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精管結紮是世界範圍內廣泛應用的節育措施,通過結紮輸精管阻斷精子排出路徑,達到避孕效果。昨天寫了《如何在不帶套的情況下避孕》一文後,有網友提問,男性輸精管結紮會有什麼影響?今天,縉哥哥就帶著這個疑問,查詢大量資料,在此做個相對科學的解釋。
無切口式輸精管結紮手術一種操作簡單、很安全而且創傷很小的手術,大大降低了傳統結紮手術所引起的併發症。此手術與傳統結紮手術的差異不僅在於手術方法不同,而且麻醉的方法也決然不同,在1982年被聯合國衛生組織推薦為男性輸精管結紮的標準術式。該手術在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著名男科專家Marc Goldstein教授的改良下,已經在全世界得到大力的推廣。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約有一千五百萬人接受了此手術,手術併發症非常低,大約0.3%而已。無切口式輸精管結紮手術確實是值得推薦的方法。
這種新式手術方法如果做得好的話幾乎是不痛不流血的,併發症比傳統手術低十至二十倍,不要縫線,傷口只有0.3~0.5cm,因此也不要縫合,恢復也比傳統手術快。無切口式輸精管結紮手術採取先進的麻醉方法,對陰囊的麻醉效果特別好。手術中不需要手術刀,醫生僅靠一雙巧手和兩件簡單的特殊器械,就可將輸精管從陰囊內分離出來並給予結紮,因為傷口出乎想像的小,也就不要縫合,病人自己幾乎看不到傷口的存在。這就是無切口式輸精管結紮手術的獨特之處。
輸精管結紮流程以下內容為醫學專業內容,可無視,閱讀紅色加粗文字即可!
結紮對輸精管和附辜的影響輸精管結紮術後,附皋和輸精管近端由於阻塞產生淤積、擴張。徐傳良等川對兔研究報導,輸精管結紮後光鏡和電鏡觀察發現輸精管近端管徑增粗,管腔擴張,腔內充滿精子,柱狀上皮細胞頂部胞膜內陷增多,胞質內含豐富有衣小泡、小泡體、溶酶體及線粒體等。對猴的研究也顯示附攀管腔上皮有類似的變化,提示附攀吸收功能增強。鼠行輸精管結紮術後4周精索內就可發現微肉芽腫,輸精管內也出現鏡下大量精子肉芽腫川,可能與結紮引起的無菌性炎症及精子外漏或淤積所致局部免疫反應增加有關。動物實驗中不同動物輸精管結紮術後附皋間質均可發生慢性炎性變,在上述部位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包括: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提示輸精管結紮後精子的去處可能包括:
附皋吸收功能增加;
結紮局部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及自身免疫功能增加對精子的破壞。
結紮後輸精管的僵直性增加,但運動功能無明顯影響,可能與局部肉芽腫、癱痕形成及輸精管結紮術對自主神經的損傷有關。對輸精管神經支配的研究發現,輸精管內神經包括肌層內與運動相關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為主的神經,以及上皮下神經,後者可能與分泌動力有關。輸精管結紮後其遠端肌層中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及上皮下分泌動力神經明顯減少,而尿道端則無變化。提示復通術後上述改變仍有可能影響精子成熟、轉運及輸精管的運動。
結紮對睪丸的影響輸精管結紮對睪丸組織及其生理功能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相關研究多數是基於動物實驗的基礎上,由於動物種類不同,結紮後辜丸組織的變化也不盡相同。動物實驗表明,輸精管結紮早期血漿攀酮水平明顯降低,一般在結紮6個月到一年後恢復正常。目前研究認為輸精管結紮後多種因素可激發人體局部免疫反應。李璐等認為在結紮早期皋丸炎症中激活的巨噬細胞和Sertoli細胞吞噬精子及其殘體的過程增加,從而使局部的白細胞介素1水平上升,白細胞介素1的升高抑制了血內hCG對Leydig細胞分泌皋酮的誘導作用,造成血中睪酮一過性下降。而莫曾南等報導輸精管結紮少於20年者血清睪酮水平與對照無差異,其活性形式雙氫皋酮(DHT)卻高於對照組,結紮超過20年者攀酮高於對照組,DHT無差異。這於Gieerhaas叫的電鏡結果相符,他在對結紮後的小鼠睪丸組織細胞學研究中發現Leydig細胞中滑面內質網明顯增多,與之有緊密細胞間聯繫的巨噬細胞中有大量粗面內質網存在,提示其分泌功能增強,關於這一變化的原因尚無定論。
