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01
「上次忘記回覆你了,我還以為自己用意念回復過了」這是一句實打實的客套話。
當你第一次給人發消息,對方沒有回覆,過段時間你又發消息,對方卻回復了的時候,千萬不要傻傻追問,」上次你怎麼沒回我啊「。
對方說以為自己用意念回復過了,說明當時在忙,或者你根本不是她心裡的優先級,你提的這件事,她可以反饋,也可以不反饋,對她來說,無傷大雅。
但對你來說,如果你有求於人,要學會裝糊塗翻篇,給彼此一個臺階下。
02
「我回去找我老婆/老公商量一下」如果你開口問朋友借錢,對方說「我回去找我老婆/老公商量一下」的時候,你就該知道,這件事八成是沒得商量了。
不要過幾個小時還真給人在微信上追問,怎麼樣?你對象同意了嗎?
從一開始對方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不是對象不同意,是他自己不樂意。
對象有時候,只是個搪塞工具。
就像《何以笙簫默》裡邊的何以琛,同事們喝美了想換個場地接著嗨,他嘴巴上說自己要回酒店休息,不然老婆打電話到酒店發現人不在,少不得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來。
事實上呢?
才不是何以琛老婆趙默笙管得嚴,是這個愛妻狂魔過於寵妻心甘情願潔身自好。
03
「我來我來」朋友一起吃飯,「我來我來」入耳的頻率極高。
但這種推推搡搡的「我來我來」,有時候只是個交際儀式。
真正誠意自己買單不想讓你花錢的朋友,往往都是趁人不注意悄咪咪抓起錢包,藉口起身去上個廁所的工夫就把單買了。
等你去前臺結帳的時候,前臺跟你說已經結過了,你一臉錯愕,他在一旁剔著牙嘿嘿一笑,深藏功與名。
你請他一頓飯,他總惦記地瞅準機會回請你。
你日子卻不寬裕,他絕不會給你機會充大頭。
真朋友都是平常看著沒正形,動起真格來就一定變著法子不讓你吃虧。
那些出去玩淨想著自己少掏點的,有那麼三兩回也就沒人願意叫上他了。
04
「不打擾你了,你忙吧」很多人聊天不知道怎麼結束對話,於是就客客氣氣地發來一句「不打擾你了」。
聽到一句「不打擾你了」,你就應該知道,可以結束這段對話了,別一本正經地跟人說「嗨,我不忙,再聊會兒」。
你不忙,人家忙啊。
「不打擾你了,你忙吧」=「我還有事,我要去忙了,再見」。
尤其適用於朋友之間。
社交禮儀的核心便是點到為止。
看破還說破的人,遭人防。
看不破還說破的人,遭人厭。
05
「你還不困嗎?」異地戀情侶之間,經常隔空暢聊到深夜。
如果男孩子回消息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甚至發起了溫柔的靈魂一問「你還不困嗎」?
這個時候你千萬別以為他是在關心你熬夜熬太晚第二天長痘痘。
真相是——他實在是扛不住了——他現在困得要死,就等你發出特赦信號了。
這時候,你可以撒個嬌意思意思給他個竿兒讓他爬下去跪安了。
如果你偏要說自己不困,還要興致勃勃地要跟對方大戰三百回合,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你滿心期待的舉著手機嗨著,對方早已沉睡如牛。
少不了第二天一早,一個誠惶誠恐地道歉,一個滿心不悅地質疑。
時間久了,就變成了,一個覺得對方特事兒,一個覺得對方根本不愛我。
情侶之間,再如膠似漆,也講究相互體諒,適當包容。
談戀愛,可以作,可以要求,可以氣鼓鼓,但都要有度,更要有事先明白愛情永遠不會像你想像中那麼完美的心理準備。
就像《霸王別姬》裡說的:
一個人,有時候得學會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06
「在嗎?」很久不聯繫的普通朋友突然「在嗎」,基本都是突然有求於你,想要空手套「幫忙」,又不太好意思上來就直接說事兒。
很久不聯繫的陳年老同學突然「在嗎」,八成是她突然要結婚了,廣撒網求隨個份子,有棗沒棗打一桿。
前任突然「在嗎」,往往不是因為他想你了,而是因為,他喜新厭舊朝三暮四的老毛病又犯了,曾經是受害者的你,不要因為求勝欲,給了二次侮辱你的機會。
「在嗎」多數時候是個坑,交情不到位,你就全當自個「不在」,只有那些你真正在乎的人,才配得起你一句秒回的「怎麼了」。
不是成人世界太冷血。
不是像筷子兄弟在《老男孩》裡唱的那般: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而是漫漫人生路無形中為我們一點點做了最好的篩選。
我們的時間與耐心,善意與不忍,要留給值得的事和重要的人。
07
你要了解,成年人世界的拒絕,很多時候不是不行,而是我再考慮考慮。
你要懂得,你沒有得到正面回答,不是對方沒聽見,而是對方故意不想說。
你要理解,多年以後若你未娶我未嫁我們就在一起,不是偶像劇裡演的兜兜轉轉還是你,而是他談了一圈沒找到更好的,想找你湊合一下。
成年人世界有很多殘酷社交規則。
聽不懂,被人嫌棄了自己都不知道。
聽懂了,常常讓自己成為了人前體面人後默默舔舐傷口的那一個。
太宰治說:
「太敏感的人會體諒到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所謂的坦率,其實就是暴力。」
事實如此,做一個善於了解真相的人,並不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兒。
但至少,不是那個打著坦率旗號,到處向別人施暴。
總之,懂得成人世界的社交規則,不是為了圓滑虛偽,而是為了抵達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純良與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