊海麗會在前一周做好教學任務單和作業布置任務,並發布在教學平臺,同時也會在泛雅平臺和微信群中提醒同學們按照任務單要求收看視頻、完成作業。
為了加強與同學們的溝通和交流,齊海麗在開學第一周就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並以此作為泛雅平臺的重要補充。《西方行政學說史》的課程學習任務重,內容枯燥,齊海麗在微信群裡徵詢同學們對這門課的學習意見,並在知網上為大家下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作為教學輔助資料,循序漸進地引導二年級的學生開展專業學習。選修《地方政府學》的學生即將開始畢業論文寫作,齊海麗有針對性地為同學們選取了相關專業文章,發布在泛雅平臺,增強同學們對畢業論文寫作思路的認識。通過對二年級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導入和三年級同學專業素養的增強,能為學生將來的專業學習和職業選擇提供幫助。同時,藉助微信群的溝通方式,她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學生們在專業課學習方面的困惑和不足,有利於今後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外國語學院
鄭雙濤是外國語學院的一名一線教師,視聽說課程組負責人。從1月中旬起,借申請《全國高校2020年大學外語教育數位化課題項目》契機下載了釘釘。利用假期,邀請2個班級共68名同學提前註冊釘釘班級,展開了一輪測試運行。與同學溝通的過程中,克服技術壁壘,積攢了豐富的實操經驗。2月初,鄭雙濤撰寫《網課過渡期師生應急聯繫方案》上報學院領導,文中倡議:採取課程組形式,教師名下34個班級千名師生率先開展釘釘教育平臺試點。同時,把釘釘班級作為學校泛雅平臺的網課輔助手段和疫情後期回歸正常線下課程前的有效銜接手段。提早規劃,未雨綢繆,最大可能減少網課過渡期的陣痛。
作為系統管理員,鄭雙濤犧牲個人時間,熱心幫助老師們搭建課程框架,建立班級,邀請學生,輔助學生群體熟悉釘釘班級群,教學圈與雲課堂,技術工作一肩挑。2月初,牽頭成立任務型課程項目組,組織老師在線溝通,協作,開設直播課推廣技術,解惑答疑,提升教師團隊操作硬實力。網課試運行第一周,在部分教育平臺擁堵、網絡崩潰、師生體驗度差的環境下,視聽說課程組果斷把重點由泛雅轉向釘釘,5位教師名下34個班級全部運行順暢,師生溝通無障礙,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其後,外國語學院陸續有日語系、英語系共500餘名師生加入。鄭老師專門組建了技術交流群,幫助外院教師第一時間解決系統平臺問題,為教師在釘釘班級順利授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保障。
作為一線教師,鄭雙濤和課程組老師通力合作,發揮每位老師的優點和長處,力爭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同時,定期與課程組老師開總結會,提煉升華教學藝術,把實際教學中的得失與經驗凝練成智慧。同時,為了追求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鄭雙濤還號召共1212名釘釘班級同學展開課程問卷調查。在了解同學需求和難處的前提下,總結歸納學生意見。與課程組教師開會討論,調整授課計劃。
鄭雙濤名下6個班級是開展比較早的班級,在此基礎上,他組織了PBL(問題導向型)和TBL(任務導向型)在線教學模式,通過釘釘發布課程與任務,班級群組直播錄播互動,教學圈提交作業,雲課堂測試,智能填表投票反饋等形式構建了立體化的在線課堂模式。教學圈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學習熱情高。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海大教師肩負使命擔當,薪火相傳、秉燭前行。堡壘無言,卻能凝聚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鬥志昂揚。海大青年學子應立鴻鵠志,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勇做追夢人。
更多精彩
@武漢大學,全國六所海洋高校為你祝福!
海大女神節日快樂:巾幗同心擔使命,抗擊疫情展風採!
海大青年學子優秀詩歌作品精選
海大通訊社
封面設計丨 楊淋然
編輯丨汪一凡 任雨薇
責任編輯丨張菲雪
策劃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 海納網絡文化研究室
原標題:《滄海橫流,方顯本色丨海大「網紅主播」教師在線教學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