輸精管結紮後睪丸組織學改變的研究以動物實驗居多。Aydos發現小鼠結紮後曲細精管周圍有大量膠原纖維聚集。Sarrat對小鼠和狗的研究認為,結紮後4個月肇丸生精上皮和Sertoli細胞即有明顯變化,上皮固有層增厚,6個月以上生精小管萎縮,有些生精上皮消失,小葉間質增生,但作者也同時提出肇丸組織學變化與動物種類、結紮時間、技術等均有關。對輸精管吻合術後精液參數的研究,發現精液中精子數目、密度下降。實驗研究發現輸精管結紮後生精細胞凋亡增加,睪丸Bcl-2基因表達減少,Bax基因表達增強,對於這些變化的原因仍無定論。Matsuda研究發現,少年時因行病修補術輸精管梗阻者與成年後行輸精管結紮者相比,前者肇丸體積小,生精數目也少,說明輸精管梗阻可能影響皋丸組織對促性腺激素或性激素的反應,從而使少年生精上皮發育不全。所以攀丸組織對垂體性腺軸反應的改變可能是輸精管結紮後生精細胞減少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認為睪丸的損傷可能是個免疫過程,輸精管結紮可使體內抗精子抗體增加,結紮後非射出精子上有抗精子抗體存在。結紮後小鼠曲細精周圍有IgG沉積,且沉積多的組織中小管周圍肌樣細胞減少,黏膜固有層硬化。Antypas對狗行單側輸精管結紮術,發現術後雙側皋丸組織生精上皮萎縮,精子成熟障礙,也提示攀丸生精功能改變是結紮引起的全身性變化的一部分。而Aydos發現單側結紮的小鼠同側肇丸組織中活性氧成分明顯高於對側,認為肇丸損傷是局部活性氧成分增多所致。總之輸精管結紮後肇丸受損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應進一步研究。
輸精管結紮是否使睪丸癌的發病增加及是否促進原有睪丸腫瘤的進展仍有爭議。Thornhill報導該地區5年間共發現246例睪丸癌,其中3例近期有輸精管結紮史,其癌症頻率大於該地區預期值。因結紮後睪丸的遠期形態學變化如間質纖維化等也常見於隱睪,而隱肇與肇丸癌的發病有很大關係,所以推測輸精管結紮可能促進攀丸癌的發生。但近年來的大樣本調查研究否定了結紮與睪丸癌的關係。Moller等對73917例1977~1989年間行輸精管結紮者調查隨訪發現其睪丸癌發病率與普通人群無差異。國內資料也未見結紮後睪丸癌發生增加的報導。
輸精管結紮對前列腺的影響輸精管結紮對前列腺功能和形態方面的影響及機理的研究已日漸引起重視。Naik報導結紮後1~8年者精漿中拘椽酸、麥芽糖酶、泌乳素、鎂、鋅明顯降低,從而認為結紮後前列腺的分泌功能減退。但國內對結紮後前列腺液鋅、鍋、銅的檢測未發現與對照有差別。Jimenez等發現精漿中來自前列腺的生化指標GGT和LDH在輸精管結紮者中反而明顯升高。認為單個指標的檢測難以評價結紮後前列腺整體分泌功能的變化,也是研究者之間不同結果頻出的一個原因,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同時測定儘可能全面的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是解決這些問題較好的辦法。
一些研究者對輸精管結紮前後前列腺形態學變化作了研究。動物實驗發現,大鼠和狗結紮後前列腺體積縮小,前列腺內RNA聚合酶活性下降,人輸精管結紮術前、術後3個月經直腸超聲掃描發現,前列腺總體積減少,但無統計學意義,其中尿道周圍部的前列腺明顯縮小(P<0.01)。結紮後25年的老年人排尿症狀、前列腺症狀學評分、前列腺重量、最大尿流率均較對照有明顯差異,說明結紮對前列腺可能有阻遏作用。關於這種作用的機制大都是基於推斷而缺乏有力的證據。可能的原因包括:辜丸分泌激素的局部阻斷;結紮後肇丸的變化使其產生的影響前列腺的其他物質發生變化;附皋的改變也可能對前列腺產生影響;結紮破壞了輸精管壁中自主神經的完整性,後者張力的變化等。進一步研究輸精管結紮對前列腺的影響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病因學研究中有新突破。
