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劉夢婷 首道)教授把脈問診,助力精準扶貧……近日,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暑期專業實踐博士團」4位老師和12名研究生一行從長沙奔赴湘西州花垣縣開展科技服務。
湘西州地處湖南西北部,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 動醫學院博士團首次走進花垣縣,致力發揮動物醫學專業優勢,助力當地黃牛養殖產業。
教授把脈問診 專題培訓解疑難
「養牛,主要就是養好牛的胃。」14日上午,博士團陳東老師的「肉牛的營養與飼養管理實用技術」專題講座在花垣縣農業科技園區開講。
農戶們對肉牛營養十分感興趣,當講到肉牛日糧組成和精粗比時,農戶紛紛舉起手機拍照記錄。陳東老師見狀,又進行採食量舉例,幫助農戶更好地理解。楊青老師則講述了湖南省四種牛病流行情況及防控要點,針對當地黃牛的養殖現狀,圍繞科學養殖、基礎設施優化等方面展開。
「我把知識存在手機裡,下課慢慢看,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課程培訓。」「還是要按著專家的法子才能致富哩!」……博士團張馬兵針對牧草種植為農戶們進行專題培訓,幫助農戶們選育優良的牧草品種。三場講座下來,不少農戶們表示,以往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只能自己靠經驗解決,聽了博士團講座後,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專家們現場一一答疑解惑,收穫頗多。
「農博」對接 「一對一」幫扶養殖
博士團走進飼養了31頭西門塔爾高代雜交牛的農戶家中,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酒味兒,大量的酒糟堆滿了一面牆。「酒糟是物美價廉的肉牛飼料,蛋白質含量高,但大量食用極易導致脹氣,更嚴重就會酸中毒。」博士團張馬兵說。
牛欄裡正是有一頭酸中毒的牛,趴在地上,身體鼓脹,農戶正試圖為其輸液。博士團成員見狀,擼起袖子連忙跑過去,兩人保定,一人靜脈注射,幾瓶液體輸完後,牛的精神逐漸好轉。「我怕這牛兒吃不好不長肉就讓它隨便吃,沒想到還吃出毛病了,感謝專家來指導,讓我少走彎路。」農戶憨笑著說。
博士團湯起武說:「這腫脹在牛身體的上三分之一是鼓氣,在下三分之一是積食。」要解決這一問題,大家紛紛獻策:「給它灌些植物油可促進瘤胃蠕動」「拉出去走走下坡路也是個好辦法」……湯起武拿起大針頭,從牛的左嵌窩灌注植物油至牛瘤胃。「這樣就能治好我的牛嗎?」農戶不解,「一到兩天就能見效,看到它拉稀就好了。」博士團成員與農戶互相留了聯繫方式,「一對一」幫扶就這麼定下來了。
政校企聯動 「科技扶貧」助推精準脫貧
通過走訪調研及與農戶交流,博士團得知花垣縣有百餘家養牛戶,大都是散戶。州畜牧局為了讓農戶放心養殖,為養殖戶建造了化糞池,提供了鍘草機等。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湘西黃牛產業化建設,湖南省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湘西黃牛產業的龍頭企業,在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礎上,企業加強與高校合作,重視技術提升,高校可做到產學研成果轉化,企業也能提高科研水平和生產效益。
袁安文是湖南農大首批赴湘西開展牛羊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的專家,他提到:「要在本地做好繁育工作,應減少運輸過程的損耗。」後續跟德農牧業的文齊鳳總經理聊起肉牛的品種改良及保種措施,及時為企業及農戶養牛增收獻計獻策。
「依靠政府支持,高校科研力量支撐,與農戶及合作社合作,帶動散養戶共同發展。」德農牧業總經理文齊鳳表示。
政府支持、企業高校合作、帶動農戶發展這一發展模式促進湘西黃牛產業快速、高效、健康地發展。「有了地方政府支持,這麼多專家老師來指導,我相信我能將養牛產業做大做強。」農戶信心滿滿。
「我們在走訪中了解農業農村的發展情況,在服務中體會養殖戶的困難和需求,在交流中感受農業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博士團成員感觸頗深,他們表示對全面提升湘西州黃牛養殖,推動地區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充滿了信心。
[責編:楊斯涵]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