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網訊(記者 黃彥韜)12月10日午間,天齊鋰業(002466)公布9日接待投資者調研交流記錄。記錄顯示,12月9日,天齊鋰業董事長及蔣衛平、董秘李波、財務總監鄒軍及投資總監宋愚通過電話會議方式接待投資者調研,就擬引澳上市公司IGO作戰投的相關細節回應投資者關切。
引戰方案兼具四大優勢
負債率將大幅降至63%
天齊鋰業董事、財務總監鄒軍就天齊鋰業8日晚間披露的引戰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解讀,其表示,本次交易將公司全資子公司TLEA(原天齊英國)作為引戰平臺,第一步進行了內部重組,TLEA原來只有文菲爾德 51%的權益,重組完成後,TLEA將擁有文菲爾德51%的權益和天齊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100%的權益。
在完成內部重組TLEA的基礎上,引入澳礦業公司IGO作為戰略投資者,它將以14億美元現金增資TLEA,形成天齊持有TLEA51%權益,投資者持有TLEA49%少數股東權益的結構。14億美元現金將有12億美元償還銀團繽購貸款,剩餘部分留在TLEA用於奎納納陰陽華麗工廠的資本性開支和接下來的運營調試支出。
天齊鋰業方面就引戰方案作出四點優勢解讀。其一,天齊仍保持核心資產控制權:股權層面天齊仍持有TELA51%股權,佔董事會多數地位,從而間接控制泰利森;業務經營層面,天齊也繼續保持鋰精礦優先購買權、國內外鋰產品經銷權;其二,與IGO形成未來清潔能源資產組合,共同打造全球鋰電業務新平臺,對公司全有業務發展戰略意義重大;其三,14億美元交易價格中可用於償還併購貸款A+C部分的資金約12億美元,屆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從81%左右下降至約63%;A+C剩餘部分貸款有望在未來通過進一步股權融資的方式解決;其四,藉助IGO在當地豐富的運營經驗,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澳洲資產的運營效率及質量,為後續持續穩定經營打下堅實基礎。
一次性付款尤為重要
IGO在澳披露融資規劃
「公司自2018年12月收購SQM23.77%股權後,公司的財務槓桿居高不下,為了降槓桿,天齊鋰業一刻不停,將降槓桿作為主要任務。」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表示,2019年因為國內鋰行業環境變化影響,H股發行未能實施,配股發行募集資金不及預期。2020年經過多輪磋商、談判,最終公司董事會選擇了IGO,我們認為在境外子公司層面引入IGO對公司降負債和提高境外運營管理效率而言都是成功的。
就選擇IGO的理由,其進一步指出:「首先,IGO的出價,給了我們一個在市場上公允的估值;其次,IGO是一次性付款,目前對我們來說減負債、降槓桿是首要任務,因此現金交易顯得尤為重要;再者,IGO業務跟我們具有協同效應;最後,IGO具有礦山管理經驗,又屬於西澳大利亞本土企業,將有利於未來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的運營管理。
有投資者關心,IGO帳面資金似乎不足以覆蓋14億美元注資款項需要外部融資,對此,《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當地時間12月9日,IGO於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同步發布了併購方案及融資計劃,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
其一是11億澳元的新債務融資、7.66億澳元的股權融資及8500萬至1.49億澳元的現有現金儲備,該部分視零售優惠而定(Dependent on take-up of the Retail Entitlement Offer)。
與此同時,就融資細節進行了詳細規劃。
天齊鋰業在接待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從IGO反饋的信息,投資者反應積極、踴躍申購,股權融資成功的可能性比較高。IGO公告也顯示,日本著名的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於幾天前成為IGO重要股東,投票權至5.37%。
奎納納一期最晚或2022年底達產
未來將繼續論證並積極推進降負工作
就產能擴張及產能匹配等方面問題,天齊鋰業在投資者交流中回應稱,希望奎納納一期項目最晚在2022年第四季度達產,二期項目的建設在2023年完成,二期項目建設資金來源預計為一期項目產生的自由流動資金、泰利森分紅以及雙方合資公司的特殊目的項目融資等。
當前,TLK正在建設的奎納納氫氧化鋰項目處於暫緩建設狀態,天齊鋰業表示,總部最近一直在與TLK技術團隊緊密溝通,雖然由於疫情原因公司國內人員無法去到澳洲,但今年情況好於預期。IGO的引入能幫助奎納納項目在精細化運營等方面有進一步提升,彌補公司海外運營管理經驗的不足。
鋰精礦優先購買權方面,天齊鋰業表示,鋰精礦定價主要基於西澳化學劑鋰精礦出口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再給到兩位股東一定折扣。本次交易不會影響轉移定價機制。合資平臺是除中國區外的鋰業務排他平臺,IGO目前沒有鋰業務,如果其後續想要開展鋰業務,也必須在合資平臺下進行,因此IGO對於鋰精礦的需求將全部來自合資公司旗下TLK的鋰礦需求。此外,只有天齊有權利拿到TLEA滿足TLK需求後的剩餘礦院:定價採用成本加權定價方式,成本加權的比例將按照符合稅法要求的比例決定,IGO不享有鋰精礦優先購買權。
「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繼續論證並積極推進有助於降低公司債務槓桿的各類股權融資工具,以期從根本上優化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平,使公司資產負債率和財務槓桿回歸至合理水平。」天齊鋰業表示,公司的融資計劃會綜合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市場情況等多種因素,在不損害全體股東利益的前提下考慮在上市公司層面或子公司層面有序推進。
二級市場反響強烈
單日成交額創上市以來新高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從二級市場看,天齊鋰業自2018年12月收購SQM後囿於資產負債率高企拖累經營業績影響,股價持續盤整。Wind數據統計顯示,申萬有色金屬行業按流通市值加權平均計算,2018年12月截至記者發稿,整體漲幅為45.11%,申萬稀有金屬行業整體漲幅為46.59%,申萬鋰行業平均漲幅為103.74%,而天齊鋰業漲幅僅17.89%。接受記者採訪的鋰電行業券商分析師表示,天齊鋰業資產質地優厚,市場佔有率和成本端優勢明顯,此次引戰和銀團展期疊加極大程度緩釋了其債務壓力,也是風險釋放的過程,在鋰價格回暖,順周期發力的背景下,估值優勢盡顯。
記者梳理發現,12月9日,天齊鋰業盤中漲停,後雖隨大盤迴調開板,仍創下兩項記錄。其一是68.9億元的成交額創2010年上市以來單日最高成交額,其二是以16.64億元的融資淨買入額獲當日融資淨買入首位。
興業證券12月9日發布天齊鋰業最新研報稱,公司融資方案「一舉三得」:解決債務壓力,保留核心資源控制權,推進海外氫氧化鋰項目布局。
中信建投12月9日發布的《有色金屬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中稱,從需求來看,高鎳的使用將帶來氫氧化鋰需求的大幅增長,「根據我們測算,2025 年全球氫氧化鋰需求或將達到47 萬噸,首次出現短缺格局,預計短缺6 萬噸。高端氫氧化鋰市場來看,預計2023 年首次出現供給缺口,短缺2 萬噸,建議重點關注贛鋒鋰業、盛新鋰能、雅化集團和天齊鋰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