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陝西「逆行」而來,奮戰一線17天——她將身體的生物鐘調成「方艙...

2020-12-13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0日訊(記者劉晉 葉飛豔)2月20日早上7點,值完晚班的田昕從武鋼體育中心青山「方艙醫院」走出來。田昕是陝西省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名護士,這是她在武漢戰「疫」一線奮戰的第17天。從昨晚7點進艙後,在方艙內的12個小時,她不能飲食,也無法上廁所。

接到「集結令」,二話不說準備出發

這已不是44歲的田昕第一次「逆行」而上,衝在緊急救援前線。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她都主動請纓深入災區。她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做好支援武漢一線的準備,隨時聽候號令出徵。病人有需要,我們義不容辭。」

注射增強免疫力針劑 圖左為田昕

隊伍集結的前一天晚上,田昕換下工作服準備回家時接到了救援隊的「集結令」。她立即將剛剛鎖上的辦公室門再次打開,通知愛人準備簡單的換洗衣物送到單位,安排好科室的工作交接。第二天一大早,就隨救援隊搭乘由醫療特種車組成的移動方艙車輛馳援武漢。她甚至沒來得及回家看一眼身體不好的母親和上二年級的兒子。

將身體的生物鐘調整到「方艙模式」

2月4日抵達武漢後,田昕與救援隊其他42名隊員首先在東西湖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後來又轉戰青山「方艙醫院」。她的工作時長從剛來武漢時的6小時,8小時,到現在最長有12小時。

入艙前培訓穿脫防護服,每人考核必須過關才能進艙 圖左為田昕

防護服有限,穿脫麻煩,時間也不允許,田昕在進艙前2個小時,儘量少吃少喝,甚至不吃不喝,為的就是進艙後不上廁所。進入方艙後,田昕一刻也沒有停歇,辦入院手續、書寫病歷、發藥、處理突發情況……為了節省防護服,她將身體的生物鐘調整到「方艙模式」,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的時候太忙,更多的時候根本就沒時間餓、想不到餓。」田昕說。

通常值一次班可以休息1—2天時間,在休息時間裡,田昕和隊友們會大量喝水,以免因身體缺水太厲害而降低免疫力,「要把身體狀態很快調整過來,不然自己的生理需求會給工作增加很大困擾」。

為搬氧氣瓶,女護士煉成了「女漢子」

田昕介紹,用於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的醫療設備不如醫院病房完善,病人供氧一般採用氧氣袋或氧氣鋼瓶。「一線護理人員以女性居多,一個氧氣鋼瓶重達55公斤,氧氣鋼瓶表面光滑不方便著力,大家只能將氧氣瓶一點點挪動到患者床旁。」

田昕在武鋼體育中心青山「方艙醫院」

厚重的防護裝備一層層套在身上,體感非常悶熱,體力消耗也遠超平常,滿是水汽的護目鏡也加大了搬運的難度。「挪動時要有技巧,以免防護服被刮破。」田昕說,「一線護理人員不光需要專業的護理技能,還得要體力。」在這種環境下,女護士煉成了「女漢子」。

病人拿著水果往她手裡塞:「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吧」

看到醫護人員的辛苦,病人很感激,拿著水果往她們手裡塞,「辛苦你們,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吧。」這讓田昕頗為感動,她說:「病人都很配合,也打心底地感激和關心我們,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田昕是陝西省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長,此前有康復護理的豐富經驗,當她發現方艙內一些患者因長時間臥床出現渾身酸痛等現象時,在完成治療護理工作後,她會教大家一些床上鍛鍊的方法,讓大家活動活動胳膊腿,緩解不適感。

除了基礎的護理工作之外,田昕和一線護理人員會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有些人有恐懼心理,表現出比較煩躁的狀態;有些人有被拋棄被忽視感;有些人比較抑鬱……針對不同病人,田昕採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儘量和病人多溝通,一一化解他們的顧慮。

「每天上班時見到患者都感到很溫暖,也不覺得累。」田昕告訴記者,熟悉的患者會和護理人員打招呼:「小姑娘來上班了?來的時候吃飯沒?」值班結束準備離開時,田昕會一一和病患道別,看著他們眼裡流露出的依賴,田昕也常常感到不舍和不放心。

