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小懵懂們!我是馬同學!
啊~今年的選秀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無,縫,銜,接…...浪姐是妥妥的爆了,其他的選秀節目也都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正因為如此,有一檔選秀節目在一眾綜藝中,糊的是悄無聲息一枝獨秀雞立鶴群!
沒錯!我說的就是《少年之名》!
這個今年唯一的男團選秀綜藝,集齊了張藝興、易烊千璽、程瀟、胡彥斌一眾話題人物都沒用!播到現在,宣發KPI只能靠導師郭敬明,舞臺到了二輪公演,依然在熱搜榜上毫!無!姓!名!
編輯部細細的盤了一遍,就發現《少年之名》這個節目,幾乎是把選秀綜藝的雷點踩了個遍啊。
來,今日挺疼議題:這檔史上最糊的男團選秀,到底問題出在哪??
一句話概括《少年之名》的節目組,那就是幹啥啥不行,騷操作第一名。
我們來看看這檔節目都有過哪些迷惑行為:
一般來說,選手公演,都有粉絲帶著手幅、易拉寶等應援物品來應援,放到顯眼的地方給愛豆排面,而場地費用通常是由節目組來付。
但《少年之名》這檔節目,它不走尋常路啊!
第一次公演,節目組就表示應援的場地費要粉絲出,價格還不菲:三萬塊錢只能買到兩平米的空地,還只能存放一天。
結果就是各家後援會聯合發博抵制,表示不花這個冤枉錢。
得,節目還沒播,已經把粉絲得罪光了。
讓人驚掉下巴的操作還在後面——但凡對選秀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C位有多重要,而主題曲的C位,那更是C中之C。
在別的選秀節目裡,練習生們為了這個位置也就battle個五六七八輪吧,但是到了《少年之名》裡,成為C位,你可能只需要滿足一個條件:運氣夠好。
因為節目組的賽制是猜拳定C位!
還好選手殘存了一絲理智,提出由其他選手投票選出C位。
但是看到後面,你會發現節目組對於C位的漫不經心,那都是有原因的。
因為不管你是C位還是DEF位,在燈光師的魔鬼打光和攝影師的死亡濾鏡之下,觀眾是一個位也看不清啊!!!
你以為只有我們觀眾們有怨言嗎?
就連《少年之名》的工作人員,都忍不住髮長文diss節目組「毫無章法結構混亂」。
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少年之名》做不到。
如果說之前的選秀節目是大浪淘沙,那伴隨著近幾年選秀綜藝井噴,這浪是越來越高了,但是淘到珍珠的概率也越來越低了。
導師張藝興在《少年之名》的第一期,就一語道破「哪還能出好苗子。」
如果你追過這幾年的選秀,那當你打開《少年之名》,腦海裡絕對會響起那首歌:
《少年之名》第一期,就因為回鍋肉含量過高上了熱搜。
其實「回鍋肉」的現象並不罕見,在國內偶像產業尚不成熟的條件下,比起舞臺,業務能力過硬的練習生反倒成了稀缺資源。
但《少年之名》這檔節目,全方位的為觀眾演示了錯誤的回鍋方式。
之前在《青春有你1》裡沒能出道的胡文煊,一年多以後再次出現在《少年之名》,舞臺沒有任何進步...
而在優酷上一檔男團選秀《以團之名》裡出過道的陽兵卓,個人表演時選擇跳了上個選秀的主題曲;
回鍋從來都不是問題,就像張藝興說的那樣,人生沒有淘汰,只有轉換舞臺。但是如果你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管舞臺轉換多少次,站在聚光燈下的都不會是你。
老熟人們不太行,我們再來看看素人選手:
偶像男團選秀,表演木偶戲就夠詭異的了;
竟然還有人表演快板,而更離譜的是他居然還能被保送晉級!
有選手因為不服氣這個結果當場diss了郭敬明,上一秒你可能還會覺得他勇氣可嘉,但當你看完他的表演,只想問一句是誰給你的勇氣?
話說當年開啟偶像元年的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之所以能成為追星女孩心裡的白月光,就是因為節目組把重點放在了刻畫真實鮮活的選手上。
觀眾們想看到的,是風格各異的練習生們在努力爭取出道位的過程中收穫各自的成長。在偶像選秀節目中,「導師」這個角色,只是節目的加分項。
但《少年之名》這檔節目,從一開始就本末倒置,讓導師們牢牢地佔據了宣發C位。
節目播出之前,上線日期一延再延,全網熱度都是靠的是郭敬明。
節目還沒播,郭敬明已經在微博上演完了粉絲真情實感的一生。
等到節目播出之後,熱搜上的水花也都是跟導師掛鈎。
好不容易節目組捨得給表現不錯的選手左林傑買熱搜了!結果連熱搜詞也整不明白,讓本就不富裕的宣傳組雪上加霜。
節目播到現在,初舞臺結束了,第一輪公演也結束了,能在觀眾心中擁有姓名的選手還是沒幾個。
誒,一聊聊了這麼多,這些年啊,我們這些綜藝觀眾們總能看到,某一類節目「爆」了之後,類似的節目扎堆的出現在市場上,似乎成為了一種綜藝常態。《少年之名》糊了,對於這個節目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整個行業來說未必不是件好事兒。
正如張藝興說的:急這一下幹嘛呢?
我們想看到優質偶像活躍在市場上,我們想看到優質的選秀節目,但一切的前提是,穩紮穩打,大步前行。
作為觀眾,我們並不著急一個夏天能看到多少偶像,我們願意等,也希望選秀節目的製作人也停下來,等一等,想想做節目的動機,想想節目結束的以後——優質偶像一定會在某一時刻誕生,但他們是被精挑細選出來,而不是批量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