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總有人問我的夢想是什麼?我的回答都是賺錢!生活要繼續,花錢的地方不能少,不僅僅要正常上班賺錢,還有了很多做小生意的打算,尤其是地攤兒經濟重啟,給很多人都帶來了做副業的打算,晚上下班後去擺攤兒,多賺一筆收入。
說到收入就會提到存款,當今人們的生活壓力在增大,支出在增多,很多人表示存錢難。那一個家庭需要存多少錢才夠格兒,這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他們的儲蓄幾乎是不同的。同時,年齡不同存款標準也不相同。
據網上統計,大多數網民認為1980年出生的人現在應該有200萬存款,1989年出生的人應該有20萬存款,90後的存款大概在10萬元,很多90後看到這個數據後不淡定了,表示自己做不到!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存款都很是重視。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居民儲蓄總額達到77.66萬億元。以4.5億內地家庭為基礎,平均每戶儲蓄餘額為17萬元。這可以說不是一個小數據了,但是很多人都在表示自己存錢難!
確實,存錢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存錢不僅需要收入的支持,還需要學會投資理財,把錢存起來。
為什麼這些數字意義不大呢?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平均,有意或無意地掩蓋了地區收入差距。眾所周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和消費水平相對較高。但是,與西藏、新疆、寧夏等相對落後的省市相比,差距不僅是幾倍。
根據公布的數據,人均儲蓄達到51743元,但只有8個省份超過了平均水平,他們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浙江、天津、遼寧、江蘇和山西。可以看出存款額的區域差異還是較大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個人的支出都是巨大的。以買房為例,房價不斷高升,一二線城市的首付甚至達到上百萬,每個月的房貸甚至達到了上萬元。可以看出光是攢夠首付就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同時面臨住房貸款的壓力。除此之外,許多人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失衡的,所以有儲蓄而沒有債務基本是難以發現的。
儲蓄也不是家庭財富的衡量標準。一是存款利率難以抵禦通貨膨脹,國民投融資意識覺醒。除了臨時和緊急儲備外,大多數家庭都有多樣化的資產配置和小額儲蓄。其次,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迫使剛需者掏空錢包來買房子,開始負債生活。
房地產對於個人和家庭存款帶來很大的影響,有些人是剛需,有些人是投資,將錢用在買房子上,手裡難以存下錢來。
銀行存款只是個人資產的一部分,不是他們資產的全部,有貸款但沒有儲蓄的人可能擁有很多淨資產,但他們可能並不富有。
當今,人們的理財方式越來越多,選擇銀行存款的人在逐漸減少。許多人因為利率太低而放棄銀行存款,選擇購買理財產品或債券等,進行合理投資。
現在的你處於什麼年齡段,手裡有多少存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