【編輯:劉曉星 劉航】

相關焦點

  • 疫情中「盛放的康乃馨」 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媽媽們
    本文轉自【新華網】;疫情中「盛放的康乃馨」——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最美媽媽」新華社天津5月10日電 題:疫情中「盛放的康乃馨」——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最美媽媽」新華社記者慄雅婷、宋瑞、劉惟真她們也是母親,離開孩子,「逆行」奔赴「戰場」,展現出大愛擔當。「把你的名字寫在防護服上」汗水浸溼了衣衫,護目鏡在臉上勒得生疼……無論在武漢的工作多辛苦,看到防護服上兒子的名字,31歲的劉曉萌覺得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她。
  • 《健康與美容》雜誌社段景花:中醫撐起半邊天逆行抗疫凱歌還
    「白衣戰士」「逆行天使」「戰疫英雄」,這些奮不顧身、馳援武漢抗疫一線的醫療戰線上「最美的人」,在徵戰了兩個多月、取得戰「疫」關鍵性勝利之後,現在終於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這裡的每一場送別都訴說著武漢百姓與「逆行天使」間的手足情、生死戀、民族魂。
  • 奮戰湖北抗疫一線的消防救援隊伍:「疫」線閃耀「火焰藍」
    作為疫情防控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專業骨幹力量,在主戰場湖北,6000多名消防救援指戰員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全面履行滅火搶險救援、防疫安全保障、社會救助服務等各項職責。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就是方向。在黃岡,消防救援支隊黨委委員帶頭深入一線,組建14支黨員突擊隊、6支黨員服務隊,處置火災44起、搶險救援9起,參與涉疫勤務處置34起,確保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在孝感,1名有精神病史且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將自己反鎖在家中,手持鐵錘聲稱誰進來就砸誰。「就我們上,免得更多人與病毒接觸。」孝南區交通路消防救援站站長陳言龍帶領隊員破拆而入,協助民警將病人送醫。
  • 燕趙抗疫群英譜丨最美「逆行」團隊——河北護理隊(方艙):堅守到...
    黨員帶頭,河北護理隊(方艙)全體隊員積極迎難而上,這個由來自62所醫療機構的138名河北隊員組成的臨時集體,或家中孩子正值高三、或家中孩子尚未斷奶、或家中妻子正在懷孕、或尚未告知年邁父母,此時此刻勠力同心,凝聚成一股繩,以實際行動詮釋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擔當,生命所系,健康相託,職責所在,使命必達!武昌方艙醫院是武漢市第一個收治患者的方艙醫院,於2月5日晚間正式投入使用。
  • 「2020致最美逆行公益行動」暨「潤容顏·致逆行」青島公益行啟動
    中國山東網月5月17日訊 5月17日上午,青島市醫療美容質控中心、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島壹美天成整形美容醫院啟動「2020致最美逆行公益行動」暨「潤容顏·致逆行」青島公益行,向援鄂青島醫護人員致敬,向所有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一線的的醫護人員獻禮
  • 相贈數萬中藥香囊 助戰「疫」一線人員提高免疫力
    這3000枚根據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配方精製而成的,帶著濃濃中醫藥韻味的禮物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 特殊時期尤其需要提高身體素質,送給大家的香囊具有芳香闢穢、化濁解毒的功效,常帶身邊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為「金陵鐵騎」隊員們送上香囊,並代表南京中醫藥大學表達慰問和支持。   胡剛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線工作者只有做好自身防護,保持強健體魄,才能持續投入到抗疫戰鬥中直至取得最終勝利。
  • 赤子之歌——記奮戰在抗疫一線的90後白衣戰士
    2月17日,來自江蘇醫療隊的90後隊員楊潔與同事張志俊、李飛、湯建偉、陳俊(從左至右)在進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加油打氣。  24歲的田佳佳是湖北恩施州民大醫院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檢驗技師。工作兩年多時間,她從來沒檢測過這麼危險的病毒。雖然內心感到深深的恐懼,她依然選擇挺身向前。  充斥著濃濃消毒水味道的實驗室,是田佳佳與病毒戰鬥的主戰場。每一次檢出陽性樣本,她都十分緊張。每一次緊張過後,她都選擇繼續堅持。她深知:「每一個操作都是拯救生命。」
  • 「敬」忠值守 花「香」漫天—記一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基層女幹部
    「敬」忠值守 花「香」漫天—記一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基層女幹部初心於懷、使命在肩。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她,在疫情防控一線,儼然成了危情中逆行的女戰士、女漢子、女超人,用瘦弱的身軀挑起沉甸甸的擔子,展現著巾幗英雄的靚麗風採!她就是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馬敬香同志。
  • 方艙醫院休艙,是我們最大的收穫|天使日記
    ,剩下的34名病人將分別轉入醫院和隔離點。在這個關門的日子裡,方艙中的患者從我身邊走過,雖然我們都戴著口罩,但我能感受他們臉上的笑容。2020年3月9日,武漢,天氣小雨我是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護師劉欣,今天是我在武漢江夏區方艙醫院支援的第19天。
