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原來藏著這樣的智慧

2021-02-08 顯理國學文化傳播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人,做事丟三落四、沒頭沒尾,每當交辦事情到他們手上時,難免會感到擔心和焦慮,這就是讓人不放心的表現。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所謂「泰」,就是穩如泰山,就是處事嚴謹,處事為人上謹言行,輕財貴,氣量寬,謙讓功,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信任之人,才能得人心,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放心之人。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也是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要讓家人對你放心,上級對你放心,下級對你放心,朋友對你放心,也要讓敵人對你不「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蘊含著一個人的品格,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



話不多,我放心。


揭露別人的短處與誇耀自己的長處,本質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勢,惡意貶低別人。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

 

所以,說話需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把自己置於進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個劍拔弩張、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的人。

 

曾國藩曾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精闢的、有價值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

 

曾國藩的「戒多言」源於一件小事,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誇誇其談,有些得意忘形,結果引起鄭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後悔萬分,他在日記裡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

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總結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裡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麼大事呢?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覆灌輸、強調這一點。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俗話說,「禍從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從而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或者為了自我誇耀而撒謊吹牛。


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給自己招致災禍,二來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誰還會放心任用你?


所以,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聰明的人,懂得讓功。


1853年,曾國藩書生治軍,創建了湘軍。他自己都沒想到,湘軍竟能屢建奇功,最終將燒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烈焰撲滅。曾國藩是如何打造與管理湘軍的?管理湘軍,其實就這兩個字,讓部下對他「放心」,相信自己。

 

曾國藩有句名言:「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湘軍在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之前,打下的最後一個重要城市是安慶。按理說,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在這一戰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曾國荃,如果不是他在安慶城下穩穩地挺住,這一戰,湘軍絕對贏不了。

 

可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章中,卻把這一戰的謀劃、統籌之功讓給了胡林翼,把前線血戰之功讓給了多隆阿,這令曾國荃十分氣憤。

 

「安慶是我冒著生命危險,血戰一年多才拿下的,憑什麼把戰功讓給別人?」曾國荃質問他的哥哥。

 

對此,曾國藩只是捏須一笑,不做聲。他的智謀,豈是曾國荃這種莽夫所能理解的。

 

對於曾國藩來說,讓功有兩重好處。一重是可以贏得別人的擁護。別人的功勞,得到了超出期望的肯定,自然會擁護曾國藩。

 

更為重要的好處是可以消除朝廷的猜忌,讓朝廷對曾國藩放心。歷史上,手握重兵的權臣大多不得善終。只有懂得謙讓,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讓功給多隆阿尤其重要。多隆阿是八旗貴胄,他在朝廷面前給曾國藩說幾句好話,是能一語定乾坤的。

 

曾國藩的這一智慧,也適用於當今的職場。把功勞讓給同事,主動承擔錯誤的員工,老闆都很喜歡。想要成功的朋友,都應該這麼做。

 



聰明的人,不佔便宜。


佔便宜,無論哪一種形式,哪一種性質,哪一種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佔,或者難堪,或者麻煩。

 

李嘉誠曾叮囑其子:「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曾國藩也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獨。」

 

1861年,湘軍名將鮑超打了勝仗後,借給曾國藩賀壽之機,送來十六大包「戰利品」。其中許多是珍貴的珠寶古玩之類。曾國藩說:「你打開,我都看一看。」細看一遍後,他取出一頂繡花小帽:「我喜歡這個帽子,其他的,你都帶回去去。」鮑超素來剛毅勇猛,此時眼圈卻紅了。

 

曾國藩派容閎去美國採購機器,這是一個肥差,按慣例,容閎必會送禮。但此時,曾國藩已離開南京,北上剿捻。所以,他特意寫信給兒子說:「容閎送的東西,價值不超過二十兩白銀,就收下,要是超過,就退掉。」

 

收下小禮,那是不拂人面子。拒絕大禮,既是堅守原則,又是仗義輕財。


曾國藩說得好:「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他輕財,所以留住了人才。這樣的領導誰不願意跟隨,誰又不放心呢?

 

轉自 論語

專注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信仰!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喜歡的朋友,請點  看 支持一下哦!


(一)鄭顯理新著

     《國學智慧與108人生錦囊簡介


     本著作嘗試以深厚的國學智慧來解決現代問題。

       作者以現代人在12個領域面臨的困惑為線索(生命與人生、家風與家教、孝敬與友愛、學習與教育、社交與識人、戀愛與婚姻、事業與合作、逆境與挫折、心態與修煉、才情與志趣、健康與養生、責任與擔當),精選出36個問題與困境(諸如:如何理解生命?如何傳承好家風?子女如何盡孝?孩子不肯吃苦,怎麼辦?如何構建朋友圈?如何消除夫妻矛盾?遭遇中年危機,怎麼辦?物慾橫流,如何潔身自愛?內心不夠強大,怎麼辦?如何跨越疾病這道坎?養生的秘訣是什麼?),針對每個問題,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3個國學錦囊,故名「108人生錦囊」,古為今用,讓國學智慧在21世紀煥發勃勃生機。

     本書為線裝古籍版,高檔宣紙三彩印刷,西泠印社出版社發行。書中附有鄭顯理老師創作的書法作品近50幅,並附精美國畫50餘幅,圖文並茂,裝幀精美。為成就事業、教育子女、修煉心態、思考人生、饋贈朋友之思想佳禮,以饗讀者。




(二)鄭顯理講授的

   《國學與幸福人生課程視頻簡介


本課程視頻用國學智慧,助力打造幸福人生。

課程運用國學精髓易經、道德經、儒學三種不同的思維與視野,為打造幸福人生提供智慧支撐。講座分為:國學智慧是幸福人生的源泉、易經對幸福人生的啟迪、儒家思想對幸福人生的啟迪、道家思想對幸福人生的啟迪,思想剖析融入生動例子,智慧之光閃現。

課件由浙江大學出版社發行,6小時娓娓道來的精彩講解,高清視頻,附贈精美紅木書籤,受到各方人士喜愛。




(三)如需購買線裝書籍、講課課件,

    敬請長按以下二維碼,

  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

  或聯繫出版社施老師訂購:


   手機:13857136610

   微信:shifuqin003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分享國學正能量!