近年來隨著輸精管結紮術受術者已進人前列腺癌的高發年齡,針對結紮後前列腺癌發病危險度的研究也日漸增多。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結紮後10年以上前列腺癌發病率增加,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為減少調查的偏差,對未進行過前列腺癌篩查的人群調查發現,輸精管結紮20年以上或結紮時年齡40歲以上者前列腺癌發病危險度增加。但用Meta分析技術對國內外13篇關於結紮與前列腺癌關係的研究文獻分析認為,結紮不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危險度。基礎研究也以動物實驗居多,對兔輸精管結紮後6、25月前列腺研究發現,前列腺前後葉均未見明顯上皮不典型增生,免疫組化PC-NA及P53均為陰性,結紮後4月鼠前列腺及血清前列腺腫瘤標誌物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磷酸肌酸激酶均無顯著變化,支持結紮不增加前列腺癌發病危險度的學說,人類研究較少。關於輸精管結紮與前列腺癌的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應注意控制一些重要的混雜因素,如年齡、家族遺傳性因素等,同時應考慮結紮者可能更主動的接受前列腺疾病的檢查而產生偏差。
輸精管結紮對泌尿生殖系統其他器官的影響也有報導。多數學者認為結紮後陽賡的發生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但李付彪發現,結紮3個月的大鼠陰莖組織一氧化氮(NO)合成酶mRNA表達明顯降低,而使陰莖組織中NO合成降低,但人類這方面的研究未見報導。
Kronmal認為結紮者泌尿繫結石發病危險度顯著升高,而且在結紮後14年內持續存在。動物實驗發現鼠結紮後腎乳頭磷、鈣、鎂明顯積聚,腎皮質和髓質區磷酸鹽積聚增加,輸精管復通後腎組織內礦物質聚積消失,為之提供了理論依據。
輸精管結紮手術雖小,但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影響頗多,這充分體現了機體器官、系統的完整和統一,其與泌尿生殖器官生理狀態及疾病關係的研究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有待大家去探討。
結紮對中老年男性性腺功能的遠期影響隨機調查曾接受輸精管結紮手術的男性 300例(觀察組)和未接受輸精管結紮手術、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對照組)300 例,其中觀察組根據結紮年限分為 10 年組、20 年組和 30 年組,經採血化驗和 CN – AMS 問卷調查,對比兩組血清性激素和 CN – AMS 得分以及不同結紮年限下血清性激素和 CN – AMS 得分差異。兩組血清性激素和 CN – AMS 得分對比無顯著差異( P> 0.05),綜上所述,輸精管結紮對中老年男性性腺功能的遠期影響並不十分顯著,雖然結紮年限≥ 30 年的男性的血清 cFT 值明顯低於健康男性,但是血清 TT 無顯著變化,不存在顯著明顯性腺功能減退的臨床症狀,說明輸精管結紮對中老年男性性腺功能遠期影響不大。
結紮對中老年男性脂類代謝及肝腎功能的影響對湖北省武漢市城區和江蘇省南京市金湖縣農村 2 352 名中老年男性的調查,研究了 4 個年齡組人群的輸精管結紮情況及輸精管結紮對其脂類代謝及肝腎功能的影響,為評估輸精管結紮的安全性提供理論依據。採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結紮對中老年男性脂類代謝及肝腎功能的影響。在所有回歸模型中,包含了腹圍、體重兩項自變量的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效果(R2較大)。其中,腹圍、體重、TT 和 SHBG 與脂質代謝相關指標(甘油三脂、膽固醇和HDL)有較強的相關性(P<0. 05),結紮情況(Y/N)僅與 HDL相關性相對較弱(β 值較小且 P <0. 05);在評價肝功能相關指標中,腹圍、體重及 SHBG 與總蛋白、白蛋白,年齡與谷丙轉氨酶及球蛋白有較強的相關性(P <0. 05),SHBG 還與鹼性磷酸酶、膽紅素有較強的相關性(P<0. 05),而結紮與否與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相關性相對較弱(β 較小,P <0. 05);而在評價腎功能的相關指標中,結紮情況與肌酐及尿素均無相關性(P>0. 05)。輸精管結紮對中老年男性脂類代謝和腎功能無不良影響,但可能影響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肝臟合成蛋白水平,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