  • 急診科醫生武強彬日記中的防疫「戰」:我在大花山方艙醫院的22天
    &nbsp&nbsp&nbsp&nbsp作為本市馳援武漢的第6批天津中醫醫療隊的一名隊員,他從2月10日就開始堅守在武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的抗疫一線。到3月3日,武強彬醫生已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奮戰了22天,他通過自己的視角描述了在方艙醫院裡的點點滴滴。
  • 「疫」線閃耀「火焰藍」——記奮戰湖北抗疫一線的消防救援隊伍
    作為疫情防控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專業骨幹力量,在主戰場湖北,6000多名消防救援指戰員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全面履行滅火搶險救援、防疫安全保障、社會救助服務等各項職責。武漢市江漢區消防救援大隊防火監督專班在江漢方艙醫院檢查消防設施,對消防軟管卷盤進行測試(2月23日攝)。
  • 「已經9天沒回家了」中大五院200多名醫護人員奮戰防控一線
    南都訊 「17日到今天,我已經9天沒回家了」,中大五院醫療副院長李中和說,從珠海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以來,他和200多名醫護人員一樣,一直奮戰在防控一線。中大五院作為中山大學在珠江西岸唯一一家直屬附屬醫院和珠海市唯一一家定點收治醫院,擔負著珠海市疫情防控重任。
  • 2020年關鍵詞—逆行 |因為你,所以我...
    援鄂出發前金堂監獄張玉來到AB門前與同為監獄民警的丈夫蔡濤告別夫妻二人一人奮戰在高牆防疫的前線一人即將奔赴抗疫風暴中心雖近在咫尺,卻只能遠遠地揮手告別在戰疫一線 她和戰友們並肩戰鬥以地為席 披布遮雨 汗水溼衣防護鏡深深的壓痕是最美的功勳印記
  • 不畏艱險,深入一線——「武漢保衛戰」一線新聞工作者素描
    新華社發1月20日,新華社啟動應急報導響應機制,隨後成立武漢前方報導指揮部,平均每天播發各類稿件200多條,推出了《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將戰「疫」進行到底——寫在武漢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託舉生命的方舟——方艙醫院建設記》等一批「鎮版刷屏」之作,鼓舞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萬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 疫情好轉 關愛不斷—雁塔區婦聯為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務姐妹們贈送...
    疫情雖有好轉,但對奮戰在一線醫護姐妹的關愛我們絕不停歇。2月25日,雁塔區婦聯向婦聯執委及愛心人士發出捐物倡議,為奮戰在武漢疫情一線的西安雁塔女醫務人員贈送愛心禮物。奔赴武漢、奔赴疫區的姐妹們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巨大的付出。工作中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生活上還要克服生理期帶來的諸多困難,如衛生用品短缺、衣物換洗不便等。雁塔區婦聯急她們之所急,將捐贈物品第一時間逐一分類,按每人一份的標準打包,聯繫郵政快遞立即寄往武漢。
  • 不止「胡歌老婆」,「彭于晏妹妹」也在一線抗疫,彭于晏說……
    「在第一線奮戰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病毒一定會被打敗,加油加油加油」「發熱門診工作的第19天繼續加油~新冠病毒快快投降吧!!」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兒科醫生陳佳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90後樂天派女孩她是第一批主動報名支援院內一線的志願者從大年初七(1月31日)開始到發熱門診工作主要負責發熱門診兒童的診治已經快20天沒回過家了
  • ——記奮戰防疫一線的蘭州客運段乘務員
    17年後,從K44次列車到K1028次列車,「紅旗精神」始終在傳承延續。李緒成已是K1028次列車一名列車長,王若泰則是班組的安全員,面對當前這場疫情,作為「老戰友」的他們,又一次攜手奮戰在客運一線。  「重點車廂必須黨員定崗、重點停站必須協助乘降、重點區段必須增加巡視。」支部書記李緒成給班組6名黨員定了「三個必須」的硬指標。
  • 新時代發展網:冰城女特警董巍 始終奮戰在一線的新時代巾幗英雄
    出徵·逆行衝鋒在冰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全市進出口的服務站、火車戰、飛機場等人流密集地作為重點部位嚴防嚴控,董巍又一次選擇「逆行衝鋒」,第一時間請戰。她帶領女子輔警大隊全體隊員,趕赴疫情防控最前沿,每天晝夜戰鬥在太平國際機場。
  • 最燃抗疫公益歌曲MV上線,致敬奮戰在一線的「口罩超人」!
    今年春節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地醫務工作者勇敢「逆行」集結武漢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最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地醫務工作者勇敢「逆行」集結武漢,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最前線!廣東廣播電視臺嘉佳卡通衛視當家主持章魚哥哥親自創作公益歌曲《口罩超人》,號召全國的小朋友戴好口罩保護自己,同時向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 陝西期刊界:融合傳播戰疫情
    時政期刊:積極主動 弘揚時代精神疫情暴發以來,當代陝西雜誌社第一時間派出多路記者分赴多個市縣區,實地採寫了《我是黨員我先上!》《「逆行而上」戰疫情》《戰疫「兩地書」》《兩隻N90口罩》等多篇文章,深入報導社會各界的戰「疫」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