 

相關焦點

  • 34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朋友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也是讓辨別君子和小人的。
  • 【異之說《論語》】之三百三十八: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路13.26【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雲說《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篇》第二十六章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大意】孔子說:「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孔子說:「君子不憂 不懼。」不憂不懼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氣和。相反,心胸狹窄, 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貌似驕傲內心卻比懼交加,患 得患失,永遠不得安詳寧靜。平生未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凡事保持泰然處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泰:安定;不放在心上,從而很自如、從容。詞語有:身心泰然、泰然自若、處之泰然。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嶽之首」之稱。
  • 最具智慧的十句古語: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4、滴水穿石,貴在堅持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
  • 君子心懷坦蕩寬廣,沒有驕慢,小人則相反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三十二集*(本文共676 字,閱讀大約 2分鐘)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泰」字何晏註解當「縱泰」講,這個「縱」有舒緩放縱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拘束的意思;「驕」就是驕矜傲慢。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
  • 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通過外在來表現自己的優越
    【智】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文】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習】君子寬宏大量,胸襟坦蕩,舒泰自如,卻不驕傲;小人雖然表面驕傲,但內心卻是自卑的,這種自卑主要表現為很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肯定,所以心境並非泰然自如。
  •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親君子、遠小人!
    楊炎的死在於他得罪了小人。君子遠小人,楊炎奉行了這個行為準則。但以為不與小人來往,就能獨善其身,就大錯特錯,這樣會得罪小人,被小人惦記上。常言道:「寧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小人難養就在於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往往心胸狹隘,不給小人好臉色很可能就會遭到小人的怨恨,給你背後一刀。
  • 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5、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和小人的人生追求,完全是兩個境界。君子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升華,自身修養品德的提升;小人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享受,個人慾望的滿足。
  •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看這八點
    1、看胸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胸寬廣,內心坦蕩,而小人內心常常憂懼,因為小人大都心裡有鬼。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君子做人做事,憑良心,而小人往往會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做人,當如君子,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驕不傲,一視同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絕不勾結,光明磊落。3、看利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利益面前,最能分辨出一個人的德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這種人,一定是小人,但在利益面前,大公無私,顧及道義的,一定是君子。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出自《論語·顏淵》,原句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好人做好事,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小人則恰恰相反。第六,抗驕能力不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則容易驕傲自滿,做不到泰然自若。(孔子訓道)第七,敬畏心不同。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根本區別
    君子之間真正的友誼,雖然不經常一起吃吃喝喝,平平淡淡,但追求的是互相欣賞和共同進步,儘管平淡如水,但卻是積極健康的,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幫你的還是這樣的朋友。小人相交,整天花天酒地,海吃胡喝,看似兄弟情深、比蜜還甜,其實是使人放縱慾望、墮落退步的,關鍵時刻,樹倒猢猻散,一個比一個跑得快,唯恐避之不及。二,君子喻於利,小人喻於利。
  • 《論語》10句話,教你看清君子小人!
    小人做一件事,判斷的標準是自己能否獲利,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看是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看心性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氣定神閒,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狂妄,充斥著驕矜的氣息。君子的泰然來自內心的從容,所以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一種安詳舒泰的氣質。
  • 孔子的八條標準,親君子、遠小人!
    楊炎的死在於他得罪了小人。君子遠小人,楊炎奉行了這個行為準則。但以為不與小人來往,就能獨善其身,就大錯特錯,這樣會得罪小人,被小人惦記上。常言道:「寧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小人難養就在於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往往心胸狹隘,不給小人好臉色很可能就會遭到小人的怨恨,給你背後一刀。
  • 5000年歲月積澱下的人生智慧,讀懂受用不盡!
    鑽木才會有火,滴水即能穿石,只有堅持才是取得成功的真經,只要尋得了正確的道路,便不懼艱險,一往無前,成功便指日可待!在慌亂中平穩 戒驕戒躁,平等以待。——孔子言:「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老子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毛澤東說:「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讀懂《論語》十句,慧眼識小人!
    在《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可見這本書對於君子和小人的言行頗有研究。今天,詩詞君選取了其中最為經典的十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識別身邊的小人!小人做一件事,判斷的標準是自己能否獲利,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
  • 10句話,看清身邊的君子與小人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君子能取長補短,協調各種不同的意見,但不盲從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或盲從附和),不講不同意見的協調。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
  • 發圈必備50句經典短語,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話,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33、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後日又是矣34、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35、不精不誠,不能動人36、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37、從善如登,從惡如崩3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40、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41、心無愧怍,則無入而不自得;心無貪戀,則無往而不自安。
  • 古代十大智慧名言,源源澤惠萬世
    解釋: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致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